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臺:一位麥稈畫「守藝人」的堅持與夢想

2021-01-07 中國甘肅網

通訊員 段海 王健

麥稈上也能做出千姿百態、栩栩如生的美術作品,說了誰信呢?在外人看來,用麥稈子創作出花鳥魚蟲幾乎是不可能的。然而,麥稈子到了54歲的高臺縣退休職工王豔萍手中,各式各樣的精美作品就能展示在大家的眼中。

我們見到王豔萍時,她正在製作一副花鳥麥稈畫。一捆麥稈、一把剪刀、一個電熨鬥、一瓶乳膠,還有捲起邊的設計圖稿……靠著這些簡單的工具,11年來,王豔萍將農村裡隨處可見的麥稈,經過浸泡、加工處理後,製作成了一幅幅惟妙惟肖的麥稈畫作品。

麥稈畫是中國古老文化藝術的瑰寶,源自草編藝術,因其製作材料為麥稈而得名,已有上千年歷史。王豔萍2009年接觸到麥稈畫後,就熱愛上了這門藝術。但她把這個想法和家人分享後,得到的卻是大家的一致反對。「我的母親包括我的丈夫都非常反對,這中間我也流過好多眼淚。」王豔萍說。

家人的阻攔,並沒有讓王豔萍放棄自己的夢想,她勇敢而堅定的堅持了下來。然而麥稈畫並沒有想像中那麼簡單,光是材料的選擇就讓王豔萍頭疼不已,不同地方的麥稈生長周期不同,做出來的作品更是天壤之別。「市場上買到的好多麥稈是經過加工的,麥杆光澤度通過雙氧水就漂掉了,我們高臺本地的麥杆光澤度特別好,做出來的牡丹花在燈光底下特別閃亮。」 王豔萍介紹到。

麥稈畫的光澤度問題解決了,但怎麼才能讓色彩單調的麥稈呈現出不同的顏色呢?經過反覆試驗後,王豔萍終於掌握了方法。「我就把顏色調到鍋裡,把麥杆泡綿,又把麥杆放到撒了顏色的鍋裡,煮上半個小時,稍微上了一點顏色,然後又把它倒到盤子裡,把麥稈漂上,過上四天五天,顏色全部都上到了麥杆子上。」說起自己的實驗過程,王豔萍的話匣子一下子打開了。

前期準備工作全都做好後,有著一定繪畫基礎的王豔萍很快就上手了。蒸、煮、浸、剖、刮、貼、剪、燙、粘貼、組合等十幾道工序王豔萍已經爛熟於心,通常一幅簡單的麥草畫需要製作兩到三天才能完成,複雜的則時間更久。有一次,一位客戶定了100幅麥稈畫,但時間特別緊,這讓習慣了慢工出細活的王豔萍心裡犯起了嘀咕。「為了幹訂單,我每天晚上都到12點以後才休息,經過一個半月的努力,我終於保質保量的完成了100幅麥稈畫的訂單,這也進一步增加了自己做麥稈畫的信心和勇氣。」 王豔萍告訴記者。

無論是動物還是植物,雕刻時,在厚度不足一毫米的麥稈上,每一絲紋理都必須承受著來自鐵質刮刀均勻的力道,否則任何細小的摺痕,都將一覽無餘。烙畫時,用低溫輕描麥稈,再傾斜角度,以高溫加深輪廓,麥稈的纖維呈平行直線狀,而電烙筆的走勢卻變化無常,起承轉合間,巧妙地力道,精準的筆觸,靈敏的溫度,都須牢牢把控在指尖。烙畫環節結束,精緻奪目的麥稈畫作品就出爐了。「麥稈畫對於我來說就像我的生命一樣,沒有麥稈畫的生活可能就沒有意義,我雖然忙碌,但是很開心。」正在製作麥稈畫的王豔萍說。

如今,王豔萍設立了傳承工作室。在這裡,除了免費收徒進行培養,還舉行藝術品的對外展覽。正是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王豔萍的麥稈畫慢慢打開了市場,既創造出了經濟價值,也傳承著高臺的民俗文化。2019年,她還被確定為張掖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麥稈畫傳承人。

此外,王豔萍還利用空餘時間將麥稈畫帶入校園,免費為學生上課,讓更多的人了解並熟知麥稈畫,推動非遺文化進校園。「我最大的心願就是讓更多的人學習麥稈畫,特別是讓農村貧困婦女通過製作麥稈畫走上致富路。」王豔萍表示。

