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金融峰會丨 如何高質量推動金融雙向開放?看看專家怎麼說

2020-12-11 上遊新聞

11月24日,2020中新金融峰會高質量推動金融雙向開放論壇,暨中國債券ETF上市儀式在重慶悅來國際會議中心舉行。上市儀式現場舉行了如何高質量推動金融雙向開放圓桌會,看一看各位專家怎麼說的。

隨著境內外市場的互聯互通機制持續完善和深化,有序的金融雙向開放將持續提升人民幣的投資及儲備,推動人民幣國際化之路行穩致遠。開放一個是「引進來」、一個是「走出去」,中國債券ETF很明顯就是走出去的一個案例。在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下,很多新加坡的金融機構走進來的案例,圓桌會討論了「質量」和「雙向開放」的話題。

資本市場開放會越開越大

上海證券交易所(以下稱簡「上交所」)副總經理劉逖介紹,上交所是一個金融交易的平臺,主要是為投資者提供金融工具和交易的投資工具,同時也是給企業提供融資的服務。這幾年來,在證監會的領導下,上交所的發展還不錯。

他說,就我個人理解,上交所除了四個市場以外,我們在國際化方面也是願意作出一些積極探索。

比如,上交所在1991年推出了B股,為中國企業籌集美元資金提供了一個通道。

中國加入WTO以後,證監會同意上交所推出合格的境外投資者制度,通過這個制度安排,境外合格機構投資者可以參與中國的資本市場。

2014年,「滬港通」業務正式啟動,到目前也發展得不錯,之後我們又推出了「滬倫通」。

此外,上交所、德交所和中金所共同成立中歐國際交易所,當時也是配合人民幣國際化,讓人民幣從貿易結算貨幣逐步往投資貨幣、最後往儲備貨幣進程中的一個環節。

去年,資本市場又有幾個比較大的改革,首先是人民銀行外匯局和證監會取消了RQFII的投資額度,前不久我們又對QFII制度作了一些完善,投資更加方便、投資範圍更加廣闊。

下一步,資本市場開放在各方面的支持下應該會越開越大。

未來是人民幣國際化重要時期

「我結合『十四五』規劃的一些提法,談談我的看法。」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陳道富說,我們可以看到「十四五」規劃講到了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新格局,未來是以國內市場為主體,但是會更加強調國際國內雙循環的金融雙向開放。在講金融雙向開放時特別強調了人民幣國際化,是以人民幣為基礎的新型國際關係,所以人民幣在金融雙向開放中可以發揮更好的作用。

從現在來看,中國金融市場的發展為國際化創造了更好的基礎,跨境交易便利化程度越來越高了。另外,金融市場更加對外開放,我們的股票市場、債券市場通過各種方式對國際市場進行開放。我們的匯率波動幅度也越來越有彈性了,更加由市場來決定,宏觀調控也越來越基於內外均衡。這些都為人民幣國際化創造了一個更好的基礎。

陳道富認為,到了新的歷史節點,未來是人民幣國際化的一個重要時期,中國的金融市場會更加開放,貨幣流通的波動彈性也會更加穩健,中國以人民幣為基礎的跨境清算基礎設施也會不斷完善。更重要的是,從未來來看,中國的高質量增長仍然會是未來國際上一個經濟增長的亮點之一。

他表示,中國是世界上少有的保持正常化貨幣政策的國家,這為人民幣國際化進一步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我個人看來,隨著中國推動更高質量的對外開放,人民幣國際化可以發揮更大的作用,也是一個非常難得的時期,必將會更加有助於推動人民幣國際化。」

金融開放格局下有3個重點任務

國是金融改革研究院院長劉勝軍表示,提到「雙循環」理論,我認為核心技術、促進消費方面會成為「雙循環」的兩大特點,這和金融有很密切的關係。要實現核心技術的突破,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靠資本市場去扶持這些創新企業。

