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被刪減了幾秒,它依然是張藝謀最厚重的一次表達

2020-12-21 微笑君電影

張藝謀導演的新作《一秒鐘》,儘管歷經磨難,最終還是和觀眾們如約而至。

但對於一部電影來說,它顯然已經承載了太多太多。

當膠片、燈光、幕布等帶著濃鬱電影記憶的元素爭相出現,總能喚起我們,對於電影最初的美好回憶。張藝謀自己接受採訪時也說,拍這部電影,就是為了表達對當年的電影和那時人與人之間樸素情感的懷念。

上映六天,影片累計票房已經超過一億。對於張藝謀來說,這一票房成績不算驚喜,或者說《一秒鐘》的票房表現跟它7.9分的高評分實在不搭。

只能說這部影片受眾群體太有限了,畢竟很多年輕人別說膠片電影了,就連露天電影都沒有看過,短視頻、流媒體和行動裝置的崛起已經大大改變了年輕觀眾的觀影習慣。

當電影院都變得可有可無的時候,又有幾個人會在意電影放映的過去與沿革呢?

影片在宣傳時打出了「張藝謀給電影的一封情書」這樣的標語,但真實的《一秒鐘》其實是一封歷史的血書,溫情背後是聲淚俱下的控訴。

透過對刪減內容的了解,以及對片中細節的回想,依然能辨出幾分原片的狠辣。

如果在了解了這些內容之後,無論你是準備去看這部電影還是已經看完了,再繼續理解這部電影都會更順暢一些。

因為這部電影刪掉了一個至關重要的題眼。

那就是張譯飾演的張九聲,他的女兒到底在哪裡。

他從勞改地逃出來,不計後果想見女兒一面,為什麼捨實就虛,寧可去銀幕上看虛幻的一秒鐘裡的新聞簡報上的女兒,而不想著衝回家去看看有血有肉的女兒?

首映式上的一幕。

觀眾問道,「張九聲好不容易逃出來,為什麼不直接去見女兒,而是要到膠片裡去找?」

臺上的張藝謀和張譯面面相覷,不知怎麼回應。

倒是主持人搶過了話頭:「有些話,主創們不方便說,我來說。可以告訴大家,片中的女兒為了爭先進,其實已經死了。但很遺憾,主創們沒法把它拍進去。」

原版內容應是這樣的:

張九聲曾經跟「造反派頭頭」打架,被扣了「壞分子」的帽子。

在被關的六年裡,有人寫信告訴張九聲,他的女兒在電影《英雄兒女》前面的22號新聞簡報裡。而他由於勞改,已經很多年沒見自己女兒了。

所以張九聲所渴慕的一秒鐘電影,並不是真的愛電影,只是為了「看女兒」,它甚至不存在於《英雄兒女》正片,而是新聞簡報,第22號。

在那段編號為22的新聞簡報中,記錄了女兒最後的影像。

僅有短短的一秒。

只見畫面中,女兒笑著,接過重重的面袋,扛在了瘦弱的肩上。

張九聲喃喃自語:「爭什麼呢?這麼小的孩子,爭什麼呢?「

範電影說:「還是要爭的。只有她比大人更努力,才能擺脫你這個父親對她的壞影響。「

劉閨女無意吼:「這就是你女兒?她怎麼沒被面袋子壓死!」.....

然而電影這裡被刪減了——

為了擺脫父親勞改對自己的影響,張九聲的女兒積極表現,爭著扛糧袋,但在一次扛糧袋的過程,因為卡車還沒停穩,女兒就被車撞死了。

這個片段,可謂是全片的靈魂,最有說服力的動機,最深的揭露。

而公映版的《一秒鐘》刪去這個非常重要的一個情節。

這段關鍵劇情的語焉不詳,對影片表達的完整性損傷極大。只有了解這段劇情,觀眾才能對張九聲一系列近乎偏執的行為有更合理的解讀,才能理解那句「她才十四歲,跟大人爭什麼呢」的悲憫,也是為什麼劉閨女在說「糧袋子沒把你女兒壓死啊」這句話時,張九聲會勃然大怒。

