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這三個字,老是讓我們頭疼!
談到熊孩子的所作所為,作為他們的家長,作為他們的哥哥姐姐,作為他們的小姨大舅,我們總是有些苦水要吐一吐:把媽媽的口紅當畫筆,把哥哥的手辦模型按在地上瘋狂摩擦,把爸爸的領帶、皮帶當成拉小車、小狗的繩子……
有時我們會以「他還只是個孩子」來選擇包容他,由著他。但有時候這樣的行為反而會讓熊孩子更加無法無天,以至於他們的行為,會由「孩子氣」、「不懂事」演變成無法後悔的「滔天罪行」、「禽獸行為」。
接下來,筆者阿聰想要介紹的這部電影,曾獲第91屆奧斯卡最佳真人短片提名,影片的內容就是講述兩個10歲孩子是如何成為讓全世界震驚與心悸的「惡魔」。
電影介紹
影名:《羈押》
時長:30分鐘
上映時間:2018年
推薦理由:真實事件改編,奧斯卡提名,內涵深刻,極具教育意義。
這部電影最吸引人但也最讓人「心梗」的地方就在那短短的幾個字「真實事件改編」。
電影劇情就是根據1993年讓全英國進而讓全世界都為之震驚轟動的利物浦殺人案——詹姆斯·巴傑爾謀殺案而改編。
1993年的2月12日,利物浦的天氣晴朗但又寒冷。
兩名僅10歲的小學生,學校中出了名的搗蛋鬼,因為同時翹了課而遇在了一起。兩個熊孩子一認識,便開始計劃今天他們要犯些啥事。
他們先到百貨商店偷東西:模型玩具、油漆、電池、甜點……
隨後再到麥當勞快餐店穿著鞋子踩凳子,但不久就被店員給趕了出來。
看到這裡,觀眾就已經開始十分反感這兩個孩子了。但是,讓觀眾無法想像也不敢想像的事情,還在後面。
被趕出來而無所事事的兩個孩子開始決定誘拐孩童。
他們的第一次嘗試,是在一家商店門口,對象是一對正在等媽媽的雙胞胎。但當他們牽著其中一個孩子的手準備離開的時候,警覺的媽媽還是發現了,衝出商店把孩子救了回來。
但是,這兩個熊孩子,並沒有決定收手,而是決定轉移作案地點,準備再次犯案。
第二次,他們直接將地點選在了糖果店,因為那裡會有更多可以成為獵物的小孩子。
可是老天可能還是開了眼,那天的糖果店沒有開門。但是,這已經阻止不了兩個惡魔的欲望了。他們還是發現了糖果店隔壁站了一個僅2歲的孩子。這個孩子,便是受害者——「詹姆斯·巴傑爾」。
小詹姆斯的媽媽那時正在結帳,但是,她沒想到自己的孩子正被兩個惡魔所帶走。
從商場帶走詹姆斯,兩個熊孩子拉著他們的獵物前前後後大約走了4公裡路。小詹姆斯在途中哭泣,便被拳打腳踢,還被威脅「你再哭我就把你扔到河裡。」
途中,也有路人發現這三個小孩的不對勁之處,更有上前詢問情況的好心路人。但兩個惡魔——羅伯特和喬恩,卻謊稱他倆正打算帶走丟的詹姆斯去警察局。好心的路人還給他們指明了去警察局的方向,但只要路人一轉身,他們就帶著小詹姆斯往另外方向走去。
後來經過調查,共有58個目擊者證言案發當天自己曾見過這三個小孩。
最後,羅伯特和喬恩帶著小詹姆斯來到了遠離城市與人群的僻遠地帶:殘破的房屋,泛黃生著鏽的鐵路,大大小小遠近可見的墓碑,他們終於開始了另無數人髮指的魔鬼行徑。
朝詹姆斯扔磚頭,身上,頭上,無一倖免。
掀起重達10多公斤的鐵板砸向詹姆斯。
把偷來的油漆塗在小詹姆斯的眼睛裡。
把同樣是偷來的電池塞進小詹姆斯的嘴巴與身體。
最後,小詹姆斯終於死了。
