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對問題有沒有思考清楚,看他的文檔就知道了

2020-12-21 悅文天下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小灰的自習室,ID:uptogetherup】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最近跟剛剛從教學中心轉到中臺的小夥伴聊天,她說最近不是在碼文檔,就是在去碼文檔的路上,每天一打開文檔,就有一種想要吐的感覺。

我很好奇,追問了一句:有這麼恐怖嗎?

「這其實還好,碼字還好,但最恐怖的是,自己辛辛苦苦寫完的文檔,沒人看,然後別人遇到了問題又跑過來問,我就很崩潰。」

確實,很多人不怎麼喜歡看文檔也不怎麼喜歡寫文檔,更喜歡直接問,畢竟這樣更直接,更省事,更效率高。

但真的是這樣嗎?今天就想聊個概念:文檔生產力。

01

首先,想說一說,什麼是文檔生產力。

文檔生產力,其實就是你通過文檔來解決問題的能力。

這不同於內容創作或者新媒體碼字從業者,前者適用的範圍是標準化需求,而後者則是個性化需求。

我們產出一個社群運營SOP,撰寫裂變活動的策劃案,項目文檔,產品功能說明書,宣講會文檔,等等。

從公司的層面講,大家在各個業務線所產生的文檔,就是解決問題的百寶箱,也是企業知識庫的核心來源。

相信你也經歷過,在與不同部門的協同過程中,想要找個文檔卻怎麼也找不到的那種痛苦。

比如我隱約記得在之前做活動的時候,我們一個臨時小組組了一個特別吸引人的乾貨包,但是現在想要再找的時候(半年後),無異於大海撈針。

最崩潰的,是我們會時不時的需要配合各個業務線的大佬們,給他們提供班期基礎數據。

從我有記憶開始,班期的數據統計文檔,填了不下20次,每次都要我重新計算重新填(因為他們也不知道原來之前幹過,而且也找不到之前的數據了)。

沒辦法,為了防止重蹈覆轍,我自己把其中一份石墨表格做了複製自己存了起來。

比如18年大促時候,我們詳盡的做了一份活動規劃和風險方案,結果19年的時候,因為換了個人負責,又重新做了一遍,等到了20年,發現還沒之前詳盡,結果導致誘發了潛在的客訴風險,繼續重新幹了一遍已經幹過很多次的事情。

從企業和組織的角度來講,不做好文檔管理,任我們隨意擺放,其實就是讓很多高質量的知識流失掉了。

學而思的老師們在講課之前都會備課,而備課的基礎其實就來源於《老師用書》,這都是得到過千錘百鍊且經過無數次迭代的標準文檔,對於把控質量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手段。

我司費了很大的精力,才開始讓大家把文檔從石墨逐步搬入TM空間(知識管理空間)

02

從個人的角度來講,更需要文檔生產力。

第一個原因,是我在《周報》一文中提到過的:網狀信息流。

他能讓你知道,別人都正在做什麼事情,尤其是你所處業務線的上下遊都在忙什麼,做什麼。

所以,我特別喜歡看同事的周報,也特別喜歡翻看各種功能文檔,各個業務線的操作文檔,看看他們當前在負責什麼,哪些可能是我現在需要關注的,哪些可能是未來與我有關的。

於是,我就成了「百事通」。

如果只是埋頭做自己的事情,那就看不到全局,可一旦你所接觸的信息都是刻意的以業務的方式交織成網,那你所看到的就是另外一番景象。

第二個原因,是職場社交貨幣。

遇事不決,我會先去找文檔,自己先消化和理解,正所謂成熟的職場人,就是要學會自問自答,而不是成為一個「伸手黨」。

雖然遇到一些小問題,直接問是效率最高的,但長此以往,可能就會被同事貼上「啥都不會」還「懶」的標籤,這顯然不符合我「啥都懂」的人設。

而如果每個人都獻出一點時間去翻翻找找,那是多麼的美妙。

除此之外,自己善於整理文檔,還可以幫助同事高效解決問題,好感度豈不是要增加?

記得之前,我做了一次給教學專家的coco系統培訓,我就順手做了一份操作指南和錄屏,後面聽聞中臺的同事也要做一份這樣的文檔,我就直接把文檔甩過去了,這樣她就直接可以在我的文檔基礎上做小修小補,因此得到了她的誇讚。

那一刻,自我感覺非常爽,有沒有?

