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學選刊》2020年1期 | 新刊

2020-12-21 騰訊網

《中華文學選刊》2020年1期

目錄

聚焦| Focus

2019,炬火與微光:

年度文學閱讀印象與私人推薦

方 巖 華斯比 姜振宇 李德南

李 璐林珊珊 毛 尖 王繼軍

魏小河 吳佳燕伍 嶺 行 超

楊君寧 嶽 雯 張光昕 張 杭

實力| Main Current

張 翎 廊橋夜話(中篇小說)

選自《十月》2019年第6期

黃錦樹 遲到的青年(短篇小說)

選自《天涯》2019年第6期

張燕玲  黃錦樹:幻魅的歷史敘事(評論)

選自《美文》2019年第10期

葛 亮 書匠(中篇小說)

選自《人民文學》2019年第12期

朱 婧 水中的奧菲莉亞(短篇小說)

選自《作家》2019年第11期

王 棘 夜晚出生的孩子(短篇小說)

選自《山西文學》2019年第10期

鋒銳| New Wave

蔣方舟 完美的結果(短篇小說)

選自《花城》2019年第6期

伍德摩 凼凼轉(中篇小說)

選自《上海文學》2019年第12期

餘 烈 亞熱帶病人(短篇小說)

選自《芙蓉》2019年第6期

非虛構| Non-fiction

周 芳 坐17路車去孤島

選自《在精神病院》

楊 眉

上海愛情故事:一個老來單身的女人決定戀愛

選自《智族GQ》2019年第5期

讀大家| Reading Classics

陳以侃

如果納博科夫不是這樣的,我們就沒有納博科夫了

選自《在別人的句子裡》

書架|Book Shelf

張曼娟 我輩中人

選自《我輩中人:寫給中年人的情書》

肖像| Portraits

界面文化 「野生作家」肖像二則

選自《野生作家訪談錄》

藝見|On Arts

賽 人 相由心生——我眼中的中國影視表演者 選自微信公眾號「虹膜」

聚焦| Focus

2019,炬火與微光:

年度文學閱讀印象與私人推薦

《中華文學選刊》2020年第1期邀約十六位身處第一線,視野開闊、眼光獨到的作家、編輯、評論家與媒體人,分享各自對2019年文學現場的個人觀察和閱讀印象,推薦心目中值得關注的佳作。其中既有對光焰四射之現象級作品的不同解讀,也有對前沿、潛層與偏僻處閃爍之螢火的耐心辨認。或許無法盡數涵蓋一年來最重要的作品,但這樣的傾聽與論說、觀察和辨析,相信也會給各位讀者帶來啟發。

周愷《苔》:方言作為日常和歷史

◎方巖

(《思南文學選刊》副主編)

推理小說文本內外的探索

——2019年華文推理的幾個側面

◎華斯比

(類型文學研究者)

中國科幻2019:搞點新的

◎姜振宇

(科幻研究者,四川大學博士後)

鄭重而有尊嚴的寫作

◎李德南

(評論家,任職於廣州文學藝術創作研究院)

走向遠處的探索者

——2019青年寫作印象

◎李璐

(《西湖》雜誌編輯部副主任)

2019,媒體非虛構寫作的野心

◎林珊珊

(非虛構寫作者,「故事硬核」創始人)

是這樣的,非這樣不可

◎毛尖

(作家,華東師範大學教授)

深藏向上的渴望

◎王繼軍

(作家,《收穫》雜誌編輯部主任)

靜謐與輕盈

◎魏小河

(書評人)

寫作者如何在這個時代安放身心

◎吳佳燕

(《長江文藝》雜誌副主編)

三位青年作家的三種朦朧美

◎伍嶺

(《晶報·深港書評》編輯)

有關「我們」的文學

◎行超

(《文藝報》編輯)

2019華文文學不完全觀覽

◎楊君寧

(中山大學[珠海]中文系特聘副研究員)

世界與地方的互相凝視

——2019年長篇一瞥

◎嶽雯

(評論家,供職於中國作家協會創研部)

