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皸裂 外治有方

2021-02-12 基層醫界

又名皸裂瘡、手足皸裂,是手掌足底皮膚發生的線形裂隙,是冬季常見的皮膚病。《諸病源候論》云:「皸裂者,肌肉破也,寒冬時觸冒風寒,手足破,故謂之皸裂」。本病是由於驟受風燥寒冷、經常受壓、摩擦、浸漬,以致血脈阻滯,膚失濟養,皮膚乾燥粗糙而成。

本病好發於掌面,手指,足根,足底等處,發病緩慢。初起時,皮膚乾燥,微覺發緊、發硬,觸之彈性減低,出現淺在裂紋,繼則皮膚變得粗糙和增厚,頗似樹皮,同時使皺裂加深,甚則出血,疼痛。入冬前常用溫水浸泡,再塗防裂膏或甘油(甘油與水各半)、凡士林,少用鹼性強的肥皂或藥皂,積極治療其它皮膚病如癬病等,可有效地防止手足皸裂。

本病以局部治療為主,可使藥物直達患處而發揮治療效果,介紹幾種中醫外治方法,供選用。

1、雲南白藥粉劑:局部常規清洗後,取本品適量,加香油,或凡士林攪成膏糊狀備用,外塗皸裂處,每日2~3次。可活血潤膚。冰硼散也可選用。

2、紫草油:局部常規清洗後,取本品適量,外塗皸裂處,每日2~3次。可活血潤膚。

3、貂胰防裂軟膏:先用溫水洗淨皮膚或患處,取本品適量塗擦於患處,一日4次。可活血祛風,養血潤膚。溼潤澆傷膏也可選用。

1、地骨皮白礬湯:地骨皮30克,白礬15克。將地骨皮水煎取汁,加入白礬溶化後浸泡患處,每日2次,拭乾後再塗以萬花油軟膏或蛤蜊油等。可滋陰潤膚生肌。

2、蒼及地紅湯:蒼朮、白及、地骨皮各30克,紅花10克。將上藥水煎取汁約1500毫升,倒入盆中,趁熱將患處浸泡於藥液中,每次10~20分鐘,每日1劑,每劑可用2次。可收斂生肌。

1、二甘酊:甘草50克,75%酒精200毫升,甘油200毫升。將甘草浸泡於酒精內24小時去渣取汁,兌入甘油,混勻即成。使用時,將患處洗淨後用藥液塗抹,每日3-5次。可清熱解毒,活血生肌。

2、生薑酊:生薑50克,搗爛,加白酒 100毫升浸泡1晝夜,用消毒棉籤蘸本品外塗患處,每日3次.可活血散寒生肌。

1、白冰膏:白及80克,冰片、五味子各10克,凡士林400克。將白及、冰片、五味子共研細末,調入凡士林中調勻成膏,塗敷患處,外用紗布包紮,每3天換藥1次,直至痊癒。可活血化瘀、潤膚生肌。

2、當歸紫草膏:當歸、紫草各60克,忍冬藤10克,麻油 500克。將當歸、紫草、冬藤浸泡於麻油中24小時後,文火煎熬至枯焦、濾出藥渣,留油得涼,以棉籤將藥液塗患處,每日數次,至愈為度。可活血通絡,潤膚生肌。

