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一品」的清朝官員,享受什麼樣的待遇

2020-12-21 三國之逐鹿

據《清史稿》記載:

清朝的正一品官階制度分為三塊,一個是京官,一個是地方官,剩下一個便是武官。京官主要有太師、太傅、太保、三殿三閣(保和殿、文華殿,武英殿;體仁閣、文淵閣、東閣 大學士、領侍衛內大臣、掌鑾儀衛事大臣。地方官主要有大學士兼管總督。武官的話主要有領侍衛內大臣、掌衛事大臣 、伊犁將軍、綏遠將軍。

在官階這一塊,我國自古以來好像是約定俗成一般。普遍存在著一個觀點,那就是官員的地位會比平民百姓高。這種觀念的形成自然而然有許多的原因,但是最根本的觀點就是:要麼升官發財,要麼匡扶社稷,一心為民。古代的官員,大多都是這兩種,並因此形成兩種鮮明的對立。

古代的科舉制度導致只有當官才能出人頭地

若問為何,那便是在封建社會時期。主要還是「重農抑商」的政策的引導,古代主要的還是農耕社會。作為農民,他們的社會地位十分之低。不僅僅要通過種植糧食來維持生活,還需要給朝廷交糧納稅。

國家出現戰爭的話,還會把自己家中的男丁拉到前線作戰,可以說是苦不堪言。而假若家中有人當上了官,這些統統都不用,甚至可以藉此來逃避懲罰。最為重要的就是,官員可以享受到國家為自己所提供的各種福利和薪資。俗話說「人為財死,鳥為食亡」。當官也得吃飯、掙錢,這兩樣沒有的話,誰還會去當官?

清朝官階的由來,以及劃分等級

而在清朝時期的官吏等級制度當中,延續了自從漢魏時期以來便嚴格制定的等級制度,從高到低分為九品十八級。一品到九品的等級制度構成了當時清政府的統治結構。當然除此之外還存在著「超品」這樣的官吏等級,而這樣的頭銜只有十分罕有的部分人才會擁有,例如不是宗室而被封為伯爵以上的人。

而在這些常規等級中的最高一級便是正一品。這個級別的官職十分之少,在當時的清朝總共設立了十五個,其中便包括人們所熟知的太保、大學士、伊犁將軍等等。這些官職數量很少的同時,相應的所獲得的福利等等也是會比低等級的高。

若是要提最明顯的差距,那便是他們能夠從朝廷中領到多少工資。對於這一方面,清政府將自己的手下官員分為兩種:京官和地方官。而對於這兩者之間又和區別,便是他們的收入來源來自於不同地方。

京官的薪資總共有兩種:一種是正俸,而另外一種是恩俸。

正俸是指清朝時期京官們的俸祿以及俸米。這樣的規定起源於清朝順治年間,而當時由於國庫空虛。統治者對官員所設定的正俸可以說不是很高,甚至有時候為了填補國庫空虛,還會向官員下令捐出自己所得的俸祿。

根據現存的清史書中所記載,當時最高等級的官員,即正一品官。所得的俸祿也僅僅是一百八十兩,並不算高,但也說不上低。這樣的制度直到乾隆上臺之後,才對其進行改變。在原有的基礎之上添加了「恩俸」,把原本所得的正俸完完整整再發一遍。

但京官的收入並不僅僅只有上文所說的這些,另外還會有全國各地的官員對其孝敬的額外收入。在當時被稱為「炭敬」和「冰敬」,而這些收入往往會比朝廷所發的俸祿還有多出許多。

除了京官之外的地方官則不同,他們沒有恩俸,即便是在所發的正俸當中也沒有俸祿。而當時的清政府為了防止地方官由於正俸過低,去做貪汙國家財產的事情。所以為地方官發俸祿的同時還連帶給了他們不小數目的養廉銀。