巧合的是,老謀子當年在拍《活著》時,將餘華原著中的有慶之死,從更加荒誕諷刺的抽血至死,改為了被車撞倒的牆砸死,可依然沒能在大陸順利上映。二三十年後的今天,相似的歷史背景,相似的「意外」,都沒能直接傳遞給觀眾。

不僅如此,張九聲、劉閨女和範電影三個人的家庭和過去都儘量略去不表了,於是影片中人和時代的矛盾就被弱化為了人和事的衝突。

讓人值得玩味的是戲裡的範電影說:「今天電影放不成,責任不在我們。」

預告片上繼而出現四個大字:技術原因

至於影片的結尾,總共有三個版本,細心的觀眾其實也不難發現其中的一些蛛絲馬跡。

第一個版本自然是當前的上映版本,結尾的「兩年後」,紅色年代結束,恢復高考,都是新加上去的,一切都充滿希望。

第二個版本是沒有「兩年後」的版本,也就是影片最初未經補拍的版本。

這個大版本下又分為兩個小版本。其中一個是劉閨女最後在沙漠中撿到了那「1秒鐘」膠片的版本,另外一個是沒撿到膠片、只撿到報紙的版本。

根據張藝謀的說法,最初是想用撿到膠片的版本的,但是後來覺得「拿錯了」反而更有層次一些,更有利於主題的表達 ,於是正式版選擇了只撿到報紙的版本,而將撿到膠片的版本放到了結尾的MV中。