三個反顧之夢

——2019年詩集舉要

◎張光昕

(評論家,供職於首都師範大學中文系)

2019,文學視野下的戲劇創作

◎張杭

(評論家,供職於中國戲劇家協會)

實力| Main Current

廊橋夜話(中篇小說)

張 翎

選自《十月》2019年第6期

張翎

越南的兒媳,法國的女婿,出人意料地加盟同一個極普通的中國家庭,並聚集於楊廣全的家宴。張翎很精心地將所有的文化差異都消弭於中外孩子們集體參與的一場「老鷹抓小雞」遊戲裡。「那些多元文化、身份認同的話題,都是大人的扯淡。融匯哪是書本可以教的?你把一群孩子放到戶外,讓他們去搶一個球,搶一隻蜻蜓,誰還顧得上看你長什麼膚色,說的是哪國語言」?她從童趣的裸露中,肯定了不同國籍、不同種族、不同地域的人,皆可由愛的初心抵達親密無間。

——戴瑤琴評論

遲到的青年(短篇小說)

黃錦樹

選自《天涯》2019年第6期

黃錦樹

其實他一開始出現就被這世間的機器之眼給捕捉到了。一年前,雪花紛紛,瑟縮在上海街頭的報攤前抽菸,被一個日本密探拍下。九個月前,在北京某大學廣場上激昂的大學生之間,聆聽魯迅的演講,被某記者攝入作為背景。七個月前,神色漠然地在莫斯科開往柏林的有流放者同行的火車上,大雪紛飛。年月不詳,積雪覆蓋的鹿特丹碼頭纜繩旁,船的陰影巨大而不分明,低頭若有所思,像個憂傷的印尼人。雨中倫敦的紅色郵筒前仰望大鐘樓,似是典型的流浪至殖民母國為家國命運發愁的青年。當資料由各地眼線和當地特務交換或交易而來,匯整到倫敦時,他已經登上往新加坡的郵輪,而且即將抵達印度。

——《遲到的青年》節選

黃錦樹:幻魅的歷史敘事(評論)

張燕玲

選自《美文》2019年第10期

張燕玲

《南方文壇》雜誌主編

讀黃錦樹簡潔的句子,既生動如畫,又活潑入耳,如訴如戲,如詩如歌。故事所蘊含著歷史密碼、心靈密碼,在作者的深入開掘中,指向華族的命運與未來,敘述交響樂般遼闊渾厚,穿透靈魂,溝通世界。誰說馬華文學在華文文學裡是「沒有位置的位置」,有黃錦樹呢。

——張燕玲

書匠(中篇小說)

葛 亮

選自《人民文學》2019年第12期

葛亮

老董將那隻乾癟的西瓜抱過來。我才看清楚,西瓜皮上並不是長黴了,而是鋪了一層霜。老董拿出一隻雞毛撣子,摘下一根雞毛。從中間摘斷,獨留下近根兒細絨一般的羽翎子。他用翎子,輕輕地在瓜皮上掃,一邊用只小湯勺接著。那霜慢慢落滿了半湯勺。

老董便將這白霜,一點點均勻地倒在紙上,我的字跡被蓋住了。……我目不轉睛地看著他的手。父親笑說,好個障眼法。

老董也笑了,笑得很鬆弛,額頭上緊巴巴的皺紋也舒展開了。他對著手上的翎毛吹一下,然後輕輕地在紙上掃。我的眼睛漸漸地睜大了。

紙上那又黑又大的「毛果」兩個字,竟然消失了。

——《書匠》節選

水中的奧菲莉亞(短篇小說)

朱 婧

選自《作家》2019年第11期

朱婧

1982年生,揚州人。畢業於南京大學中文系。著有小說集《關於愛,關於藥》 《惘然記》 《美術館旁邊的動物園》《譬若簷滴》,長篇小說《幸福迷藏》等。現任教於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

