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媳婦兒迷上了日本化妝品,天天磨著品觀君問日系的品牌到底哪家好,哪家實力比較強勁,品觀君心裡明白,問好了之後自然是要去剁手的。
正好這陣子美國的一家時尚媒體WWD發布了全球百強化妝品企業榜單,其中就有10來家日本企業,藉此機會,品觀君也給親們好好扒一扒日本的到底有哪些比較有實力的化妝品公司。
不扒不知道,現在才發現,原來日本牛氣的化妝品企業還不少,除了我們比較熟悉了的資生堂、花王、高絲之外,還很有那麼幾家年銷售額突破50億元的企業。
不信?咱們來看!
1.資生堂:亞洲我最大
2016年銷售額:8503.06億日元/527億元
日本最大化妝品企業非資生堂莫屬了,這個是一點懸念都沒有的,也不用品觀君去過多地介紹,那麼日本最大到底有多大呢?
據資生堂集團2016財年財報介紹,截至2016年12月31日,資生堂在整個財年的銷售額為8503.06億日元,約合人民幣527億元,這個業績即便是放在全球市場也是能排進前5的,亞洲第一也是非他莫屬。
按照日元結算,資生堂的銷售額較2015年下降1.5%。但按照各地貨幣結算,2016年資生堂在日本本土、中國、亞太地區和美國都獲得了不錯的增長,集團總銷售額實際增長5.2%。
受到匯率的影響,資生堂中國在2016年的銷售額下降了4.2%,但按人民幣結算的話,資生堂中國在2016年獲得了不錯的增長,財年內銷售額同比增長達到11.4%,達到了74.68億元(1205億日元)。
2.花王:我不止是賣好了尿不溼
2016年整體銷售額:14576.1億日元/364.86億元
2016年化妝品業務銷售額: 6016億日元/364.86億元
日本第二大化妝品集團是我們比較熟悉的花王。據財報顯示,2016年花王集團整體銷售額為903.49億元(14576億日元),雖然花王在總銷售額上超過了資生堂,但單從化妝品業務上來看,還是資生堂比較佔優勢。
2016年,花王集團在化妝品業務的全球年銷售額為364.86億元(6016億日元),擁有佳麗寶、索菲娜、碧柔等諸多實力品牌的花王集團在日本排到第二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花王集團2016年在中國市場的銷售額為62.65億元(1033億日元),然而,花王這60多億元的銷售額大多來自大日化板塊,而且化工業務也佔據了相當大一部分比重,花王尿不溼業務在中國市場甚至給全球最大尿不溼品牌幫寶適帶來了不小的壓力。
遭遇了「杜鵑醇」時間打擊的佳麗寶正在中國市場不斷回暖,目前佳麗寶在中國有數千個網點,佳麗寶官方曾表示希望在2020年在中國市場的銷售額達到6.2億元(100億日元)。
3.高絲:排行老三也不差
2016年銷售額:2560億日元/158.5億元
日本排名第三的化妝品企業也是大家熟知的一個公司——高絲,據WWD的榜單顯示,2016年,高絲在日本排名第3,全球排名第19位。
日本排名第3的高絲體量在日本也不算小了,據公司財報顯示,高絲在2016財年(截至2017年3月31日)的全年銷售額為158.5億元(2560億日元),同比增長達到4.2%。
擁有高絲、雪肌精、黛珂等諸多品牌的高絲集團,在日本和中國廣受歡迎。因為中國消費者的「爆買」,雪肌精單品牌的銷售額已經在2015年突破了15億元。
高絲進入中國的時間也比較早,早在1988年,中國的民族品牌孔鳳春與日本高絲株社會社合資成立春思麗有限公司,幫助高絲進入中國市場。而現在高絲也將目光放在了全球市場。
2014年3月,高絲以1.35億美元的價格完成對美國化妝品品牌Tarte的收購。藉助這一筆收購,高絲正式步入美國市場。
4.寶麗·奧蜜思/Pola Orbis:日本直銷我最牛
2016年銷售額:1980億日元/122.72億元
直銷在國外是一個十分正規的化妝品銷售額渠道,孕育了雅芳、玫琳凱這樣的國際級的大企業,日本最牛的化妝品直銷企業的表現也十分惹眼。