正如開頭所說,文檔生產力其實就是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份文檔如果恰巧就能非常詳細的從背景,到目標,到步驟和執行全部讓同事了解問題解決的全流程,豈不是加速了解決問題的效率嗎?

03

第三個原因,文檔生產力還決定了我們搭建知識體系的效率。

在上一篇文章,我系統闡述了大腦是如何記憶和忘記信息的,但簡言之,大腦並不是用來記住知識的,而是用來思考的。

記住的工作,就需要交給「文檔」。

知識體系仿佛就是一棵大樹,盤根交叉,而通過文檔的梳理才會讓知識體系顯性化,最終達到「哪裡不會點哪裡」的效果。

所以,如果你善於輸出文檔,整理文檔,規範文檔,那麼在整個過程中,你其實就是在梳理自己的知識體系。

所以,一旦你開始整理文檔,你就會發現,這不僅僅是碼字這麼簡單。

除了知識效率的體系梳理之外,經常將一些工作內容文檔化,還可以起到反思復盤和重新審視自己思考深度的作用。

我算是比較喜歡且擅長寫文檔的了,寫完的文檔,絕大多數情況下都可以直接拿出來當做是「範本」用。

這並不是因為我寫的技巧有多麼高超,而是在寫的過程中就開始思考解決問題的邏輯。只不過文檔是展現了我思考的最終結果罷了。

一個人對問題有沒有思考清楚,看他的文檔就知道了。

優質的文檔,一眼就知道你想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目標是什麼,以及為了達成目標你會如何拆解分析並管控進度,即便是給第三人看,也是賞心悅目的。

