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大數據:「父姓+母姓」興起 第一不是「梓涵」了

2021-01-08 人民日報海外網

來源:澎湃新聞網

「那個超過30萬人叫『張偉』的時代,已經漸行漸遠。」

近日發布的姓名大數據報告《2019姓名全景報告-中國人起名質量首次量化揭示》(簡稱「報告」)顯示,2018年新生兒熱度最高的名字分別是「子墨」(男寶寶)和「一諾」(女寶寶);最受歡迎的男寶寶名讀音為「yìchén」,女寶寶名讀音為yǔ tóng。

報告還分析,「10後」名字的性別區分度正越來越涇渭分明,「男起女名」和「女起男名」比例都有所下降。此外,2014年以來,新生兒嘗試「新複姓」(父姓+母姓)的比例也有所增長。

2018年熱度最高的男女寶寶姓名來源:2019姓名全景報告2018年男女寶寶熱名第一分別為「子墨」、「一諾」

近幾年寶寶起名最喜歡用什麼字?

報告顯示,2018年,子墨、宇軒、浩宇排行男寶寶熱名前三,一諾、梓涵、詩涵排行女寶寶熱名前三。這一年,最受歡迎的男寶寶名讀音為「yìchén」,女寶寶名讀音為yǔtóng。

2018年最受歡迎男女寶寶讀音 來源:2019姓名全景報告報告還評選了2018起名「年度字」和「年度名」。

男寶寶起名年度字為「奕」,年度名為「晟睿」; 女寶寶起名年度字為「彤」,年度名為「雨彤」。

報告分析稱,「奕」有光明、俊逸的含義,自帶正能量和精氣神。眾多家長青睞它入名,寄望寶寶神採奕奕、光明坦途。對於「彤」字,報告稱,不同於上世紀60-80年代時代烙印擠佔了家長思考的「紅」和「丹」,新一代父母更關注生活和育兒,在孩子名字中寄予了對「燃」的呼喚。

同一個時代,最受家長歡迎的起名用字,通常都會比較趨同。但每年新生兒起名,也有各自的特點。

報告顯示,2014馬年,快速崛起的是「駿騰」、「駿馳」、「子駿」等名。2015羊年則流行「梓洋」、「沐陽」、「梓芃」等。2016猴年時興「梓林」、「宇森」、「森」。2017雞年最顯著的新晉字,是一批別開生面的「米家軍」:米、禾、籽、粒。到了2018狗年,備受家長青睞的是「鑫、鑫源、鑫澤、錦哲、錦澤、錦浩」等名,以及「心、沁 、忻、 惜、宏」等字。

「生肖對老百姓的影響非常大,從報告可以看出,每年起名潮流最大的變量就是生肖。但生肖的本質是一種動物紀時法,並不是說生在什麼年份,就跟當年的生肖有什麼相似之處。至於網上的生肖起名宜忌,更是牽強附會,它是人為編造出來、吸引眼球用的,沒有任何科學依據。」 報告發布方、起名通創始人張襦心表示。

記者了解到,此次報告基礎數據來源於該平臺2010年-2018年4340萬條新生兒起名意向以及2008年以前的部分歷史數據。

起名品質不斷提升

不同時代、不同區域的起名品質如何?

「對特定群體的起名品質的宏觀衡量,從前一直是一個難題。為此我們擬定了一個衡量指標——名字集中度。集中度越低,代表名字的多樣性更好,某種程度也意味著品質越高。」主導該報告大數據分析的起名通創始人陳俊稱。

報告顯示:從上世紀60年代起,我國新生兒起名質量呈漸次下降趨勢,到達一個節點後又持續上升。上世紀90年代以來,起名品質有所上升,00年代以後,起名品質不再有飛躍變化。到2017、2018年,新生兒起名品質再度顯著提升。

報告還披露了不同地域的起名品質差異。

2017、2018年,男寶寶起名質量最好的是福建、上海。女寶名起名質量最好的同樣有福建,另外一個是廣東。以貴州、甘肅、四川等為代表的西部地區,以及以遼寧、黑龍江為代表的東北地區,起名質量不夠理想。

報告認為,造成以上差異的因素比較複雜,其中經濟驅動是比較明顯的原因之一。經濟發展迅速、有活力的地區,往往包容度越大,人口構成也越趨多元,為名字的多樣性發展提供了持續發酵的有利環境。

「國民的受教育程度和文化水平不斷上升,社會越來越多元化,這些都會體現在名字中。」張襦心稱,相比於該機構此前發布的第一份報告以「熱名排行榜」引導人們去關注重名現象和名字背後的社會文化現象,第二份報告更側重於深度和宏觀地分析起名質量。隨著中國父母文化素養和思想開放程度逐步提升,家長對名字更為求新求變、追求多元表達,新生兒的名字也越來越多樣化,起名質量提高成為一個總體趨勢。