養廉銀之多,與正俸可以說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當時的正二品:甘肅總督的養廉銀是兩萬兩,足可見這筆錢是一筆巨款。在當時清朝的地方官,用這筆錢輕輕鬆鬆就可以過一輩子。

除俸祿之外,清朝的官員還以官員日常執行公務所需,為理由領取一筆公費。而隨著級別變化,相應的每次可以領取的公費也不同。以最高級別的大學士為例,其每個月都可以領取五兩銀子。

除了正一品官員中的一些常居地方的,如伊犁將軍等官職。以及地方官員,在京城擔任官職的官員可以省去在吃飯上面的支出,享受由政府中戶部對其支出的免費夥食。用當今比較容易懂的話就是在京城上班的人吃飯都由朝廷報銷。

等級不同,住所也有著嚴格界限

在清朝所制定的官吏等級制度當中,住房方面對京官和地方官並沒有實質性的要求。只是對不同級別的官員進行嚴格要求,即不同級別的官員對其住房分配有不同規格。而假若是正一品的官員,則可以享受高達二十間房子的規格待遇。

清朝對於官員服飾的要求十分之嚴格,不可以越界。最主要的一個例子就是假若是正一品的武官,則可以身著麒麟,凸顯出身份地位,而其他品級的官員則不可以使用。假若不服從規矩,嚴重時可能還會受到懲罰。

雖然退休離開政治舞臺,但依舊享有權利

退休之後仍然享受待遇方面,一般的一品官員。到了退休之後,都依然能享受到全額俸祿的待遇。因為其地位之高,即便是在退休之時,也需要由皇上親自決定而不能擅自退休。

退休之後仍可朝見皇帝,依舊可以提出意見。正一品官員退休之後,由於在職時地位之高,即便是皇帝也依然對其十分尊重,他們依然可以進京面聖,向皇帝提出一些建設性的意見,有時甚至還會被皇帝重新啟用。

總結:

所以說古代的官員,尤其是「正一品」的官員。他們所享受的待遇,絕對是優待的。但是身在古代的朝廷,明爭暗鬥此起彼伏。真正能當上「正一品」的實力派官員,其實每天也都是提心弔膽。雖然是待遇不錯,但是身在權利中心,真想全身而退,的確需要一定的智慧做後盾才可。(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參考資料:《清史稿》《清實錄》

