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健全重大疫情救治體系 構建分級救治網絡

2020-12-26 大楚網

記者從昨天(12月19日)上午舉行的武漢市委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武漢市正健全重大疫情救治體系,構建分級分層分流傳染病救治網絡。

發布會上,武漢市衛健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武漢市已經建成衛生應急指揮與疫情大數據應用系統,該系統整合了武漢119家醫療機構、23家委辦局、5270家藥店、2565所學校和13類重點場所的數據,實行「數據同城同管」。

目前,日均監測數據300餘萬條,監測人數95.6萬,基本實現全場景、廣覆蓋。同時,武漢市所有二級以上的醫療機構均已配備核酸檢測PCR實驗室,正在規劃建設一批每日單檢量達到一萬人次的城市檢測基地和國家公共檢測平臺,提升跨區域支援能力。

武漢市衛健委副主任 彭厚鵬:目前全市共有核酸檢測實驗室92家、移動檢測車6臺,日單檢量可達35萬人次,應急狀態下大規模核酸檢測能力可達每天150萬人次以上。

據介紹,目前武漢共實施抗疫特別國債項目125個,總投資485億元。目前,發熱門診和病區改造、檢測設備購置等28個項目已完工。5家平戰結合醫院、國家重大公共衛生事件醫學中心等43個基建項目已開工,公共衛生補短板順利推進。

