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一個月效果如何?5月北京家庭廚餘垃圾分出量較上月翻番

2020-12-13 騰訊網

記者5月25日從市城市管理委了解到,新版《北京市垃圾分類管理條例》實施近一個月,全市居民家庭廚餘垃圾分出量明顯增加,僅5月1日至20日,全市居民家庭廚餘垃圾分出量較4月份增加一倍有餘。目前,全市具備廚餘垃圾處理能力的生化設施共23座,處理能力達8130噸/日,可基本滿足全市處理需求。

成效:家庭廚餘垃圾分出量翻倍

「您好,垃圾請分類投放,廚餘垃圾扔綠桶,其他垃圾扔灰桶,垃圾分類,人人有責!」在石景山區古城街道西路北社區,居民杜女士提著兩袋垃圾剛一走近樓下的分類垃圾桶站,就聽到垃圾分類監管系統自動播放的提示語音。「小區宣傳的挺到位,每次扔垃圾也都能聽見提醒,我現在已經習慣了。」說著,杜女士將手中裝有其他垃圾的黑色塑膠袋扔進了灰桶,另外一袋廚餘垃圾則「裸投」進了綠桶,又把塑膠袋抖了抖,才扔進灰色的其他垃圾桶。

廚餘垃圾是生活垃圾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垃圾分類中的重點和痛點。為了幫助居民養成垃圾分類的習慣,正確分出廚餘垃圾,全市不少社區因地制宜採取了諸多舉措。例如,石景山區古城街道西路北社區的垃圾分類監管系統不僅有語音提示功能,還能實現人臉抓怕,對屢次不配合分類投放的居民,可以將抓拍到的圖像與前期採集的居民頭像數據進行對比,追蹤到單元門戶;東城區建國門街道的雅寶公寓,因為封閉式公寓小區,於是每戶配備了一個小型「戶分桶」,居民將家中的廚餘垃圾裝入「戶分桶」內再放到樓下的戶分桶架上,清運人員定時收運,十分方便;還有不少胡同平房區採用了流動收集方式。

在這些分類投放措施的引導下,許多居民正在養成垃圾分類習慣。記者從市城市管理委了解到,自5月1日新修訂的《北京市垃圾分類管理條例》實施以來,隨著全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持續推進,家庭廚餘垃圾分出量明顯增加。據統計,5月1日至20日,全市家庭廚餘垃圾日均分出590噸,較4月增長107%,其中5月11日至20日,全市家庭廚餘垃圾日均分出量達到729噸;其他垃圾日均清運量同比減少15%。

探訪:廚餘垃圾「變身」沼氣、油脂、有機肥

今天,記者來到位於門頭溝區魯家山循環經濟產業園內的「魯家山餐廚垃圾處理廠」進行實地探訪。記者了解到,這處餐廚垃圾處理廠於2018年7月投運,日設計處理量為100噸,主要負責處理石景山區、門頭溝區及部分西城區產生的廚餘垃圾。

走進魯家山餐廚垃圾處理廠,透過巨大的玻璃幕牆可以看到,廠房內沒有工作人員,接料裝置、輸送機、分揀機都通過電腦控制自動運行,整個環境整潔、乾淨。記者了解到,這裡的處置設施包含「預處理+雙向複合微生物高溫好氧發酵、中溫厭氧發酵+兩級的生化瀝液處理」等工藝。進入料鬥的廚餘垃圾通過螺旋輸送機輸送,在經過三道除雜、兩道除沙、兩次提油後,「變身」成沼氣、工業粗油脂、生物有機肥以及廢水等。其中沼氣可在魯家山園區內部實現協同利用;工業粗油脂銷售到有資質的生物柴油廠家,通過製備生物柴油從根本上杜絕「地溝油」回流到餐桌;生物有機肥含有氮磷鉀等元素,可用於園林綠化及農業生產;廢水則通過無害化處理後回用於廠區,實現廢水零排放。

此外,這裡的項目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處理的每噸廚餘垃圾大約會產生20%不可利用的殘渣,這些殘渣將作為「其他垃圾」被送到旁邊的的魯家山生活垃圾焚燒廠,用於焚燒發電。