「父姓加母姓」起名現象悄然興起

針對女起男名、男起女名的現象,該報告也做了一定剖析。

報告稱,「男起女名」和「女起男名」最突出嚴重的是1990 、2000年代,而「2010後」名字的「性別區分度」已越來越涇渭分明。「男起女名」的比例減少了一半,「女起男名」的比例也下跌了三分之一。人們擔心中的「更娘化」、「更men化」的趨勢並不存在。

2014年-2018年全國新複姓佔比變化 來源:2019姓名全景報告「近些年,我們還可以看到一個新的現象在悄然快速興起——名字為父姓加母姓。這是一個體現女性地位提高、性別公平的現象。」 張襦心介紹,「父姓+母姓」這種「新複姓」起名方式也是報告關注的內容。

報告顯示,2014年到2017年,新生兒嘗試「新複姓」的比例快速增長,四年即實現了翻倍,男寶寶達到了2.51%。女寶寶也上升到了1.73%。

地域方面,「新複姓」走在最前面的是雲南。京津冀、東三省、山東、河南這些區域,嘗試比例則多年低於全國均值。

針對新複姓,報告還發現了兩個特別現象。

首先,男孩新複姓比例一直明顯高於女孩,但兩者的比例差距在持續縮小。報告認為這反映了部分家長的意識裡,「重男輕女」的觀念仍然存在,但是程度在減輕。

其次,2014年-2017年,新複姓比例都在節節攀升,但到了2018年,無論男孩還是女孩,新複姓比例雙雙下降。報告認為該現象與生育政策的變化有關:隨著二孩政策全面放開,一些心態開放的家庭開始讓其中一個孩子直接隨媽媽的姓,從而導致新複姓的比例不升反降。

最熱四字名背後的「尬名現象」

伴隨著新複姓現象,四字名也在當下佔有一席之地。

報告顯示,2018年起四字名(包含複姓、新複姓)的意願,在女孩中佔比約0.29%(包含複姓、新複姓),在男孩中佔比約0.35%。

四字名中,以複姓「歐陽」的最多。排除複姓後,2017-2018,男寶寶家長最想起的四字名是「王者榮耀」。而女寶寶家長近三年最想起的四字名,都是「楊柳依依」。

報告認為,「王者榮耀」榮登男寶四字名榜首,明顯是受到了「網遊熱」的影響,而「王」姓又為中國大姓,給了這類家長傾向如此命名的更多機會。

報告指出,排名第一的女寶寶四字名,出處是中國第一部詩詞典籍《詩經》。2016、2017連續兩年,央視播出的《中國詩詞大會》,在社會上掀起了品讀詩詞熱潮,也影響了一些正在起名的年輕父母。不過,四字名在開啟「起名新大陸」的同時,也給父母的起名水準帶來了更高的挑戰:如果創意巧妙得當,自能令人拍案叫絕。如把握不當,出現違和感的比例也會更高。如「王者榮耀」、「王子殿下」、「蘭博基尼」、「謝主隆恩」,正是新一代尬名(令人覺得尷尬的名字)的代表。

「起名者想要追求獨特個性,這無可厚非。但如果對名字的育兒引導作用、形象塑造作用不了解,又不能很好地駕馭文字,就很容易跑偏,把孩子的名字變成文字遊戲。」 張襦心認為。(澎湃新聞記者 彭渝)

