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渠通南北 潤澤千萬家!南水北調工程通水六年 沿線居民生活迎可喜...

2020-12-23 西安網

  水利部發布:截止到今天(12月12日),我國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全面通水六年來,工程累計調水超過394億立方米,超1.2億人直接受益。

  

  今天(12月12日),我國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迎來全面通水六周年。工程累計向北調水394億立方米,沿線京津冀魯豫江皖七省市1.2億人直接受益,其中,中線工程通水六年,累計調水348億立方米,約6900萬人受益;東線工程通水七年,累計向山東調水46億立方米,惠及人口約5800萬。受水區41座大中城市、260多個縣區用上了北調的優質水,南水已經成為很多城鄉供水新的生命線。廣大北方地區、黃淮海平原的供水格局、水資源配置得到優化。

  

  水利部南水北調司一級巡視員 李勇:優化調整經濟結構,同時促進相關區域的環保治汙方面都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目前,工程運行安全高效,水質穩定優良,綜合效益顯著,推動了沿線生態文明建設和經濟社會綠色發展。

  水利部南水北調司一級巡視員 李勇:根據(國家)批准的南水北調的總體規劃,我們有東中西三條線,現在正在按照相關的工作部署正在推進東線的二期、中線的後續相關的前期工作。

  作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調水工程,南水北調工程通水六年來給沿線人們的生活帶來哪些改變呢?一起來了解。

  河南濮陽:喝上清甜丹江水 告別高氟水和苦鹹水

  我國水資源的時空分布極不均衡,廣大北方地區居民生活用水長期以地下水為主,水質硬度偏高,有的地方還含有高氟水和苦鹹水。位於河南省東北部的濮陽市就是這樣一座水資源嚴重短缺的城市,人均水資源量不足全國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但隨著2018年濮陽全市農村飲用水都置換上南來的新水源,目前230萬人已經徹底告別高氟水和苦鹹水。

  

  河南省濮陽縣城關鎮紅衛街居委會村民 胡愛田:現在換這個丹江水又甜又清,口感也好,沒有水鏽。

  華北地區:生態補水超30億立方米 遏制地下水超採

  「漏鬥」沉降是指一些地區因地下水被過度開採,導致地下水飽和水面以採水點為中心,四周向中心呈梯度下降的現象。這一現象存在於我國華北部分地區,不僅會導致地下水資源萎縮和枯竭,甚至還會對地面建築工程造成安全威脅。六年來,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實施補水措施,使多年下沉的地下水逐步回升。北京門頭溝的這處泉眼,在乾枯多年後今年復湧了。

  

  水利部南水北調司一級巡視員 李勇:從目前來看,咱們直接給華北生態補水已經超過30億(立方米)了,所以為遏制華北地下水超採的嚴峻的形勢、惡化的趨勢提供了相當多的支撐。

  北京:乾涸永定河全線貫通 珍稀動物黑鸛現身

  上世紀80年代,永定河北京段曾斷流20多年。今年,永定河啟動春秋季兩次生態補水,乾涸的永定河全線貫通,水面面積達到1800公頃。不久前在永定河稻田水庫,攝影愛好者趙永祥拍到了幾十年不見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鸛。

  

  攝影愛好者 趙永祥:第一次能拍到20隻群居嬉戲在永定河上,這個確實太難見了。它(黑鸛)對環境要求非常高,然後還得有吃的有魚,所以說可以見證生態的變化。

  河南淅川:特色種植帶動鄉村遊 收入穩步提高

  南水北調,當飲水思源。作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重要水源地,河南淅川曾是河南貧困程度最深的縣之一,因為要保護水質,當地農戶不能再從事過去的養豬養羊,但通過種植食用菌、中藥材、軟籽石榴、杏李等成功實現產業轉型,而隨著一片片荒山變為花果山,採摘遊、鄉村遊、親水遊等也悄然興起,村民收入穩步提高。

  

  河南淅川老城鎮下灣村村民 石記英:收入現在是一年比一年好了,以前沒有存過錢,現在一年多少能存個幾萬塊錢。

  河南淅川大石橋鄉賈窪村村民 李嬌娥:我住上了樓房,孩子們上學也不愁了。

  在南水北調移民搬遷完成後,各級政府出臺多項幫扶優惠政策,移民群眾迅速融入新環境,實現了靈活就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2倍左右。在受水區的對口協作和有關中央單位的定點扶貧下,幫助水源地貧困縣如期實現脫貧。

