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樂匯·世界三大童聲合唱團之一---- 德國託爾策童聲合唱團首次訪華北京音樂會
時間:2013年8月16日19:30
地點:中山音樂堂
票價:880、680、480、380、280、180元套票:1000元(680*2) 800元(480*2)
看點:
一支活躍於世界各地的童聲合唱團
一支名列世界三大童聲合唱團之中的團體
一支頻頻與世界傑出指揮家和頂尖交響樂團聯手合作的童聲合唱團
託爾策童聲合唱團簡介
託爾策童聲合唱團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二戰後的託爾策童軍團。當時該團在舉辦活動時, 都喜歡唱一些民歌或者遠行歌。1956年童軍團解散,年僅18歲的高中生——格哈德·施密特·加登Gerhard Schmidt-Gaden,接管了旗下的合唱團,由此為世界聞名的託爾策合唱團建立打下了基石。
從1971年以來,託爾策童聲合唱團在慕尼黑的南部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在那裡200餘名團員被劃分為四個年級,相應地接受團長格哈德·施密特·加登教授、音樂總監拉爾夫·路德維希、及七名音樂教師的專業培訓。當進入青春期出現變聲後,學員可以進入男聲合唱團繼續接受音樂指導。值得一提的是, 由於託爾策團精心、專業的培養,從這裡走出了許多活躍在當今歌壇的著名獨唱家。
由於他們對演唱的摯愛、富有創新的活力,以及良好的組織性和自律性,託爾茨合唱團從成立到現在的50多年間,一直在童聲合唱界名列前茅。每年該團走訪世界各地,進行大約250場音樂會及參與歌劇演唱。其表演曲目相當廣泛,從中世紀音樂到現代音樂、民間音樂、牧歌、經文歌、教堂音樂、甚至是獨唱的角色表演及歌劇等,其中巴洛克時期音樂和古典音樂是該團的重中之重。 當年,三名成員表演的莫扎特歌劇<<魔笛>>中的"三仙童"及"夜後"的片段堪稱經典版本,這也讓該合唱團聲名大躁。
託爾策童聲合唱團的歌聲飄洋過海,他們曾在日本、美國、以色列、英國、法國、義大利、西班牙、荷蘭、比利時、波蘭、奧地利和瑞士等許多國家演唱。並與多為世界聞名的指揮家合作,如克勞迪奧·阿巴多、倫納德·伯恩斯坦、 卡爾博姆、 切利比達凱、 約翰·艾略特·加德納、 尼古拉哈農庫特、 赫伯特·馮·卡拉揚、 古斯塔夫倫哈德、 詹姆斯·列文、 馬澤爾、 容繼業、 裡卡多·穆蒂、小澤徵爾、 沃爾夫岡·沙華利殊、 喬治·索爾蒂、 布魯諾·威爾等等。 而且也與柏林愛樂樂團、荷蘭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以色列國家交響樂團、維也納愛樂樂團等頂尖的交響樂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係。
託爾策團至今為止,贏得了許多獎項,其中包括「奧爾夫最佳獎「、德國唱片獎、法國唱片獎,德國古典回聲大獎等知名獎項。
指揮:Ralf Ludewig 拉爾夫·路德維希教授
Ralf Ludewig 拉爾夫·路德維希教授出生於1967年。1974-1984期間,他在託爾策合唱團跟隨格哈德·施密特·加登教授學習演唱。 隨後很快成為童聲獨唱歌手,曾與尼古勞斯·哈農庫特Nikolaus Harnoncourt, 赫伯特·馮·卡拉揚Herbert von Karajan等多名世界著名音樂家合作,在國內外許多大型歌劇及音樂會中演唱。 之後,路德維希在荷蘭、德國奧斯納布呂克繼續學習演唱、指揮、音樂教育。 期間,他不僅積極參與了荷蘭巴赫合唱團的建立, 並作為美聲教師和合唱團指揮在北德多所學校授課。1997年他得到了言語矯正師的碩士文憑。2002年經託爾策童聲合唱團創辦者格哈德·施密特·加登教授的邀請,路德維希教授重返童年舊地——託爾策童聲合唱團,在此擔任美聲教師, 並於2009年,成為該團的藝術總監兼首席指揮。
部分名家評論
「和他們(託爾策童聲合唱團)的合作,讓我在音樂生涯中,再次觸及那藝術巔峰的輝煌。」
——德國著名指揮家布魯諾·維爾(Bruno Weil )。 他指揮過世界上多個著名交響樂團,如維也納愛樂樂團(Wienier Philharmoniker)、柏林愛樂樂團(Berliner Philharmoniker)、柏林德意志歌劇院交響樂團(das Orchester der Deutschen Oper Berlin)、雪梨愛樂樂團(das Phiharmonische Orchester Sydney) 等。
「從五十年代第一次聽到他們的歌聲,我就一直被這純美所折服。」
——奧地利著名指揮家尼古勞斯·哈農庫特(Nikolaus Harnoncourt)。 曾擔任2001年和2003年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指揮(das Neujahrskonzert der Wiener Philharmoniker) 。
「我為這些孩子超凡的樂感,清美的嗓音所傾倒。」
——奧地利著名指揮家卡爾·伯姆(Karl Böhm)。 他被稱為是的德奧樂派管弦樂和歌劇的最權威的詮釋者