《水中的奧菲利亞》化典《哈姆雷特》,則更為抽象地素描了欲望、恐懼、怯然,更呈現了衰老與青春的拔河,我們誤以為青春與美總會獲勝的枉然。從少女的纖弱之美到少婦的仁慈之心,都被她的文字切割成短短的一瞬、或一瞬又一瞬的拼接。在都會的故事裡,她的仔細、沉靜,她的端詳,都來自女性之眼的悠遠,也來自女性的寬容。我想,這是朱婧獨特的小說語言所企圖抵達的美學之境。

——張怡微點評

夜晚出生的孩子(短篇小說)

王 棘

選自《山西文學》2019年第10期

王棘

1993年生,山西靈丘人。作品見《青年文學》 《作品》《西部》等刊。現居成都,供職於某雜誌社。

這是一篇關於故鄉和家庭的小說,妻子去世後,主人公生活裡的錨突然消失,生活因此接近停擺。「家」或許不是一個地方,而是一種行為,當行為背後的人消失了,「家」也就消失了。「我」想像出一個叫比利的孩子,在這個不存在的孩子眼裡,「我」重新審視曾經生活過的地方,那些模糊的記憶、情感、故鄉的輪廓、死去的父親和母親都開始漸漸變得清晰……

沒有夜晚,就不存在黎明,未曾逃離,也沒有所謂的「故鄉」。我們總要通過距離的拉扯,以及與更大、更陌生的東西相撞時,才能看清「故鄉」真正的樣子,看清我們心裡的愛和恐懼。

——顧拜妮點評

鋒銳| New Wave

完美的結果(短篇小說)

蔣方舟

選自《花城》2019年第6期

蔣方舟

小說《完美的結果》根據蔣方舟為浸入式裝置藝術作品「鑄憶:首鋼園區及三高爐博物館城市復興成就展」所寫的敘事腳本改寫而成。小說設想了線性時間如被打散,人該如何理解過去與現實,生死與親情。「鑄憶」展覽通過展陳空間和器物呼應了多線敘事的小說腳本,如父親的儲物櫃、製圖桌以及父子下棋的牌桌,並以動態影像呈現故事中兒子的日記,呈現父子兩代首鋼人工作與生活日常的錯時性空間,多媒體團隊則將文字轉換為視覺呈現,空間、器物、文字、影像等元素之間建立起對話關係。從某種意義而言,讀者亦是觀眾。

——編輯部

凼凼轉(中篇小說)

伍德摩

選自《上海文學》2019年第12期

伍德摩

1993年生於廣州。復旦大學中文系碩士。作品見《上海文學》《詩林》等刊。曾獲光華詩歌獎、嘉潤·復旦全球華語青年文學獎(戲劇文學類)。

伍德摩中篇《凼凼轉》,粵語官話勾繪出的嶺南小街,一群遊蕩的少年,與神奇飛賊的奇妙結交,小街的興亡與少年的成長互相交織,蕪雜中綻放詩意,困苦中不乏甜蜜。

——《上海文學》編輯部推薦語

亞熱帶病人(短篇小說)

餘 烈

選自《芙蓉》2019年第6期

餘烈

1984年生於湖南。作品見《作家》《西湖》《芙蓉》等刊,有譯作刊發於《單讀》。現居廣州。

一開始,我只有這一個讀者。我們素未謀面,卻坦誠相見。我信任他。他不會反感我拼圖式的自我書寫。他不會厭棄我隔三岔五地發郵件。在長久的通信中我已經了解到,他沒有對我的寫作感到大驚小怪。我給他留下的印象既熟悉又朦朧。他或許已經洞察我的本質,但對我的生活痕跡不甚了了。他明察秋毫地指認我的風格,但又分辨不出我的具體形象。這給我們雙方都帶來了一些寧靜。從這個角度看,他是一個完美的讀者。

——《亞熱帶病人》節選

非虛構| Non-fiction

坐17路車去孤島

周 芳

選自《在精神病院》

上海文藝出版社2019年8月版

作者:周芳|1973年生。著有散文集《執手何須傾城》《沽酒與何人》,非虛構作品《重症監護室》《在精神病院》等。曾獲北京文學獎、湖北文學獎、華語青年作家獎非虛構類提名獎等。現居湖北孝感。