編輯:趙鵬

相關焦點

  • 南水北上潤古城 一渠清水甜保定——南水北調通水5年交出亮眼成績單
    南水北調通水5年交出亮眼成績單 新聞中心記者/袁茜黎子峰(實習) 記者從市供水總公司了解到,我市主城區引江水已佔到全部生活用水的85%。5年前的12月12日,南水北調中線全面通水,保定開始和全國40多個城市一起接受長江水的潤澤,截止到2019年12月17號,保定南水北調渡槽已累計向保定及京津輸水105億立方米,我市除淶源阜平以外的所有區域都用上了長江水,南水北調中線水成為京津冀沿線地區的主力水源,成為受水區民生用水,生態補水的生命線。
  • 【地評線】荔枝網評:水潤萬家,讓南水北調工程永續造福人民
    南水北調工程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據水利部消息,截止到今年12月12日,我國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全面通水6年來,受水區41座大中城市、260多個縣區用上了北調的優質水,工程累計調水超過394億立方米,超1.2億人直接受益。
  • 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全面通水六周年 工程累計調水超394億...
    中國日報12月13日電 2020年12月12日,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迎來全面通水六周年。六年來,工程累計調水超394億立方米,1.2億人直接受益,其中,中線工程調水348億立方米,約6900萬人受益;東線工程向山東調水46億立方米,惠及人口約5800萬。
  • 中國發布丨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通水六周年:調水超394億...
    中國網12月12日訊(記者 張豔玲)2020年12月12日,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迎來全面通水六周年。六年來,工程累計調水超394億立方米,1.2億人直接受益,其中,中線工程調水348億立方米,約6900萬人受益;東線工程向山東調水46億立方米,惠及人口約5800萬。
  • 【央視關注南水北調工程通水六周年】河南:新水源 緩解水資源緊張...
    到今天,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河南段累計受水  六年來,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累計向許昌市區供水2.2億方,其中生產用水1600多萬方,滿足了當地113家企業生產需要。  在新水源保障沿線生產生活用水的同時,中線工程還向沿線生態補水,改善當地的生態環境。鶴壁市的淇河由於來水不足,經常出現夏季枯水現象。
  • 南水北調東、中線調水六年,帶來哪些大變化?
    人民網北京12月14日電 (記者餘璐)2020年12月12日,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迎來全面通水六周年。六年來,工程累計調水多少?使多少人受益?綜合效益如何?記者帶您一探究竟。  南水北調東、中線六年累計調水394億立方米 1.2億人受益  據水利部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國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全面通水六年來,工程累計調水超394億立方米,1.2億人直接受益,其中,中線工程調水348億立方米,約6900萬人受益;東線工程向山東調水46億立方米,惠及人口約5800萬。
  • 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6年調水超348億立方米 甘甜丹江水潤澤6700萬人
    本報訊(記者高長嶺通訊員許安強)12月11日,記者從河南省水利廳和水利部南水北調中線建管局獲悉,截至當日8時,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累計向北方調水348.63億立方米,約6700萬人受益;其中向我省調水118.54億立方米,我省工程沿線2380萬群眾直接受益。
  • 南水北調大文章越來越精彩
    萬人受益東線工程向山東調水46億立方米惠及人口約5800萬工程運行安全高效,綜合效益顯著,沿線群眾普遍認可,已經與沿線群眾生產生活緊密聯繫在一起,與推動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經濟社會綠色發展緊密聯繫在一起,與推進國家重大戰略實施、保障國家水安全緊密聯繫在一起。
  • 光明日報:南水北調 不只調來好水
    這一刻,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正式通水,也意味著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全面通水。  6年來,南水一刻不停、奔流北上。東線,自江蘇揚州江都水利樞紐提水,沿京杭大運河及平行河道逐級翻水北送,以世界最大規模泵站群實現「水往高處流」,累計向山東調水46億立方米,惠及人口約5800萬;中線,南水出陶岔、過啞口、飛渡槽、鑽暗涵,跋涉1432公裡潤澤京津冀豫,累計調水348億立方米,約6900萬人受益。  394億立方米,記錄著南水北調東中線全面通水6年來的點滴。
  • 南水北調通水6周年,累計1.2億人直接受益
