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忽局編外原創
伊朗納坦茲鈾濃縮廠2日發生火災事故,圖為受損的建築物。(圖/伊朗新聞社)
近日,位於伊朗中部的納坦茲核設施內濃縮廠一處新建廠房發生了大爆炸,離心裝配廠被徹底炸毀。伊朗原子能組織發言人貝魯茲‧卡馬爾文迪認為,此事件會減慢伊朗增加離心機數量的進程,從而減緩核元素生產的速度。
事發後,伊朗革命衛隊成員認為這是遭到炸彈的攻擊,攻擊的方可能是被特種部隊安放的炸彈或是遭受巡航飛彈或是自殺式無人機的攻擊。
伊朗核設施的資料圖片
這是伊朗在擁核路上的最新挫折,而在此前,伊朗已經接二連三地遭受了挫敗。這些挫折幾乎都指向一個共同的責任人——美國和以色列。如果說,美國人還多是在幕後,以色列人則幾乎完全不掩飾全力阻止伊朗擁有核武器的堅定立場,並且誓言採取一切行動加以阻止。
例子有很多。
一、物理消滅
為阻止伊朗擁有核武器,以色列情報機構摩薩德早將多位伊朗核科學家列入黑名單,制定了周密的「死亡名單」。從2007年開始,參與伊朗核計劃的頂級物理學家就陸續遭到「物理消滅」。2007年2月4日,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報導,伊朗一名頂尖核物理學家哈桑普爾於當年的1月18日因「毒氣中毒」而亡。
情報界人士認為,此人可能為以色列情報機構摩薩德暗殺。哈桑是一名頂尖核物理學家。他於2004年獲得伊朗一個重要科學研究獎,2006年還獲得了伊朗「哈拉茲米」國際科學節大獎。在伊朗核設施中主要負責鈾材料轉化,即通過離心機將鈾原料轉化為六氟化鈾氣體,而六氟化鈾可作為原料氣用於濃縮活動。
而僅在2010年到2012年的短短兩年間,伊朗就有三位國寶級核物理專家不明不白的被暗殺。2010年1月,德黑蘭大學教授馬蘇德·阿里·穆罕默迪在家門前遭摩託車炸彈襲擊身亡。
同年11月底,沙希德·貝赫什提大學教授沙裡亞裡被炸身亡。2012年1月,伊朗核科學家穆斯塔法·艾哈邁迪·羅尚在德黑蘭汽車炸彈爆炸中死亡。
二、網絡攻擊
2010年末,美國《紐約時報》引述一些匿名的美國和以色列情報官員的話說,伊朗核設施遭遇網絡襲擊,納坦茲鈾濃縮基地至少有3萬臺電腦「中標」「震網」病毒,造成1/5的離心機癱瘓,對伊朗研製核武器造成嚴重影響。「震網」是一種專門針對工業控制系統編寫的惡意病毒,裡面包含空前複雜的惡意代碼,可以控制計算機的監控系統,被稱為「網絡飛彈」。
為了保證「網絡飛彈」能精準命中伊朗核設施裡的離心機,美以兩國電腦專家曾在以色列位於內蓋夫沙漠的迪莫納核基地對「震網」病毒進行測試。以色列還特別模仿伊朗鈾濃縮基地內的離心機,建造出許多「靶子」。
三、偷運核資料
2018年1月,經過長時間監控後,以色列情報機構摩薩德在伊朗革命衛隊眼皮底下,從伊朗境內一個秘密資料儲藏地點偷偷將半噸伊朗發展核武器的資料運回了以色列,這裡面包含了大量的書面文件和光碟。美以情報機構和專家用了大半年的時候將這些5.5萬頁的文件和183張伊朗文件光碟進行了翻譯解讀,最後得出結論,即伊朗正在秘密而堅定在推進核武器研製計劃。
這個結論讓川普痛下決心,加大對伊朗制裁力度,切斷伊朗核武器研製的財源,從此,伊朗經濟一落千丈,民不聊生,天怒人怨。
2018年3月21日,以色列解密了10年前的2007年空襲敘利亞核設施的行動。時任以軍總參謀長加迪·埃森科特警告稱:「2007年空襲核反應堆發出的信息是,對威脅以色列生存的實力發展,以色列不會坐視不理。這條信息191年適用,2007年適用,對我們今後的敵人也適用。」
1981年時,以色列空軍不遠千裡,空襲伊拉克核設施,阻止伊拉克擁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