我置身病區,看見他們沉默呆坐在地上,他們沿著活動室的牆根一圈圈轉動,他們撞牆撞桌子高呼放我出去放我出去,我聽到的只有一個聲音——「我怎麼了?」

我所在的精神康復中心在川城最西郊,像個孤島。我每天坐17路車去孤島。我每去一天,對它的熱愛就增加一分。在這裡,我看到「人」的存在,即便他們被冠以「那樣」。我仍舊渴望看到愛、自由和尊嚴。

17路車上,精神病院裡,故事難免瑣碎。經歷它們時,好比把心撬出來,在磨刀石上,來來回回磨礪,艱難拉鋸。我不怕把心撬出來,在磨刀石上磨。

烏納穆諾說,除非我們受到刺痛,否則我們從不會注意到,我們曾擁有一顆靈魂。

——周芳

上海愛情故事:

一個老來單身的女人決定戀愛

楊 眉

選自《智族GQ》2019年第5期

楊眉

1991年生。非虛構寫作者,編劇。2015年起為《智族GQ》採寫長報導。現居上海。

媒體出身的非虛構寫作者多少都有一種野心:從深度報導出發,最終觸及文學的質地。受限於文體,大多數時候左支右絀,但《上海愛情故事》實現了這一點,最終給人小說般的閱讀感受。

作品講的是上海老年相親俱樂部裡,老年人尋找再婚伴侶的故事。楊眉熟練使用上海方言,在輕描淡寫間藏著一股驚心動魄,似乎把愛情故事裡的計算、防備乃至欺騙看得透徹。寫這樣一個故事,楊眉沒有使用一種灰調。她的句子機靈,充滿活力,始終貼著人物流動。絕望之處你又會看到騙子的溫情,生命的意志以及愛之渴望。讀完讓人對人生到老的悽清與孤獨產生深切的理解和共情。

——林珊珊點評

讀大家| Reading Classics

如果納博科夫不是這樣的,

我們就沒有納博科夫了

陳以侃

選自《在別人的句子裡》

陳以侃

1985年生於浙江嘉善。畢業於上海交大、復旦大學。譯有《海風中失落的血色饋贈》《毛姆短篇小說全集》《撒丁島》《尋找鄧巴》《致憤青》等。評論見《上海書評》《單讀》《鯉》《三聯生活周刊》《書城》《外國文藝》等報刊。

不管是紙上還是紙下,我的文學相親裡,看能否和對方共度餘生,也有個終極問題——已經不算是選擇題了,因為你很難給他找一個相稱的對手——「你喜不喜歡納博科夫?」

……我一直想做的事情,就是搭一套審美的腳手架,讓我對納博科夫的牽念能在裡面建成個可以居住的房子。中文的納博科夫短篇集最近問世,當然是個不壞的藉口;但我本身也有內在需求,就想弄清真正讀懂納博科夫時那種手足無措的狂喜是怎麼回事,同時這些道理也得解釋,多年來為何有那麼多個下午,指證我在半夢半醒中間懊喪地合上了他。

——陳以侃

書架|Book Shelf

我輩中人

張曼娟

選自《我輩中人:寫給中年人的情書》

人民文學出版社2019年6月版

作者:張曼娟|臺灣東吳大學中國文學博士。代表作有小說《海水正藍》、散文集《緣起不滅》等。《我輩中人:寫給中年人的情書》繁體版曾入選博客來、誠品書店、金石堂等多種年度好書榜單。現為東吳大學中文研究所教授。

想要寫一本中年人的書,是從面對了生命中的變動開始的,這變動不是天光雲影共徘徊,而是土石流般的崩塌與毀壞。

我輩中人,是首先浮起的意象。我們這些「中年」人;夾在上一代與下一代「中間」的人;思維和行為「不中不西」的人。我們到底是什麼樣的人?我們走過怎樣的路?又將往哪裡走去呢?