    新京報快訊(記者 應悅)今日(12月12日)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全面通水六周年。記者從南水北調中線管理局獲悉,六年來,工程累計調水超394億立方米,1.2億人直接受益,其中,中線工程調水348億立方米,約6900萬人受益;東線工程向山東調水46億立方米,惠及人口約5800萬。
  • 南水北調:「數」說6年調水之變
    新華社北京12月12日電題:南水北調:「數」說6年調水之變新華社記者劉詩平12月12日,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迎來全面通水6周年。6年來,工程調了多少水?水質怎樣?對此,記者走訪工程沿線多地現場,同時向水利部南水北調司等單位進行了了解。
  • 新央企南水北調集團成立 將推進南水北調後續工程建設
    當日舉行的南水北調集團成立大會透露,公司暫定註冊資本1500億元,為國有獨資。南水北調工程是我國大範圍跨區域水資源調度的重要工程,是將水資源相對豐富的長江流域的水,調集到水資源相對缺乏的西北和北方地區。目前南水北調工程投資已超過三峽工程,成為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2020年以前由水利部代表國務院管理,此後轉歸國務院國資委管理。
  • 南水北調東線工程,不只是建設一條調水線
    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先節水後調水、先治汙後通水、先環保後用水—— 南水北調東線工程,不只是建設一條調水線 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八裡灣泵站緊鄰東平湖。「隨著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建成通水後,對水質的相關要求提升,推動沿線各地大力開展生態治理,包括東平湖在內的多個重要河湖溼地生態有了明顯改善,生態效益突顯。」南水北調東線總公司相關負責人12月2日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 超過1.2億人直接受益 南水北調:「數」說6年調水之變
    熱點追蹤12月12日,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迎來全面通水6周年。6年來,工程調了多少水?水質怎樣?多少人受益?生態和經濟效益如何?對此,記者走訪工程沿線多地現場,同時向水利部南水北調司等單位進行了了解。
  • 超1.2億人直接受益 南水北調:「數」說6年調水之變
    熱點追蹤  12月12日,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迎來全面通水6周年。6年來,工程調了多少水?水質怎樣?多少人受益?生態和經濟效益如何?對此,記者走訪工程沿線多地現場,同時向水利部南水北調司等單位進行了了解。
  • 南水北調中線通水6周年效益顯著 近60億立方米江水潤澤津門大地
    天津北方網訊:截至目前,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自2014年12月12日正式通水以來,連續2000多天不間斷向天津安全供水,累計水量近60億立方米,水質始終保持在地表水二類標準以上。
  • 長渠越千裡,不止清水相通
    長渠越千裡,不止清水相通 2020-12-22 17: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南水北調通水六周年 30家網媒聚焦內鄉
    當日,由南陽市委網信辦主辦的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六周年網絡媒體南陽行記者採風團深入內鄉集中採訪,該縣良好的生態環境,興旺的富民產業,鏗鏘的鄉村振興步伐,給記者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此次媒體採風團由人民網、新華網、人民日報海外網、鳳凰網、新浪、搜狐、河南日報、河南日報農村版、河南廣播電視臺、大河網、映象網、決策探索、南陽日報政務新媒臺、南陽廣播電視臺等中央、省、市級30家媒體記者組成。
  • 5秒充滿1個標準遊泳池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首次以設計最大流量輸水
    秦楚網訊 文、圖/記者 朱江 報導:5月9日上午8時30分,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陶岔渠首,丹江口水庫清澈碧綠的漢江水穿過閘門,一路歡湧向北。監測顯示,此刻的入渠流量為420立方米每秒!南水北調中線幹線工程建設管理局(以下簡稱「中線建管局」)總工程師程德虎介紹說,從世界各國大型調水工程運行的規律看,大型調水工程達到設計輸水流量一般需要一個較長的時間,超大型跨流域調水工程所需要的時間更長,中線工程在第6個調水年度就實現加大流量輸水設計目標,這是對工程建設質量和運行管理水平的重要考驗。
  • 南水北調給北方補水,這倆工程卻給南水北調補水,水位提升419米
    大名鼎鼎的「南水北調」是我國新世紀以來的四大工程之一,其中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正在全面發揮著它的設計功能與效益,該工程引水於漢江流域(屬長江流域)的丹江口水庫,向北將水輸送到河南、河北、北京、天津4個省市,工程輸水乾渠主線長度達1277公裡,可供水區域達15.5萬平方公裡,自從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