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
比如說別人找我幫忙,可能是個舉手之勞,我也沒感覺什麼,但是就是表現出不願意做的表情,不自覺瞪別人。比如,兩個同事在一起聊天,我見了就有點那難受,也會不自覺瞪他們。再比如,我去其他同事辦公室裡辦業務,如果同事坐著,沒站起來迎接我,我就下意識尷尬,雖說我深知這樣沒必要,但就啊糾結,瞪人。再比如,別人就算借了我一塊錢,如果別人不還,我見了他也會尷尬糾結。等等。一遇到敏感的事情,就會習慣性的難受,糾結,表情尷尬,眼神不正常,不自覺瞪人。這嚴重影響了我的正常生活,該怎麼辦啊?整天難受死了。。。
答:說明你內心世界有不少帶有情緒的不自由想法,很容易在各種情境中被喚醒激活,導致這些想法出現在意識層面上,給你帶來不舒服的情緒體驗,甚至出現生理變化和行為反應,表情尷尬,眼神不正常,不自覺瞪人等表現就是情緒帶來的生理變化與行為表現。所以要解決你的問題,關鍵是有效處理情緒。心理學有很多關於情緒的理論和解決情緒的方法,
我這裡介紹的是本心療法對情緒的解讀和處理情緒的方法。本心療法認為情緒只是一種信號,是沒有學會理性思考的結果,心靈不自由的表現。有效處理情緒是做減法,具體做法是首先是體驗感受情緒的存在,再找出帶有情緒的想法,最後是進行理性思考,也叫獨立思考,讓想法恢復自由。比如:別人找你幫忙,可能只是舉手之勞,你當時在想什麼呢?你為什麼會不願意幫忙呢?幫助別人對你意味著什麼呢?假如你是一個很願意幫助別人的人,你的表情應該是欣喜快樂的;兩個同事在一起聊天,你見了為什麼會難受,你當時又在想什麼呢?為什麼見不得同事在一起聊天呢?假如對於同事在一起聊天,你抱著的是好奇和無所謂的態度,你的情緒反應是愉悅和平靜的;別人借了你的錢沒有還有什麼關係呢?別人不還錢是別人的事,你遇到他你會想什麼呢?假如你借錢的時候就默認了他不用還你的錢,你的心情也是平靜的,你也可以很坦然地和對方打招呼。
總之,你需要去反思,並學會真正的思考,為自己的心理健康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