另外,金融對消費也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因為消費從長期來看取決於收入的增長,資本市場如果建設得好,能夠為資產性收入創造一個更好的渠道。所以從這兩個角度來看,金融在「雙循環」過程中會發揮一個重要作用。

劉勝軍認為未來在金融開放格局下有幾個重點任務:一是大力吸引境外風險投資機構;二是吸引境外機構投資者;三是擴大外資金融機構準入。同時,在金融開放新的格局之下,還有幾個風險需要關注:一是資本帳戶開放應謹慎推進;二是人民幣國際化應著眼長遠利益;三是提升匯率彈性,減少價格扭曲。

中國國債ETF人民幣計價交易,是中新兩地多家金融機構共同合作成果

中國工商銀行新加坡分行副總經理周愛民說,很高興通過重慶、新加坡連線的方式與大家見面,希望能夠藉助這個交流平臺共同探討中國金融市場開放帶來的機遇。

他說,今年是中新建交30周年、中新互聯互通項目實施5周年,這次上市的中國國債ETF以人民幣計價交易,是中新兩地多家金融機構共同合作的成果。

他說,我和大家分享三點:第一,人民幣國際化的發展是促進中國金融市場高質量發展的推動力;第二,提升中國金融市場軟實力是中國債券市場更高發展的條件;第三,加強與全球金融同業合作是打造多層次金融市場對外開放的重要抓手。

今年,境內外市場互聯互通機制持續深化,有序進入雙向流動,不斷推動我國金融市場蓬勃發展,中新之間的金融合作十分緊密,相信未來中新金融互聯互通的相關機制創新將會以重慶、新加坡為節點,更好服務金融市場。中國金融市場逐步開放,人民幣國際化也在推進(小新加坡交易所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謝採含表示,近年來,中國金融市場逐步開放,人民幣國際化也在推進,關於新加坡交易所我有幾點想跟大家分享,也供重慶打造內陸國際金融中心參考借鑑。第一,新加坡是中國金融市場開放及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關鍵樞紐;第二,新交所在支持推動中國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當中所扮演的角色,它是離岸人民幣債券的一個活躍平臺,也是一個國際認可的離岸人民幣市場、全球增長最大的外匯期貨交易所;第三,新交所致力於支持中國金融雙向開放,以及人民幣國際化,長期以來對中國的經濟開放、人民幣國際化方面有很大的支持。

