遊戲體驗中那些讓玩家無法忍受的設計

2021-02-15 遊戲微訊

對於大多數理智的人來說,遊戲僅僅只是每天都在接觸或在進行的娛樂活動,打發時光的消遣品。而對於遊戲情有獨鐘的 Gamer 來說,遊戲就是一個虛幻而真實的世界,在讓人熱血沸騰那個年代,每個玩家的遊戲經歷都豐富到可以寫一本書,雖然情節各不相同,但其中都有一個共同點:一段不可明說的血淚史。流過汗淌過坑,「十裡坡劍神」的故事至今仍在流傳,下面就一起來聊聊遊戲裡面哪些我們曾經淌過的坑吧。

新手教程把玩家當白痴

新手教程是每個玩家進入遊戲首先要面臨的問題,在遊戲快餐化趨勢越來越明顯的當下,新手教程已經逐漸脫離了原本的目的:讓玩家熟悉遊戲的玩法,最短時間內了解遊戲的樂趣。在遊戲消費節奏越來越快的環境下,開發商們往往秉承的是「永遠不要高估玩家的智商」這個理念,於是越來越傻瓜化的新手教程/任務誕生了。不知什麼時候開始,網頁遊戲、手機遊戲的新手教程都變成了「點點點」模式,無法自由移動、無法控制角色,只能在為你設計好的道路上前進,更有甚者,在新手階段就開始教會你如何消費、如何充值等等操作,可謂司馬昭之心。

於是,一大批速成班學員誕生了:一群完成了新手教程卻還是什麼都不懂的新手。網路遊戲在加入了自動尋路這樣的「方便」功能後,玩家逐漸缺失了探索的樂趣和動力,越來越無腦的操作,其實從根本上來講總覺得這麼發展不對,會丟失一部分遊戲的樂趣,但是不得不承認對於開發商來說這樣做對遊戲的留存數據的確很管用,非常非常管用,開發商也就這麼繼續做下去了。但回過頭來想想,真正優秀的引導不是傻瓜式的便捷教學,而是遊戲內容本身的呈現方式就讓能玩家自然而然的學習、融入、甚至喜歡上這樣一款遊戲,而不是非要特意加一層叫做新手引導的東西。也許你會問:在手機遊戲日趨同質化的今天,新手引導是否還具有其本來的意義?答案是肯定的:因為遊戲是商品的本質屬性沒有改變,為自己的「商品」附加說明書是一個開發商最基本的一項工作,至於怎麼做,做的怎麼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忘了下一步該做什麼

高自由度確實是一把雙刃劍,能夠享受遊戲的玩家可以去主動了解自己正在做什麼,該去做什麼,而不太明白的玩家就可能變得像一隻無頭蒼蠅般亂竄。在仙劍玩家間廣泛流傳著一個「十裡坡劍神」的故事,這是一個臺灣仙劍玩家「拒絕悲傷」的故事。2005年11月的一天,眾人在某論壇上回憶當年玩《仙劍奇俠傳》的情景,網名「bill7437」的玩家回帖感嘆道:「談到仙劍一,這還真是一款老遊戲了。你愛唱歌我愛笑,喔不,是年幼無知什麼都不懂,仙劍是我接觸的第一款RPG遊戲,那時候還以為這是有對話的格鬥遊戲,我根本沒想過有劇情進展這一回事,以為故事在漁村就到了尾聲。(好啦我承認我找不到船出發啦,我怎知要搭客船非漁船。)於是每回開了遊戲,就在同一個地圖打怪,那地圖點想必大家耳熟能詳,李逍遙老家旁的十裡坡是也。打著打著只覺得遊戲越來越無聊,怪越來越好打,只是家裡只有表哥給的這款遊戲,也只好將就著用啦。不久無意中發現等級高了可以有新招式,於此對打怪練級多了分期待,對華麗畫面的期待。可是這樣玩了很久還是會膩的,尤其是當新招式遲遲不見時,而砍怪的單體攻擊還比劍神強時。等到後來我知道要搭客船繼續遊戲,我李逍遙已經71級了……還來,我半年的光陰啊!」 這段驚人往事被公開後,迅速傳遍仙劍界,無數玩家慕名前來膜拜,而這位玩家也被稱為"十裡坡劍神"。在一處只有蜜蜂、草精和大草精三種遊戲裡面最低級怪的場景,這名玩家是對遊戲有多麼大的熱愛才能做到如此地步?

