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宏說:喝粥一點營養都沒有?聽聽中醫怎麼說!

2021-01-07 羋月vip

最近張文宏醫生的一篇講話引起了大家的關注,講話圍繞的核心是疫情期間早餐該怎麼吃。

原話是這樣說的:

你家的孩子不管長得胖、長得瘦,喜歡不喜歡吃東西,這段時間他的飲食結構,你要超級的重視,好不好,絕不要給他吃那些垃圾食品,一定要吃高營養的,高蛋白的,每天早上充足的牛奶,充足的雞蛋,吃了再出去,好吧,早上不許吃粥,我跟你們講,現在中國的孩子早上只能吃雞蛋牛奶,好吧,還有高營養的三明治。

一石激起千層浪,不少公眾號紛紛就該講話發表自己的意見。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當屬丁香醫生,在上周六發表的一篇題為《說真的,白粥還是少喝點吧!》的文章。它將白粥單獨擇出來,大力抨擊,呼籲大家少喝或者不喝白粥。

一時之間,早餐桌上的一碗白粥似乎成了「垃圾食品」的代名詞。對於從小就吃慣了清粥小菜這樣的中式早飯,喝牛奶、吃三明治就是「渾身不得勁」的老百姓來說,早餐到底該怎麼吃成了一道無解的難題。

有一點大家要明白,「早餐必吃雞蛋牛奶,不準喝粥」顯然是純現代營養學的觀點。所謂「兼聽則明,偏信則暗」,我們為什麼不也聽一聽中醫的說法呢?

在中醫看來,粥是不是如同張醫生所言,真的「一無是處」呢?顯然不是。

中醫經典《黃帝內經》指出「五穀為養」,當然後面的幾句也不可忽視: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不管怎麼說,最最養人的都以五穀為最先,這究竟有什麼門道呢?今天分享的文章,說的就是「早餐喝粥的中醫思維」。

走進中國廚房,就走近了中醫。中國美食的背後,蘊含著中醫的養生之道。

每每說到此處,總忍不住讚嘆古人的仁慈之心,即便不懂中醫,也能在美食裡滋養身心。

在中國很多地方,一直保留著早餐喝粥的習慣,這是為什麼呢?

我們來聽聽宋代的社會精英——張耒如何說,他專門寫了一篇《粥記》,說到:「每日清晨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虛,谷氣便作,所補不細,又極柔膩,與胃相得,最為飲食之妙訣。蓋粥能暢胃氣,生津液也。」

1

劃重點

為什麼我們主食要選擇五穀呢?

《黃帝內經》講:「五穀為養」,養的是生命。從中醫角度來看食物,看到的不是食物的有形之體,裡面含有什麼營養元素,而是無形的能量,也就是上文說的穀物中的「谷氣」。

穀物是什麼呢?是種子!

種子是什麼呢?

種子帶有生生之機,種子可以破土而出,可以長成一顆蒼天大樹,可以「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一粒水稻的種子,可以演變成一片金黃色的稻田,這就是中醫裡看到種子的無形能量,一粒種子蘊含著生命所有信息。

早上起來,陽氣升發,身體裡有一股生生之機在甦醒,此時一碗粥裡帶著滿滿的「谷氣」,也就是穀物的生發之氣,與身體同頻共振,自然是天人合一,滋養身心。

早晨7點~9點,是胃經最旺的時段,粥非常細膩柔軟,容易被胃消化,此時喝粥就很可以養胃氣,迅速生津液,滋潤濡養身體,充養血脈。如果津液不足,我們會感覺口乾舌燥、皮膚乾燥、大便乾燥等,嚴重不足時就會生病。

當我們喝完粥後,待到9點至11點,脾經當令,就將精微物質運化輸布到全身了,真是極妙!

2

脾胃不好,不妨喝些「米油」

對於脾胃不好的朋友們來說,早上起來也可以喝一些「米油」來養脾胃。

李時珍說:「嬰兒食米油(備註:加輔食後),百日則肥」;王孟英在《隨息居飲食譜》中道,「米油可代參飲」;趙學敏撰寫的《本草綱目拾遺》中記載,米油「黑瘦者食之,百日即肥白,以其滋陰之功,勝於熟地,每日能撇出一碗,淡服最佳。」

米油和米湯不同,是粥熬好後,上面浮著一層細膩、黏稠、形如膏油的物質,中醫裡叫做「米油」,俗稱粥油、粥皮。幹了後會變成一層薄如蟬翼的「粥衣」。

3

帶著覺知去吃飯

以上就是早上喝粥背後的中醫思維,特別強調的是:

