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關東煮 Epoch故事小館
北戴河仍然是京城居民的度假勝地,但今日的北戴河有了阿那亞,一切都不一樣了。
即使你沒有聽說過阿那亞,一定也曾在某書或某音上沒少見到這個禮堂:
或這個遺世獨立的圖書館:
或這片城市居民甚少見到的細白沙灘:
「阿那亞」是梵語,意思是「寂靜處、躲避人間熱鬧處,修行處」。官方宣傳中,每個人來到這兒,都能回歸真正的自我。
於是這個新興度假社區幾乎已經取代了前些年的拉薩麗江,成了京城居民找尋自我的首選。
這裡有海景、有網紅建築、也有小眾音樂節,五味雜陳,離北京車程僅四個小時。
但,回歸自我真的這麼容易嗎?
阿那亞這幾年真的太火了,不管老人小孩,中產亞逼,似乎都能從這裡獲得滿足。每一個從阿那亞回來的人,都是經過洗禮的安適表情。
但誰能想到,這種洗禮,竟還需要拼單:
北戴河住宿均價三百左右,一牆之隔的阿那亞,節假日令人髮指的酒店價格不說,淡季的價格最低也維持在800左右。
這個價格對於文青來說,超出可負擔的範圍了。
逛逛就回,不在那裡住宿行不行?
答案是否定的。沒有業主身份,就會在園區處處碰壁。
遊客不能進入業主食堂尚可理解,觀光打卡的圖書館和禮堂也只向業主或預約訪客開放。
禮堂,是園區的標誌性建築,吸引無數遊客「朝聖」和打卡,弔詭的是,遊客不能進入。
至少兩名工作人員把門:「您是業主嗎?」「您有預約嗎?」是為阿那亞靈魂兩問。
若非這兩種渠道來到此處,你便是阿那亞的偷渡客,不能踏入真殿。
不遠處的孤獨圖書館也是如此。
一條名為《中國最孤獨的圖書館》的視頻,徹底帶火了這幢海邊建築:
海風習習,遺世獨立的圖書館,豈不就是燈塔一樣的精神堡壘?
對不起,不是每個人都能來這裡尋找精神角落。
即使報名馬蜂窩的「輕奢」一日遊,它委婉地告訴你「站在窗外,也能欣賞內在孤獨」。
圖源:馬蜂窩
直白點說,你不是業主,站在窗外就是你唯一的歸宿。
沒有購置房產也沒關係,入住園區酒店民宿也算一日業主。
房價高企,即使是一日業主費用也不低,所以才會有了拼單業主的生意。
和陌生人拼房的文青們,和拼名牌絲襪的「滬上名媛」沒有本質區別,都是現代社會催生的共享經濟,誰也別看不上誰。
預約制也催生了另一個產業,阿那亞黃牛。在園區門口花50元,黃牛想辦法領你進去。
他們諳熟北面的野沙灘如何曲徑通幽,也深知正在開發的工地哪一處是安保的漏網之魚。
但黃牛的本事只到這裡,如果想要享受全套的網紅打卡或是心靈療養,你先需要花錢住下(或是置業),當天往返或不願花錢的匆匆旅客,和阿那亞的緣分註定是淺的。
阿那亞火爆秦皇島人盡皆知,假如你從北戴河火車站大手一搖,攔下計程車,告訴司機直奔昌黎,他也會關切地問一句:「你預約了嗎?」魔音繞耳。
至少提前一天在阿那亞app上預約,就可以瞻仰這片被圈養的海。
骨感的事實是,每天限流200人,旺季常常火爆得提前一個月也預約不上。
2015年,林智出差去過阿那亞,正是阿那亞剛剛躥紅的時候。「噴泉中心有個小桌臺,上面的罐裝飲料隨便拿」,他隨口向同事轉述了這個細節,不知為何被傳成了「阿那亞的噴泉噴的是汽水,可以拿罐子去裝」。
噴汽水也太誇張了吧,當阿那亞是什麼奶與蜜之地呢!林智想。
這則違背常理的傳聞倒也證實了阿那亞在人們心中的神秘與光暈。噴泉噴汽水是假,奶與蜜之地是真。
阿那亞所在的昌黎縣城,樓盤均價一萬出頭。而僅僅隔一堵圍牆的阿那亞,房價鶴立雞群,2.6萬一平。
不僅如此,阿那亞一年的銷售額,是秦皇島其他樓盤的總和。
很難想像出來阿那亞在2012年的時候,還是一個爛尾到人人嫌棄的樓盤。
阿那亞的獨家打法是引入全國各地的文化機構,單向空間、ucca沙丘美術館、卷宗書店紛紛「落戶」阿那亞,孟京輝的蜂巢劇場來到此地,因地制宜變為「風潮劇場」。
阿那亞的餐飲,比如y、He kitchen、黃河入海等等,恰好也都是北京網紅店的分址。
從這個角度講,一日逛遍長安花,阿那亞就是海灘版798、散裝三裡屯。
「阿那亞的沙灘是我在秦皇島走過的沙灘中最白、最細軟的。」
媒體新人小白這樣說。旺季的阿那亞酒店要花掉她1/4的薪水,她選擇住北戴河民宿。儘管只是傍晚匆匆一瞥,阿那亞仍令她覺得驚豔。
她不知道這樣一片海灘來自人工豢養。
阿那亞創始人馬寅在一次採訪中提到:「一開始被整理出來的海灘,只有海風酒吧到棧橋的那一小塊,2014 年還沒有機器,每天 20 多個保潔人員在這一小片沙灘上拿著垃圾袋走來走去,那場景特別震撼,有一個拖拉機把沙灘推得很平,一個腳印都沒有,就像滑雪場壓過的雪道似的。」
小白計劃好了,哪天不想在北京做碼字工人,就去阿那亞討份工作,gap一下。
「我做媒體,也只是想接觸各色人生、書籍和文化相關的事情。哎,如果去做孤獨圖書館的管理員業餘還可以寫寫所見所聞也不錯。」
不少人對書店或圖書館的提供的工作抱有幻想。一座坐落海邊的「孤獨圖書館」,更引人浮想聯翩。
海浪拍打,海風習習,一座圖書館像燈塔一樣,遺世獨立地守候著潮漲潮落。與書為伴,閒暇時手指划過書頁,駕一葉扁舟,駛入書籍的海洋——天堂無非就是這樣吧?