上遊新聞·重慶商報記者 鄭三波 圖片/劉力

相關焦點

  • 中新金融峰會為重慶金融發展注入新動能
    峰會上,中國、新加坡及其他東協國家有關部委對進一步深化中新金融合作、推進重慶金融改革開放等方面提出了重大政策支持措施。譬如,新加坡金管局將在數位化貿易融資、綠色金融、災害風險保險等方面加大對中新金融合作的支持;參會的其他東協9國央行,提出了依託中新(重慶)金融合作推動中國與東協數字支付跨境合作的倡議。
  • 2020年中新金融峰會·金融科技推動數字經濟發展論壇 在重慶兩江...
    期間,由兩江新區、江北嘴投資集團與度小滿金融協辦的金融科技推動數字經濟發展論壇如約召開,來自國內外的多名專家齊聚一堂,共同探討如何抓住中國—東協數字經濟合作的新商機,加快經濟社會各領域數位化轉型。重慶市委常委,兩江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段成剛出席活動並致辭。
  • 金融科技如何推動數字經濟發展?2020年中新金融峰會告訴你答案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吳黎帆 攝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1月24日12時訊(首席記者 佘振芳 記者 吳黎帆)今(24)日,2020年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金融峰會繼續在兩江新區舉行。期間,由兩江新區、江北嘴投資集團與度小滿金融協辦的金融科技推動數字經濟發展論壇如約召開,來自國內外的多名專家齊聚一堂,共同探討如何抓住中國—東協數字經濟合作的新商機,加快經濟社會各領域數位化轉型。重慶市委常委,兩江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段成剛出席活動並致辭。段成剛表示,近年來兩江新區堅定不移深化大數據、智能化創新,大力發展金融科技、數字經濟,著力建設中新金融科技合作示範區。
  • 上海金融信息服務業年度峰會盤點2020金融信息行業亮點
    近日,以「新技術、新動能、新生態」為主題的2020上海金融信息服務業年度峰會順利舉行。上海金融信息行業協會會長、東軟集團副總裁邢波在會議的歡迎辭中表示,金融科技已成為產業數位化轉型的新武器,也是踐行普惠金融、發展數字經濟的新引擎。
  • 中新金融峰會丨RCEP框架下陸海新通道,如何把握機遇?中外銀行行長...
    更繁忙的貿易通道,更豐富多元的項目投資,更頻繁密集的交流合作……隨著RCEP的籤署落地,讓重慶乃至西部地區與東協產生更為廣泛的連接,陸海新通道等中新通道建設迎來重大發展機遇。為期兩天的2020中新金融峰會上,來自國內和東協的金融界人士聚焦這一熱點,共話RCEP框架下陸海新通道的新機遇,共謀合作新前景。
  • 共建創新生態,華泰證券舉辦2020金融科技投資峰會
    12月9日, 2020華泰金融科技投資峰會在南京舉辦,監管、科技企業、金融機構等數百家機構參會。本次峰會以「共創智慧生態,共享遠見未來」為主題,監管、產業、資本、學界等多方代表和專家共同探討如何在全球新格局下,加速前沿科技與傳統金融的融合,通過打造創新生態,實現產業與資本共贏,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
  • 共謀科技金融創新 青島新金融中心正式啟動
    峰會現場,青島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王久軍致辭表示,青島是青春之島,是創新創業之島,是城市中的獨角獸。青島將敞開胸懷,與企業家、金融家、有識之士共同攜手,為青島新金融產業發展,為把青島建設成為開放、現代、活力、時尚的國際大都市,為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作出我們應有的新的貢獻。
  • 2020中國(深圳)金融科技全球峰會深圳舉行
    央廣網深圳12月14日消息(記者李強)12月13日,2020中國(深圳)金融科技全球峰會在深圳舉辦,本次峰會以「金融科技塑造韌性世界」為主題,匯集了來自粵港澳三地監管部門、專家學者、研究機構以及企業代表,圍繞金融科技賦能實體經濟、金融科技的機遇與挑戰、金融業信息技術創新應用、新興技術風險管控等話題展開討論。
  • ...推動金融市場雙向開放,推進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和合格...
    2020-12-08 08:05:32來源:FX168 中共海南省委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落實「零關稅、低稅率」政策,實行部分進口商品零關稅政策,落地實施「一負三正」四張清單;增強金融服務新發展格局能力
  • 廣聚金融英才助推金融高質量發展
    廣州市地方金融監管局相關處室負責人介紹,高層次金融人才項目實施4年來,已累計評出金融領軍人才4名、金融高級管理人才340名、金融高級專業人才739名,總獎勵資金超過1.33億元,為廣州集聚金融人才發揮了重要作用,為推動廣州金融高質量發展、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提供強大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撐。
  • 綠色金融是經濟發展的加速器,專家、企業家對話世界金融論壇武漢峰會
    12月4日,世界金融論壇武漢峰會暨第三屆世界金融論壇在武漢舉行。論壇圍繞世界秩序變革,科技金融,氣侯變化,數字經濟,金融監管,綠色金融,跨境投資等主題進行研討,旨在凝聚各方共識,更好參與後疫情時代全球治理建言獻策。