說到底這只是一個看似「美麗」的錯誤,背後映射出的是早起遊戲的任務系統提示的不足,在《仙劍5》前傳中,官方將這個故事做成了遊戲的一個小任務,算作彩蛋的同時大概也是一種自嘲吧。

與傻逼AI一起遊戲

遊戲中你常常會接到這樣的任務,護送某個人物去某個地點,當然這個人物極有可能是手無縛雞之力之人,但是這都沒關係,要命的是你不知道他到底是個正常人還是個徹頭徹尾的傻子。在這樣的任務中,只要你是個稍微有思考能力的人或者你不是能一個打十個的NB人物,往往你儘量的往怪物稀少的地方走,但NPC往往會發了瘋似的拼命朝怪堆裡衝。為了保護NPC不被打死,你跟著衝進怪堆裡與怪物展開殊死搏鬥的同時,那個罪魁禍首弱智NPC卻沒事似的丟下你繼續往前走了,如果你生命力頑強或者皮糙肉厚,或許還能突出重圍,但如果你也是個弱雞的話,那麼你就只有哀怨的死去。歸根到底,這其實是遊戲坑爹的AI設定導致的結果,也許你會在很多遊戲中遇到各種坑爹的AI設定,隊友AI太低的主要表現為:眼瞎、不自量力、無所事事...等等每一句話形容就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生化危機5》加入雙人協作的內容本是非常棒的想法 但電腦AI毀了這美好的初衷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對手的AI太低同樣令人無語,面對各種眼瞎耳聾喝三鹿的敵人,你甚至沒有一點挑戰的樂趣。在追求畫面、系統創新等等更加能吸引玩家眼球的當下,你會發行遊戲AI似乎停滯不前了。你可能會跳出來說,如果AI高了那還玩個P啊,但是現在所謂的高AI大多都是以「作弊」的方式呈現了,BT傷害、透視之眼、金錢加倍等等,開發商在玩這些手段的同時卻已經真正忽略了玩家所需要的是合乎情理的AI,而非刻意而為之。

懲罰機制過於嚴重

你無法否認懲罰機智會給遊戲帶來的積極意義,大多數遊戲的難度通過懲罰機制來調節。沒有了對於懲罰的恐懼,打穿了什麼遊戲都只能感到空虛。現在我們看到的更多是一些「友善的」「偽善」的懲罰機制,過去哪些嚴厲甚至苛刻的懲罰機制也許再也不會回來了。

早期的遊戲設計師們都是還揣著對於遊戲的追求:把虛擬的遊戲世界儘可能打造成一個接近真實的世界,在這樣的初衷下,死亡懲罰機制便這麼油然而生。於是丟失裝備、金錢、經驗、裝備耐久度等...等各種各樣力度不一的懲罰就這樣誕生了。

損失經驗、掉落裝備是遊戲中比較常見的死亡懲罰機制,當然不同的遊戲力度也會不同,按照百分比降低或者損失已經獲得的經驗值一部分,嚴重一點的更會有掉級的可能。而裝備掉落也同樣,早期的一部分網遊沒有裝備綁定這個概念,即使裝備在角色身上的道具仍然有一定可能會在死亡時掉落,拿的回來還好如果拿不回來那麼你就永遠和這個裝備說再見了,這樣的設定也變相的助長了玩家間的惡意PK行為。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其他的懲罰方式,例如魔獸世界、更早的EQ裡面的「跑屍」,你必須拿回屍體否則你會失去更多。FC時代,遊戲大多因為死亡懲罰機制偏高而顯得可玩性十足。比方說《超級馬裡奧》、《惡魔城》、《洛克人》等動作遊戲,這些遊戲的流程實際上都非常短,因此他們的難度和失敗後的懲罰才會使玩家們忽略遊戲長度一次次進行挑戰。但是隨著時間的前進,死亡了就丟失金幣,甚至損失整整一個等級的經驗這樣的懲罰機制已經越來越少了,如果遊戲仍然如此做,我想這個時代的大多數人會用選擇用最快的速度卸載遊戲而不是向往常一樣一次又一次的「重頭再來」,只有極少部分的玩家還能忍受這種「誇張」的懲罰。在玩家就是上帝的如今,遊戲裡面的死亡懲罰機制已經被慢慢以其他方式替代了,甚至在一些遊戲中甚至不存在「死亡」的概念。在日漸複雜的遊戲面前,還原真實世界「初衷」或許未曾改變,但遊戲開發者們卻不得不跟隨時代的腳步而放棄了純粹的懲罰方式了。這到底是一個好消息還是壞消息呢?

