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1月19日訊 在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中,濟南市章丘區以百姓文化需求為導向,想群眾所盼,幹群眾所願,通過探索搭建「文化e點通」雲平臺,著力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有效供給,以此全方位推動文化供給與群眾需求無縫對接,成為全省區縣中第二個新形態公共文化數位化服務平臺,並在全省加強和改進公共文化服務工作現場會上做典型發言,「創新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方式,滿足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的經驗做法在全省推廣。
平臺建設有「硬度」。建立健全「文化e點通」雲平臺科學的管理運行機制,是紮實開展平臺建設的有力保障。章丘區文化和旅遊局多次召開專題會議,進行宣傳發動,部署相關工作,要求全體幹部職工思想覺悟要有高度,認識要有深度,明確「文化e點通」建設的重要性、必要性和長期性,積極參與此項工作;建立了由局長、分管副局長、科室負責人、基層單位管理員組成的「四線合一」網絡管理運行機制,研究「文化e點通」建設規劃,制訂科學實施方案,出臺了系列管理制度,實行平臺建設分工負責制,確保雲平臺建設有章可循、強力推進。
平臺建設有「廣度」。為構建起涵蓋區、鎮(街)、社區(村)為一體的三級服務網絡。通過外出調研、專家座談等方式,提出學習借鑑外地文化雲建設成功經驗,緊密結合章丘實際,取長補短,揚長避短,在「文化e點通」建設上力求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精」。在確定設計方案後,不斷加強調度,實行每日一溝通,每周一研討,督促設計公司保質保量完成設計工作,歷經3個月完成「文化e點通」平臺開通、測試上線、培訓推廣。目前,「文化e點通」已經與章丘新聞中心的「章丘雲+」、宣傳部的「章丘文明實踐雲」三家雲平臺信息資源共享,實現全區文化信息資源標準化、均等化、精準化,讓用戶零距離共享文化資源大餐。
平臺建設有「亮度」。長期以來,由於缺乏群眾意見反饋收集,致使文化信息資源一直以來是單向傳輸,無法實現文化資源的精準供給。「文化e點通」中「文化點單」解決了這個難題,在「文化點單」版塊寫下自己的訴求,答覆中心會定時回復,及時解答,熱誠幫助;無法解決的記錄在案,反饋上報。依照「群眾點單」,章丘區文旅局可以按需進行「專業制單」,「政府買單」也因精準服務讓群眾擁有更多的收穫。
閃電新聞記者 曲一歌 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