在日本直銷做得最牛的,要數寶麗·奧蜜思(後簡稱寶麗)。這個創始於1929年的化妝品公司一直是日本最大的化妝品直銷企業,2014年的時候寶麗的銷售額就已經達到了106億元(1712億日元),而在2016年寶麗的全年銷售額達到了122.72億元(1980億日元)。由此看來,日本國土面積雖然不大,化妝品直銷行業卻十分發達。
寶麗在日本的直銷團隊達到十萬餘人,曾經有媒體曝出,日本一個90歲的老太太光是賣Pola品牌的美白丸,一個月能賣出100萬元。有意思的是,寶麗的直銷團隊中年齡超過90歲的老太太有近500人,簡直是美白、抗衰的活廣告。
在抗衰和美白領域,寶麗的技術算得上是全球頂尖級的,連迪奧、蘭蔻這樣的大牌花重金來買寶麗的美白技術,人家都不肯賣;而Pola品牌的美白丸產品已經做成了美白界的「愛馬仕"。
5.DHC: 日本線上銷售我最強
2015年銷售額:1029.46億日元/63.82億元
日本排名第10的化妝品企業叫做蝶翠詩(DHC),它是日本在通信銷售領域最大的品牌。這裡品觀君需要解釋的是,在日本通信銷售是通過電視、電話、網絡、直郵等手段完成的銷售。
換句話說,所有的非實體店銷售在日本基本上都屬於通信銷售,這範圍可比簡單的網購寬泛得多。據DHC官網顯示,DHC在通信銷售額領域已經連續18年排名第一。
根據DHC集團官網介紹,2015年DHC集團總體的銷售額達到了63.82億元(1029.46億日元)。當然,這這些銷售額並不是僅僅來自於通信銷售,因為到2015年的時候DHC在全球的線下直營店鋪數量已經超過了200家。
話說回來,DHC的全拼到底是個啥?Daigaku Honyaku Center(大學翻譯中心),DHC主要從事翻譯業務,其後陸續拓展翻譯事業部、教育事業部、出版事業部、醫藥食品事業部、食品事業部、酒店事業部、美容院及水療事業部、內衣事業部等,化妝品只是DHC的一個分支而已。
早在2004年,DHC就在中國香港開辦了一個分公司,而現在DHC已經成功進入中國市場,在上海、廣州、北京等一線城市開設有專櫃。
6.芳珂/FANCL:做無添加也能幹出55.7億
2016年銷售額:900億日元/55.72億元
無添加是近年來化妝品行業中的一大熱潮,但真正做到防腐劑、且保證保質期的品牌確實不多。
在日本,一個叫做FANCL的品牌在無添加領域幹出不錯的成績。主打「無添加」 的FANCL使用小包裝短保質期的方式達到不使用防腐劑的目的,在消費者中廣受歡迎。
根據FANCL的官網數據顯示,2016年FANCL的年銷售額為9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55.72億元,也算是不小了。而FANCL在2015年的銷售額僅為776億日元,而且還是連續5年下滑之後的結果。可以說,FANCL在2016年打了一個翻身仗。
早在2004年,FANCL就以香港為基礎,正式進入中國市場,在上海淮海路百盛廣場開設了第一個專櫃。
隨後,FANCL逐步向北京、廣州等高端百貨擴展,並漸漸滲透進二、三線城市,2010年,FANCL已經在中國38個城市擁有了106家店,有數據顯示,其平均單店產出過1000萬。同時,在線上FANCL也幹得不錯,有數據顯示,2013年FANCL在中國市場線上無添加化妝品銷售佔有51%的份額。
7.曼丹株式會/MANDOM
2016年銷售額:900億日元/47.55億
這家創立於1927年的日本化妝品公司是一家專為男性生產化妝品的企業,其實從名字裡的「MAN」也能猜出個一、二來。當然,人家現在的業務不僅僅局限在男士品類上,護膚、彩妝都玩得挺溜,其中最火的單品要數曼丹嬰兒面膜,是許多日系代購競相採買的產品。
或許很多人對這個日本企業並不是很熟悉,在國內也很少看到這家日企的相關消息,但這家化妝品企業已經做得著實不小了。另外,傑士派也是這家公司旗下的品牌。
根據公司財報顯示,整個2016財年(2015年4月1日到2016年3月1日),曼丹的銷售額為45.32億元(732億日元),而在2017財年(等同於其他企業2016財年),曼丹的銷售額為47.55億元(768億日元),較去年同期增長4.9%。
