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報記者 吳玉函
經過前兩日的上漲後,周三市場走勢出現一定分化,滬指高開窄幅震蕩,創業板表現相對疲弱,主板量能繼續溫和放大,創業板量能有明顯萎縮。臨近尾盤銀行股出現異動,民生、中信等個股分時出現快速拉升。盤面上有色、建築、保險等權重板塊漲幅居前;前期活躍的半導體板塊跌幅居前拖累指數。截至收盤,滬指報2931.59點,漲幅0.65%,成交2234.06億元;深成指報10460.97點,跌幅0.02%,成交4208.69億元;創業板報2209.79點,跌幅0.31%。兩市合計成交6443億元,共有1246隻股票上漲,1239隻股票下跌。非ST漲停個股49隻,無跌停個股。
從6月份來看,截至昨日,滬指小幅上漲0.51%,深證成指漲幅2.96%。「在英國脫歐背景下,全球出現了短暫的系統性風險,對於今年上半年毫無起色的中國A股反而成了投資的避風港。」深圳前海方舟資本董事長鍾海波表示,在靴子落地的同時,A股也迎來了一個反彈的時間窗口,一方面二季報出爐,部分公司業績向好,另一方面央行有釋放流動性來對衝英國脫歐事件的預期。
量能仍是後市走勢關鍵
今年上半年,A股圍繞3000點左右的位置上下波動了剛好6個月左右,未來市場到底怎麼走?和聚基金董事長申龍從估值、基本面等方面對行情進行分析展望。他認為,大盤在3000點附近震蕩了半年之久,在3000點左右充分整理後,未來一段時間有望迎來「吃飯行情」。
申龍指出,從市盈率來看,滬深300目前整體市盈率12倍左右,處於歷史估值底部位置,再往下空間不大,從世界範圍看A股目前的估值也不高。創業板的整體市盈率處於70倍左右,相對大盤5000點時的150倍左右估值下跌了一半。美股納斯達克股票一般也在70多倍,A股創業板成長性更好。從滬深股市權重板塊看,目前大部分股票回調到了2014年的低點附近,下行空間大,也不大可能大跌。從宏觀政策面來看,英國退歐事件後,全球範圍內都有可能釋放流動性,預防金融風險,我國還在努力推進國企改革,從去產能、去槓桿、保增長到經濟轉型,基本面中長線是向好的。
煜融投資董事長吳國平指出,上證指數周三成功站上60日、120日均線,而深成指、中小板指數、創業板指數兩天前就已經突破60日、120日均線,各大指數之間形成了明顯的共振。可以說,今年的吃飯行情極有可能已經悄然展開,確定性也更高。
從技術面來看,滬指周三在權重板塊的帶動下重回6月初的震蕩平臺,從目前指數量價配合上,滬指走勢還是非常健康,不過短期指數上方依然面臨較重的前期套牢盤,指數想要繼續向上突破需要持續放量。
可逐步低吸績優成長股
整體來看,短期伴隨著英國退歐,外圍市場局勢進入不穩定的狀態,業內預計資金需要尋找新的避險去處,目前相比美股的高位形態,A股相對較低的點位對資金來說是非常不錯的選擇。近期央行也在發布的中國金融穩定報告中指出要「啟動深港通,完善滬港通,研究滬倫通」,未來A股對外資會更加開放,這也是目前A股吸引外資的重要手段。
「操作上不妨更加積極一點,因為錯過了這一波行情,也就錯過今年最好的收穫期。」吳國平指出,既然行情已經突破,最佳策略是要順勢而為。如果後市有變動,及時調整策略就是。次新股雖然漲高了,但是很可能強者恆強,只不過這個時候也不適合過分追高。所以說,已經持續大漲的股票要逐步兌現,轉戰到那些剛上市不久、還沒瘋狂的優質新股中,或者關註上市時間相對久一些的優質次新股,一般情況下它們有補漲的需求。整體上還是圍繞優質次新股操作,只不過要注意分化、注意節奏的變換。
申龍認為,目前A股市場風險較低,需要把握大勢和板塊,從資金流向分析,目前可以看到汽車、軟體網絡、電子信息、軍工、證券等板塊有大資金不斷進入,未來將進入快速拉升階段,在賺錢效應下市場還會不斷湧現新的主流板塊。市場並不缺資金,缺的是信心和賺錢效應,這幾個板塊有望帶動市場人氣。
也有分析師建議投資中小創的高成長股票,關注結構性行情,同時也發現,目前上海的交易額遠小於深圳,甚至低於中小板,與創業板接近,這時不妨也可以關注個別上證藍籌,通過組合配置來規避結構性的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