關於遊戲裡面的坑爹設計,如果真要細數那麼大可以用罄竹難書來形容,文本提到的幾個僅僅也只是小編關於遊戲的一些想法,歡迎留言一起吐槽。分享你在遊戲歷程中遇到的哪些坑爹事。

來源:當樂

遊戲微訊--微信公眾號:youxiweixun

投稿郵箱:youxiweixun@qq.com

編輯QQ:291853285

遊戲微訊交流Q群:200959441

只做專業的媒體,不做撈錢的媒體!

↓↓↓點擊閱讀了解更多行業資訊↓↓↓

相關焦點

  • 玩家為何沉迷於遊戲?《密教模擬器》中的「上癮體驗」設計
    文/老笨Siva最近又沉迷了一款名為《密教模擬器》的遊戲,其實類似的上癮體驗,我也曾在數款遊戲中產生過。針對這種「上癮體驗」我有過很多深入的思考,本文主要講述我對上癮設計的一些思考,以及《密教模擬器》《酒館戰棋》《DM 地城製造者》三款遊戲對應這些思考的一些設計手法。
  • 讓玩家在遊戲中停留久一點——三消式模擬經營遊戲設計探究
    所以只好先拿三消式三消式遊戲去探探路。三消式模擬經營遊戲的玩家體驗周期實在是太長了,不像以往的那些明顯強調競爭的遊戲品類。不過在我玩了幾款三消式模擬經營遊戲中,發現了不同類型的遊戲設計。在談及三消式模擬經營遊戲之前,先來介紹一下傳統式的三消遊戲和模擬經營遊戲。傳統的三消遊戲,(對我來說)最經典的是開心消消樂。
  • 《流亡黯道》玩家體驗設計給我們的啟示
    筆者AT君從2012年開始接觸這個遊戲,從國際服玩到臺服再到即將上市的國服也是感觸頗深,今天在散步的時候思考了一下,GGG對於玩家體驗是如何設計的,這大概分為菜鳥,老鳥,骨灰三個階段:菜鳥階段菜鳥階段的最大特點是,只會從表面了解一些遊戲的皮毛,因此這個階段對玩家的引導都是展現遊戲各個維度的冰山一角,從而引起玩家的好奇心,讓玩家追著各個維度深入下去
  • 遊戲是如何帶玩家熟悉遊戲機制的? 聊聊遊戲設計中的PMT機制
    在遊戲設計中,遊戲機制居於核心地位。它們使遊戲世界生動多彩,產生出供玩家解決的種種靈活挑戰,並決定著玩家的行動在遊戲中產生的效果。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將列舉幾個簡單的例子來幫助大家理解:如果要用不嚴謹的語言來描述遊戲機制,遊戲機制是玩家在遊戲中可以做什麼,以及遊戲可以向玩家展示什麼。
  • 街機遊戲中那些最弱的雜魚,曾讓多少玩家陰溝裡翻船
    街機遊戲中收走玩家人頭最多的往往不是兇悍的BOSS,而是那些一路上最不起眼的雜兵。對於如今在模擬器上面體驗遊戲的玩家來說,並沒有遊戲幣概念。路上無論遇到什麼敵兵都不會利用技巧去周旋,直接開幹。基本上所有遊戲都是靠無限堆幣通關的,在玩過之後會感覺遊戲體驗一般般,沒什麼刺激感。甚至懷疑當年這類遊戲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玩家痴迷。
  • 這幾款體驗孤獨的遊戲,收穫來自全世界玩家的共鳴
    當你沉於浸遊戲之時,那些通過畫面音效涓涓淌出的孤獨感會緩緩滲入你的精神世界,那些構設精妙,意蘊統合的場景,那些戲劇化的演出,為人錯愕的代入感,承載著整個遊戲的孤獨感。遊戲中的孤獨感營造素來不拘一格,匠心的設計往往能夠百花齊放,除去老生常談的那些個手法外,尚有別樣的孤獨趣味值得我們細品,這些頗具作品特質、類別特質的孤獨感表達是對遊戲藝術的一次次獨特詮釋。