「大人學」這兩年成為顯學,「大人味」成為一種審美觀,生活態度,然而,我輩中人夠格當一個大人嗎?我們具備了大人的品格與氣度嗎?過往,我們迷戀的小王子告訴我們,大人是一種市儈、庸俗而麻木的生物,於是,我們拒絕長大,拒絕成為一個大人,要當永遠的小孩子,結果卻變成了無法承擔,任性、幼稚的老小孩。如今,我們思考著成為更好的大人,才能守護著孩子與年輕人,把純真的、無瑕的夢想留給他們。

——張曼娟

肖像| Portraits

「野生作家」肖像二則

界面文化

選自《野生作家訪談錄》

中信出版社2019年7月版

《野生作家訪談錄:我們在寫作現場》一書收入網絡媒體「界面文化」策劃的系列報導,採訪了趙松、朱嶽、劉天昭、於是、孫智正、獨眼(葉揚)、袁凌、盛文強、常青、楊典、史傑鵬、康赫、胡凌雲、顧前等十四位作家。「在日常生活中,他們大都還有一個別的身份來養活自己,甚至是養活自己的寫作。他們很多人的文學創作要在晚上或者周末的時間裡進行,他們生活的樣貌千姿百態,若論共同點,大概只有一直默默地持續寫作這件事」,故而被形容為「野生作家」。書中每位作家的訪談之前,均附有記者採寫的人物特稿,本刊特從中選載兩篇,以點帶面,呈現當下文壇另一番「充滿生機的景象」。

