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有太多的女性朋友問我這個問題:「劉老師,你經常在哪裡買衣服?你愛買什麼品牌?你身上那些衣服都在哪兒買的?」有時候真不知道該怎麼回答。說實話,我買衣服沒有固定地點和品牌,且我選衣服的速度超級驚人,一個單店進去幾乎不用1分鐘,掃一眼便知道這個品牌是否適合自己,有能挑選的衣衫,三分鐘便選好試穿。在這件事上絕不拖泥帶水,猶豫不決。那是因為在這個行業裡浸染久了,對自己身材膚色氣質了如指掌。看見眼前一亮的衣服,腦中立刻想像上身之後的效果,並且馬上給出整體搭配效果,家裡哪樣單品是它的菜,哪些配飾能用上,心裡都有數之後試穿,適合又喜歡並且能穿出新亮點和感覺的衣服,下手自然很愉悅。
常常告訴大家,在哪裡買衣服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發現好衣服的眼光.但是最近,我疑惑很久的問題越來越困擾著我,那就是:「為什麼好衣服那樣難找到了!」「為什麼衣服不怎麼樣價格還很貴?」這兩個問題我一直不想問自己,問誰呢?問設計師?問品牌商?問「merchandiser」(買手)?還是問市場?我想無論問誰都不會有滿意的答案,因為服裝是一種工業,從業者只考慮市場和盈利,從不考慮消費者的心理。在他們眼裡或許時尚就是不斷的製造各種抄襲大牌的垃圾,只要更新速度夠快,無數趕時髦的人就會買單,哪管什麼品質,哪管什麼叫經典,哪管什麼叫細節。
「一晝一夜花開者謝,一春一秋物故者新。」時尚用光怪陸離的雷射速度刺瞎我們的眼睛,讓心裡對華衣美服的嚮往變成失望和落寞。
最近看了一本設計師曉丹寫的書,她的經歷和觀點和我趨同。如今每個城市購物中心遍布,像北京這樣的城市更是不計其數,購物方便了,卻買不到想要的東西了。這些購物中心全國驚人的相似,不外乎就是那幾十個品牌不斷重複,誰的資本越雄厚,重複率就越高。資本決定市場的結果就是讓市場單一化嗎?就是讓沒有資本背景的小眾品牌、個性化服裝退出我們的生活嗎?可我只想要「one of a kind」(獨一無二),哪裡去找?哪裡去買?好吧,那我們只好轉問設計師品牌,國內的獨立設計師,能開店又懂市場的也是寥寥可數,幾個從國外回來的小眾品牌也扎堆兒取暖。他們不是在新城國際,蘋果社區,就是在三裡屯的那裡花園,當然,可能還有很多轉向私人訂製。做出點名氣的,衣服是獨特了,可價格能叫得人不知所措,我常常會對著店員倒吸一口涼氣:「親,我是知道什麼叫性價比的,不要以為你的衣服有點設計感,就可以漫天要價。你的細節如何?面料如何?手感如何?你的.」算了,想說愛你不容易。其實我希望那些獨立品牌除了設計,還要有工匠精神,除了創作激情和想像力,還要有智慧和身份的真正體現,有做精緻到骨頭裡的毅力,那樣喊出高價也理直氣壯些。別以為獨立設計師品牌是用來嚇人的,國人真的傻有錢不識貨的主兒但願越來越少。
怎麼辦?商場沒得逛,設計師品牌高高在上, 那咱去奧萊吧.北京的奧萊東西南北四處分布,甚至天津武清的佛羅倫斯小鎮也是人滿為患一到節假日,畢竟北京高鐵過去15分鐘就到。可到了又怎麼樣,你以為大牌雲集,奢侈品店放眼都是就可以買到讓你美得不要不要的衣服了?醒醒吧,不要被那些顯眼的logo蒙蔽住。我們能看到的獨立、個性和高級品質好像只有在電視裡,奧萊的店鋪裡你只能看到趨同,單調和平庸,想在這裡感受他們的創新能力,還是打道回府吧。北京最熱鬧的奧萊是香江路上的賽特奧萊,當時剛剛起來的時候品牌少,但我和小夥伴們還能低價淘到真正的好東西。現在,每到節假日像趕集似的,我要去都只能乘地鐵,想找車位門兒都沒有。可是收穫呢?感覺有點兒浪費時間了,以我眼睛掃貨的速度,98%的店停留不會超過一分鐘,一帶而過能有什麼感覺?啥感覺也找不到了。奢侈品是高價,曲高和寡,進入奧萊價格就親民了嗎?這些奢侈品財團為追求利益最大化,於是給奢侈品追加下線品牌,掛不同色彩的商標,比如阿瑪尼(Giorgio Amani)旗下現在就有Emporior Amani、Armani Collezioni、Armani Jeans、Armani Exchange、Armani Janior 等商標,豎向擴張之後再橫向擴張。各年齡,各經濟背景的消費者都喜滋滋地以為自己買得起阿瑪尼,卻根本分不清直銷店和奧萊店賣的有什麼不同,即使同一品牌同一款,兩者之間的面料和輔料都大相逕庭的。13年前北京還沒有奧萊,燕莎購物中心在五層舉辦喬治阿瑪尼的特賣會,那時信息沒有現在發達,即使打很低折扣也沒有出現人頭攛動的火爆場面,我買了四件衣服,直到現在除了一件針織衫送了好友,其他三件依然珍藏,那樣的設計、面料、做工堪稱藝術品,輔料的綢緞細膩光澤絲滑,光看襯裡就夠醉人,真正的奢侈品就該是這樣,歷經多年情懷不改。可是現在,真正的奢侈品就是精品嗎?未必,那個時代似乎已經過去。當價格決定一切的時候,已經不分主流非主流,犧牲質量的時候就是犧牲想像力和創意,我們的衣櫥比十幾年前不知平庸了多少倍。
還能去哪裡買?國外還是國內的買手店,比如連卡佛。老佛爺百貨?連卡佛是地道的買手店沒錯,可那些衣服價格高不說,它是真難穿呀!除了明星名媛有場合外, 普通如你我的平民,真沒勇氣穿得出去,出奇制勝的設計感在臺上可以製造效果,在生活中就只能製造笑話了。當然,這話未必絕對,如果你有雙慧眼加耐心加想像力,還是有可能淘到一兩件心儀之物的。8年前在連卡佛買過一條羊毛連衣裙,款式誇張性感,如今看見就頭疼。
設計師曉丹說:「現在的市場兩極分化,要麼奢侈品,要麼地攤貨色,中間缺少大多數人消費得起又有自豪感的品牌和品質。中間需要有為「中產階級」創造的品牌來滿足消費者的價值觀,應該有不是過分奢侈,但也絕不是地攤的東西,即使只是條內褲,它也能帶給你樂趣和尊嚴。」
是啊,穿衣服的尊嚴,不在logo和價格,在於它的質地,做工和對消費者有足夠尊重的細節。說到底,即使買好衣服越來越難,我們大家如果堅持不穿地攤貨,堅持好品質,我想市場有一天來迎合我們的需要的時候,大家和我都不必困惑去哪裡買衣服了。
很久沒寫這麼長的連結了,停筆之前想,在買好衣服越來越難的目前,我要好好珍惜以前那些精心挑選回來的舊衣服。為此,重新審視了一下體形,從明天開始,健身!健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