原標題:姓名大數據報告發布:「父姓加母姓」起名現象悄然興起

相關焦點

  • 姓名大數據報告發布:「父姓加母姓」起名現象悄然興起
    近日發布的姓名大數據報告《2019姓名全景報告-中國人起名質量首次量化揭示》(簡稱「報告」)顯示,2018年新生兒熱度最高的名字分別是「子墨」(男寶寶)和「一諾」(女寶寶);最受歡迎的男寶寶名讀音為「yìchén」,女寶寶名讀音為yǔ tóng。報告還分析,「10後」名字的性別區分度正越來越涇渭分明,「男起女名」和「女起男名」比例都有所下降。
  • 隨母姓之後,「父姓+母姓」成為新潮流,但起名時這些坑要主動避開
    這樣既降低了孩子姓名的重複率,不會有太過於奇怪的名字。而且名字中還包含著許多深意。它既代表著父母的愛情,也體現了父母對孩子的愛。這樣美好的祝福會伴隨孩子的一生,他的一輩子都會如此的美滿和幸福。但是並不是所有的父姓+母姓都是一個好名字。
  • 2019全國姓名報告出爐,「張偉」全國最多,新生兒最愛用「梓」
    公安部戶政管理研究中心今日發布了《二〇一九年全國姓名報告》(下稱「報告」),報告指出,按戶籍人口數量排名,「王」「李」「張」「劉」「陳」依舊佔據頭五把「交椅」。全國31個省(區、市)的姓氏人口分布不盡相同,「王」姓是全國第一大姓氏。
  • 「全員梓涵」的時代已成過去,新的「爛大街」名字又來了,挺無奈
    新生兒姓名大數據統計顯示:「梓」字不出意外地奪得冠軍,並連續蟬聯三年。 執筆:陳芳 主編:劉一之 定稿:蘇子後 有人調侃:走在路上叫一聲「梓涵」、「梓妍」可能回頭的人不五個,尤其是叫「梓涵」的女生,可謂是來勢洶洶,霸佔榜單已久,甚至惹得不少網友吐槽:這真是一個「全員梓涵」的時代。
  • 「兩頭婚」悄然興起:不嫁不娶,孩子隨父姓也隨母姓
    近年來,在江浙一帶悄然興起一種新的婚姻形式——兩頭婚,這種婚姻既不屬於男娶女嫁,也不屬於女招男入贅。小夫妻成家後依舊與雙方原生家庭保持一定「黏性」,通常各住各家。他們一般會生育兩個小孩,第一個隨父姓,由男方撫養為主,第二個隨母姓,由女方撫養為主。在兩頭婚家庭裡,沒有外公外婆的概念,小孩對爸爸媽媽的父母都叫爺爺奶奶。
  • papi醬孩子隨父姓被群嘲,上古八大姓都隨母姓豈不是要滅族?
    當你看到標題孩子隨父姓卻被群嘲是否覺得莫名其妙? 這不是神經病嗎?這有什麼問題嗎? 你先別懵,我們來看一下事情的起因。
  • 「梓涵」已成過去式,如今「土掉渣」的名字又襲來,老師無言以對
    土掉渣的名字:父姓+母姓隨著女性地位的提升,不少夫妻在給孩子取名這件事情上下了大功夫,有的夫妻選擇讓孩子隨母姓,而有的夫妻則是給孩子取父姓+母姓的名字。這種取名方式初衷是好的,但結果卻並不一定好,反而有這些弊端1)土掉渣父姓+母姓這種取名方式的流行,導致越來越多孩子叫「張楊,李楊,王陳」等名字,雖然讀起來還不錯,但實在是太土了,除了是父姓+母姓,沒有任何其他意義,土掉渣了。
  • 全民「梓涵」的時代已經過去,下一個「爛大街」名字來了,別入坑
    2016年的一份「中國姓名」的大數據調查中,這幾個字一直是名列前茅,而且在之後的統計中,「梓」字連續蟬聯冠軍,可見用這個字來給孩子取名的人有多少。看到這份數據,也不禁有人調侃,這走在路上喊一聲「梓涵「,可能會有五六個人一起回頭看你。
  • 扎堆叫「梓涵」已成過去式,新的爛大街名字來襲,老師也倍感無奈
    在眾多搭配中「梓涵」是運用最多的,網上有一份學生名單,班級裡居然有4個叫梓涵的女孩,別說老師看了頭疼,就連網友都吐槽:這真是一個「全員梓涵」的時代。 新的爛大街名字來襲,老師也倍感無奈 現如今,隨著女性地位的不斷提升,「父姓+母姓」的起名方式漸漸興起,比如
  • 「梓涵」已成過去式?新的爛大街名字來襲,老師:叫一個起來三個
    "重名"成老師點名新考驗前些時候網上便有不少幼師吐槽孩子姓名這一問題,而其中一個吐槽最為經典,一下就引起了多數網友的討論。這位幼師表示:原以為孩子名字裡出現生僻字已經算是大考驗了,為此還特意備了本字典打算到時候查閱,然而沒想到的是,讓我頭疼的不是生僻字,而是各種重名!
  • 「兩頭婚」悄然興起,妻子要生兩個娃,第一個隨父姓第二個隨母姓