相關焦點

  • 「正一品」的清朝官員,他們享受什麼待遇?說出來你別懷疑
    通過科舉制度,許多漢人開始走向清朝的政壇,其中晚清四大名臣,也都是通過科舉制度選拔出來的人才。然而,他們作為朝廷「正一品」官員,到底能享受什麼待遇? 其中,清朝的官員制度,就是一直沿用來自漢魏六朝以來的「九品十八級」基本制度,每一品有正(舊讀zhěng)、從(舊讀zòng)之別,如正一品、從一品。 可以說,能夠成為這「九品十八級」中的一員,就算是真正的領皇糧了。其他沒有能夠入選的官員,通常被稱為未入流,在級別上附於從九品。在這十八級中,也有分成文官和武官的區別,因為職能不同,所以享受的待遇和權力也不相同。
  • 「正一品」的清朝官員,他們享受什麼福利待遇?說出來你別不信
    今天想帶大家一起去了解一下,清朝時期正一品的官員所享受的待遇到底有多麼好!在那個封建時代,對於讀書人而言"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所以這些讀書人終其一生都在埋頭苦讀,他們寒窗苦讀的目的就是為了自己有朝一日可以一朝鯉魚躍龍門。當你真正踏入官場之後,就意味著你從此脫胎換骨,進入了統治階級。
  • 清朝「正一品官」能享受什麼待遇?放到如今,你也想要
    清朝的「正一品官」的待遇是很高的,如果放在當今社會中,那可以說是每個學子都是想要的。那麼清朝「正一品官」能享受什麼待遇?其一他們擁有很高的地位,雖然不能夠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是事實上他們的能力也差不了太多。清朝的「正一品官」大多是太師,太傅,他們是誰?
  • 清朝的「從一品」和 「正二品」只差半級,可他們的待遇可差遠了
    常看清宮劇或者對清朝歷史感興趣的朋友一定都知道,清朝大家官員是由和嚴格的等級劃分的,一共九品十八級。品級從一品到九品,每一個品級又分為正和從兩個級別。除了皇上王爺之外,最大的官是正一品,像我們熟知的劉墉、和珅、李鴻章等等都是清朝的正一品官,這是位極人臣的官職。
  • 清朝一品官員在衣、食、住、行方面都有哪些特殊的待遇?
    俸祿清朝一品官的年薪為180兩白銀,恩俸每月可得數十兩白銀,同時清制京官領雙俸,正俸一兩兼支米一斛,即180兩可支米180斛,且大學士俸米可再加一倍,即可支米260斛。當然這只是明面上的收入,暗地裡京官每年還能得到由地方官孝敬的豐厚的冰敬與炭敬,少則數十金,多則數百金。
  • 清朝「正一品」大官都有什麼福利?有一項待遇讓現代人難以平靜!
    清朝「正一品」大官都有什麼福利?有一項待遇讓現代人難以平靜! 我們都明白,如果生在古代的平民百姓之家,要想能夠出人頭地,沒有別的辦法,只有通過科舉這一條路,他們才有可能在將來的某一天真的功成名就。在很早以前,官員的地位就比普通百姓高。他們免繳賦稅,不用服勞役,給朝廷幹苦力。
  • 清朝正一品官員的待遇有多高?年薪放現在來看,有100萬年薪嗎?
    說實話依舊很難,但值得一說的是,清朝正一品官的俸祿有多高呢?相當於如今的年薪百萬嗎? 說來在清朝若是真混到了正一品的地步,年薪還真不止百萬。
  • 清朝正一品最高嗎?錯,有9種爵位比正一品還高
    清朝入關以後,也沿用了這個制度。在九品十八級制度裡,正一品最高,從九品最低。低於從九品的官職,被稱為「未入流」,差不多相當於現在的臨時工吧。那麼,正一品真的是最高級別官職嗎?並不是。事實上,有9種爵位比正一品還高。它們被稱為「超品」。首先,是皇族宗親的親王、郡王、貝勒、貝子、鎮國公、輔國公這6種爵位,他們都屬於超品,高於正一品官員。
  • 正一品官職最高嗎?在清朝,這9種爵位比正一品都要高
    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時期,官員的等級有著深嚴的規定,官員的品級則代表了他們的權力和責任有多大,同時也用來量化定義官階大小及俸祿多少。而從漢朝以來,中國各大王朝一般都實行九品十八級制度,即使是清朝入關後,也沿用了這樣的官職部署。
  • 清朝的「正一品」官員,他們究竟有多富,說出來你可能都不信
    每個朝代都有著獨屬於自己的故事,每個朝代也有著相應的政策和許多出名的官員。官員們為政府而工作,同樣也會獲得相應的報酬,拿著國家給的固定銀兩。成為了「士」,也就意味著坐到了高官的地位,因此也就享受著更高的統治階級和權力,有了相當大的權力的同時,還有著相當大的財力。在古代財力都是為權利而服務的。有財無權的人,並沒有什麼大的作為。
