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電影對女性美的影響

2021-01-08 先菊的紀實

一個女孩看起來多酷

現代女孩活得很好。你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打扮自己。這個時代的到來是一場思想革命的勝利,它的傳播完全依賴於媒體傳播的力量。

美的概述

女性對美的渴望不僅體現在年輕女性的時尚上,更體現在中老年女性保持青春活力、協調精神狀態的渴望上。女性不滿足於服裝的合身性,也不完全欣賞奇裝異服,而是要求順應潮流。愛美的女性在社會上找不到榜樣可循,因此電影中的角色成為女性追求模仿的對象。因為電影能夠展現一個國家的文化藝術特色,所以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電影可以塑造時代的美,比如明星出現在銀幕上,不僅影響人們對美的看法和感受,也使女性更積極地模仿明星的外表,以順應潮流。為什么女人會效仿「明星」?這是因為「理想模式」是美神話的體現,「星星」是活的美。女人可以從電影中感受到美的魅力。

歷史回顧

讓我們回顧一下西方電影對女性美的影響。20世紀30年代以來,西方女性的審美觀一直以銀幕上的女星為基礎。可以這麼說。從髮型、服裝到服裝,都模仿了當時的電影明星。上世紀30年代,聲音電影時代不僅標誌著電影技術的進步,也調整了人們的審美觀。在沉寂時期,好萊塢的美女是典型的慷慨和溫柔,但在20世紀30年代,她們被魅力四射的女星所取代。當時,她以希達·巴拉為主,但外表並不出眾;另一位華麗的美女是娜瑪希拉,她的氣質比希達·巴拉更高貴。

上世紀40年代,瑞典明星葛雷泰·嘉寶精神非凡,鼻子和嘴巴都很大,身材高大。只要她凝視著她,觀眾就會感到一陣電擊。嘉寶的美不是矯揉造作,而是無憂無慮、近乎中性的美。德國影星馬林德利有著迷人的氣質,尤其是她那令人驚嘆的玉腿和低沉的嗓音,一度風靡全球,因而頗受頹廢美女的青睞。瑞典明星英格麗·伯格曼以輕鬆優雅的姿態再次為女性樹立了清純優雅的風格。

上世紀50年代,華麗的明星成為主流。性感明星瑪麗蓮·夢露,金色短髮,豐滿的胸部和性感的臀部,不僅迷倒了很多男人,她的「童真」也讓很多女人爭相模仿。伊莉莎白·泰勒被譽為真正的美之神,她的美是一種「真實」的華麗,豐富而無與倫比,這讓觀眾屏息以待。電影界的另一個寶藏是奧黛麗。赫本,她看上去清純美麗,既花哨又嬌嫩,是一種氣質高貴的美。她在電影《羅馬假日》中的髮型已經成為全世界女性都在努力模仿的髮型。從奧黛麗·赫本開始,豐滿多肉的美貌逐漸褪去,取而代之的是苗條的身材。

20世紀60年代,人們提倡苗條的身材,認為身材越瘦越漂亮。就連臉上的妝容也注重苗條的感覺。然而,這種過瘦的結果卻帶來了健康的後遺症,於是在上世紀70年代,人們又開始嚮往健康的美。法拉是這一時期的典型代表。她以強壯的身體和潔白的牙齒贏得了「最美女孩」的美譽。然而,在20世紀80年代,美的趨勢轉向了個性化。女性的美不再注重化妝的外在美。比如明星梅麗爾·斯特裡普,她的外表並不漂亮,但她的個性美卻是獨一無二的。電影對女性的審美追求有很大的影響。

中國電影塑造了劉曉慶、鞏俐等明星,她們成了有魅力的女人。他們的天然美無法用珠寶和化妝品來掩飾。儘管他們衣衫襤褸,一貧如洗,卻無法奪走他們固有的優雅。事實上,銀幕上的明星之美是真實的自然美和電影所創造的藝術形象。人們不知道星星的美麗。只有通過藝術的創造,它們才能完美。因為電影是一門神奇的藝術,它們能把美變成幻覺,讓人相信。

