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每一位女性來說,肌膚狀態往往是大家非常在意的問題。為了讓我們的肌膚看起來更加的健康、水嫩,我們甚至會在護膚上花費比穿搭更多的時間、精力和財力。然而,護膚永遠不是一勞永逸的,每當秋冬換季之時,新的皮膚問題就會出現,其中最普遍的就是換季帶來的乾燥。
我們常說,磨刀不誤砍柴工,大家如果想要在秋冬換季之時能夠改變乾燥的狀態,就一定要花時間了解一些更為合適的護膚技巧。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換季之時,哪些小技巧能夠更好地幫助我們解決乾燥、缺水的煩惱,讓我們的肌膚重回飽滿和水潤吧。
·清潔工作要適度
在大家的印象中,油脂往往是毛孔堵塞、導致痘痘的元兇。但其實,合適的油脂分泌往往是我們肌膚最好的保護層,能夠很好地幫助我們抵禦外來的一些灰塵和細菌,同時讓我們的肌膚保持在合適的水油平衡中,維持一個更加穩定的肌膚狀態。
可以說,對於皮膚來說,油脂是必不可少的,也是至關重要的。因此,我們在護膚時也應該重視皮膚的油脂分泌。
相較於春夏時節,秋冬之時的肌膚往往分泌的油脂都會比較少。那麼,如果在秋冬之時,我們還選擇那些清潔力度很強的洗面臉或者是仍然保持高頻率的潔膚工作,那麼很快我們的肌膚就會缺少油脂,而導致水油不平衡。因此,大家一定要在秋冬換季之時,選擇更為溫和的洗面奶來進行潔膚。
很多人會在選擇清潔產品時,偏向於皂基的洗面奶,人們往往認為皂基洗面奶能夠清潔的更為徹底和乾淨。其實,這是一種十分錯誤的選擇。特別是在秋冬之時,皂基的洗面奶往往會因為過強的清潔力,將肌膚的保護膜也一併清潔了,從而會給人一種緊繃感,也會加速我們的肌膚缺水。
在秋冬之時進行潔膚,大家往往選擇更為溫和的胺基酸洗面奶就可以了。其實,我們的肌膚遠遠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的髒。如果大家在沒有化妝的情況下,胺基酸的洗面奶就足夠幫助我們很好地清潔肌膚了。可以說,選擇溫和的洗面奶就是我們在秋冬之時,保持水油平衡非常關鍵的一步。
此外,還有一些女性喜歡使用清潔面膜來進行潔膚。的確,清潔面膜可以吸附我們毛孔更深處的垃圾和化妝品殘餘。但是相較於春夏之時一周一次的清潔頻率,大家在秋冬之時要儘量地降低,選擇兩周一次的清潔頻率就足夠了。
同時,大家也應該多多了解清潔面膜的功效,選擇更為天然的成分才會讓我們的肌膚更加的安全。
·補水千萬要牢記
秋冬之時,皮膚感覺到乾燥,往往就是因為缺水而導致的。因此,在秋冬護膚的各種步驟和技巧中,補水往往是最為重要的。秋冬之時,無論大家屬於幹皮還是油皮,都不能夠忘記補水的步驟,不僅要按時補水還一定要能夠多多補水,比春夏之時更加頻繁的補水,才能夠讓肌膚更好的適應秋冬。
想要補水,大家首先要做的就是多多喝水。其實,飲食習慣也是我們護膚的一種方式,而喝水又恰恰是人體最為直接的補水方式。秋冬之時,我們人體每天的攝水量一定要保持在1.5升以上,才能夠更好的滿足身體所需的水分,充分地為人體補充水分,讓我們的肌膚也能夠喝飽水。
除了通過喝水可以為我們的肌膚補水外,日常護膚中的補水噴霧也是不錯的選擇。補水噴霧其實往往就是一些比較常見的礦物質水作為主要的成分,即使是頻繁的使用也不會對我們的肌膚造成負擔。
因此,除了在護膚時、化妝時可以噴一些補水噴霧,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還可以隨身攜帶一瓶。感覺肌膚乾燥了就拿出來噴一噴,讓我們的肌膚時時刻刻都能夠保持在水潤的環境中,能夠很好地避免乾燥。
當然,在秋冬之時,如果我們處在空調房的環境中,噴補水噴霧反而會引起皮膚缺水。因此,大家也可以準備一臺小型的空氣加溼器,通過提升空氣中的含水量,從而更好地滿足我們肌膚水潤的環境要求,讓我們即使處在乾燥的空調房中也不會感覺到過於乾燥。
·面膜功效要針對
相信對於很多女性來說,面膜都是大家日常護膚的好幫手。如今的市面上,面膜的各種功效、成分也被商家吹噓的天花亂墜。很多女性也都盲目地入手了美白、抗皺、補水、保溼等各種不同功能的面膜。但其實,無論面膜的功效多麼的花樣百出,補水功能的面膜永遠是最重要的。
因此,在秋冬之時如果想要更好的改善自己肌膚缺水的狀態,我們就一定要選擇更為針對性的補水面膜來進行補水。在了解面膜成分時,大家可以選擇含有玻尿酸這類比較單純的補水成分的面膜來進行使用。
一方面,這樣的補水面膜價格往往比較划算,可以讓大家花最少的錢解決問題。另一方面,成分簡單的面膜往往更加安全,也能夠更好地保護我們的肌膚。
如果大家的肌膚缺水狀態非常明顯,那麼在日常的護膚後,可以選擇每天敷一片面膜來補水。如果大家的肌膚狀態還可以,那一周敷2-3次的面膜就足夠了。
當然,面膜也分為塗抹式和片狀式兩種不同的使用方式。其實無論是哪一種方式的面膜使用方法,都不會影響面膜的功效。如果大家是一個比較懶的女性,就可以選擇塗抹的睡眠面膜,不用額外清洗,輕輕鬆鬆就能夠達到補水的效果。
·結語
秋冬護膚補水的小秘訣,相信大家已經清楚了。我們常說,護膚品這類產品往往需要自己的切身感受才能夠選擇到適合自己的。因此,大家在今後的選擇中也一定要多試試,不要盲目地聽信商家和網紅的測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