朱嶽:寫小說和哲學對我來說,

都有一種解開謎題的心態

劉天昭:我懷疑自己投入社會生活之初,

就是為了安心離開它

相關焦點

  • 《中華文學選刊》2020年12期|新刊
    △ 《中華文學選刊》2020年12期 目 錄選自《小說界》2020年第5期 吳 君  你好大聖(中篇小說) 選自《北京文學》2020年第11期 林 森  去聽他的演唱會(短篇小說) 選自《十月》2020年第
  • 《中華文學選刊》2020年總目錄
    致讀者 為更好地滿足廣大讀者的閱讀需求,《中華文學選刊》將於2021年正式更名為《當代長篇小說選刊》,秉承《當代》雜誌原有「長篇小說選刊」版的宗旨,推介關注現實人生的最新長篇精品。
  • 新刊速遞丨《小說月報·大字版》2020年第11期面世
    新刊速遞 《小說月報·大字版》2020年第11期 年第10期) 陳力嬌和平山 (選自《北方文學》2020年第9期) 蘇 迅凡塵磨鏡錄 (選自《芒種》2020年第9期) 短篇小說
  • 新刊發布|青年作家同志小說集選刊
    2018年我們做了兩本刊,一本是今夏關於上世紀的、一定程度在同志文學史意味上出發的同志作品選刊,與這本刊相對,我們做了年底的這本致力於當下青年作家的同志小說集選刊。這是GS雜誌現階段的任務之一,即甄別、整理並編輯歷史文本,同時推介並生產一些新的文本。
  • 詩詞選刊2020年第97期(總第371期)
    關於紙質《詩詞選刊》出版和訂閱的說明紙質《詩詞選刊》是近體詩詞、散曲寫作者的紙媒發表平臺,由於《詩詞選刊》欄目內容豐富,藝術水準高,真人真詩接地氣,有一定的藝術欣賞價值和學術收藏價值,一經問世,即深受詩壇好評。目前已經有上百位各地詩詞名家高手,慕名匯聚到《詩詞選刊》旗下,大有方興未艾、欣欣向榮之景象。
  • 詩詞選刊2020年第99期(總第374期)
    關於紙質《詩詞選刊》出版和訂閱的說明紙質《詩詞選刊》是近體詩詞、散曲寫作者的紙媒發表平臺,由於《詩詞選刊》欄目內容豐富,藝術水準高,真人真詩接地氣,有一定的藝術欣賞價值和學術收藏價值,一經問世,即深受詩壇好評。目前已經有上百位各地詩詞名家高手,慕名匯聚到《詩詞選刊》旗下,大有方興未艾、欣欣向榮之景象。
  • 詩詞選刊2020年第103期(總第379期)
    目前已經有上百位各地詩詞名家高手,慕名匯聚到《詩詞選刊》旗下,大有方興未艾、欣欣向榮之景象。《詩詞選刊》設有「朝花夕拾」(詩詞鑑賞)、「一點靈犀」(詩詞點評)、「他山之石」(詩詞理論)各欄目,集詩詞鑑賞、作品點評和詩詞理論於一爐,深受全國各地詩友喜愛。是您學習詩詞、迅速提高詩藝的最佳幫手。有人說,上刊《詩詞選刊》,如考名牌大學。很多詩友,無不以作品刊登《詩詞選刊》引為自豪。
  • 詩詞選刊2020年南方基地第四期(總第391期)
    關於紙質《詩詞選刊》出版和訂閱的說明紙質《詩詞選刊》是近體詩詞、散曲寫作者的紙媒發表平臺,由於《詩詞選刊》欄目內容豐富,藝術水準高,真人真詩接地氣,有一定的藝術欣賞價值和學術收藏價值,一經問世,即深受詩壇好評。目前已經有上百位各地詩詞名家高手,慕名匯聚到《詩詞選刊》旗下,大有方興未艾、欣欣向榮之景象。
  • 詩詞選刊·2020第111期(總第392期)
    目前已經有上百位各地詩詞名家高手,慕名匯聚到《詩詞選刊》旗下,大有方興未艾、欣欣向榮之景象。《詩詞選刊》設有「朝花夕拾」(詩詞鑑賞)、「一點靈犀」(詩詞點評)、「他山之石」(詩詞理論)各欄目,集詩詞鑑賞、作品點評和詩詞理論於一爐,深受全國各地詩友喜愛。是您學習詩詞、迅速提高詩藝的最佳幫手。有人說,上刊《詩詞選刊》,如考名牌大學。很多詩友,無不以作品刊登《詩詞選刊》引為自豪。
  • 詩詞選刊·2020第112期(總第393期)
    關於紙質《詩詞選刊》出版和訂閱的說明紙質《詩詞選刊》是近體詩詞、散曲寫作者的紙媒發表平臺,由於《詩詞選刊》欄目內容豐富,藝術水準高,真人真詩接地氣,有一定的藝術欣賞價值和學術收藏價值,一經問世,即深受詩壇好評。目前已經有上百位各地詩詞名家高手,慕名匯聚到《詩詞選刊》旗下,大有方興未艾、欣欣向榮之景象。
  • 詩詞選刊2020年南方基地第三期(總第381期)