媒體影響力

電視的普及對美女神話的影響比電影大。電視節目時尚秀和廣告節目中,苗條的模特隨處可見並展示,她們成了女性偶像。電視傳達了大量的商品信息,使女性對美充滿了無限的遐想。比如,典型的廣告詞「因為它,我很漂亮」、「女人應該對自己好」等等。她們為女性減肥、護膚、美容整形提供了各種各樣的美容神話,導致女性對美的強烈渴望。這種欲望變成了幻想:各種化妝品和整容手術都會給她帶來美麗。大眾傳媒創造的神話可以讓女性快樂地接受,因為商品消費是女性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許多化妝品中,洗髮水恐怕是女性最重要的消費品。在過去,一塊肥皂或肥皂足以洗頭。但自從在電視廣告中出現美麗光滑的黑髮後,女性就選擇了洗髮水。如今的洗髮水消費值得成為女性美容的主要消費行為。

此外,大眾傳媒也為女性創造了一種時尚,試圖用統一的觀念形成社會風尚。例如,辛迪·克勞福德,世界上最受歡迎的超模,曾經被認為是時尚界和模特界最美麗的女人。然而。上世紀90年代,白人統治T級舞臺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以超模娜奧米·坎貝爾為首的一批「黑蜜峰」紛紛對模特業發起猛烈攻擊。在她看來,有色人種的女性在外形上並不比白人女性差。雖然有一句話說一白遮三醜,但黑人模特根本不用白粉,她們的臉總是很亮。因為黑色模特有黑色的臉,所以他們不需要考慮掩蓋自己缺乏的臉,而是展現出黑色的活力。還有時尚界流行的黑人模特埃裡克·威克。雖然她有著寬闊的鼻子和嘴唇,但她明亮無瑕的皮膚、緊貼頭皮的捲髮和修長的雙腿改變了人們對傳統黑人模特美的定義。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人們認可的超級黑色模特都是淺膚色,直發像瀑布。有了韋克時尚雜誌的封面,T臺上掀起了一股「黑色旋風」。無論黑人女模特出現在哪裡,她們都充滿活力。總之,大眾傳媒使「黑蜜峰」呈現出自己的風格。看來這種風格根本不需要濃妝豔抹,而是靠自己的內在修養。依靠大眾傳媒,現代美容神話又有了市場。

大眾傳媒也採用小姐禮儀、選美等形式,形成了審美時尚的潮流。大眾傳媒的潛在力量是鼓勵女性追求名牌消費。大量廣告強調品牌是一種高品質的產品,真正追求美的人選擇品牌。所以名牌就是時尚。名牌已成為一種時尚的表達方式和女性自我價值的體現。女性往往希望通過對他人的評價來確認自己的價值。事實上,品牌為女性的美麗增加了外在價值:她引人注目的外表受到他人的喜愛、讚賞和讚揚。然而,我們認為人們喜歡一個品牌是因為他們喜歡它所代表的風格和口味。縱觀世界著名時裝設計師的作品,我們可以通過他們各自作品的風格,看到他們的生活方式、風格和興趣,以及他們對時尚的獨特理解。一個經典品牌是一種風格的代表,正如一些著名品牌是簡約優雅風格的代表;一些著名品牌是高貴典雅風格的代名詞。時尚屬於大眾文化,它以多種方式取勝,更多的不再是時尚。知道廣告秘訣的女人。我們應該抵制大眾傳媒的宣傳,選擇自己獨特的美麗形象。