「我們的日處理能力是100噸廚餘垃圾,但實際現在每天大約處理150噸左右,這還是一期項目,預計到二期項目建成後總處理能力能達到400每天。」這裡的項目負責人表示,自5月1日北京垃圾分類新規實施以後,每天收到的廚餘垃圾量都有所增加,「尤其是近十天增加比較多,這也說明垃圾分類還是有效果的,廚餘垃圾分出得多了。」

處理: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可滿足全市需求

據市城市管理委設施處副處長蔡華帥介紹,目前,全市共有生活垃圾處理設施44座,總設計處理能力32711噸/日。其中焚燒設施11座,處理能力為16650噸/日;生化設施23座,處理能力為8130噸/日;填埋設施10座,處理能力為7931噸/日,可基本滿足全市生活垃圾處理需求。

雖然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中將原有的居民家庭產生的廚餘垃圾,與餐飲單位、黨政機關、學校、企事業單位等食堂產生的餐廚垃圾統一改稱為「廚餘垃圾」,但由於兩類垃圾處理工藝不同,目前廚餘垃圾和餐廚垃圾在運輸和處理時仍保持分開進行。

針對家庭產生的廚餘垃圾,記者了解到,目前本市主要採用直收直運和暫存轉運的模式,運往全市9座家庭廚餘垃圾處理設施,總設計處理能力5750噸/日。東城、西城、朝陽、石景山、門頭溝和順義6區無處理設施,由市城管委統籌調度跨區處理,其餘10區均有處理設施,在本區處理。

餐飲服務單位產生的廚餘垃圾處理方面,全市現有具有合法經營資質且產生廚餘垃圾的餐飲服務單位5.3萬餘家,廚餘垃圾的收集運輸主要採用直運模式,由有資質的收運單位使用專業車輛上門巡迴收集,直接運至14座處理設施,總設計處理能力2380噸/日。東城、西城、石景山和房山4區目前暫無處理設施,由市城管委統籌調度跨區處理,其餘12區均有處理設施,在本區處理。