相關焦點

  • 手足皸裂的簡易療法
    方三:糯米明礬等治手足皸裂      配方及用法:糯米1500克,明礬(研末)62克,樟腦15克,青黛31克。先將糯米洗淨濾幹,入石碓舂成細粉,篩去粗粒雜質,置盛有1000~1500毫升沸水的鍋內,像熬糨糊一樣,用文火熬成糊狀,再入明礬末、樟腦、青黛,和勻即成,貯入藥罐待用。將藥膏塗於薄布條,貼皸裂處。驗證:治療千餘例,無不應驗。
  • 手足皸裂及皮膚乾燥的中醫應對策略
    皸裂分布:手掌、手指、足跟、 足蹠外緣等皮膚角質層厚或經常摩擦的部位。皸裂特點:沿皮紋發展的深淺、長短不一的裂隙。自覺症狀 :取決於皸裂深度和範圍,無症狀,或輕、中度刺痛、觸痛、灼痛。手足皸裂的分度Ⅰ度 :皮膚乾燥皸裂,僅限於表皮,無出血、疼痛等症狀。
  • 冬季,手足皸裂的用藥推薦
    來源:網絡 由於各種原因引起的手足皮膚乾燥和開裂,統稱為手足皸裂,是秋冬季的常見皮膚病。 引起手足皸裂的原因 引起手足皸裂的原因如下,因掌蹠、足跟處皮膚角質層較厚,又無皮脂腺的存在和缺乏皮脂的滋潤保護
  • 手足皸裂?別再亂抹油了
    傳統的認知讓不少朋友選擇用油脂性護膚品,但經常是「油」抹了不少,手足皸裂依舊存在。可是你知道嗎?經常出現手足皸裂也是一種皮膚疾病,需要根據病因用藥治療,咱們看看鄭州市三院皮膚科主任醫師龐利濤如何講解。手足皸裂的症狀手足皸裂主要有兩類人群易發。一是老年人。老年人皮脂分泌較少,加上冬季乾燥等原因,容易出現手足皸裂。
  • 手足乾燥脫皮還皸裂,怎麼辦?
    第二天,自己琢磨了一下這次足部皸裂可能的幾個原因:1、最近天氣寒冷乾燥,皮膚油脂分泌減少,況且足部本身油脂就更少,沒有得到足夠的滋潤。2、我冬天有泡熱水腳的習慣,而且水溫較高時間長,進一步導致了足部油脂的流失。3、那段時間穿的鞋襪比較緊,對腳造成了過度的擠壓和刺激。
  • 手足皸裂怎麼辦?四大要訣助你過冬
    每到冬季,許多人手腳上的皮膚就會顯得乾燥、粗糙,嚴重的還會出現裂口,甚至皸裂處有出血、劇烈疼痛等症狀,還有可能導致致病菌誘發感染。這是因為人的手和腳不大愛出「油」(油脂腺分泌很少),特別是手掌和腳幾乎沒有皮脂腺,不能分泌油脂,在我們的皮膚裡有一種皮脂腺,皮脂腺有一個特點,就是氣溫越高,天氣越暖,它分泌的油脂就越多,天氣寒冷,皮脂腺作用反之。所以在寒冷的冬天皮膚就顯得乾燥易皸裂。
  • 拿什麼來拯救您的手足皸裂|尿素軟膏|皮膚病|手足癬|魚鱗病|-健康界
    每當冬季來臨,有些人的手掌、足底、腳跟的皮膚常會發生裂口,醫學上稱之為手足皸裂,是冬季的常見皮膚病。這種裂口的深淺不等,長短不一,深者可達皮膚深處,引起出血疼痛。冬季手足皸裂的原因很多:首先,皮脂分泌量會大幅減少
  • 天水四零七醫院皮膚美容科||冬季手足皸裂,如何預防?
    手足皸裂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中醫稱「皸裂瘡」、「乾裂瘡」。中醫學認為本病起於溼熱內蘊,血虛生風生燥。冬季寒冷乾燥,角質層較厚的部位因機械作用發生皸裂,有些地區稱裂口或龜裂。主要發生在手足,因冬季汗腺和皮脂腺的分泌減少,缺乏滋潤,加上皮膚的其他疾患,如皮膚乾燥,長期患手足癬者及職業上的關係,皮膚乾燥失去正常的彈性和伸展度而發生裂口或皸裂。
  • 手足脫皮、乾裂,這裡有3個辦法
    中醫書友會第1546期每天一期,陪伴中醫人成長I導讀:手足脫皮、乾裂是臨床常見病,嚴重時妨礙健康,影響生產,小編結合自身臨床,為大家提供了下面幾種治法,以供參考。 用法:先用柏葉水將手(或足)浸泡5~10分鐘,擦乾,將二藥取一撮放患部稍用力擦搓,有微熱感即可,日擦2次,約1周即可見效。
  • 得了「鵝掌風」,試試冬病夏治「秦荊祛癬方」!
    《外科證治全生集》云:「鵝掌風患於手足掌指皮上,硬而癢燥裂者是。」因此,就病名而言,鵝掌風不僅限於現代醫學概念中的鱗屑角化型手足癬,亦涵蓋了以掌蹠角化、粗糙、肥厚、脫屑、乾枯皸裂為主要表現的一組皮膚疾病,例如:皸裂性溼疹、掌蹠脫膿皰病、汗皰疹、毛髮紅糠疹、扁平苔蘚等,以及因掌蹠部皮膚長期因擠壓摩擦等外界刺激形成角化過度的損害,例如:胼胝、手足皸裂等一組疾病。