而不優質的文檔,就會讓人看得雲裡霧裡,根本不知道到底是在說什麼,這樣只能進行二次溝通和確認,反而浪費了大家的時間。

04

碼字確實是一個痛苦的過程,尤其是每周都要碼很多文檔的時候,不幸福感是指數級增加的。

我也不提倡為了寫文檔而寫文檔,這樣其實只會讓自己更厭惡它。現在很多職場人不喜歡寫文檔,也是因為他隱喻了「繁瑣的流程」「刻板的標準」和「不夠人性化」

但同時,不可否認,文檔是總結和提煉精華最有效的手段,所謂贈人玫瑰,手有餘香。

如果你認可「輸出倒逼輸入的價值」,若你沒有時間寫文章,那麼不妨從寫好文檔開始。

相關焦點

  • 未婚青年們,結婚前該思考的29個問題,你思考清楚了嗎?
    這5年以來,我一直做著情感諮詢,見過無數離婚人士,看到離婚背後家庭破碎以及各式各樣無法面對、無法解決的問題——離婚,對於很多人而言,就是一場人生的災難。面對離婚,他們不知道該怎麼面對自己付出的感情,不知道該怎麼面對幼小的孩子,不知道該怎麼面對年邁的父母,不知道該怎麼面對接下來的人生。
  • 一個人有沒有抗風險能力,看他衣櫃就知道了
    我說,知道了,我會想辦法的。那個時候還是初春,我記得當時站在街上接完電話的時候,覺得很冷。因為沒有存款,又不肯向父母要錢,200多元,成為22歲的我需要翻過的一個坎兒。我之前也很愛花錢,有多少花多少,哪個月要是沒有新衣服穿,就會覺得渾身不得勁。但自從經歷了這件事以後,我就意識到一個問題,那就是:一定要存錢!
  • 一個人有沒有出息,看他的「眼睛」就知道了
    是啊,一個人的目光所及,就是一種心情,還是一種人生。眼睛看著哪裡,腳步就會走向哪裡,心就會想到哪裡。如果你的眼睛看錯了地方,也會走錯方向,越往前走,人生越灰暗。一個人有沒有出息,看他的「眼睛」就知道了。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眼光是人生的路上的一盞燈。
  • 想知道一個人有沒有對你動情,看他眼睛就知道
    一個人的眼眸正如一道堅固的橋梁,它聯通了我們跟對方的心靈和大腦。通過一個人的眼眸,我們能揣測一二:對方此時此刻在想些什麼,對方的意圖如何,對方到底是不是真心等等。所以,想知道一個人到底有沒有對你動情,其實看他的眼睛你就知道了。因為,一個人的眼睛是不會騙人的,愛與不愛,眼神有著最細微的區分,是怎麼裝也裝不出來,掩飾不了的。
  • 一個人有沒有錢,看他微信上這3點就知道了,很準,別不信
    一個人有沒有錢,看他微信上這3點就知道了,很準,別不信想要判斷一個人有沒有錢,其實並不難,很多人通過外在形象來辨別,有些人通過對方的言行舉止來看,各有各的方法,自然準確度也不一樣。除此之外,還有另外一種比較直觀的判斷技巧,相信很多人都有用過。一個人有沒有錢,看他微信上這3點就知道了,同樣會很準,別不信。
  • 曾國藩:一個人有沒有修養,看臉就知道
    一個人的目光發自他的內心世界。從一個人的目光裡,我們還可以讀出他的修養。 人的語言可以造假,人的身份也可以造假,但是一個人的目光卻是高度防偽的。因為一個人可以很容易改變他的服裝,但是卻難以改變他的目光。
  • 一個人有沒有福,看他的「磁場」就知道
    但你不知道的是,你的某個小決定,可能就改變了你的走向。你所做的某個決定,都是在你當時認知下思考而來。所以,現在的結果,其實是你當初親自種下的。雖然每個人的命運是註定的,但我們卻能改變自己的人生走向。其實,一個人有沒有福,看他的「磁場」就知道。01磁場影響正負。心理學上,有個「賽格力曼效應」。
  • 一個人是否靠譜,無非是看他有沒有這6種表現
    一個人是否靠譜,無非是看他有沒有這6種表現不管是在生活還是工作中,我們時常會需要去認識陌生人。俗話說得好的,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只有相處過後,時間長了,自然雙方有了一定的了解。靠譜往往是對一個人十分不錯的評價,相信大家心裡應該清楚。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去判斷一個人到底是否靠譜呢?其實,在我看來無非就是看他有沒有這6種表現。第一種表現:信守承諾,說話算數信守承諾,說話算數的人不管在什麼地方,往往會比較吃香。舉個例子,對方答應的事情,一次又一次的變卦,你會不會很不爽?
  • 一個人真正的成熟,是懂得「換位思考」
    」同樣的一件事、一個人,你換一種角度去思考,你會發現大不一樣,甚至有驚奇的發現,可以震撼到自己。周末和同學張柳去爬山。我們在一個山谷停留了很久,走走停停。張柳說:「你看前面的山,像不像一個帽子?」我說:「你從我這個角度看,山就像一個巨大的麵包。」隔一會,我忽然回頭,發現原先看到的山,居然很像一隻蹲在地上的鴨子。
  • 如何標準化需求文檔提升團隊效率和質量?
