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單眼相機的進階級用戶來說,購買鏡頭是我們每個人都要面對的事情,不過當他們買鏡頭的時候就一定會看到各種紛雜的鏡頭型號,然後的感覺就是為什麼鏡頭的名字這麼長,除了基本的焦距以及光圈還有什麼其他含義嗎?所以在今天的文章當中,我們就把這些東西給大家做一個比較簡單的總結。
現狀 廠商都有自己的標準
其實鏡頭的名字很長,其根本原因就是各個廠商之間並沒有一個明確的標準,沒有明確的標準廠商們自然就會在名字上儘可能多的動手腳,讓消費者覺得我們的產品無比優秀,所以在一段時間內,我們可以看到鏡頭的名字越來越長,然後加入了一大堆表現技術的名詞以體現出它的優秀。
這種級別的標示顯然是有問題的 該清楚的不清楚 沒價值的產地卻佔了最大篇幅
所以在今天的文章當中,筆者會儘可能的把這些技術名詞解釋清楚,不過在文章的開始我們就要確定一點,無論這枚鏡頭使用了多少技術名詞或者稱謂,都不能代表這枚鏡頭真正的好,一些名字非常簡短的鏡頭也不能代表他就不好,總而言之這篇文章就當是給大家增長點知識,而不是告訴你什麼鏡頭比較好。
佳能 技術特點十分明顯
首先我們來說說佳能,佳能的鏡頭具備一個非常明顯的分級體系,那就是有沒有紅圈,毫無疑問有紅圈的都很不錯,紅圈也有一個很明顯的字母對應,那就是L,L代表Luxury也就是豪華的意思,所有標有L的佳能鏡頭,都具備相對優秀的畫質,以及不錯的做工水平。
佳能的紅圈就是畫質的最好保證
除了紅圈以外,我們還有一個綠圈鏡頭,對應標誌為DO,DO代表了佳能非常特殊的多層衍射光學元件,這種鏡片可以非常有效的減少鏡頭的長度,進而實現更好的攜帶性。DO鏡頭也普遍具備了不錯的畫質和優秀的做工,可以說堪比紅圈的L鏡頭。
馬達方面的標示也有很多,常見的有USM(細分為3種),STM(細分為2種),還有微型電機(具體種類筆者不得而知,佳能也沒有給出具體的標識),不同的馬達系統帶來的是不同的對焦速度,總的來說還是環形USM馬達最好,USM與STM都可以實現比較好的靜音效果和比較高的對焦速度。
DO鏡頭最大的特點就是具備了非常小巧的體積 不過數量稀少
防抖相關的就是IS字母標識,佳能具備比較複雜的多套IS系統,不過並沒有給出具體的級別和年代分類,考慮到佳能並不具備相似的鏡頭採用不同防抖系統的例子存在,所以大家只需要通過IS標誌來識別這枚鏡頭是否具備防抖功能就足夠了。
螢石鏡片(Fluorite)、超級超低色散鏡片(Super UD)、超低色散鏡片(UD)實際上屬於同一類鏡片,都是為了降低色散而使用的特殊材料鏡片,亞波長結構鍍膜(SWC)則是為了抑制光線反射的特殊鍍膜,不過這些現在都不會標註在鏡頭名稱上,需要我們詳細查看才能知道。
佳能EF-M系列鏡頭非常的小巧 命名也相對簡單
最後要說的就是鏡頭的前綴,佳能的鏡頭分別EF、EF-S、EF-M,分別對應EF口的所有單眼相機、EF口的APS-C單眼相機,EF-M口的無反相機,注意口不對肯定是安不上的。最後還有TS指的是移軸鏡頭,關於佳能的鏡頭標識大概也就是如此了,還有一些其餘的東西只是小結,筆者也就不再贅述了。
尼康 簡化名稱的先行者