曼丹目前還沒有過多地向海外擴張,但僅在日本市場就能幹到47.55億的年銷,已經相當不錯了。
8.美伊娜多/Menard Cosmetic
2015年銷售額:4.18億美元/28.8億元
談及美伊娜多,可能很多人了解的並不是很多,這個日本品牌成立於1959年,曾經在1991年獲得日本天皇頒發的「勳三等瑞寶章」 ,這個獎章到底有啥含金量呢?在全日本各業界僅30餘人獲得此殊榮,在日本化妝品行業中更是首次。
美伊娜多以抗衰產品見長,但其在日本主要的銷售渠道還是以直銷為主,算起來,美伊娜多是日本化妝品直銷領域排名第二的企業,雖然美伊娜多沒有公布銷售信息,但2015年WWD的全球百大化妝品企業榜單中曾顯示,美伊娜多2015年化妝品業務的銷售額為28.8億元(4.18億美元)
而外媒DSN在今年4月發布的全球百強直銷企業榜單中美伊娜多排名57,排名高於另一家日本直銷企業諾薇雅,看來美伊娜多在2016年業績增長十分可觀。
美伊娜多在中國市場的起步較早,早在1994年,美伊娜多就在中國的蘇州成立了百美化妝品有限公司,相關資料顯示,2003年美伊娜多單品牌在中國市場的銷售額就已經突破了1個億。目前美伊娜多在中國運營的品牌有締凡和蕊莉美,同時還做一些代工業務。
9.諾薇雅/ NOEVIR:日本最大開架藥妝就是我
2016年銷售額:4.18億美元/31.73億元
日本最牛的開架藥妝品牌是啥?SANA!或許很多姑娘都用過他家的豆乳系列,創立於1946年的SANA是日本常盤藥品株式會社旗下的藥妝品牌,產品從護膚到彩妝一應俱全。目前SANA在日本擁有超過2萬個藥妝店網點銷售,長期盤踞在日本開架藥妝第一的位置。
那麼,SANA是日本排名第9的化妝品企業?
不,幹得牛的其實是SANA的「媽」,因為無論是SANA還是常盤藥業,他們背後的最大東家諾薇雅控股集團。財報顯示,2016年諾薇雅集團的年銷售額達到了31.73億元(511.8億日元),其中有70%來自於化妝品業務。
目前諾薇雅的海外業務還處於起步階段,其產品主要的銷售市場還是在日本本土,在中國市場SANA品牌已經在屈臣氏、百貨專櫃和線上渠道銷售額。
10.美源集團/HOYU.CO
2016年銷售額:476億日元/29.47億元
我們都知道全球最大染髮劑公司是歐萊雅,然而到了日本,歐萊雅沒有幹過一個本土品牌——美源(HOYU),相關資料顯示,擅長做植物染髮劑的美源在日本一直盤踞著染髮劑市場份額第一的位置,早在2005年就佔據了43%的市場份額。
HOYU品牌的母公司美源集團(HOYU.CO)擁有110多年歷史的企業,除了HOYO之外,還運作著其他幾個子品牌,美源集團在業績上也十分不錯, 2016年其銷售額為476億日元,換算成人民幣就是29.47億元,在日本已經算不錯了。
11.獅王:雖然業績不錯,卻只能排第11
2016年銷售額:3950億日元/244億元
日本第十大化妝品公司其實大家都挺熟悉的,那就是做牙膏的獅王,雖然獅王在2016年的整體銷售業績已經突破了200億元,但因為獅王專注的是大日化領域,在今年的WWD化妝品行業榜單中的排名在美源之後。
當然,這個排名並不代表獅王的實力不夠強。
根據獅王集團的財報顯示,2016年獅王集團的年銷售額為247.35億元(3956億日元),其中有66.1%來自於本土的大眾消費品業務,有25.1%來自海外市場。
獅王是較早在中國拓展業務的日企之一,早在1922年,還被稱為「獅子」的獅王已經進入了中國市場。目前,獅王在中國市場最核心的業務還是家庭護理,最暢銷的是一款酵牙膏產品,因為Systema(細齒潔)牙膏和牙刷的引入,帶來了其在中國市場的不錯的增長。
雖然2016年獅王在中國的KA渠道和連鎖店渠道的業績均出現了下滑,但在電商平臺增長達到了59%,目前為獅王中國貢獻47%的總業績。獅王在2017年將會引入更多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