  • 那些「氪金」「搬磚」的套路:遊戲公司是這樣讓玩家沉迷的
    國內某知名遊戲企業用戶研究部負責人何先生告訴半月談記者,遊戲研發與行為心理學密切相關。「遊戲會調動玩家的競爭欲,比如內置抽獎『開箱』系統,把一些能大幅提高玩家遊戲體驗的物品道具放入抽獎系統中誘惑玩家,即便中獎概率不高,玩家一次抽中高級別遊戲道具後,也會上癮似地繼續抽獎、『開箱』。」那些付出大把金錢快捷提升遊戲體驗的玩家,遊戲界稱之為「氪金」玩家。他們的付費是遊戲公司的主要營收。
  • 紳士玩家必備!那些偷偷摸摸一個人玩的遊戲盤點!
    紳士遊戲作為受眾最多的遊戲類型,無論你是資深玩家還是萌新小白你都能暢玩,陪伴你渡過那一個又一個難耐的夜晚。今天就來盤點一下那些紳士玩家必備的社保遊戲。,無法完成使命,自然也就不能返回魔界。,常常能從不少紳士玩家口中提起,《尾行》的出現,不僅滿足了很多男性的「犯罪欲望」,也帶給了玩家新的H遊戲體驗。
  • 《刺客信條:英靈殿》發售日玩家爆棚 無法正常遊戲
    《刺客信條:英靈殿》也印證了玩家們對於其引人入勝的遊戲世界以及沉浸式敘事方式的期望,在各大社交及視頻媒體上也收穫了不俗的觀看數和互動數,這一成績也超過了迄今為止任何一款育碧遊戲發售時的表現。自從《刺客信條:起源》在傳統的ACT玩法中增加了大量的RPG元素,裝備以及數值化顯示之後,《刺客信條》系列便開始朝著ARPG方向演化。
  • 盤點那些令人蛋疼的遊戲設計
    但是在玩這些精品遊戲時難免會對這些遊戲的一些遊戲設計吐槽一番,一千個玩家也有一千個對遊戲的喜好。本著追求更優質遊戲的嗜好,小編就帶著大家來吐槽下那些好作品中的無語設計。 Rockstar為製作《馬克思佩恩3》投入了大量的資金,有了金錢的堆砌,《馬克思佩恩3》中的過場動畫精緻流暢,整個遊戲看起來像是在一連串的過場動畫中插入了幾次粗糙的槍戰環節,本末倒置,動畫成了關注的焦點,這是看電影還是玩遊戲呢?讓過場動畫蓋過遊戲本身的光芒並不是明智之舉,好遊戲玩家會花上上百小時反覆探索,相信從第三遍開始,就沒有人願意再浪費時間觀賞那些已經爛熟於心的過場動畫。
  • 普通純新手玩家基本無法依靠遊戲自帶教學搞明白遊戲的思路
    我給算一筆簡單的帳:正常月卡玩家,大概兩周後就會出現一個問題,每日體力自動回復240,月卡贈送60,此時玩家開始需求各類資源來提升幹員,此時你努力刷資源的副本刷一次體力消耗大概在25-30,這時候你會使用自動戰鬥來反覆刷這幾個副本,算一下,你一天差不多上線兩次,一次二十分鐘,打完這些時間,這遊戲你想玩也沒有可玩的了。
  • 遊戲中的哥特藝術設計為何如此吸引玩家?
    因此今天就借著《第五人格》這款遊戲,通過遊戲中的一些哥德式的藝術設計,來和大家談談為什麼遊戲當中的哥德式藝術到底有何獨特魅力會如此吸引玩家?整個遊戲的整個背景故事和劇情推動都有比較強的邏輯性,隨著玩家不斷地深入遊戲會開始慢慢揭開這個莊園當中曾經發生的一切,因此整體來看《第五人格》的遊戲背景是借用哥德式的藝術設定而實則是以邏輯推理的方式來向玩家們講述遊戲中所發生的故事。這一點和傳統的哥特遊戲依靠宗教和血腥的場景來強烈刺激玩家們的感官有很大的區別。
  • 紳士玩家必備!那些必須鎖上房門一個人玩的遊戲!(上)