  • 古代一品大員的待遇,雙倍工資不算啥,另一個讓人羨慕!
    古代一品大員的待遇,雙倍工資不算啥,另一個讓人羨慕!在古代的時候,幾乎每一個讀書人都希望能夠有所成就,都希望自己能夠當官,但是不同的官員,所能享受的待遇也是不一樣的!清朝的官員分為九品十八等,最高的是正一品,也就是傳說中的一品大員,要成為正一品的官員並不容易,據說清朝正一品的官員很少,大約只有15人,因此,正一品官員的待遇還是很好的,相信大家也都非常的好奇!
  • 清朝的正一品和超品官員有哪些?其實裡面有很多官職都是虛職
    圖片:清朝一品官員劇照一、文官中的一品大官如果要詳細劃分,清朝官員的品級一共有九個大分類,分別是從一品至正九品,但每一個品級中又可以劃分兩類,分別是「正」與「從」。比如,一品官員又可以劃分為正一品和從一品,很顯然,正一品官員一定比從一品官員的等級要高,那他們分別擔任哪些職位呢?這裡要提前說一下清朝所有官員的簡單分類,首先,按照官職性質來劃分,可以分為文官和武官;按照工作的地理位置來劃分,可以分為京官和地方官。
  • 大清朝官員有沒有正一品的?說出來你別不信
    清朝有正一品的官職,由於清朝官員分地方和中央,又有文武職之分,所以都為一品,但是也有所不同。 中央 1.三公(太師、太傅、太保),基本屬於榮譽稱號,並無實權,一品文職;
  • 從一品和正二品,明明只差一品,差距卻很大!
    在我國古代歷朝歷代都有著嚴格的官員等級,從高到低依次排列,等級不同所擁有的權力也就大不相同。就拿中國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來說吧。清朝的官員,等級可以劃分成幾個不同的等級,品級也從一品一直到九品不等,而且每一品的等級也有正和從之分。
  • 清朝的「正一品」武官級別到底有多高?僅授予這3個職位
    在清朝官制中,有九品十八級的說法。正一品屬於級別最高的一個層級。能被提拔到這個級別的官職,十分的稀少。如果從地方官的角度來講的,也只有總督兼任大學士,才有機會被授予正一品官職。 不過,這也是因為大學士這個官職,本身就是正一品。一般的總督也只是正二品。
  • 古代正一品和從一品是什麼區別?
    我們知道中國古代對等級和權利劃分是很重要的,因為,你不在不同的位置上就會有不一樣的權利,因為正一品官員可以獲得皇上的重視他們可以為國家政策有一定的決定權,這個是從一品官員是享受不了的
  • 陳廷敬花20年,劉墉用了16年,從一品升到正一品有多難?
    古代官職按照品級可以分為九品,每個品級分正和從兩個,也就是正一品到從九品,一共是九品十八級。隋唐時期,最大的官員只有正三品,一直到明清時期,一二品官員才逐漸對大臣開放,清朝正一品的官職主要太師、太傅、太保、光祿大夫、(中和殿、保和殿、武英殿、文華殿、文淵閣、體仁閣、東閣)大學士、領侍衛內大臣等。
  • 解讀:明朝「正一品」與清朝「正一品」,誰的權力大?
    解讀:明朝「正一品」與清朝「正一品」,誰的權力大? 正一品,這是古代多少文物群臣的終極目標。明清宮廷劇中,正一品也是經常能夠看到的官職。其實,關於正一品的細節,估計大家就不一定清楚了。就性質而言,可分為文官正一品和武官正一品。
  • 在清朝,想要升到「正一品」大員很難嗎?專家:超出你的想像
    清朝尚書的官階為從一品,大學士為正一品,然而看似晉升近在咫尺的官階,正常晉升所需的時間可能遠不止十年。▲清朝官員劇照清代堂官採取滿漢雙軌制,六部尚書共12人,都察院左都御史2人,協辦大學士2人。看似升任大學士的機率比較合理,其實,能夠由從一品升任正一品的少之又少。
  • 清朝「正一品」官有多稀少?除了太師太傅,恐怕大部分你都沒聽過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同時也是離我們最近的一個封建王朝,所以對於清朝的了解一般來說都是要遠遠高於其他封建王朝的。眾所周知,清朝近300年歷史一共出了12位皇帝,但是清朝的官員卻是不計其數。最小的九品芝麻官可謂是每個地方都有,但是一品官就不見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