相關焦點

  • 守藝| 「美術化石」新一面
    他像學畫畫時「一個人承攬半個班作業」一樣,勤奮地畫著,最大動力是母親的督促。母親喜歡鮑寧的烙畫,而且還有藝術水準上的要求,畫得糙了,會嘮叨他。母親向鮑寧提出許多要求,比如宗教美術,自然風光,甚至明星肖像,都會等著他琢磨透、練習夠,拿出好作品,揀一幅最喜歡的珍藏起來慢慢欣賞。鮑寧說,「好多十幾二十年前的作品,都是我媽幫我保存下來。」
  • 【三有微記錄】麥稈做成畫是什麼樣?這位松原匠人點「草」成金
    麥秸畫是我國古文化藝術的一塊瑰寶。但長期以來難覓其蹤,直至秦懷王墓發掘時才出土面世。雖經兩千多年腐蝕,但仍造型逼真,色澤鮮明,不失其古樸典本色,令人嘆為觀止。後經有關專家精心研究,這一古老工藝終於重現人間。
  • 麥稈還能這麼玩……
    作為浙江省工藝美術大師蔣雲花的徒弟,捲菸零售客戶張鬱芳不僅自小喜歡麥稈剪貼,而且能夠嫻熟掌握技能要訣。        張鬱芳創作的麥稈剪貼作品。  來到張鬱芳的工作室,仿佛置身於麥稈剪貼藝術的微型展覽館。
  • 小姐姐變「草」為「寶」,麥稈上的絕美中國風
    原創 蔡嫻 生活周刊 來自專輯達人高中時的一次偶然機會,讓從小學習美術的真如姑娘姚懿佳接觸到了麥稈畫,誰知便「一眼定終生」,她當即就被這門精美的工藝深深折服,並全情投入到麥稈畫的學習中去。她的熱情和堅持幫助她在3年的時間內,就順利出師。
  • 高臺雕彩玻璃畫——引領時尚潮流的民間美術
    高臺雕彩玻璃畫——引領時尚潮流的民間美術 2020-11-21 09: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守藝| 高粱稈到他手裡就活了
    原創 唐晶 燕趙都市報 收錄於話題#守藝16個趙潤生有些鬱悶。今年他種下去的高粱,全被附近人家養的雞給吃了。「顆粒無收。」他攤了攤手,無奈地說,那都是些稈子純紅的稀有品種,「顏色特別漂亮。」
  • 守藝的第一次——木作體驗活動打造「獨一無二的筷子」
    燕趙都市報「守藝帶你看」第一次文化體驗活動,上周日在石家莊時光抽屜木工房舉行。24位「守藝」的大小朋友,通過一堂愉快的木工體驗課,親手製作了專屬自己、獨一無二的中華木筷。▲好玩的木頭玩具。時光抽屜木工房創始人梁凱,是「守藝」報導過的人物,他被讀者親切地稱為「梁木匠」。在活動現場,「梁木匠」帶領都市報的讀者和粉絲,欣賞了許多精巧有趣的木藝作品,他用通俗易懂的解說和演示,把中國木工刨、歐洲木工刨、日本木工刨如何區別這樣的專業話題,講解得深入淺出,迅速提起了學藝者的興趣。
  • 《很高興認識你》收官之旅走進瓷器之都 感受年輕「守藝人」的創作...
    藝人們將和村子裡的「守藝人」學習制瓷,感受千年陶瓷文化的魅力;在鄉間小路上騎摩託車,感受自在的生活;與新朋友們一起品嘗當地美食,共同製作月餅;走進「景漂」青年,了解他們的生活與夢想,同時思考人文精神、藝術追求與生活方式三者之間的關係。
  • 賦予麥稈「第二個春天」 手工達人一剪一裁都用心
    麥稈在普通人眼裡或許一文不值,而62歲的浦茵卻用另一種方式賦予麥稈「第二個春天」,一根根麥稈在她手上可變成人物、花鳥、庭院……成為精美絕倫的麥草畫藝術作品。
  • 麥稈怕火
    而「麥稈怕火」也是一種鳥,具體的它長的是什麼樣,是大是小,是黑是白,沒有人能說的清。自從去年回老家聽到了它們的鳴叫後,我多方打聽關於它們的一切,可誰也說不準,我也百度了一下,沒有搜到相關消息。「麥稈怕火」的名字是老百姓根據它的叫聲而命名的,書面上的名字暫時還不知道。也許知道了也沒有用,人們能記著的可能還是這個通俗易懂而又形象的名字。 每年的5月,孕育了一冬的麥子終於由青轉黃了,金色的麥浪在和風的吹拂下盡展出成熟的風姿,近觀之下似乎都能聞到新麥出爐後的特有清香味。此刻的人們沉浸在豐收的喜悅裡,醞釀著選擇一個晴朗的日子揮鐮割麥。
  • 解救限塑令下的美國人,90後農民發明麥稈吸管,每月出口200萬根