「衷心的祝福你們,這些超群的男孩。和你們的每次合作,都是我最大的愉悅。」
——美國著名指揮家詹姆斯萊文( James Levine)。 他擔任過世界所有重要樂團的指揮,包括柏林愛樂樂團(Berliner Philharmoniker)、維也納愛樂樂團(Wiener Philharmoniker)、芝加哥交響樂團(Chicago Symphony Orchestra)等。 在1999/2000年越劇開始被任命為慕尼黑愛樂樂團的首席指揮並參加多個重要的音樂節。
託爾策童聲合唱團以動人的巴洛克音樂會,拉開了第51屆瑞士古典音樂節的帷幕。他們的演唱和諧,明亮,充滿意境,讓整場演出高潮不斷,醉人難忘……那與生俱來的天賦加上專有的個人技能培訓,使每個團員都可稱得上一名出色的獨唱歌手。 摘自《瑞士日報》
託爾策童聲合唱團以完美的多聲部合唱,讓巴洛克時期著名義大利作曲家貝內沃裡和Giuseppe Ottavio Pitoni的作品,重現在德國聖母大教堂。歌聲悠揚返古,清明高遠,天籟之聲帶人仿佛回到17世紀羅馬彼得教堂的聖典輝煌。
摘自德國《德勒斯登日報》
一個超群的男童合唱團--託爾策,通過唱片,各國巡演,電視上的頻頻露面,連同教皇音樂會上的演出,讓那如夢如畫的歌聲,撥動千萬人心弦,傳揚五湖四海。
摘自《德國西南日報》
以指揮為中,七十二個男孩和男青年,分成前後左右四組,以歌聲對話。四聲起伏迴蕩,相映生輝,交織承接,渾然一體。所唱聖曲源於義大利1660年左右,至今極少被演唱,託爾策童聲合唱團又讓這些曲目重現人間,熠熠生輝。
摘自《南德日報》
臺上四十名孩子,其歌聲猶如百人合唱,盪氣迴腸,震撼人心。
摘自《中德日報》
託爾策童聲合唱團與託馬斯男童合唱團的合作可謂珠聯璧合,完美絕倫。穿過他們的歌聲,可感心靈的無限寬廣。
摘自英國《每日電訊報》
無法抑制的掌聲和歡呼聲湧向託爾策童聲合唱團和指揮施密特·嘎登先生。毫無疑問,這純美,精湛的演唱已折服了在座的每一位觀眾。
摘自德國《萊因日報》
節目單
一、焦阿基諾•羅西尼Gioacchino Rossini (1792-1868)
1、信La Fede (Der Glaube)
2、希望La Speranza (Die Hoffnung)
3、愛La Carità (Die Liebe)
二、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1791)
1、魔笛KV 620 Die Zauberflöte (KV 620)
2、選段第8幕、第14幕、第16幕、第21幕、第25Nr.8,Nr.14,Nr.16,Nr.21,Nr.25
三、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 (1685-1750)
1、經文歌BWV 229 Motette BWV 229
2、來吧,耶穌,來吧!Komm, Jesu, komm
3、經文歌BWV 225 Motette BWV 225
4、唱一首歌給主Singet dem Herrn ein neues Lied
——————————————————休息————————————————
四、卡爾-奧爾夫Carl Orff(1895-1982)
1、奧爾夫的跳舞組曲集Tanzlieder aus dem „Orff-Schulwerk「:
2、少女舞蹈Tanz, Mädchen, tanz
3、紅裙少女Jungfer in dem roten Rock
4、吹拂的風Rundadinella… Der Wind, der weht
五、阿爾卑斯山的民歌Alpenländische Volkslieder
1、愉快的一天Buama, heut geht’s lustig zua
2、美好Fein sein, beinander bleib`n
3、我不喜歡養牛I mog net Kiah hiatn
六、歐洲民謠Europäische Volkslieder
1、橄欖樹La Pampina
2、我的神啊Mon Dieu!
3、公雞喔喔喔Cock a doodle doo!
七、約翰•牛頓John Newton (1725-1807)
1、奇異恩典Amazing Grace
八、亨利•曼奇尼Henry Mancini
1、月亮河Moon River
九、柏林詼諧和聲樂團Comedian Harmonists (1934)
1、我的小小綠色仙人掌Mein kleiner grüner Kaktus
十、ABBA樂隊(1995)
1、錢錢錢Money, money, money
十一、皇后樂隊Queen(1977)
1、我們是冠軍We are the Champions
十二、麥可•傑克遜Michael Jackson
1、治療世界Heal the World
十三、披頭四樂隊Beatles
1、嘿朱迪Hey Jude
十四、小約翰•施特勞斯Johann Strauss (Sohn) 1825-1899
1、 閒聊波爾卡Tritsch-Tratsch-Polka (op. 214)
十五、羅大佑中國歌曲
1、明天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