尼康曾經是最為執著於技術命名的廠商,不過也是最先嘗試簡化命名的廠商,在以往我們可以看到DX VR IF-ED的一堆的標識,現在則簡化到了只有焦距、光圈以及防抖功能這樣簡單的數字。當然了最簡單的命名仍然只用於尼康1產品線,傳統單反還是保留了一些比較冗長的命名方式。
尼康會把鏡頭的名稱比較集中的放在一起 還是比較漂亮的
不過尼康並沒有一個明顯標識鏡頭級別的字母,只通過鏡頭前部的金圈來說明檔次,所以如果我們看到尼康的鏡頭前部帶有一個金圈,就代表這是一顆準專業以上級別的尼康鏡頭,在畫質、做工、用料等等方面也都有比較好的保證。
尼康的對焦馬達標誌也是比較特別的,分為AF(包含RF)、AF-I、AF-S(SWM)三個級別,分別為使用機身馬達、內置微型電機、內置超聲波馬達這3個級別,其中AF鏡頭在一些新式的小型數碼單眼相機當中無法正常自動對焦,不過目前尼康已經在9年前普及AF-S馬達,所以只要不是太老的鏡頭都不會出現無法自動對焦的問題。此外帶有IF標誌的鏡頭表示採用了內對焦設計,對焦的時候前組不動,當然現在很多鏡頭沒有如此標誌也是這樣的。
哪怕是比較低端的鏡頭 也會把名稱寫在鏡頭側面
然後我們來說幾個與畫質有關的名字,AS就是我們傳統意義中的非球面鏡片,CRC指的是近距離拍照浮動鏡組,ED(Super ED)指的是低色散鏡片,HRI指的是高折射率鏡片,FL指的是螢石鏡片,這些設計實際上都可以在畫質當中反映出來,所以我們不需要過多的關注他。
光圈形式也是尼康經常標註的東西,不標誌或者D標誌表示有光圈環,G則代表是沒有光圈環但是使用了機械光圈,E則表示了電磁光圈,RD則表示圓形光圈,DC則代表了使用雙光圈設計。目前新的尼康鏡頭全面往G頭轉變,還有少數E頭只能使用在新相機上。此外所有的D、G、E鏡頭都能給閃光燈提供額外的測光信息。
移軸鏡頭尼康也有 而且也是比較少有的採用了電磁光圈的產品
剩下的就只有VR代表防抖,PC代表移軸鏡頭,DX表示只有APS-C相機可用,SIC與N分別代表尼康之前以及現在的高端鍍膜,不過說真的現在尼康的產品正在不斷嘗試簡化他的命名規則,尤其是全新的尼康1系統命名已經簡化到了極致,所以很快我們就再也找不到名字長如牛毛的鏡頭了。
索尼 三個階層從來不亂
索尼的鏡頭系統直接分為A以及E(FE)這2個卡口,分別對應單反/半透單電以及微單(全畫幅),出現這一情況的主要原因是索尼的雙卡口策略,其實相對於佳能、尼康,索尼在鏡頭命名方面還是比較簡單的,比如ZA、G以及沒有額外標註的鏡頭分別代表高端的蔡司鏡頭,中高端的G鏡頭以及常規鏡頭,3檔劃分也要比尼康佳能更科學一點。
索尼的高端鏡頭分辨方式就是側面的Zeiss蔡司藍標
索尼鏡頭並不會標註太多性能相關指標,唯一例外的就是在對焦馬達方面做了一定程度的標誌,對於A卡鏡頭來說,不加任何標示表示需要使用機身馬達驅動,SAM以及SSM分別代表了微型電機以及超聲波馬達。需要說明的是,所有E口鏡頭都採用了比較新式的超聲波馬達,而且沒有做特別標示。
畫幅也是索尼鏡頭的一個標誌,與畫幅有關的東西包括2個,A卡口的DT表示只能在APS-C下使用,而E卡口的FE則表示鏡頭可以在全畫幅下使用,一定要注意的是這2個概念是完全相反的,請朋友們千萬不要用反了。