不要誤以為中醫要求人人都需要喝粥,中醫更強調「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尊重每個生命的不同,尊重每個地方的飲食習慣,所有的醫學理論都只是參考,用於啟迪我們的思考,且不可一刀切看待問題。

簡單來說,喝粥雖然好,但是中醫並非要求所有人要喝粥,而是根據當地環境氣候、個人體質等飲食,綜合來考慮,選擇適合自己的早餐美食。

中醫提醒我們帶著「覺知」去吃飯,帶著「覺知」去尊重自己的身體感受,而不是「抄作業」的心態去照搬某種飲食結構,如果早餐喝粥讓你難受,就不要堅持;如果早餐吃饅頭喝豆漿,感覺一天元氣滿滿,為何要放棄呢?

如果早上喝牛奶、吃雞蛋,就是容易積食,為什麼還要堅持呢?

我們不能被某個理論、某個觀念困住。辯證思考,是中醫的靈魂,對待一碗粥,亦是如此!

相關焦點

  • 張文宏兩次提出要吃高蛋白食物,但粥就是不能喝,粥沒營養嗎?
    隨著國內疫情得到控制之後,全國各地各級各類學校都明確了開學時間,到目前,大多數學生已經陸續開學,只要做好防控措施,鍾南山院士、李蘭娟院士、張文宏教授都說了,現在要進行複課,雖然面對校內密集的人群,我們要教導學生進教室前要測量體溫,隨時佩戴好口罩、出門勤洗手,做好防護外,上下學路上要避免和陌生人接觸
  • 張文宏回應不能喝粥:一定要吃高營養、高蛋白的東西
    原標題:為何孩子早餐不能喝粥要吃雞蛋喝牛奶?張文宏回應了【環球網綜合報導】因一句孩子「早餐不能喝粥」引發熱議的張文宏,發聲回應為何不能喝粥。4月15日下午,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出席一個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講座時表示:「你家裡的孩子不管長得胖,長得瘦,喜歡不喜歡吃東西,這段時間他的飲食結構,你要超級重視。」「絕不要給他吃垃圾食品,一定要吃高營養、高蛋白的東西,每天早上準備充足的牛奶,充足的雞蛋,吃了再去上學,早上不許吃粥。」
  • 張文宏說「不許喝粥」讓人不解?不妨將其視為一次科普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在接受人民日報採訪時再次回應「不許喝粥」言論。他表示,網上的討論範圍超出了他的想像,但只要有人知道這些事,去做了獲益了,那就起到了作用。 從張文宏第一次公開表達「早上不許吃粥」,到後來多次闡述這個觀點,可以看出一個相同的語境:他在強調加強營養攝入,尤其是富含蛋白質食品的攝入,以此來改變食品攝入過於單一的習慣。
  • 為何孩子早餐不能喝粥要吃雞蛋喝牛奶?張文宏回應了
    【環球網綜合報導】因一句孩子「早餐不能喝粥」引發熱議的張文宏,發聲回應為何不能喝粥。4月15日下午,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出席一個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講座時表示:「你家裡的孩子不管長得胖,長得瘦,喜歡不喜歡吃東西,這段時間他的飲食結構,你要超級重視。」「絕不要給他吃垃圾食品,一定要吃高營養、高蛋白的東西,每天早上準備充足的牛奶,充足的雞蛋,吃了再去上學,早上不許吃粥。」
  • 張文宏說早上不要喝粥,餘歡水說牛奶不適合亞洲人,真相來了!
    4月15日下午,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在出席一個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講座時表示:「你家裡的孩子不管長得胖,長得瘦,喜歡不喜歡吃東西,這段時間他的飲食結構,你要超級重視。絕不要給他吃垃圾食品,一定要吃高營養、高蛋白的東西。
  • 張文宏:知道很多網友批評我,但粥還是不能喝,還有喝魚湯時…