當然了,即便已是殘本,《一秒鐘》的劇本稱得上張藝謀30餘年的職業生涯裡,最厚重、最深刻的一次表達。

相關焦點

  • 上映兩天票房4775萬,張藝謀的《一秒鐘》如願了嗎?
    」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導演張藝謀這麼表達《一秒鐘》對自己的意義。或許可以感受到,古稀之年的導演張藝謀,對於《一秒鐘》尤為豁達和通透。這部電影從去年柏林電影節到今年廈門金雞電影節,經過兩次「技術原因」撤檔,進行過刪減和補拍,如《八佰》一樣命途多舛。
  • 《一秒鐘》刪減了什麼?
    張藝謀的《一秒鐘》早兩年前就以前拍攝完畢,但因為「技術原因」,它先後在柏林電影節和金雞影展上被取消放映。現在放出來的成片撤檔過,刪減過,也重拍過。可以說,《一秒鐘》就是一部命運多舛的電影。這種電影我們見過很多,這兩年比較有名的就有《八佰》、《少年的你》、《南方車站的聚會》、《風中有朵雨做的雲》等很多電影都因「技術原因」撤檔刪減過。
  • 《一秒鐘》:張藝謀近二十年最好的電影
    進入新世紀之後,我們八九十年代的「電影英雄」張藝謀同志真是越來越拉誇了。他最近幾年拍出來的電影,優秀佳作幾乎沒有,我還是自信點,把這個幾乎去掉吧!張藝謀作為「電影英雄」,所取得的成就,他的電影給國家民族帶來的影響是任何一個導演都無法比擬的。
  • 刪減是致命一擊,但好電影不會被埋沒
    而在我看來,《一秒鐘》可能就是近20年來,張藝謀的作品履歷當中,氣質上最接近《活著》的一部。更何況,《活著》畢竟是改編自餘華,而《一秒鐘》完全是張藝謀自己的故事。如此流露真性情的張藝謀電影,還能等到下一部嗎?身為影迷的我們,自然都心懷著希望;但我們也都心知肚明,即便老謀子依然身體硬朗,但終究已步入古稀之年。
  • 張藝謀的文藝片和商業片,誰更勝一籌?
    由於刪減的遺憾,不少觀眾抱怨劇情的鋪墊與情緒不夠,但大多數觀眾還是給好評,截止目前,《一秒鐘》豆瓣評分7.8,上映九天累計票房1.05億元。《一秒鐘》廣受好評,雖然票房沒有大爆,但《一秒鐘》對電影的情感以及對時代的寓意,讓國師張藝謀的口碑難得轉好。而且如果沒有刪減,《一秒鐘》絕對是張藝謀近十年最為大師級的電影創作。
  • 《一秒鐘》:重點不是張譯劉浩存和票房,而是表達對電影的熱愛
    《一秒鐘》:重點不是張譯劉浩存和票房,而是表達對電影的熱愛】《一秒鐘》:短不過一秒鐘,長不過一輩子。這其實就是張藝謀新片《一秒鐘》的精神內核,不煽情也不炫技,張藝謀就是要表達一種情懷。關於《一秒鐘》,上映後討論得最多的是關於它的技術,之前因為技術原因退出柏林國際電影節,又因為技術原因取消金雞獎上的首映。觀眾都認為,這是因為某種技術原因,張藝謀作的妥協,對電影進行了大幅度的刪減。所以,連續的技術原因退出後,觀眾只能看到一部懷疑嚴重刪減的非100%成片,總有一種意猶未盡的錯覺。論技術,還有誰比得過張藝謀?他會在電影技術上出錯?
  • 看了未刪減版《色戒》,對於李安那「唯一稱號」,確實不可置否
    哪怕陳凱歌、張藝謀能夠在「單方面」贏了他,也不可能在「全方面」勝過他。與其說他是中國導演,我倒更想稱他為「世界級導演」,當然這些都是我看了「傳說中」的未刪減版《色戒》,才如此肯定的。而要成為「國際導演」,那肯定是必須得在各國電影界中,都有拿得出手的作品。
  • 張藝謀《一秒鐘》:記錄膠片時代人們眼中的光
    #我的觀影筆記# #一秒鐘#《一秒鐘》 導演:張藝謀觀感:8.2分這部電影,仿佛從第一個鏡頭開始就帶著張藝謀的味道,看完也感覺「很張藝謀」。除此之外,這部電影既不完全文藝,也不完全商業,但兩者又沒有平衡到很出彩的程度,所以觀感只有8分左右。
  • 每個鏡頭都是回憶,被稱為張藝謀20年來最好評電影
    記得早些年的《紅高粱》,極具我國文化特色,裡面的劇情也備受粉絲好評,還有後來的《英雄》,《影》等諸多電影,都極致的突出了中國文化特點,向世界表達著中國電影的特色,每一部都展示了我國文化。雖然膠片時代已經離我們遠去,但電影人對它依然心存懷念和敬畏。而電影《一秒鐘》的故事,正好是發生在那一個年代,很有歷史真實感。但張藝謀導演,卻沒有著重刻畫那一個年代的社會發展,而是著重描寫了父女之間、人與人之間的情感。看過電影的相信都覺得電影結局是完美的,也是一個美好的結局。