    在「兩頭婚」的婚姻形式中,女方一般要生育兩個孩子,一個跟隨爸爸姓,一個跟隨媽媽姓。不僅如此,將來孩子出生後也不會有外公外婆,對兩方的老人都稱呼為爺爺奶奶。這種悄然興起的婚姻形式雖然受到不少年輕人的推崇,但是不少人還是認為這存在著不少隱患。
  • Papi醬子隨父姓遭群嘲,不出10年,「隨母姓」3個弊端將逐漸顯露
    在有些家庭裡,女性在家庭地位的比重比較大,所以會選擇讓孩子隨母姓。但有些獨立女性依舊會選擇讓自己的孩子隨父姓。Papi醬子隨父姓遭群嘲,孩子「隨母姓」就是獨立?這3個弊端要清楚Papi醬是網絡上有名的博主,同時也是新時代獨立女性的代表。前不久,Papi醬剛生完孩子。
  • 江浙一帶悄然興起兩頭婚:男不娶女不嫁,孩子隨父姓也隨母姓
    近年來,在江浙一帶悄然興起一種新的婚姻形式——兩頭婚,這種婚姻既不屬於男娶女嫁,也不屬於女招男入贅。小夫妻成家後依舊與雙方原生家庭保持一定「黏性」,通常各住各家。他們一般會生育兩個小孩,第一個隨父姓,由男方撫養為主,第二個隨母姓,由女方撫養為主。
  • 梅婷女兒大名首次曝光,父姓+母姓的取名方式,浪漫又稍顯土氣
    梅婷女兒大名首次曝光,浪漫又稍顯土氣梅婷作為知名女演員有著眾多粉絲,她給孩子取名的方式就很符合當前家長為孩子取名的一個新潮流——父姓+母性的組合方式。前兩天,梅婷的女兒因為登上一組雜誌的封面而引來了眾多網友的關注,照片中七歲的小姑娘落落大方,穿上蓬鬆的公主裙非常漂亮。
  • 「父姓+母姓」流行多年,這種姓氏的創新,有寓意還是添麻煩?
    所以一些父母為了給孩子起一個特殊的名字,想出了一個「完美」的辦法——「父姓+母姓」。歐陽可妮,不姓歐陽?中國的姓名大部分是一個字的,還包括複姓或者更長的姓氏。姓氏是一個字的人太多了,家長為了想出一個特別的名字,開始使用「父姓+母姓」。高中時我們班有一個女生叫歐陽可妮,名字聽起來還比較普通的,但是她有一個與眾不同的姓氏。
  • 父姓加母姓成起名新套路,過來人吐槽:以下弊端很明顯
    而近年來,父姓加母姓成起名新套路。想給孩子用父姓和母姓的起名方式秀恩愛,被過來人勸告最好三思小艾懷孕的時候,就和老公兩人一起商量給未來寶寶取名字的事情。當初馬伊琍和文章這一對多轟動,文章為了彰顯對馬司令的愛意,直接在大女兒名字上很簡單粗暴體現了。然而世事無常,隨著文章出軌,婚姻維持幾年後最終分道揚鑣。而文愛馬這個名字就成了一個尷尬和笑話。在愛會消失,人心會變,離婚率居高不下的社會,父姓和母姓的取名方式不見得是一種好徵兆。最終物是人非,最尷尬和痛苦的可能是孩子。
  • 扎堆叫「梓涵」已成過去式,新的「爛大街」名字來襲,又土又拗口
    然而給孩子取一個好名字卻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有些父母好不容易給孩子取了一個好聽的名字,結果卻發現這個名字重複率極高,甚至到了"爛大街"的程度。而現如今,不少家長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名字的重複率過高,也慢慢轉變了方向,所以"梓涵"扎堆的情況已經成為過去式。然而新的"爛大街"名字來襲,而且這些名字又土又拗口,這些名字最大的特點你是由父姓與母姓組合而成的。
  • 爛大街的「梓涵」已經成為過去,新的爆款名字又來了,好無奈
    家長們確定其中一個字之後,又會參照取名網站來取名,而取名網站多是按照網絡中的年度熱詞來進行取名推薦,所以「梓涵「這個發音的名字便成為了爛大街的爆款名字。在路上可能聽到不到叫做梓涵的寶寶,可能是子涵,或是紫涵,又或是子寒……而今年新的爆款名字又來了,是由父姓+母姓的形式構成,在一定程度上名字的重複率降低了,但也讓孩子名字陷入了「諧音」名字的尷尬處境,讓人很是無奈。
  • 頭胎隨父姓,二胎隨母姓成新風潮,卻出現新問題,網友:太現實!
    一般而言,孩子的姓氏都是隨父姓,這是因為在以前存在男尊女卑的社會現象。而今,隨著社會的不斷朝前發展,男女平等的觀念早已深入人心,此時有些女性會在孩子的姓氏問題上為自己爭取一把。因此,如今頭胎隨父姓,二胎隨母姓早已成為一種新風潮。但是,雖然這種行為很好地滿足了女性需求,但同時也帶來了一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