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2020中新金融峰會高質量推動金融雙向開放論壇,暨中國債券ETF上市儀式在重慶悅來國際會議中心舉行。上市儀式現場舉行了如何高質量推動金融雙向開放圓桌會,看一看各位專家怎麼說的。
隨著境內外市場的互聯互通機制持續完善和深化,有序的金融雙向開放將持續提升人民幣的投資及儲備,推動人民幣國際化之路行穩致遠。開放一個是「引進來」、一個是「走出去」,中國債券ETF很明顯就是走出去的一個案例。在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下,很多新加坡的金融機構走進來的案例,圓桌會討論了「質量」和「雙向開放」的話題。
資本市場開放會越開越大
上海證券交易所(以下稱簡「上交所」)副總經理劉逖介紹,上交所是一個金融交易的平臺,主要是為投資者提供金融工具和交易的投資工具,同時也是給企業提供融資的服務。這幾年來,在證監會的領導下,上交所的發展還不錯。
他說,就我個人理解,上交所除了四個市場以外,我們在國際化方面也是願意作出一些積極探索。
比如,上交所在1991年推出了B股,為中國企業籌集美元資金提供了一個通道。
中國加入WTO以後,證監會同意上交所推出合格的境外投資者制度,通過這個制度安排,境外合格機構投資者可以參與中國的資本市場。
2014年,「滬港通」業務正式啟動,到目前也發展得不錯,之後我們又推出了「滬倫通」。
此外,上交所、德交所和中金所共同成立中歐國際交易所,當時也是配合人民幣國際化,讓人民幣從貿易結算貨幣逐步往投資貨幣、最後往儲備貨幣進程中的一個環節。
去年,資本市場又有幾個比較大的改革,首先是人民銀行外匯局和證監會取消了RQFII的投資額度,前不久我們又對QFII制度作了一些完善,投資更加方便、投資範圍更加廣闊。
下一步,資本市場開放在各方面的支持下應該會越開越大。
未來是人民幣國際化重要時期
「我結合『十四五』規劃的一些提法,談談我的看法。」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陳道富說,我們可以看到「十四五」規劃講到了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新格局,未來是以國內市場為主體,但是會更加強調國際國內雙循環的金融雙向開放。在講金融雙向開放時特別強調了人民幣國際化,是以人民幣為基礎的新型國際關係,所以人民幣在金融雙向開放中可以發揮更好的作用。
從現在來看,中國金融市場的發展為國際化創造了更好的基礎,跨境交易便利化程度越來越高了。另外,金融市場更加對外開放,我們的股票市場、債券市場通過各種方式對國際市場進行開放。我們的匯率波動幅度也越來越有彈性了,更加由市場來決定,宏觀調控也越來越基於內外均衡。這些都為人民幣國際化創造了一個更好的基礎。
陳道富認為,到了新的歷史節點,未來是人民幣國際化的一個重要時期,中國的金融市場會更加開放,貨幣流通的波動彈性也會更加穩健,中國以人民幣為基礎的跨境清算基礎設施也會不斷完善。更重要的是,從未來來看,中國的高質量增長仍然會是未來國際上一個經濟增長的亮點之一。
他表示,中國是世界上少有的保持正常化貨幣政策的國家,這為人民幣國際化進一步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我個人看來,隨著中國推動更高質量的對外開放,人民幣國際化可以發揮更大的作用,也是一個非常難得的時期,必將會更加有助於推動人民幣國際化。」
金融開放格局下有3個重點任務
國是金融改革研究院院長劉勝軍表示,提到「雙循環」理論,我認為核心技術、促進消費方面會成為「雙循環」的兩大特點,這和金融有很密切的關係。要實現核心技術的突破,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靠資本市場去扶持這些創新企業。
另外,金融對消費也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因為消費從長期來看取決於收入的增長,資本市場如果建設得好,能夠為資產性收入創造一個更好的渠道。所以從這兩個角度來看,金融在「雙循環」過程中會發揮一個重要作用。
劉勝軍認為未來在金融開放格局下有幾個重點任務:一是大力吸引境外風險投資機構;二是吸引境外機構投資者;三是擴大外資金融機構準入。同時,在金融開放新的格局之下,還有幾個風險需要關注:一是資本帳戶開放應謹慎推進;二是人民幣國際化應著眼長遠利益;三是提升匯率彈性,減少價格扭曲。
中國國債ETF人民幣計價交易,是中新兩地多家金融機構共同合作成果
中國工商銀行新加坡分行副總經理周愛民說,很高興通過重慶、新加坡連線的方式與大家見面,希望能夠藉助這個交流平臺共同探討中國金融市場開放帶來的機遇。
他說,今年是中新建交30周年、中新互聯互通項目實施5周年,這次上市的中國國債ETF以人民幣計價交易,是中新兩地多家金融機構共同合作的成果。
他說,我和大家分享三點:第一,人民幣國際化的發展是促進中國金融市場高質量發展的推動力;第二,提升中國金融市場軟實力是中國債券市場更高發展的條件;第三,加強與全球金融同業合作是打造多層次金融市場對外開放的重要抓手。
今年,境內外市場互聯互通機制持續深化,有序進入雙向流動,不斷推動我國金融市場蓬勃發展,中新之間的金融合作十分緊密,相信未來中新金融互聯互通的相關機制創新將會以重慶、新加坡為節點,更好服務金融市場。中國金融市場逐步開放,人民幣國際化也在推進(小新加坡交易所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謝採含表示,近年來,中國金融市場逐步開放,人民幣國際化也在推進,關於新加坡交易所我有幾點想跟大家分享,也供重慶打造內陸國際金融中心參考借鑑。第一,新加坡是中國金融市場開放及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關鍵樞紐;第二,新交所在支持推動中國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當中所扮演的角色,它是離岸人民幣債券的一個活躍平臺,也是一個國際認可的離岸人民幣市場、全球增長最大的外匯期貨交易所;第三,新交所致力於支持中國金融雙向開放,以及人民幣國際化,長期以來對中國的經濟開放、人民幣國際化方面有很大的支持。
上遊新聞·重慶商報記者 鄭三波 圖片/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