相關焦點

  • 【非洲女性專題】非洲女性服飾文化與西方時尚
    西方的很多文藝作品能夠反映出他們對非洲的普遍印象,比如獲得1986年第58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獎的《走出非洲》,影片中所描述的非洲是充滿各種危險的大地;甚至在部分西方人的眼中,非洲是一個被自然神秘主義與宗教崇拜氛圍所籠罩的蠻荒之地。既然他們對非洲的印象如此消極,卻又汲取非洲女性服飾的一些元素,這一點是很矛盾的。
  • 悄然崛起的新星 具有西方獨特女性氣息的美——麗貝卡·弗格森
    她有成熟優雅的氣質和西方古典而內斂的美。麗貝卡·弗格森的形象與同樣來自瑞典影星英格麗·褒曼十分相似。一代巨星英格麗·褒曼麗貝卡·弗格森(Rebecca Ferguson),1983年10月19日出生於瑞典。她的母親來自英國,童年就讀的學校用英語授課,她浸染了英國和瑞典兩國的文化。
  • 從100年時代女性時尚ICON,看西方女性魅力風華史!
    女性從來都是時尚界的半壁江山,從古至今,不論是東方還是西方,都留下了傳世佳話。有人說,時尚代表了時代精神。有人說,女性裙子的長短反映經濟發展狀況。經濟形式越好,裙子越短;反之經濟衰退。而各個時代的女性都在為創造美的歷史不遺餘力,不斷給時尚風潮帶來驚喜,今天就從時代麗影身上,一起領略西方100年來的時尚風潮。百萬美國公主絕世佳人康斯薇洛她是坐擁百萬家產的美國公主,漂泊千裡,把自己的名字載入英國貴族的家譜與史冊中。她就是19世紀美國的鐵路大亨範德比爾特家族的公主——康斯薇洛。
  • 西方女性內衣的開放轉變,你知道嗎
    在西方,內衣的英文名為Underwear,或者是bra,一個詞包含著很多的款式。總的來講,在過去,西方女性她們的內衣經歷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最早是產生於古羅馬時期。當時呢,女性的身體不加束縛,很隨意,女人們只是穿上襯裙作為內衣,也就是一塊長布,沒有那麼多的講究,怎麼舒服怎麼穿
  • 西方「抽菸女神」用一套男裝反抗男權主義,讓女性自由穿衣
    上世紀60年代末,西方女權運動、性解放運動風靡歐美國家。而就在此時,伴隨著愈演愈烈的女權運動,於1965年推出了將時裝與現代藝術連接的「蒙德裡安樣式」的伊夫聖洛朗(Yves Saint Laurent)又在1966年向時尚界扔出另一枚「炸彈」——吸菸裝(Le Smoking)。
  • 東方女性以瘦為美,西方女性認為有肌肉線條,身材曲線才是最美的
    由於我們東西方的審美觀點不同,對女性身材的看法也會有所不同,東方人的觀點是以瘦為美,而對於西方人的觀點來說強健的體魄才是美的體現。在這裡不得不說,西方人覺得通過健身,讓身材既有肌肉線條,又有身材曲線,這樣才是最美的。
  • 王端廷:女性主義的問題在西方早已解決
    王端廷 :女性藝術和女性主義是兩個概念,女性藝術不帶有觀念色彩,而女性主義則是一個具有政治含義的概念,它標榜的是女性的獨立社會地位和男女之間平等的政治權利。不過,在今天的西方,女性主義不具有先鋒性,也就是說女性主義在西方是一個已經解決了的歷史問題,而在中國,問題則比較複雜。
  • 時尚電影|這些電影正在影響現在的時尚潮流與一慣的服飾風格
    劇中人物好看別致的服飾裝扮、個性生活常常會是人們追逐的風向標,電影裡的經典時裝總是影響著人們的衣櫥。那就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這些時尚影片是如何影響著時尚潮流。80、90年復古風80年代那時的中國開放大門剛打開,我們那時所有的潮流時尚大部都在「吸食」著西方文化,在那時代找到一直遺留下來中國風的服飾影片真得很難。所以只能站在那時歐美的影片中尋求這鼓影響當今時尚的風頭。
  • 中國旗袍,人美衣更美;張曼玉、湯唯、倪妮詮釋東方女性風情
    作為中國女性國服,雖然定義和時間至今還存有爭議,但只要著於身,它便能婉約勾勒出東方女性的身體曲線,將一份含蓄的性感表達淋漓盡致。電影《花樣年華》講述了一個令人惆悵的愛情故事,可觀眾卻唯獨忘不了張曼玉身著旗袍的曼妙身姿。60年代的香港,蘇麗珍以一身旗袍入了周慕雲的眼,流光溢彩。
  • 第三浪潮:西方metoo 運動對社會的改變及與中國女性運動的關係
    Metoo 運動在西方國家比如德國,義大利,西班牙等發展是有不同軌跡的,要是總結起來需要很大篇幅,我在這裡暫時不多說了。就以法國簡單地為例,法國文化傳統裡對男女調情和男女親密關係等等有不同於美國的傳統,法國文化一直以男性「徵服「女性等等為文化基因的一部分。
  • 分析《阿甘正傳》的意識形態和電影中反映的西方主流價值觀
