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糖尿病足的發病率顯著增加。糖尿病足的患病率各國報告不一,約佔住院糖尿病人的6%-12%,在美國,每年有超過40000名糖尿病截肢者。事實上,50%的非創傷性截肢者是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下肢截肢的風險比正常人高15倍。
糖尿病患者最怕的是併發症的出現,尤其是糖尿病足,一旦四個信號症狀出現,定要提高警覺:
症狀1:足部潰瘍和腐爛
足部潰瘍潰爛是糖尿病足最明顯的症狀之一,如足趾潰瘍,其是由於血糖控制無效而導致的足趾缺血引起的。足部潰瘍有兩種類型,一種是乾性潰瘍,表現為足部皮膚顏色變化,由正常變為暗黑色,伴有皮質乾燥、開裂和脫落等組織壞死症狀。第二種是溼性潰瘍,足部組織缺血性死亡,伴有高潰瘍、嚴重腐爛和大量膿液分泌的症狀。
症狀2:下肢麻木無力、麻木不仁
糖尿病足患者在早期會出現下肢麻木和無力。這是因為患者的下肢動脈阻塞,導致長期供血不足,肢體會感到麻木。嚴重的腳痛甚至會減弱和消失,感覺遲鈍。
症狀3:皮膚乾燥和下肢肌肉萎縮
下肢缺血也會引起皮膚和血管的一些變化。由於缺血引起的營養缺乏,肌肉會萎縮,皮膚會變幹,缺乏彈性,並會出現色素沉著。
糖友噩夢:如果你的腳上有這4種症狀,那就意味著你患上了糖尿病。
症狀4:持續的下肢疼痛
當糖尿病足發展到中期,即使不運動,下肢也會出現麻刺感和疼痛,尤其是在足部,這在臨床醫學上稱為靜息痛。尤其是晚上在床上休息時,腳痛會很明顯。
糖尿病足危害巨大,輕則潰爛感染,重者截肢致殘。預防糖尿病足刻不容緩。那麼如何有效防治糖尿病足的出現呢?
第一,時刻檢測好血糖
得了糖尿病之後,作為患者,最需要重視的就是控制血糖,通過吃降糖藥物、飲食調理等把血糖控制在一個平穩狀態,可以減少併發症的出現。
第二,護理好足部
1.每天用溫水洗腳。水溫不應太熱或太冷。必要時使用彎管測量溫度。
2.洗腳。避免用刷子刷腳,以免皮膚受損。
3.洗滌後,用一條輕毛巾擦乾。特別注意腳趾關節之間是否有出血和滲漏,以保持腳趾乾燥,避免過度用力刮傷皮膚。
4.每天仔細檢查足部,看皮膚是否暗紅、發紫、開裂、起泡、胼胝體、雞眼、水腫、皮膚乾燥、溼疹、潰瘍和指間糜爛,皮膚溫度是否顯著降低,腳趾甲是否有異常等。
第三,飲食調整
只吃粗糧不吃細糧
粗糧含有較多的膳食纖維,有降糖、降脂、通大便的功效,對身體有益。比如苦蕎,苦蕎雖然在口感上有些苦澀但是作為天然的「胰島素」,在降血糖方面的作用不容小覷,因為苦蕎中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以及各種維生素,能夠促進胃腸蠕動,減緩飯後血糖的上升速度,並且苦蕎本身是一種低熱量食物,一方面不會給胰腺帶來壓力,另一方面又能夠主動降血糖,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此外,油炸、燒烤、高糖、高鹽食物要杜絕,儘量使用一些低糖水果,比如蘋果,橙子,小番茄等等,平時如果有條件,也可以結合今幸人參輔助,其含有豐富的稀有皂苷rh2成分,可以協助控制並降解血糖,從源頭控制糖尿病發生發展。另外rh2還可以激活體內的nk細胞、淋巴細胞以及巨噬細胞殺傷力,能夠提高免疫抵抗力,對糖尿病誘發的感染併發症有一定抗擊作用。
第四,增加足部運動量
糖尿病患者每天通過走路的形式,如用腳尖走路、腳後跟走路等,可以促進足部的血液循環,有助於減少足部併發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