    關於紙質《詩詞選刊》出版和訂閱的說明紙質《詩詞選刊》是近體詩詞、散曲寫作者的紙媒發表平臺,由於《詩詞選刊》欄目內容豐富,藝術水準高,真人真詩接地氣,有一定的藝術欣賞價值和學術收藏價值,一經問世,即深受詩壇好評。目前已經有上百位各地詩詞名家高手,慕名匯聚到《詩詞選刊》旗下,大有方興未艾、欣欣向榮之景象。
  • ...小說處女作《制琴記》榮登「2019年中國當代文學最新作品排行榜」
    該排行榜是國內最早、時間最長的文學作品排行榜,也是迄今國內門類最齊全的綜合性文學排行榜;由北京文學月刊社主辦,首創於1997年,迄今已經舉辦了31屆。半島記者今日連線專訪阿佔,探訪《制琴記》「煉成記」前後故事及阿佔近期創作情況。
  • 詩詞選刊·2021年第007期(總第417期)
    目前已經有上百位各地詩詞名家高手,慕名匯聚到《詩詞選刊》旗下,大有方興未艾、欣欣向榮之景象。《詩詞選刊》設有「朝花夕拾」(詩詞鑑賞)、「一點靈犀」(詩詞點評)、「他山之石」(詩詞理論)各欄目,集詩詞鑑賞、作品點評和詩詞理論於一爐,深受全國各地詩友喜愛。是您學習詩詞、迅速提高詩藝的最佳幫手。有人說,上刊《詩詞選刊》,如考名牌大學。很多詩友,無不以作品刊登《詩詞選刊》引為自豪。
  • 詩詞選刊·2021年第011期(總第424期)
    關於紙質《詩詞選刊》出版和訂閱的說明紙質《詩詞選刊》是近體詩詞、散曲寫作者的紙媒發表平臺,由於《詩詞選刊》欄目內容豐富,藝術水準高,真人真詩接地氣,有一定的藝術欣賞價值和學術收藏價值,一經問世,即深受詩壇好評。目前已經有上百位各地詩詞名家高手,慕名匯聚到《詩詞選刊》旗下,大有方興未艾、欣欣向榮之景象。
  • 詩詞選刊·2021年第015期(總第431期)
    關於紙質《詩詞選刊》出版和訂閱的說明紙質《詩詞選刊》是近體詩詞、散曲寫作者的紙媒發表平臺,由於《詩詞選刊》欄目內容豐富,藝術水準高,真人真詩接地氣,有一定的藝術欣賞價值和學術收藏價值,一經問世,即深受詩壇好評。目前已經有上百位各地詩詞名家高手,慕名匯聚到《詩詞選刊》旗下,大有方興未艾、欣欣向榮之景象。
  • 詩詞選刊·2021年第005期(總第413期)
    目前已經有上百位各地詩詞名家高手,慕名匯聚到《詩詞選刊》旗下,大有方興未艾、欣欣向榮之景象。《詩詞選刊》設有「朝花夕拾」(詩詞鑑賞)、「一點靈犀」(詩詞點評)、「他山之石」(詩詞理論)各欄目,集詩詞鑑賞、作品點評和詩詞理論於一爐,深受全國各地詩友喜愛。是您學習詩詞、迅速提高詩藝的最佳幫手。有人說,上刊《詩詞選刊》,如考名牌大學。很多詩友,無不以作品刊登《詩詞選刊》引為自豪。
  • 新刊速遞 | 《十月少年文學》2020年第7期
    每年頭條推出一期詩歌作品,是《十月少年文學》在推動兒童詩歌方面的努力。著名詩人藍藍曾在2018年3期發表組詩《我和毛毛》,與這期的《毛毛和我》一起,共同完善了中國孩子的詩意童年,這是和田野、山川、生命成長有關的記憶。
  • 詩詞選刊·涵社會員專刊2021年第3期(總第428期)
    目前已經有上百位各地詩詞名家高手,慕名匯聚到《詩詞選刊》旗下,大有方興未艾、欣欣向榮之景象。《詩詞選刊》設有「朝花夕拾」(詩詞鑑賞)、「一點靈犀」(詩詞點評)、「他山之石」(詩詞理論)各欄目,集詩詞鑑賞、作品點評和詩詞理論於一爐,深受全國各地詩友喜愛。是您學習詩詞、迅速提高詩藝的最佳幫手。有人說,上刊《詩詞選刊》,如考名牌大學。很多詩友,無不以作品刊登《詩詞選刊》引為自豪。
  • 詩詞選刊·涵社會員專刊2021年第2期(總第422期)
    目前已經有上百位各地詩詞名家高手,慕名匯聚到《詩詞選刊》旗下,大有方興未艾、欣欣向榮之景象。《詩詞選刊》設有「朝花夕拾」(詩詞鑑賞)、「一點靈犀」(詩詞點評)、「他山之石」(詩詞理論)各欄目,集詩詞鑑賞、作品點評和詩詞理論於一爐,深受全國各地詩友喜愛。是您學習詩詞、迅速提高詩藝的最佳幫手。有人說,上刊《詩詞選刊》,如考名牌大學。很多詩友,無不以作品刊登《詩詞選刊》引為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