截至目前,各區廚餘垃圾處理秩序基本穩定。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 王天淇 方非

編輯:蔡文清

流程編輯:吳越

相關焦點

  • 北京垃圾分類的「破袋」尷尬:廚餘垃圾分出量猛增,但部分小區仍...
    她的任務是將廚餘垃圾桶裡所有的塑膠袋重新打開進行「二次分揀」,確保裡面沒有塑膠袋、玻璃瓶等物品。她和十來個同事是被小區物業招聘來做垃圾分類指導員的。「其實我是站在這兒告訴你怎麼分的,不是來替你們分的。」她一邊快速將垃圾袋破開,熟練地把垃圾倒入回收桶,一邊對《華夏時報》記者說。旁邊,一位居民見狀主動挑出袋裡的廚餘垃圾遞給她,她還道了一聲謝謝。
  • 生活垃圾分類4個月成績喜人,鼓勵「破袋」提高廚餘垃圾純淨度
    扔廚餘垃圾的時候是「破袋」還是「帶袋」最受市民關注。在昨天下午市城市管理委召開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實施4個月新聞發布會上,市城市管理委相關負責人明確表示,當大部分人能準確進行垃圾分類、習慣養成後,投放廚餘垃圾可以從「破袋」到「開袋檢查」再過渡到「帶袋投放」。
  • 北京公布首批垃圾分類示範小區名單
    本報訊(記者 王斌)昨天下午,北京市城市管理委組織召開《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實施7個月新聞發布會。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本市首次評選出2020年第一批生活垃圾分類示範小區、村,包括154個小區和20個村,相關典型經驗將進一步推廣。
  • 北京垃圾分類正式實施!如何分類?如何溯源檢查?分完類的垃圾分別去...
    從今天開始,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正式實施。5月1日之後,無論是在家裡、小區、單位,還是吃飯、購物、住酒店,甚至點外賣、寄快遞等日常生活,垃圾分類新規都將帶來新變化。生活垃圾四分類 分類方法可查詢和全國很多城市一樣,北京的垃圾分類採用的是「四分法」,分為廚餘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家裡需要準備幾個垃圾桶?不知道如何分類咋辦?
  • 明年底我市廚餘垃圾日處理能力有望翻番
    《深圳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自今年9月1日實施以來已100多天,分類效果如何?一些實施中遇到的新困難和新問題怎麼解決?部分小區將設誤時投放點廚餘垃圾是此次垃圾分類的重點和難點。代表們在調研中發現,條例實施以來,我市廚餘垃圾分類收運量翻了一番,其他生活垃圾量下降兩成,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已超四成。但是問題也不少。比如,條例中要求每天要設置兩個廚餘垃圾投放時段,但是一些居民因為工作等原因總是錯過投放時間。
  • 北京青年為垃圾分類貢獻青春方案
    北京市家庭廚餘垃圾分出量增長了12.7倍——這是北京自2020年5月實施生活垃圾分類8個月來的數據變化。與之對應的是需進入末端設施處理的其他生活垃圾大幅減少,日處理量同比下降近35%。這意味著北京市希望通過垃圾分類實現垃圾減量化的目標正在實現。
  • 垃圾分類,北京準備好了嗎?
    家住北京市回龍觀龍騰苑小區的姜女士這些天從網上買了一個垃圾分類桶,並開始和家人一起使用。「5月1日就要開始正式垃圾分類了。以前在家,什麼垃圾都直接丟到垃圾桶裡,從現在開始,這個習慣要改一改了。」姜女士說,垃圾分類是件好事情,每一位市民都應該為城市的乾淨整潔貢獻一份力量。
  • 北京垃圾分類推進:廚餘垃圾按重量可兌日用品
    央視記者近日從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員會獲悉,目前,北京已經創建了以街道為單元的垃圾分類示範區224個。在北京市石景山區的一小區內記者看到,分為廚餘垃圾、其他垃圾、有害垃圾和可回收物的垃圾桶擺放整齊,居民們都很自覺地將分好類的垃圾拿到這裡進行投放。
  • 解析|垃圾分類之後 如何關上垃圾管理這個「閉環」?
    據住建部規劃,到2020年底,46個重點城市將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其他地級城市實現公共機構的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9月1日,新修訂的《固廢法》正式實施,將中國「推行生活垃圾分類制度」上升到法律高度。回顧上海、北京等先行城市推進垃圾分類的過程,大量的報導、宣傳和網絡熱議都聚焦於如何規範社區中的分類投放和收集行為,但是,被分出的垃圾的後端處理卻遠未被給予同等關注。
  • 北京新版垃圾分類實施半年效果如何?記者探訪部分商場便利店
    今年5月1日,《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至今已滿半年。北京生活服務業場所如何正確進行垃圾分類?10月16日,北京市商務局公布了餐飲企業、便利店、商場(購物中心)等5個生活垃圾分類指引。
  • 破題垃圾分類最後一公裡(下):垃圾處理,從公益到生意