  • 政策研究 | 高質量「雙循環」及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本文通過比較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前後全球經濟特別是中美兩大經濟體循環格局的變化,分析了我國經濟邁向高質量「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必然性和基本特徵。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未來一個時期與構建新發展格局相適應、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基本思路和著力點。
  • 金融科技推動數字經濟發展論壇在重慶兩江新區舉行
    封面新聞見習記者 譚鈺欣近日,金融科技推動數字經濟發展論壇在重慶兩江新區召開,來自國內外的多名專家齊聚一堂,共同探討如何抓住中國—東協數字經濟合作的新商機,加快經濟社會各領域數位化轉型。重慶市委常委,兩江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段成剛表示,重慶正深入學習貫徹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主席重要指示要求,全面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發展,大力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持續深化金融改革創新,加快建設內陸國際金融中心,讓金融更好地為實體經濟賦能。
  • 2020中國汽車金融產業峰會在京啟幕,共話汽車金融現在與未來
    大會當天嘉賓雲集,來自全行業的500人匯聚北京,共話汽車金融的現在及未來,思考汽車金融當下的挑戰和機遇。本屆峰會以「凝心聚力·洞察破局「為主題,意在攜手全行業共擔持續發展責任,謀求企業高質量創新之路。在現場來自政府機構、專家學者、行業協會、頭部企業、服務機構等專業人士齊聚一堂,對汽車金融未來發展進行了趨勢預測,對行業企業當下的市場與創新建言獻策。
  • 場景金融 銀行業高質量發展新形態
    來源:經濟觀察報場景金融 銀行業高質量發展新形態數字經濟時代,銀行的客戶結構與需求快速變遷,監管體系也在進一步完善。銀行如何變革才能滿足持續迭代升級的市場需求,以及不斷完善的監管要求?在數字經濟浪潮之中,開放銀行所代表的新金融發展模式,正推動銀行業突破傳統模式的瓶頸,開拓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勇於創新的市場主體正在探索開放銀行的演進方向。更為重要的是,開放銀行的領先者已通過釋放創新潛力,跨越金融業態邊界,融合創新應用場景,以生態化發展理念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
  • 金融科技賦能 匯承受邀出席十四五江蘇省綠色金融年度峰會
    2020年12月12日,由江蘇省金融業聯合會指導,江蘇省金融業聯合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江北新區財政局、江北新區科投集團共同主辦,中研綠色金融研究院承辦,匯承金融科技(www.hchpj.com)支持的"2020江蘇省綠色金融年度峰會"在南京揚子江新金融示範區會議中心召開。
  • 外管局陸磊:當前是構建金融開放新格局的關鍵期
    9月26日,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陸磊在 「全球財富管理論壇上海峰會」上透露,人民銀行和外匯局正在深入研究未來五年推動資本項目開放的主要內容和關鍵環節。陸磊表示,當前是構建金融市場開放新格局的關鍵期,金融市場的開放潛力仍然巨大。針對當前市場主體發育程度不夠成熟、金融基礎設施建設有待完善等挑戰,面向全球的高水平的金融市場開放是統籌推進改革和防風險的關鍵。
  • 艾德控股集團:助力金融國際化!香港定位金融開放「轉換器」
    近期,在港交所發布的《中國內地國際收支新格局和香港金融中心的新定位》研究報告中就對中國金融開放以及香港在其中的定位進行了深刻闡述:  『當前中國內地經濟金融領域具有深遠意義的變化之一是經常項目順差出現明顯下降:2018年經常項目順差同比下降70%至491億美元,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降至1.55%,這一趨勢在2019年前三季度仍然持續。
  • 央行參事室主任紀敏:高質量「雙循環」及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本文通過比較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前後全球經濟特別是中美兩大經濟體循環格局的變化,分析了我國經濟邁向高質量「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必然性和基本特徵。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未來一個時期與構建新發展格局相適應、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基本思路和著力點。
  • 探索數字普惠金融 2020中國(深圳)金融科技全球峰會分論壇圓滿落幕
    今年以來,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巨大衝擊和複雜嚴峻國內外環境的雙重考驗,中國經濟展現出強勁韌性。金融在助力復工復產、扶持小微企業、重振居民消費中發揮了經濟血脈的作用。以金融科技為代表的新金融業態不斷湧現,助推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更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