    因一句孩子「早餐不能喝粥」  引發熱議的張文宏,  發聲回應為何不能喝粥。
  • 張文宏醫生忠言相告:早餐最好不要喝粥,原因究竟是什麼?
    想必多數人的回答是小米粥、燕麥粥、紅豆粥等等,無論是什麼樣的食材做的,都離不開粥這個字。在我國,多數家長會給孩子煮粥當作早餐,再搭配上牛奶或者是雞蛋等等,但之前在疫情中爆火的張文宏醫生卻勸告大家早餐最好不要喝粥,這究竟是因為什麼呢?早餐喝粥到底好不好?
  • 有醫生說早上喝粥沒營養,是因為熬粥時沒有這樣做
    文:靈兒愛生活最近網上都在談論張文宏醫生的主張,說生病時不要喝粥要吃雞蛋和牛奶。然後很多人就斷章取義說是粥不好,沒營養。中國人在四千多年前就「烹谷為粥」,來食用。在兩千五百年前,開始藥用。小時候最愛喝粥,一生病沒胃口,看到飯菜就覺得心慌想吐,媽媽會熬一碗清粥就著點榨菜,幾口下去,熱乎乎暖洋洋,心裡馬上就踏實了。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大魚大肉美味佳餚吃得再多,也無法替代「粥」在我們心裡的地位。從營養學角度來說,小孩子早上喝杯牛奶吃個雞蛋補充鈣質蛋白質,無可厚非。
  • 張文宏說早餐生病不喝粥,補充蛋白質的家常菜端上來
    最近張文宏教授說:「早上不許吃粥,早上吃粥是我們的飲食習慣,給孩子的也是一樣。但是粥基本屬於碳水化合物,為身體提供一些熱量,除了糖分,基本也沒什麼營養,更不能保證蛋白質的攝入。」張教授還告誡媽媽們,孩子在生病的時候,很多媽媽都會對孩子說,少吃肉多喝點粥和吃青菜,認為這樣飲食清淡,孩子容易恢復。然而張教授說這是不對的,生病別喝粥,多吃肉蛋奶,保證蛋白質的獲取,增強抵抗力。蛋白質對我們的身體真的有怎麼重要嗎?確實很重要!
  • 早餐 | 張文宏說不能喝粥?餘歡水說不能喝牛奶?或許你應該再加上一袋梅丹梅之精!
    對大部分人來講無非是兩種選擇喜歡「古早味」的愛吃「四大金剛」、小籠生煎洋氣一點的呢早上要吃麵包喝牛奶喝咖啡「牛奶就不適合咱們亞洲人亞洲人牛奶喝多了以後拉肚子粥很好」不少網友就表示有些看不懂了,這麼多年早上都是牛奶、白米粥過來的, 突然這也不讓那也不讓,早上到底吃什麼?@我叫梁大白話:牛奶雞蛋之類的比粥有營養多了,這不是科學常識嗎?@尐醫 :粥消化成葡萄糖,只能填報肚子沒什麼營養,要多吃高蛋白的食物....
  • 早餐不能喝粥惹爭議,營養專家說孩子靠譜的營養早餐這樣搭配
    近日,張文宏的一句「早餐不能喝粥」引發網友熱議,張文宏認為:特殊時期,補充蛋白質很重要,不要只吃粥(純碳水)+鹹菜(鹽),這種組合是不能增加營養增強抵抗力的。那麼孩子在成長發育期,早餐喝粥可以嗎?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臨床營養科主管、營養專家曾青山在接受南都記者採訪時認為,「孩子早餐喝粥本身沒問題,重要的是要注重搭配」,更提出了搭配營養早餐的小妙招,教大家如何正確「吃」早餐。新華社發(楊敏 攝)早餐到底能不能喝粥?Q1:孩子早餐喝白粥,可以嗎?A1:喝白粥本身沒有問題,重要的是,要注重搭配。
  • 張文宏:喝粥的討論度超出了想像,希望自己出現在大眾面前越少越好...
    喝粥這事有討論度是好事大家都知道,「不許喝粥」引起了很大的爭議,有網友認為張文宏提出的「孩子早上不許喝粥,要喝牛奶吃雞蛋」的建議,屬於「崇洋媚外」,這條提出質疑的微博有30多萬人點讚。他認為重症轉輕症最主要的一點要保證營養和蛋白質,這時候,靠粥和鹹菜你就麻煩了。而且,中國人最喜歡喝魚湯了,魚渣也要吃掉,都是蛋白質。
  • 喝粥有營養嗎?喝粥能養胃嗎?專家建議……
    在日常生活中,「喝粥養胃」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平時生病時家人往往也會給端上一碗熱乎乎的粥,電視劇中這樣的情節也常見。最近,上海華山醫院的張文宏主任在一次與網友的互動交流中表示,生病了別喝粥,因為粥沒有多少營養,這個觀點讓網友們炸開了鍋!那麼粥是否真的沒有營養?到底養不養胃?生病時喝粥好嗎?