  • 感謝刪減,讓《一秒鐘》變成了至今為止張藝謀最好的電影
    張藝謀導演用《一秒鐘》,向我們展示了一截膠片的價值,告訴了我們,一部電影真正存在的意義。《一秒鐘》的故事很簡單:張九聲去在電影裡看女兒,最後被抓了,在這中間他遇到劉閨女、「範電影」兩個人。那勺辣子油:它象徵著特權。放在現在就是貪無、受會、服敗。辣子油雖然沒有像女兒一樣出現在膠片上,但它出現在了電影《一秒鐘》上,但《一秒鐘》是和膠片互相指涉的。這樣一來《一秒鐘》中出現的諷刺、故事、人物都變相地印在了那截被埋沒的膠片上。
  • 張藝謀,逃離邊緣
    這不是張藝謀最後一次碰壁。1995年,電影局決定與國際接軌,中影公司開始每年進口十部「大片」,中國電影市場第一次開始採取「票房分帳」。但也是這一年,張藝謀的電影《活著》因為審查未通過,不能在大陸公映。它成了張藝謀職業生涯裡唯一一部禁片,他還遭到兩年之內停止與境外投資方合作的處罰。這次碰壁讓張藝謀在表達上學會了收斂。
  • 《一秒鐘》撤檔、刪減與低調公映:專屬於中國影迷創傷式觀影體驗
    《一秒鐘》公映了……這部去年因「技術原因」退出柏林電影節主競賽的張藝謀新作,可以說是打響了2019年一整年「技術原因」撤檔的頭炮。也正因如此,它最終得以成功上映,對於身在中國、非常關心中國電影發展的電影愛好者來說,有著非比尋常的意義。
  • 【洛麗塔】[未刪減1080P][蘿莉與繼父之間的愛]
    性慾是最難餵養的野獸它永不滿足又最易被滿足
  • 張藝謀與鞏俐:愛恨糾葛30年
    20塊可不是小錢,那時張藝謀工資36塊,除去生活和養家的費用,每月能攢下10塊。就這樣攢了3年多,加上母親的贊助,到1974年,張藝謀終於湊夠了186塊6毛,買了部「海鷗牌」雙鏡頭反光相機,還添了幾塊錢買了黃濾色鏡。
  • 張藝謀《一秒鐘》票房很一般,道具劇情臺詞方面都有「漏洞」?
    作者|茹茹 責編|旺旺摘要:2020年年底,一個非常重磅的電影就是張藝謀的《一秒鐘》了,這部電影也真的是「命途多舛」,在各種各樣的電影節上,多次因為」技術問題「而無法上映,而11月底正式在電影院上映的這個版本
  • 因為刪減,《一秒鐘》失去了不少批判性,差點淪為鬧劇
    對那個值得反思的年代有著吶喊般的批判性,卻因刪減失去了不少力量,差點成為鬧劇,即便如此,《一秒鐘》仍然是一部好電影。雖然電影的背景是70年代,整個國家都處於犯錯與混亂的時期,但是《一秒鐘》卻給人一種乾淨、純粹的感覺。電影中有一處很明顯的刪減與補拍。
  • 《少年的你》斬獲大獎,然而那些被刪減的片段你知道嗎
    2019年最火的電影就要數周冬雨和易烊千璽主演的《少年的你》了,同樣是反應校園欺凌的,《悲傷逆流成河》就沒有這麼好的口碑。在第39屆金像獎的頒獎典禮上,《少年的你》榮獲了最佳女主角、導演、影片、編劇、新演員、攝影、服裝造型設計、原創電影歌曲等八項大獎。
  • 張藝謀是「堅如磐石」,還是正處「懸崖之上」?
    一方面,他面對著「懸崖之上」高處不勝寒的境地;另一方面,2020年「高產」的張藝謀導演對創作的熱情還依然「堅如磐石」。「堅如磐石」還是「懸崖之上」,古稀之年的張藝謀將會給我們帶來怎樣的答案?「我自己是東北人,所以我特別希望能夠看到能把東北,尤其是冬天那種感覺拍出強烈特徵的作品,目前《白日焰火》是最有味道的」,索亞斌說。
  • 張藝謀隱秘的精神自傳
    在籃球隊,田壯壯和陳凱歌是主力,曾憑球技過人被招進的工廠的張藝謀是替補;抄了幾年書,但在插隊時也要裝上一箱子《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詩詞格律》《紅樓夢》和一套8冊的古文選讀當枕邊書的陳凱歌面前,幾乎不值一提。張藝謀開始奮起直追。他找到林大慶、白宏、吳子牛和陳凱歌這四個最有學問的同學,給自己開書單。
  • 張藝謀拍《一秒鐘》的執念:膠片的轉動是最好聽的音樂
    對於膠片,張藝謀非常有情結。2007年,為紀念坎城電影節60周年,張藝謀曾拍攝過一部3分鐘短片《看電影》,講述了幾代人看露天電影的經歷。《一秒鐘》是縈繞在他心頭多年的一個故事,大時代下的小人物,膠片傳遞出來的久違的情感,更像是他回歸初心的一次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