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版的電影《傲慢與偏見》裡,有個場景令人印象深刻。女主伊莉莎白坐舅舅的車第一次去達西莊園,在奢華的房間裡有一間雕塑室,裡面擺滿了各種雕塑。
鏡頭切換,伊莉莎白駐足,與一尊雕像對視。
雖然只是電影,但那真真是十九世紀的一件作品,名字叫:戴面紗的維斯塔貞女,出自義大利雕塑家Raffaelle Monti手下。
特寫鏡頭之下,閉目無言的貞女頭戴薄紗,安靜地跪坐在那。令人難以相信的是,這竟然是完全用大理石雕刻的作品,包括覆蓋在貞女頭上薄如蟬翼的輕紗!簡直有衝動上前掀開雕像面紗是不是?
這樣的雕刻好手在17-19世紀有不少,他們特別善於用大理石表現柔軟的材質,使大理石雕刻的血肉之軀富有真正的生命力。
要知道,大理石的硬度在摩氏硬度裡是3,和銅的硬度相當,要在一整塊天然大理石上僅用雕刻來表現面紗的效果,難度係數非常高。
在基督教雕刻藝術中,面紗是常見的一種傳統題材,教義認為,上帝的創造不是全部展現給人類的,而是隱藏在一層輕紗之後。
而肉體肌理的質感,也在以假亂真的薄紗之下,愈加真實,動人心魄。
雕塑在這一刻仿佛有了呼吸。
來看看這些大理石上雕刻面紗的大師級作品。
Raffaelle Monti
(拉菲羅·蒙蒂 )
《新娘(The Bride)》大理石半身像
拉菲羅·蒙蒂是19世紀的雕塑家、作家兼詩人,他出生在米蘭,1848年移民去倫敦。拉菲羅的父親埃塔諾·蒙蒂也是一位著名的雕塑家,拉菲羅正是師從於父親學習雕塑。拉菲羅創作了《A Veiled Vestal Virgin》等一些列作品。
蒙蒂所雕刻的維斯特(Vestal),是古羅馬的守護神,伺候維斯特女神的處女,就叫「維斯特處女」。她們要負責看顧好點燃在維斯特神壇上的聖火。18世紀中葉,從龐貝廢墟中挖掘出維斯特的神殿,讓以維斯特為主題的創作熱潮長達50年以上。
戴面紗的貞女 1846-1847年
The Veiled Vestal Virgin
戴面紗的貞女·局部
《戴面紗的貞女(Veiled Vestal)》大理石,位於英格蘭德比郡查茨沃斯莊園,1847年受德文郡第六公爵委託所作。 在古代羅馬,處女祭司負責看管寺廟的聖火,保持其不被熄滅,被視為羅馬的安全基礎。女祭司雕塑被建議用蒙面紗的形式來表現其純潔。此尊雕塑曾出現在2005年電影《傲慢與偏見》之中。
這件作品目前被收藏在查茨沃斯莊園,查茨沃斯莊園是英國德文郡公爵的家宅,電影中所見的那間雕塑室裡的收藏,多是六世公爵的藏品,完全博物館級別。
1846年10月在米蘭,德文郡公爵六世邀請蒙蒂工作室為他定製大理石雕塑,完成後這件作品被送到了查茨沃斯莊園。
悲之眠與喜之夢
Antonio Corradini
(安東尼奧·科拉第尼 )
安東尼奧·科拉第尼 Antonio-Corradini(1688-1752)是洛可可時期的義大利雕塑家。他出生於威尼斯,主要生活和工作在威尼託區,但也接受威尼斯之外的雕塑業務,包括來自歐洲東部的顧客。在維也納,他曾任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六世的宮廷雕塑家。
Antonio-Corradini 非常善於用大理石表現柔軟的材質,面紗在基督教藝術中是一種傳統題材,是信仰的象徵。教義認為上帝的創造是不能全部展現給世人的,需隱藏在一層輕紗之後。無論是紗的薄如蠶翼,還是肉體那種柔軟的質感,在這位大師的手中都表現得極富藝術感染力!