  • 皮膚皸裂怎麼辦
    1、剩茶水將白天喝過的剩茶水,在睡覺前用茶水兌熱水泡洗手足約十分鐘,一般數天後,手足皮膚漸漸光滑了,裂口也漸漸癒合.2、維生素E把維生素E丸,用針扎一個眼,把油擠患處塗抹(一個丸可用多次),每次洗過手抹,癒合後也要常抹,不再犯. 3、蜂蜜蜂膠甘油水用蜂蜜蜂膠甘油等量配擦劑。揉搓可治手皸裂。
  • 冬季皮膚皸裂
    皸裂是冬季常見的一種皮膚病,它一般表現為手、足部皮膚乾燥、增厚、還有脫皮的現象。皮膚在順皮紋的方向會出現一些裂口,其深淺、長短不一,經常伴隨有出血和觸痛。皸裂主要是由於手足受到摩擦或化學物質的刺激,再加上冬季天氣寒冷,寶寶的毛細血管處於收縮狀態,汗腺分泌減少,而手足部位又無毛髮保暖,沒有皮脂腺,致使皮膚乾燥、皮膚增厚、失去了彈性,而產生皸裂。
  • 秋冬季常發手足乾燥和裂開,用中藥滲透療法
    皸裂瘡,西醫稱為手足皸裂,因經常受機械性或化學性物質的刺激,加之冬季氣候乾燥,皮下汗腺分泌減少,皮膚乾燥,皮膚角質增厚,失去彈性,故當手足運動時極易發生皸裂。中醫認為本病主要由於脾腎不足、氣虛血燥、肌膚失養所致。如《諸病源候論·虛榮手足皮剝候》云:「血行通榮五臟,五臟之氣,滋養肌膚。虛勞內傷,血氣衰弱,不能外榮於皮,故皮剝也。」治療以益氣養血,滋陰潤燥為主。
  • 手足汗出辨證論治淺析文獻整理
    又如《東醫寶鑑·手足汗》認為:「手足者,津液自胃府傍達於外,則手足自汗,有熱聚胃府,逼而出之者,此陽明證也,宜大柴胡湯下之。」 脾胃溼蒸,旁達四肢,蓋脾胃主肌肉四肢。其病理變化常在手足反應出有關症狀,飲食不節或外感溼邪,損傷脾胃,溼濁內生,蒸久化熱,溼熱旁達四末則為手足汗出,故歷代大多數醫家認為手足汗出多與脾胃有關。
  • 手脫皮、腳跟痛、手腳抽筋、腳雞眼、手腳皸裂的治療,值得珍藏
    五:手腳皸裂的治療:  1、黃蠟油治手腳裂:治癒。其法:香油100g、黃蠟(中藥店可買到)20至30g,用火將香油熱熬放黃蠟,待黃蠟熔化即成。用法:先用溫熱水泡洗手(腳)部10至15分鐘,待手(腳)泡透擦乾,擦蠟油於患處,用火烤乾當時就有舒適感,每日兩次,一周即愈。
  • 【生活】冬日防治足跟皸裂有何妙招?
    足皸裂的發生與局部皮膚的解剖生理學特點及多種外在因素有關,也與全身狀況有一定關係。足部皮膚的解剖生理特點是足跟處角質層極厚,可多達100餘層,角質細胞排列不規則。並且此部位皮膚無毛囊和皮脂腺,這就使局部皮膚水分的保持、皮脂對皮膚的濡潤受到一定限制,當各種外界因素影響時,容易發生皮膚皸裂。
  • 乾燥寒冬,如何遠離皮膚皸裂?
    根據皸裂深淺,一般可分為三度:Ⅰ度皸裂,一般是皮膚乾燥、發硬,出現裂紋,但僅在表皮,無出血及疼痛症狀;Ⅱ度皸裂,表現為皮膚粗糙,觸之刺手,裂紋可由表皮深達真皮,伴有輕度刺痛,無出血;Ⅲ度皸裂,表現為皮膚粗糙,裂口由表皮深達真皮和皮下組織,常引起出血和疼痛。另外,一些常見的皮膚病如乾燥性皮炎、手足溼疹、魚鱗病、手足癬、掌蹠角化症等也會引起皸裂症。
  • 冬季皮膚皸裂該如何接待?聯合用藥方案來了!
    由於冬季氣溫低、溼度小,空氣乾燥,人們常常會發生皮膚乾燥皸裂,甚至出現凍瘡等皮膚病症。其中,皮膚皸裂多發於手、足部,凍瘡則多見於手足、耳廓、面頰、鼻尖等衣著保護較差的部位。皮膚皸裂和凍瘡不一樣,藥店人該如何為顧客處理?掌蹠、足跟處皮膚角質層比較厚,沒有皮脂腺,自然沒有皮脂的滋潤。
  • 偏方:手脫皮、雞眼、手腳皸裂等的治療,要好好珍藏
    6:石揉治足跟痛:用石頭蛋揉患處(石頭小雞蛋型)。開始先輕些 逐漸加重,每天兩次,每次20分鐘,一個月時間痊癒。7:治多年腳跟痛:"針麻"20克"湖腦"50克(中藥店有售),"針麻"搗碎與"湖腦"合拌一起,分五份裝入縫製好的小布袋裡,每次1袋墊在腳跟痛點上,一周換一次,用四至五次即愈.
  • 外科學——外治法(一)
    外治劑宜用 A. 洗劑 B. 粉劑 C. 溶液溼敷 D. 油劑 E. 軟膏 2.患者,女,21歲。兩小腿皮炎,在亞急性階段,滲液或糜爛較少,紅腫減輕,有鱗屑或結痂。外治劑宜選用 A. 洗劑 B. 粉劑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