  • 張文宏「不許喝粥」招黑,就是因為他講了大實話
    冰川思享號特約撰稿 | 關不羽張文宏終於招黑了,人紅是非多並不奇怪,奇怪的是招黑的題目。張文宏出席一個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講座時,建議小孩子早餐營養要好,要吃雞蛋、牛奶這樣高營養的食品,早上不許喝粥。沒想到「不許喝粥」居然冒犯了「自古以來」的傳統,竟然成了「崇洋媚外」的罪名。據說引來三十萬條批評,場面蔚為壯觀。張文宏作為醫學人士,提出兒童早餐營養建議很正常,講得也沒有錯。營養學方面的解釋,已經有專業大咖出來普及,這裡不再贅述了。不妨談談「自古以來」。
  • 張文宏主任的飲食建議多喝牛奶、多吃牛肉,我覺得要有前提!
    ——發燒了,媽給你做點清淡的,喝粥吃鹹菜怎麼樣?——張爸:別聽你媽媽的,聽我說↓↓↓疫情期間,張文宏醫生和他的「大實話」贏得了不少朋友的喜歡,近期網上流傳著張文宏的飲食建議。——發燒了,你要攝入足夠的蛋白質,不是喝粥。——你媽媽可能會告訴你多喝粥啊!多吃點鹹菜啊!這個時候應該吃清淡一點,錯的、完全錯的、一定要搞清楚哦。——很多人啊,吃東西吃的不夠,到最後真的感染上新冠狀肺炎以後,我們身體的一些免疫力就沒有了!
  • 早餐喝粥,原來藏著「中醫思維」呀!
    走進中國廚房,就走近了中醫。中國美食的背後,蘊含著中醫的養生之道。每每說到此處,總忍不住讚嘆古人的仁慈之心,即便不懂中醫,也能在美食裡滋養身心。在中國很多地方,一直保留著早餐喝粥的習慣,這是為什麼呢?我們來聽聽宋代的社會精英——張耒如何說,他專門寫了一篇《粥記》,說到:「每日清晨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虛,谷氣便作,所補不細,又極柔膩,與胃相得,最為飲食之妙訣。蓋粥能暢胃氣,生津液也。」劃重點一這裡說到「谷氣」,不是穀物。
  • 張文宏教授:孩子早餐不許喝粥!三種早餐「黑名單」家長要知道
    前段時間,張文宏教授講座中提醒各位家長:「現在中國的孩子早上只能吃雞蛋、牛奶,一定要吃高營養、高蛋白的東西,不許喝粥!」一句話讓網友瞬間炸開了鍋,因為中國家庭每天早餐必備的就是粥,老人輩兒經常說喝粥養胃,生病了喝粥、肚疼了喝粥、冷了喝粥,似乎沒有喝粥解決不了的事情。但是現在卻告訴大家,不能喝粥?
  • 張文宏:早餐不能喝粥,多吃雞蛋和牛奶!試試這樣做,孩子不挑食
    張文宏:早餐不能喝粥,多吃雞蛋和牛奶!試試這樣做,孩子不挑食最近張文宏教授又在網上叮囑大家,建議大家對孩子的飲食要特別注意,孩子早上不許喝粥,多吃雞蛋,多喝牛奶,還有高營養的三明治。而且再三強調,孩子一定要吃,他不肯吃你也不行,你說非要吃,不吃了不上學了。主要是因為這段時間,而且張文宏醫生也強調了這段時間,因為這段時間不管大人還是小孩,都要增強個人的身體免疫力,從而抵抗病毒,減少被病毒感染的機率。
  • 早餐經常這樣「喝粥」,對身體有啥影響?喝法不對,身體越來越差
    不過在此次疫情中,也有讓普羅大從來沒有的一些說法和言論,比如說張文宏一生所講述的關於不要吃粥的說法。張文宏醫生是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的醫生,當時在防控新冠肺炎的講座中,提出了讓孩子不要吃粥的說法。
  • 「熱搜」早餐是喝粥好,還是雞蛋配牛奶好?
    一些朋友比較洋氣,早上要吃麵包喝牛奶喝咖啡,當然也有一部分朋友為了多睡一會,選擇早上不吃早飯,最近這幾天,關於早餐吃什麼被網友吵得登上了熱搜。最近大熱的網劇《我是餘歡水》中有一個橋段,劇中,餘歡水給兒子做一桌豐盛早餐,卻唯獨沒有牛奶,不承想,兒子指明要喝牛奶,他說,喝什麼牛奶啊,喝粥對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