    下面我將按照背景、問題、方案、價值的順序,來說明標準化需求文檔的方法論,並明確其適用場景,最後試圖進一步思考標準化的方法論和邊界。標準化的背景首先要明確目的,為什麼要標準化文檔?我們都知道項目管理是典型的標準化方法論,良好的項目管理可以有效地確保質量(一定範圍),並增效減本。
  • 如何判斷一個人有沒有壞心眼?曾仕強:你只需問他這一個問題
    或許很多人一時都答不上來,即使回答出的也是經過良久思考後才做出的解答,因為判斷一個不認識的人是好是壞,有沒有壞心眼除了第一眼所見到的外表以外,毫無可判斷的標準。可即使外表也存在太多不確定的因素。因為並不是所有的人都長的一副兇神惡煞的嘴臉或滿臉的慈眉善目,僅從外表來判斷一個人壞與好,實在顯得太過片面和單薄。但是有一位教授,他只需要問對方一個問題便知道這人有沒有壞心眼。是不是很神奇?
  • 如何正確編寫Excel格式的需求文檔?
    但是往往由於時間緊迫、產品經驗不足等原因,提供的需求文檔,常常出現需求描述不清楚、邏輯不通、需求遺漏等問題,這些問題很容易在研發和測試工作中發現,例如:研發抱怨需求文檔中沒有描述清楚:比如:文檔中寫到:點擊新增按鈕,打開新增頁面。前端就會跑過來疑問:這裡新增頁面是新開頁面,還是當前頁面打開。
  • 一個人有沒有錢,看他這3個「習慣」就知道,真正的有錢人都具備
    事實上,大多數富人都保持著低調的行事態度,他們往往不屑於炫富,當然也不排除存在一些高調的富人,那麼,我們到底應該如何判斷一個人是真的有錢還是裝出來的呢?其實很容易看得出來,一個人有沒有錢,看他這3個「習慣」就知道,真正的有錢人都具備。
  • PRD需求文檔如何寫?掌握它的底層邏輯你就會了
    為什麼說沒有之一,首先說說他的展現形態。有ppt版、word版(文檔)、excel版、axuer版、墨刀版、幕布版等豐富的展現形式。其次內容上需求文檔還要分c端、b端、g端,最後還有可能根據交付人不同而進行不同的調整。所以說需求文檔是寫的最多,花樣最多的文檔。
  • 一個視角看問題,危害有多大?一個方法學會多角度思考問題
    這個故事讓我想起現在的新聞,在還沒有報導真相的時候,有大批吃瓜群眾用他們一個角度去看待問題,說出一些主觀的判斷語言。等待真相報出來時,用主觀語言去批判他人的人卻從沒有出來認錯。他們單純的一個角度看待問題,是淺薄的理解,沒有經過任何的思考做出的回答。尼採說:「我們的眼睛是我們的監獄,目力所及之處就是監獄的圍牆。」
  • 判斷一個人,對你有沒有好感,看這一點就知道了
    當愛情來臨的時候,誰都沒法克制自己的情緒,都想讓對方知道自己的心意,都想表達對對方的愛。所以,判斷一個人,對你有沒有好感,看這一點就知道了。主動關心你的戀愛史要知道,一個人主動關心你的戀愛史,問你喜歡什麼類型的人,談過幾個男朋友等等,這都說明他對你有好感。他想通過這些事情去了解你,知道你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其實,說白了,他就是喜歡你,想成為你喜歡的人。
  • 怎樣判斷一個人有沒有壞心眼?曾仕強:你只需問他這一個問題
    誰都不想把壞的一面展現給大家,而且有時候我們自己也會受自己情緒的影響,帶有色眼鏡用偏執的眼光去看人。想要知人識人,實在是太困難了。但是中國式管理之父,國學大師曾仕強說,這件事情其實很簡單,如何判斷一個人有沒有壞心眼,只需要問他一個問題就能知道答案!
  • 解決問題前,先看自己有沒有找對問題
    你可以和團隊分享文中電梯的例子,用這個例子來迅速說明重構問題特別有效——能夠充分說明它與單純診斷問題有何不同,以及可能達成的結果要好得多。 2.讓局外人參與討論 這是所有重構方法中最有效的一種。從局外人角度看問題,對迅速、恰當地重構問題至關重要。
  • 要想了解一個人有沒有故事, 不要看他的朋友圈, 而要看朋友圈封面
    不知道什麼時候起,朋友圈成為了解一個人的快速通道,當我們新認識一個人的時候,總會去翻看他的朋友圈來了解他,看看他去過的地方,結交的朋友,做過的事,聽過的歌,大致就能推測出他的喜好,知曉他的生活;而對於好久不聯繫的老朋友,朋友圈也是很好的聯絡感情方式,你可以通過朋友圈了解他的行蹤,他的動態,他的情緒,但你是否也發現,朋友圈裡的他只是他想讓你看到的那個他,並不是最真實的他。
  • 想知道一個人是不是真心愛你,問對方這「三個問題」就清楚了
    但是,又有很多人會覺得這個世界太複雜,對愛情容易產生懷疑,不確定自己的伴侶是否真的愛自己。其實,想知道一個人是不是真心愛你很簡單,只要問對方「三個問題」就會有答案,很準。想知道一個人是不是真心愛你,問對方這「三個問題」就清楚了問對方關於結婚的事,真心愛你的人,會很激動,因為對方也期待這個時刻的到來想檢驗一個人是不是真心愛你,你可以問對方關於結婚的事,真心愛你的人聽到後會很激動,因為對方其實也非常期待結婚。有些人可能會覺得談戀愛不一定要結婚,可能會覺得自己還年輕不著急結婚,所以不想問這種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