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皸裂瘡、手足皸裂,是手掌足底皮膚發生的線形裂隙,是冬季常見的皮膚病。《諸病源候論》云:「皸裂者,肌肉破也,寒冬時觸冒風寒,手足破,故謂之皸裂」。本病是由於驟受風燥寒冷、經常受壓、摩擦、浸漬,以致血脈阻滯,膚失濟養,皮膚乾燥粗糙而成。
本病好發於掌面,手指,足根,足底等處,發病緩慢。初起時,皮膚乾燥,微覺發緊、發硬,觸之彈性減低,出現淺在裂紋,繼則皮膚變得粗糙和增厚,頗似樹皮,同時使皺裂加深,甚則出血,疼痛。入冬前常用溫水浸泡,再塗防裂膏或甘油(甘油與水各半)、凡士林,少用鹼性強的肥皂或藥皂,積極治療其它皮膚病如癬病等,可有效地防止手足皸裂。
本病以局部治療為主,可使藥物直達患處而發揮治療效果,介紹幾種中醫外治方法,供選用。
1、雲南白藥粉劑:局部常規清洗後,取本品適量,加香油,或凡士林攪成膏糊狀備用,外塗皸裂處,每日2~3次。可活血潤膚。冰硼散也可選用。
2、紫草油:局部常規清洗後,取本品適量,外塗皸裂處,每日2~3次。可活血潤膚。
3、貂胰防裂軟膏:先用溫水洗淨皮膚或患處,取本品適量塗擦於患處,一日4次。可活血祛風,養血潤膚。溼潤澆傷膏也可選用。
1、地骨皮白礬湯:地骨皮30克,白礬15克。將地骨皮水煎取汁,加入白礬溶化後浸泡患處,每日2次,拭乾後再塗以萬花油軟膏或蛤蜊油等。可滋陰潤膚生肌。
2、蒼及地紅湯:蒼朮、白及、地骨皮各30克,紅花10克。將上藥水煎取汁約1500毫升,倒入盆中,趁熱將患處浸泡於藥液中,每次10~20分鐘,每日1劑,每劑可用2次。可收斂生肌。
1、二甘酊:甘草50克,75%酒精200毫升,甘油200毫升。將甘草浸泡於酒精內24小時去渣取汁,兌入甘油,混勻即成。使用時,將患處洗淨後用藥液塗抹,每日3-5次。可清熱解毒,活血生肌。
2、生薑酊:生薑50克,搗爛,加白酒 100毫升浸泡1晝夜,用消毒棉籤蘸本品外塗患處,每日3次.可活血散寒生肌。
1、白冰膏:白及80克,冰片、五味子各10克,凡士林400克。將白及、冰片、五味子共研細末,調入凡士林中調勻成膏,塗敷患處,外用紗布包紮,每3天換藥1次,直至痊癒。可活血化瘀、潤膚生肌。
2、當歸紫草膏:當歸、紫草各60克,忍冬藤10克,麻油 500克。將當歸、紫草、冬藤浸泡於麻油中24小時後,文火煎熬至枯焦、濾出藥渣,留油得涼,以棉籤將藥液塗患處,每日數次,至愈為度。可活血通絡,潤膚生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