「幸運兒」頁頁替很多人實現了這個浪漫的夢想。
據他透露,作為圖書管理員,他每天最大的工作職責是確保地板上沒有沙子,落地窗上沒有指紋。
這很難。
沙子被鞋底帶進場館不可避免,想像中,旭日杲杲涉沙而行充滿詩意,落到現實卻是滿腳泥沙。
工作人員需要見縫插針地穿過人群,從地板縫裡掃出一小叢一小叢沙子。
去過阿那亞的人,不會對這個場景感到陌生。孤獨圖書館外的幾面牆,正好圍堵出最好的的取景框。
每天在這裡拍照打卡的遊客眾多,保潔用大掃帚一遍一遍一遍清掃地板,像西西弗斯的勞作。同時還要注意時機,以免誤入鏡頭。
維持圖書館的秩序與體面佔據了頁頁一天中大部分精力,其中包括撿走小便池裡被尿溼的紙團,擺正被撥亂的圖書,一周六天泡在圖書館裡,館藏的一萬多冊書籍,他卻很少有機會翻動。
頁頁一個月的薪水,只夠在阿那亞任何一家民宿住兩夜。所以日落之後,會有大巴把他們接回昌黎縣城兩人一間的宿舍。阿那亞的夜晚的海風,也不屬於他。
樂夏2甫一落幕,大火的五條人也受邀來海邊演出,夢幻麗莎理髮店便落在阿那亞海灘上。(夢幻麗莎理髮店得名於五條人專輯)
主辦方從當地找了一位tony老師,給遊客提供洗剪吹服務。
但這位tony老師不知道五條人是誰,他說:「只知道是個很土的樂隊。主辦方還讓我穿得土一點,最好再嚼點檳榔……」
圖源:見水印
這種充滿表演性的時刻,正如阿那亞如同VR影像般精緻的海灘,是用消費主義包裝過的歲月靜好。
阿那亞就是中產的迪士尼,你負責消費,它負責給你幻夢一場。
荒誕的是,阿那亞聲稱「我們不倡導物質的人生、佔有的人生、消費的人生」。
但落座窗明几淨的網紅餐廳,在海風酒館小酌一杯,夜晚睡在高級的海景房內,哪一處不是用物質和消費換來的呢?
弔詭的是,來到這裡的人,很多人一邊消費,一邊產生了與消費和物質暫時say goodbye的清潔感。
小紅書上的阿那亞小作文俯拾皆是,仿佛去了一趟阿那亞就受到了一趟靈魂的洗滌。
原來那些歌頌詩與遠方的靈魂,回到真正自我的獨門秘辛還是消費網紅景點。
在阿那亞出現之前,沒人相信去打卡一圈網紅店就能淨化心靈,阿那亞做到了。
按照設定,教堂白天開放,入內不可以拍照,只可以靜坐思過。聽著外面海浪的聲音和教堂的音樂,從萬千世界回到本我。
無奈現實是,「拍過就是來過」,快門聲屢禁不止,伴隨著工作人員「請不要拍照!」、「您有預約嗎?」、「請出示你的業主卡」。真正想遠離塵囂的人不會選擇這裡。
人們喜歡阿那亞的「隔離感」,恐怕是一種階級隔離。
昌黎縣海岸30公裡,只有阿那亞的那一段有門檻,它是VIP制和實名預約制的海,也是被中產圈養的海。
有人把阿那亞比作日本的瀨戶內海,它們的共同點是以建築與藝術帶動經濟。
仍然不一樣啊,在瀨戶內海,你可以走路或搭乘公交去任意你想去的藝術角落,很多藝術裝置由當地居民親手搭建。不想住酒店,還可以露營。
且不說阿那亞暫且未開放露營,即便開放,勢必要先接受靈魂兩問:你是業主嗎?你有預約嗎?
作 者 | 關東煮
編 輯 | 麻 薯
設計、排版 | 排 骨
圖片 | 網 絡
Epoch意為「新時代、新紀元」,也有「歷史或生命中的一段時刻」的意思。不論這是最好還是最壞的時代,這都是一個有故事的時代。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好好的文青,幹嘛去阿那亞做拼單名媛?》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