    紳士遊戲作為受眾最多的遊戲類型,無論你是資深玩家還是萌新小白你都能暢玩,陪伴你渡過那一個又一個難耐的夜晚。今天就來盤點一下那些紳士玩家必備的社保遊戲。除此之外,還可以在花園中澆灌花朵、裝飾花園,體驗Slow Life,不過比起剛剛的玩法,顯然這並不是最吸引人的玩法啦。遊戲支持中文,而且Steam版無聖光。
  • 從「遊戲荒」看遊戲設計中對玩家思考的缺失
    1、爐石傳說:0元黨(玩了好久一直沒流失,我都無法想像他怎麼堅持下來的。。。)2、暗黑三:在同事極度煽動下買了資料片3、狂野星球(美服):頂著延遲玩,還安利我,順便跟我求國服內測碼。。小B:同樣在銀行工作,中層,坐辦公室,因要經常陪領導,只能告別端遊。對手遊接受度較高,喜歡嘗試各種動作遊戲。
  • 遊戲設計師們都是如何設計遊戲中的抽卡功能的?
    手遊當中的抽卡或者扭蛋一直以來都是玩家們又愛又恨的功能,一方面它可能使運氣好的玩家"一夜暴富",另一方面也可能使一些運氣不好的玩家"傾家蕩產"。所以一直以來不少玩家都在痛斥遊戲中那些邪惡的抽卡功能設計師榨乾了他們錢包中最後一分錢。
  • 給玩家一個「好伴侶」 談談遊戲中「陪伴型」角色的設計
    第一種設計,優點是很清晰,實現起來也很簡單,但會給玩家一種冷冰冰的感覺,甚至有一種「其實不過就是個遊戲」的出戲感;第二種設計,整個交互流程都是在遊戲這個魔法圈中實現的,沒有任何跳出遊戲本身的交互,玩家沉浸在遊戲世界中的心流可以更好的保持。實際上這種設計應用已經很廣了,各種手遊開頭蹦出來的引導員小姐姐實際上都是這種設計的應用。
  • 《Rainy Day》如何帶給玩家情感衝擊——苦樂參半遊戲的核心循環設計
    為了創造非常現實的遊戲體驗,即玩家可以選擇不同的分支得到不同的結果,與不同人談論他們的真實體驗是非常重要的。這一點尤其正確,而當開發者在創作個人遊戲時就很容易忘記這一點。就比如說我,在設計《下雨天》時我陷得很深,有時增加的選項也只是為了讓玩家意識到我從未真正接受過它們,一次也沒有。
  • 權利遊戲最終季來臨,盤點那些玩家自製mod中的冰與火之歌
    遊戲本身就是對中世紀複雜的貴族人際關係、治國擴張的模擬,無論軍事、政治、經濟、外交,這款遊戲都能給玩家們一個最直觀的體驗。而《十字軍之王2》的冰與火之歌mod也設計的非常用心,除了有大量電視劇中的事件,可以讓玩家們走一條從未設想過的道路之外,也能讓玩家們做一些想都沒想過的事情——捏一個石階列島信封淹神的高等瓦雷利安人,趁亂殺進君臨城,掠走美麗可愛的彌賽拉公主之類的等等等等。
  • 說說那些可以啪啪啪的單機遊戲第
    說道可以啪啪啪的單機遊戲,很多人腦海中浮現的則是來自11區的各種H戀愛遊戲,但其實不少大作都含有啪啪啪的內容,比如《上古捲軸》系列,比如《巫師》系列。遊戲中的人物也是有情感的,也是需要啪啪啪的,但除了H遊戲外,很少有廠商敢大膽在遊戲中來表現這些畫面,畢竟審核不過就意味著無法獲得大量銷售,但大作畢竟是大作,下面就簡單的盤點一些那些含有啪啪啪的單機遊戲。
  • 黑鯊遊戲手機2 Pro體驗:是什麼能讓玩家選擇一款遊戲手機?
    不過,只要手機廠商願意為此專門設計和優化,手機也可以離「專門的遊戲平臺」這個目標更近一些。黑鯊遊戲手機2 Pro就是黑鯊科技推出的一款偏向玩家群體的遊戲手機。「顏值」重要,但不是全部不可否認的是,如今從電競專業設備,到充滿無限可能的電腦DIY領域,閃著燈的電子設備其實並不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