    好萊塢94的盛會一直是津津樂道粉絲的話題,因為那一年有很多經典電影,對的人們影響很大。在的奧斯卡頒獎典禮上,當年上映的經典影片引起了激烈的競爭,《阿甘正傳》憑藉「爭議」獲得了奧斯卡最佳電影獎。只有憑藉《阿甘正傳》電影的質量,才能贏得這個獎項。
  • 漲姿勢:西方電影配樂典藏
    電影配樂指在電影作品中出現的主題音樂,一般應配合情節發展和場景的情緒,起到烘託氣氛的作用。配樂的製作有以樂器、聲樂、樂團或電子音樂等方式製作。在無聲電影時代,電影只透過映像及簡單的文字,而無需音樂的介入,就能把電影的情節完整地傳達出來。隨著有聲電影的問世,電影製作嘗試加入大量配樂,一方面滿足觀眾聽覺上的享受,另一方面則由音樂來引導觀眾欣賞影片。
  • 電影服裝設計大師-和田惠美
    日本電影服裝設計師,畢業於京都市立藝術大學西洋畫科。和田惠美曾說:「《亂》中有一個女性角色,性格像蛇一樣,於是我選用了一種亮閃閃的紗質面料,以表現這個人物內心的陰險。當這個女性角色被殺的時候,我又在其服裝上運用了金色和黑色的搭配,取代原先的金色和白色搭配,從而營造一種死亡的壓抑。」
  • 女性的欲望:電影中的女性凝視
    如果她提的觀點不是具體針對這部電影的話,幾乎可以作為女性評論家的宣言。她寫道:「有一種觀點認為,好萊塢的電影總是為了男性觀眾的視覺享受而編排的,幾乎讓女性觀眾被排除在外。不能再這樣下去了。」身體上的吸引力有一種奇特的、私人化的魔力——從這一點上說,它很像不可避免影響一個人的影評的元素:這個人的態度、背景和偏見。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需要去談論欲望。但談論女性的欲望,才是真正吸引我的地方。雖然男人和女人都能從看漂亮的電影明星中獲得愉悅,但當女性完全表達出這種愉悅時,她們可以真正有所得。
  • 西方年輕人瘋迷韓國美妝,引來BBC揭秘
    萬萬沒想到:西方國家現在竟然一丟霸氣御姐裝,開始了蘿莉可愛裝!據一份調查顯示,在美國,10至17歲的女孩中有13%的人對韓國美妝產品感興趣,18至22歲的女性中有18%的人使用過韓國美妝產品。其次,還要得益於Instagram和美妝博客的擴張。」
  • 西方視野中的黑澤明電影:倫理精神以及個人主義的誤讀
    在黑澤明的電影中,主角往往是被動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幫助弱小的人們去抗衡強大的外在力量。同樣在黑澤明的電影中也毫不掩飾對西方電影的喜愛,對於黑澤明電影中武士的解釋,則更多像是美國電影中的西部牛仔,1961年的《用心棒》在後來甚至被拍成美國的西部電影。
  • 中國文化典籍在西方的影響
    但漢學的迅猛進步卻和中國文化在當時歐洲的影響形成反比。    20世紀中國文化經典對西方的影響    延續19世紀歐洲專業漢學打下的深厚基業,以衛禮賢(RichardWilhelm,1873-1930)和顧賽芬(SeraphinCouvreur,1835-1919)為代表的漢學翻譯家在20世紀上半葉依舊佔據中國文化典籍西譯的高地,但不同於沙畹((EdouardCha
  • 女性主義|劉霓:社會性別——西方女性主義理論的中心概念
    社會性別——西方女性主義理論的中心概念劉 霓提 要社會性別這一概念形成於20世紀60年代第二次女性主義浪潮時期。幾十年來,作為女性主義理論的一個中心概念,它在探索婦女受壓迫的原因、不平等性別關係的形成以及推動婦女的思想解放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與此同時,這一概念也不斷受到來自女性主義內部與外部的批評與質疑,受到各種新的思潮的挑戰與影響。
  • 女性主義、賽博格、符號學與社會主義革命 ——對電影《阿麗塔:戰鬥天使》的批評
    現實中的賽博格人,並不強大,因為失去傳統和確定的力量,反而有些孱弱,這與科幻電影中的「超級英雄」主體形成強烈反差。根據符號學原理,符號表達意義的不在場,那麼西方科幻電影中越來越多的超級女英雄符號,恰恰是西方現代生存困境中女性焦慮自我的投射。受福柯話語理論的深刻影響,哈拉維認為,「女性」和「女性主義」都是建構出來的:「身為『女性』並不意味著天生被束縛。
  • 電影海報一帶一路是西方電影界舉辦的經典電影海報展
    據了解,這次經典電影海報展是世界電影史上第一次以系統整理和呈現的形式展示電影海報。館藏包括數百幅二十至二十一世紀的精美海報,展現世界電影百年歷史的全貌。電影海報作為電影與觀眾溝通的重要藝術媒介,需要在極其有限的空間內最大限度地發揮電影的風格、情節方向、人物形象等內容,逐漸成為一種相對獨立的藝術形式,形成自己的風格。這是第一次以電影海報的形式,展示世界電影百年歷史的系統綜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