索尼的高端鏡頭隸屬於G系列 還算比較不錯
至於其他的就很少了,比如STF表示了索尼獨家非常特別的散焦鏡頭,具備非常特別的虛化效果。PZ代表電動變焦系統,這種設計的鏡頭一般都能比較好的控制體積,OSS代表鏡頭防抖系統,這也是E卡口獨有的東西,總的來說索尼的命名實在是太簡單了,不過在筆者看來這樣的設計更加符合潮流。
賓得 全畫幅從不是問題
賓得的命名方式其實和尼康比較詳細,這也是傳統相機廠商的習慣,由於賓得目前還沒有全畫幅相機,所以暫時還沒有太好區分畫幅的東西,需要注意的是,FA鏡頭可以保證用於全畫幅,但是DA鏡頭並不代表不能用於全畫幅。
賓得的Limited鏡頭在外觀風格上有著明顯的差別
至於檔次方面,賓得一般使用2個符號來區分,一個是Limited,另一個則是*(星號),這2種鏡頭並沒有絕對的好壞,不過一般來說最頂級的鏡頭還是只有Limited有。由於賓得鏡頭總體價格不算太高,所以哪怕是Limited仍然也有很便宜的產品。
在與畫質有關的東西上,賓得也有一些標誌,比如AL表示鏡頭使用了非球面鏡,ED表示了鏡頭使用了低色散鏡片,不過賓得的確沒有尼康會給出那麼詳細的東西,鍍膜方面只有最新的技術會標示HD,總的來說還是讓我們覺得賓得要更簡單一點。
賓得的*系列鏡頭外觀也比較好識別 前部的金圈就是最好的證明
當然賓得還有一些關於對焦的表示,比如SDM表示他的超聲波馬達,IF表示內對焦技術,DC則代表全新的靜音馬達,目前賓得正在把鏡頭驅動的發展方向往DC上轉變,考慮到賓得目前的發展情況,DC馬達的確比SDM馬達更適合賓得。
最後就是一些小細節了,比如WR代表了這枚鏡頭具備相當程度的防水防塵能力,XS代表這枚鏡頭的尺寸極致小巧,總的來說賓得的鏡頭命名介於複雜與簡單的中間,而且目前也沒有出現明顯的簡化趨勢。
總結 其實這是一條曲折的道路
關於相機大廠們的命名,筆者就介紹到此為止了,目前的廠商們都在實行鏡頭命名簡化策略,畢竟長名字只是讓我們看著感覺科技感足一點,實際上卻沒有太大的區別。我們可以看到一些新一點系統,比如尼康1、索尼E、M4/3等等都採用了極致簡化的命名,除了電動變焦這種區別性太大的技術以外都沒有太大的區別。
富士的鏡頭也保持著比較複雜命名的方法
其實話說回來,鏡頭的好壞與這些技術並沒有太直接的關聯,曾經那段廠商執迷於瘋狂標註技術參數的時期也是因為那個時代存活著太多的廠商,沒有足夠多的噱頭根本沒有辦法眾多消費者。不過太複雜的名字根本不能讓普通消費者所理解,所以在這個相機只剩下超級大廠的今天,這種命名是沒有價值的。
依靠命名來判斷檔次是一個非常不靠譜的行為
其實現在的鏡頭也有一個特別直接的區別方式,那就是價格。因為目前同一個品牌,類似焦段或者類似規格的鏡頭一定會有很大的價格差距,而且高價格的一切都好,低價格的一切都差這一條基本上是成立的,所以如果你想好了焦段,就請不要過多的琢磨,趕緊按照價格下手就對了!
7三星GN100詳細參數
鏡頭的命名實際上是個比較讓人撓頭的東西,不過我們必須要正視其實鏡頭叫什麼並不能代表他的真實實力,看價格購買才是最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