相關焦點

  • 健全重大疫情救治體系 湖北武漢構建分級救治網絡
    央視網消息:記者從昨天(19日)舉行的武漢市委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武漢市正健全重大疫情救治體系,構建分級分層分流傳染病救治網絡。
  • 疫情警示應急救治能力短板 醫療「新基建」補課加速
    開啟醫療衛生「新基建」,強化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體系建設尤為重要,而醫聯體建設是其中重要一環。醫療「新基建」成了今年公共衛生領域投資建設新熱土。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一定程度上暴露了我國公共衛生特別是重大疫情防控救治能力的短板。
  • ...發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構建起強大的公共衛生體系,為維護...
    要把增強早期監測預警能力作為健全公共衛生體系當務之急,完善傳染病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系統,加強實驗室檢測網絡建設,建立公共衛生機構和醫療機構協同監測機制,健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預案體系,強化基層衛生人員知識儲備和培訓演練,深入開展衛生應急知識宣教。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建立定期研究部署重大疫情防控等衛生健康工作機制。文章指出,要健全重大疫情救治體系。
  • 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湖南省公共衛生防控救治能力重點...
    健全集中高效的衛生健康領導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體系,建立「管治防」統一、院地校聯動、省市縣協同的綜合治理模式,不斷提升重大疫情依法防控、科學防控、聯防聯控、群防群控能力。(三)建設目標。通過三年努力,全面完成「一網三中心一基地」建設任務,建成國家精神病學醫學中心、區域醫療中心和區域性疾病控制中心;全面建立起覆蓋到位、響應迅速、處置高效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分層分級、平戰結合、系統聯動的突發公共事件醫療救治體系,緊盯前沿、協同創新、綜合配套的科技人才支撐體系,醫療防治、物資儲備、產能動員為一體的應急醫療物資保障體系。
  • 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院公共衛生和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體系建設信息類...
    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院公共衛生和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體系建設信息類採購項目招標公告 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院公共衛生和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體系建設信息類採購項目招標公告項目概況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院公共衛生和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體系建設信息類採購項目的潛在投標人應在中央政府採購網
  • 極速救治有保障 天河卒中專科聯盟正式成立!
    為了更好的應對中風,努力打造全區一盤棋的格局,推進腦血管疾病的區域共同防治,2020年12月9日,在天河區衛健局的組織領導下,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牽頭成立天河卒中專科聯盟並舉行授牌儀式,成員覆蓋天河區近30家醫療機構(如天河區人民醫院、天河區中醫院、天河區各個社區醫療服務中心等),旨在建設「建立天河區的缺血性卒中網絡體系」,構建針對缺血性卒中的天河區醫聯體單位
  • 白雲|胸痛救治單元建到了社區,為救治爭取寶貴時間
    8月17日,廣州市白雲區石井人民醫院胸痛救治單元建設正式啟動,石井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12家基層醫療機構正式加入區域協同救治網絡,將胸痛患者的早診斷、早識別工作前移,實現在最短時間內將區域急性胸痛患者送至具有救治能力的醫院接受最佳治療,最大限度提高胸痛患者救治成功率。
  • 吉林省吉大口腔公共衛生和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體系建設項目中標結果...
    吉林省吉大口腔公共衛生和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體系建設項目中標結果公告  一、項目編號:0773-2041JLHW0142/01-10  二、項目名稱:吉大口腔公共衛生和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體系建設項目三、中標信息  01包:  供應商名稱:長春市亞康醫療器械有限公司  供應商地址:長春市南關區解民小區
  • 漳州:健全分級診療體系 讓優質醫療資源下沉
    近期隨著疫情形勢的逐步向好,疫情嚴防嚴控期間被抑制的診療需求迅速釋放。為滿足城鄉居民正常醫療服務需求,漳州各級各類醫療機構正在全面恢復醫療服務秩序。  此時,如何避免患者集中就醫,降低病毒感染的風險是亟須解決的問題。對此,漳州市著力推行的分級診療發揮了良好作用,通過社區首診和醫療資源下沉等辦法,在較短的時間內緩解了相關壓力。
  • 健康傳播是構建公衛體系重要一環(大健康觀察·聚焦公共衛生體系...
    如1月20日鍾南山宣布武漢出現「人傳人」之後,一篇「北大專家談病毒防護:戴N95口罩不能超過4小時」的報導在網上瘋傳,口罩脫銷,N95口罩更是成為搶購「新寵」,致使眾多科學家呼籲不要和醫護人員搶口罩。某種程度上,對信息疫情的防控難度甚至超過對病毒疫情的防控,健康信息的有效傳播屬於疫情防控的重要策略之一。
  • 創新醫療服務體系,深圳頻出大招讓市民享受「健康紅利」
    在衛生健康領域,方案也明確要求創新醫療服務體系,在優化社會保障機制方面,也要支持完善普惠嬰幼兒照護服務體系。未來,深圳將繼續以「補短板、強基層、建高地、促健康」為主線,著力優化服務體系、創新體制機制、提升能力水平,讓市民享受改革帶來的「健康紅利」。
  • 《新民晚報》:全鏈謀劃重大突發傳染病防控體系
    重大傳染病和生物安全風險是事關國家安全和發展、事關社會大局穩定的重大風險挑戰。昨天,上海市人民政府與復旦大學籤署協議,共建上海市重大傳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上海市傳染病與生物安全應急響應重點實驗室揭牌成立。
  • 十堰市公共衛生應急救治中心一期項目建成投入使用
    10月29日上午,十堰市公共衛生應急救治中心傳染病救治樓啟用儀式在太和醫院西苑院區舉行,這標誌著我市在高標準打造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方面取得重大進展,並為今後應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他說,十堰市公共衛生應急救治中心傳染病救治樓,創下了三個第一:一是該傳染病救治樓的啟用,是湖北省第一個利用抗疫國債項目資金建成的公共衛生補短板項目。二是該救治樓是目前湖北省負壓病床最多的醫院,負壓病床達224張,其中重症負壓隔離病床12張。三是第一個在全省傳染病醫院裡單獨設置結核外科的公共衛生救治中心。
  • 新冠肺炎疫情的警示:公共衛生的短板怎麼補
    新冠肺炎疫情的警示  公共衛生的短板怎麼補  5月20日舉行的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首場「委員通道」中,首個問題就是聚焦如何完善國家公共衛生體系;  在34個以農工黨中央名義擬提交的提案中,關於構建現代化公共衛生治理體系的提案排在了第一個;  全國人大代表周洪宇為本屆全國人大會議準備了30個建議,其中約一半跟疫情有關,
  • 最後的重症救治:難在哪、如何攻堅、怎麼監測?
    資料圖為:醫護人員在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ICU病房中工作。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是武漢市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定點收治醫院之一,該院接受的均為重症和危重症患者。 中新社記者 張暢 攝這些患者普遍年齡大、基礎疾病多同時有多器官受損,醫療救治難度極大。如何攻下最後的「堡壘」?中新社記者就此專訪國家衛健委相關負責人以及重症救治專家。與病毒「交手」數月未知待解自疫情暴發至今,人類與新冠病毒「交手」不過數月,諸多未知待解。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監察專員焦雅輝談到該病毒的迷惑性。
  •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國行動
    ,健全國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本土疫情形勢穩定後,以省域為單元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加快恢復生產生活秩序,健全及時發現、快速處置、精準管控、有效救治的常態化防控機制。全力做好北京市疫情防控,確保首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