但是,他的屍體,被羅伯特和喬恩扔在了鐵軌上,而隨後他倆便在一旁等待著經過的火車壓過詹姆斯。
火車把詹姆斯的屍體壓成了兩半,這兩個孩子卻很漠然。
最後,警方還是通過監控錄像等線索找到了這兩個殺人犯。
沒有哭鬧,沒有慌張,一上來就直接否認罪行。不得不讓人懷疑他們是不是已經不是第一次「殘害生命」。
但到了無法解脫的地步,這兩個孩子便開始互相甩鍋,顯示出充滿謊言的骯髒內心。
兩個熊孩子最終還是招了。
法院審判日那一天,將近有500名民眾,遊行集結,要求重判。
而此前,未成年人犯罪,最多只可以判處8年有期徒刑,但案件審判前後共有超過28萬人請願重判。
最後,這兩個惡魔,得到了15年的監禁。
故事並未就此終結,2000年的時候,兩個人獲得減刑提前釋放。
但其中的喬恩並沒有就此悔改,鬥毆,傳播毒品,傳播惡性視頻,冒充其母親下載兒童色情圖片,使其多次重新回到監獄之中。
在這裡,值得強調的一點是,依據警方對小詹姆斯的屍檢報告,小詹姆斯生前還被羅伯特和喬恩侵犯猥褻。
10歲猥褻幼兒,15年後,出獄的他,死性不改,劣習難移。
可謂真正的人性的淪喪,惡魔的化身。
這兩個孩子,實在無法讓人以「他還只是個孩子」這樣的話來解脫,來寬恕。
他們有成熟固執的犯罪想法、有慘無人道的作案手段、有銷毀現場,偽造假象的反偵察能力、有死不承認,知錯不改的虛偽面孔。
這樣的孩子,還能稱其為孩子嗎?
而在後續對整件事情的調查中,警方發現這兩個孩子的父母在管教孩子的責任方面都非常欠缺。
而在中國,未成年犯罪的案例也不鮮見。
2019年3月18日,江蘇建湖縣13歲學生用菜刀將母親殺害;2018年9月,河南魯山縣檢察院調解了一起初二學生強姦17歲女性的案件,雙方籤訂和解協議書,男性不承擔刑事責任;2012年,一名13歲的女孩肢解同窗,因未滿14歲,依法不追究刑事責任。
還記得看過一部美國邊境犯罪電影——《獵兇風河谷》,導演泰勒·謝裡丹。《獵兇風河谷》與美國另外兩部著名電影《邊境殺手》、《赴湯蹈火》合稱「美國邊境三部曲」,《獵兇風河谷》是其中的最後一部,而泰勒·謝裡丹,正是先前兩部電影的編劇。
這三部電影的重要核心思想之一就是——當法律與執法者無法為受害者主持公道時,會不會出現代表此時的正義與公道的私刑?
現今社會,罪犯低齡化現象愈發嚴重。父母家庭方面的管教,教師學校方面的教導,法律社會方面的約束禁止……究竟做得怎麼樣?這值得個人,家庭,社會,國家多方面來思考。
最後,阿聰想說
孩子本是天使的化身,而「他還只是個孩子」這樣的縱容,無法喚起孩子的善良,而將埋下惡魔的苦果。
法治社會,大眾不會願意出現私刑。但,倘若身邊的熊孩子,讓人髮指,讓人厭惡到一定程度,但現實社會的法律無法還大眾一個公道之時,那麼這個社會,這個法治體系,自然很難以發展與進步。
而出現這一弊病的最大根源,是那一個個外表在跑在跳在哭在鬧,但內心卻不知道在打算著什麼的,「熊孩子」?還是熊孩子背後為其「撐腰」的「熊家長」?
在這裡,還是覺得孔子說的話頗有道理:
「子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請管管身邊的熊孩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