    廚餘垃圾是生活垃圾處理的重中之重。「5月以來,全市家庭廚餘垃圾日均分出量達到740噸,較4月環比增長159%;餐飲單位廚餘垃圾日均分出量1263噸,環比增長98%。」《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落地滿月之際,市城管委副主任李如剛透露。眼下,隨著全市廚餘垃圾處理量攀升,市城管委稱已在醞釀新一批廚餘垃圾處理廠建設規劃。不過,廚餘垃圾處理成本相對高昂,在處理設施大規模增長並運營的情況下,僅憑財政投入,未免有些捉襟見肘。「公益」能否成為「生意」?如何將市場化的力量引入垃圾處理的末端?這將是接下來要面對關鍵問題。
  • 如何處理家庭廚餘垃圾?超實用的有機堆肥製作小妙招......
    廚餘垃圾有多可怕?______廚餘垃圾是餐飲垃圾的一種。狹義的廚餘垃圾泛指家庭生活飲食中所需的生料及成品(熟食)或殘留物。所以,你的廚餘垃圾是如何處理的?那些被隨手扔掉的廚餘垃圾(甚至與很多可回收垃圾混合了),集中回收後一般會直接填埋。
  • 北京迎垃圾分類大考:強制分類時代的柔性政策能否走更遠?
    他記得早上出門時,海報內容似乎還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有關的,下班回家再看,就毫無徵兆地換成了介紹生活垃圾如何分類投放和運輸處理的「北京市社區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指引」和「垃圾分類處理流程」。不過這張海報並沒有告訴他,北京將於兩天後,也就是5月1日正式開始強制垃圾分類。北京曾經是中國第一個垃圾分類試點城市,但卻並不是首個實行強制垃圾分類的城市。
  • 北京團團探索「團員回社區報到」做垃圾分類
    1北京自2020年5月實施生活垃圾分類8個月以來,家庭廚餘垃圾分出量增長了12.7倍。進入末端設施處理的其他生活垃圾大幅減少,日處理量同比下降近35%2根據北京市城管委發布的數據,生活垃圾分類實施8個月以來,全市可回收物分出量為4024噸/日,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35%3北京市民對垃圾分類的知曉率超過94%,參與率達74%在這些數據中,第三條數據顯得尤為重要,畢竟只有公眾對垃圾分類的知曉率、參與率得到提高,才會直接作用於一家一戶的垃圾分類行動
  • 北京垃圾分類新規:超薄塑膠袋一次性用品使用將受限
    按照規定,明年5月1日起,超薄塑膠袋、一次性用品在北京的使用將受限,單位和居民不執行垃圾分類將面臨處罰。目前北京生活垃圾分類現狀如何?記者探訪發現,街道小區多數已實施生活垃圾分類,有街道引入智能化設備降低居民分類投放難度。還有企業實施無垃圾桶化辦工,三個月垃圾減量超50%。多數學校也在教學過程中加入垃圾分類相關課程和實踐內容。
  • 濟南明年5月1日垃圾分類就要「動真格」了 四色垃圾桶你會區分嗎?
    日前,濟南制定出臺了《濟南市生活垃圾減量與分類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於10月29日由濟南市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審議通過,11月27日經山東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批准,將於2021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
  • 乾淨又便捷,看廚餘垃圾「破袋神器」如何踐行垃圾分類「新時尚」?
    2019年1月1日,重慶發布了《重慶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垃圾分類開始在全市試點推行。但推行垃圾分類不容易,如何提高市民垃圾分類的自覺性和準確性,各行業都在努力。廚餘垃圾垃圾分類的難題 「南川的示範小區是定時、定點投放廚餘垃圾,垃圾分類指導員會隨機抽樣檢查,這時候需要市民打開垃圾袋,經指導員查看是否分類正確後,再投入相應的垃圾桶,對於分類不正確的市民,指導員可以及時幫助他正確分類。」
  • 垃圾投放評等級、「熱心居民」桶邊指導……南京多小區垃圾分類出...
    交匯點訊 南京進入垃圾分類「強制時代」已經10天,居民小區作為垃圾分類的「主戰場」,在推進中如何「出招」引導居民分類投放、提升分類質量?11月10日,記者在鼓樓區和建鄴區進行了探訪。「紅灰榜」每月公布一次,旨在更好提升小區垃圾分類質量。記者看到,10日的榜單上,有12戶居民上了紅榜。這些上了紅榜的家庭,物業會獎勵一個小型廚餘垃圾瀝乾桶,居民可直接拎著小桶投垃圾,避免破袋投放的麻煩。
  • 廚餘垃圾變身營養土
    分類垃圾桶安裝了便民拉手。新京報訊 新修訂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進入倒計時。面對這次升級版垃圾分類大考,北京準備好了嗎?4月28日,新京報記者來到海澱區二裡莊社區和大工村餐廚垃圾處理廠實地探訪了解垃圾分類工作的各種軟硬體準備情況。
  • 深圳市垃圾分類條例實施100天,罰款已超80萬元
    12月9日,記者從深圳市城管和綜合執法局獲悉,相比100天前,深圳垃圾分類實現「三增一減」,可回收物、廚餘垃圾、有害垃圾的分類回收量實現不同幅度的增長,其他垃圾的量則下降了。市民對垃圾分類反響熱烈,參與率與分類準確率都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