    去年6月,美國人傑克,來到中國義烏的小商品市場。傑克是美國西雅圖一個吸管品牌的老闆。這次來義烏,目的是為了物色一款「環保吸管」。在美國,吸管是剛需。「一個美國人平均每天要用1.6根吸管。」這幾年,美國各州相繼頒布「限塑令」。其中就包括,禁止使用塑料吸管。「7月1日後,西雅圖政府就會全面禁止餐飲店提供塑料吸管」。
  • 麥稈菊(蠟菊)的簡單介紹
    麥稈菊,別名蠟菊、貝細工,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原產澳大利亞,在東南亞和歐美栽培較廣。麥稈菊喜光,喜溫暖溼潤環境,不耐寒,忌酷熱。麥稈菊播種、扦插、 壓條繁殖都可以,秋季開花,味甘苦,微寒,乾燥的花瓣呈金黃色,花色鮮豔且長久不褪,古希臘語中意為「太陽」和「金子」。
  • 我的夢想是成為一位環遊世界的插畫家 Addy大叔
    抬 頭 仰 望 天 空 覺 得 世 界 好 大 好 大——————裝「腔」做事————我的夢想是成為一位環遊世界的插畫家好像真的多了許多時間出來,在魔都的CEO老婆大人就說,你那麼會畫畫,晚上就每日一畫吧,那先從家裡毛毛先畫起來吧!
  • 雪浴高臺
    我迫不及待地想去高臺——這座黑河邊上的小城,與雪花來一次美麗的邂逅。到了以後,寒風迎面掃來,像是千萬根針刺刷在臉上一樣,疼痛難忍,讓人不敢下車。下午,天氣陰沉沉的,寒風肆無忌憚地怒吼了一陣之後,像是發洩盡了所有的能量,慢慢停了下來。微風中夾雜著梅花瓣般的霰雪,發出沙沙沙的聲音,飄飄灑灑,紛紛揚揚。高臺迎來了入冬的第二場雪。
  • 臺灣資深設計師大陸尋蹤「守藝人」
    臺灣資深設計師大陸尋蹤「守藝人」 2012年09月13日 08:01 來源:中新社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稻殼水杯手繪日曆麥稈首飾盒……數百種原創紀念品亮相冰雪節
    生活報1月6日訊 5日,作為哈爾濱冰雪節重要活動的2020中國冰雪旅遊發展論壇上,小雪妹稻殼杯、手繪日曆、麥稈首飾盒等數百種原創冰雪旅遊紀念品亮相。在展出現場記者看到,由「手繪哈爾濱第一人」孫嘉駒展出了20餘種手繪冰雪旅遊紀念品展臺前圍滿了遊客,其中有手繪哈爾濱老建築、手繪地圖、手機殼、帆布包,還有由300張手繪圖組成的2020年日曆。哈爾濱工藝美術廠還帶來了麥稈製作的麥秸畫、首飾盒,非常精美栩栩如生。
  • 「老鐵醬」用網絡打開「守藝」白鋼製作的另一片天
    「老鐵醬」用網絡打開「守藝」白鋼製作的另一片天 2020-11-01 19:41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塑料吸管將於年底禁用,麥稈吸管迎來百億根級商機
    事實上,以麥稈製作吸管近些年已經有人探索,並取得成功。河南省清豐縣是小麥主產區,當地小麥麥稈高挺、粗壯且顏色發亮。去年,一位90後孟姓小夥返鄉後以當地麥稈為主題創業,經過多次實驗,研究出了一套麥稈製作吸管的方法。
  • 考研人的江湖:是堅持,是汗水,是夢想!
    或許這幾個問題只有考研人自己最清楚,也必然只有考研人有自己內心深處最為深刻的認識。我們常說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沒錯!今天我們說說考研人的江湖,分享考研故事,攜手共進。如果問考研人的江湖是什麼?我想用這幾個詞語來向形容最合適不過了,那就是堅持、汗水、夢想!這幾個詞語是考研人的精華,是所有考研人在為期一年的成就。考研人有的是堅持!
  • 用 Python 畫夢想矩陣
    這個「定」就是目標和夢想要堅定,我們不能盲目地去追熱點,否則容易迷失方向。如果今天大家說這個好,就跑過去看看,明天大家說那個不錯,也去湊個熱鬧,讓自己無法安靜地做一件事,變得焦慮不安,最終可能什麼也得不到。對於沒有「定」力的人,回顧自己人生的時候,會經常感到後悔,當時要是沒這樣做就好了;唉,當時要那樣做該多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