《謙遜(Modesty)》大理石·1752年
《謙遜(Modesty)》大理石,那不勒斯博物館聖塞維諾教堂,Corradini 創作于于1752年,被公認為是他最好的作品。 儘管 Corradini 以前也曾創作過其他帶有面紗的大理石雕像,但這件作品無疑達到了一種無以倫比的、完美的藝術境界。
雕塑家利用面紗優雅地塑造出被包裹住的女子的形體,好似香薰中的蒸汽使輕紗受潮而格外服帖在皮膚上,腰間圍繞著的玫瑰更凸顯了女子的高貴。凝視這件作品會使人忘記時間的流逝,破碎的碑文象徵著生命的短暫。
謙遜
這座墓碑的雕像置於義大利那不勒斯聖塞維諾教堂,修建者為聖塞維諾王子雷蒙德親王。
雷蒙德的母親在他一歲時就離世了,於是他請科拉迪尼為母親做了這座墓碑雕像,表現的是智慧女神的寓言。
科拉迪尼以精湛的技術刻畫出覆蓋在雕塑肉體上的輕薄面紗,看起來就像是隱藏了一位孤兒長年以來的痛苦以及許多未能言說的秘密。
謙遜(細節)
謙遜(細節)
蒙紗的基督(Veiled Christ) 創作於1753
創作於1753年的《蒙紗的基督(Veiled Christ)》,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偉大的雕塑傑作。據說該作品深深吸引了新古典主義雕塑大師安東尼奧·卡諾瓦(Antonio Canova),他曾經試圖購買這件作品,並宣稱自己寧願放棄十年時間,來換取創作出同類的傑作。
這件Corradini 的臨終作品《蒙紗的基督(Veiled Christ)》,在處理薄紗時神乎其技,然而不幸的是雕塑還未完成,他就去世了,由另一位年輕的藝術家朱塞佩·薩馬爾蒂諾 Giuseppe-Sanmartino 接過他的手稿,用自己的天才完成了這一偉大的作品(耶穌臉上蓋著的透明面紗被要求與雕像本身用同一塊大理石雕刻而成)。
然而織物下曲張的靜脈、半屈的雙膝和手腳上的若隱若現的釘痕卻在講述著耶穌在十字架上遭受的痛苦。薄紗微妙的摺疊起伏,同時又將骨瘦如柴的身體全都展現了出來。
人體造型、細小擺設,每個細節部位處理非常自然細緻。這座雕塑呈現的是耶穌從十字架卸下的遺體被薄紗覆蓋,腳邊放著他受刑時戴過的荊棘冠冕和鐵釘、鐵鉗
Orazio Andreoni
藝術家Orazio Andreoni對人體有著深刻的理解,其雕塑作品主要以歷史和聖經題材為主,在衣物、蕾絲和秀髮的處理上極為細緻。
更為可貴的是,他雕刻的大理石人物真切可感的肌肉在微妙的動態中收放自如,處處都有動人魅力,可見Orazio Andreoni在藝術解剖學上的深厚造詣。
他主要在羅馬和佛羅倫斯生活創作,但作品遠赴各國展出。在他擁有成功的大型雕塑工坊後,還培養出眾多後輩雕塑家。
正如米開朗基羅所說:「我只是將困在石頭中的大衛救出來了。」Orazio Andreoni的這件作品,令人相信世界上真有這麼一位少女,曾被花枝環繞。真切可感的肌肉在微妙的站立動態中收放自如,兩腳承重的區別,讓雙腿、臀的拉伸各有不同,輕微側立的動態中,從指尖到腳踝,處處都有動人魅力。藝術家Andreoni對人體的深刻理解,在這件雕塑中得以充分體現,皮膚之下的肢體可感筋肉、骨骼的細微轉向極為精確,可見雕刻者在藝術解剖學上的深厚造詣。謝海洋慘叫中身體顫抖,瞳孔驟然大,額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