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分享,讓別人得到進步,才是成長過程中最大的收穫

2020-12-16 騰訊網

如果你比別人懂得更多,你願意和別人分享嗎?你會擔心分享給別人之後,被別人超越嗎?

先說我吧,七八年之前我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不願意和別人分享,會覺得我的認知比別人優越,別人不知道的事情我知道。一旦我把這些內容告訴別人,那我豈不是不如對方了?

可是這幾年我才慢慢發現,我錯了。

原來分享,才是最大的收穫

我自以為的不分享是對自己好,殊不知這讓我失去了更多。失去了展示自己的機會,也失去了讓更多人認識我的機會,最終導致自己的圈子也就越來越小了。

分享有哪些好處?總結起來有以下幾點:

1.分享,幫助我們整理自己的所思所想。

比如你在工作過程中有什麼心得,領導讓你和大家分享的時候,你肯定需要先去整理材料,這個時候你就是在回顧處理工作的整個流程,然後再把這些內容整理出來,梳理前因後果,有哪些注意點、有什麼需要避開的彎路等等,這樣的內容才能和大家分享。

舉個例子:我之前在某個網際網路大廠工作的時候,因為做的案例受到客戶的認可,並且一段時間內持續出了很多不同的案例,總部就讓我在全國群內進行分享,我在準備分享材料PPT的時候就是搜集、整理、輸出的過程。

一方面,分享不僅能夠幫助我們整理思維;另一方面,也是在鍛鍊我們的復盤能力。

2.分享,讓我們在別人那裡變得有價值。

你們有沒有發現一個現象:

同事朋友之間聚會的時候,如果有一個能帶氛圍的人,大家會很樂意去聽他講。無論是他分享自己的工作情況,還是有趣的生活經歷,只要他一開口,都能成為人群中的閃光點。

有沒有想過這是為什麼?

我們習慣了聽那個人的分享,因為他的話對大家有價值,自然而然就成為了大家關注的對象。

就像你關注某個企業家的發言、作家的書籍一樣,他們說的話、寫的字對你有價值,讓你成為了他們的粉絲,從而產生了對他們持續關注的行為。

這就像做電商的關注阿里京東、做視頻的關注抖音、做新能源汽車的關注特斯拉蔚來小鵬一樣,這些關注對象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市場的心。

3.分享,能夠幫助我們走向更大的舞臺

·更大的平臺

這幾年自媒體發展迅速,很多人都通過自媒體實現了人生的轉型和飛躍。

自媒體本質上就是在分享,把自己的專業知識、不同觀點分享在媒體平臺上,讓更多的人看見。在這個過程中,一旦我們的內容獲得了更多人的認可、有了更多粉絲的關注,那麼對於分享的人來說就會有回報。最直接的就是收入上的回報,以及之前沒有過的自我成就感。

比如你在某一個行業做了很多年,因為你是專業的,你就可以寫關於這方面的內容,時間長了,還可以有機會出書。你說,這不就是在分享自己專業知識的同時,還順便寫了本書嘛。

現在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時代,只有通過分享才能讓更多的人知道我們,也才能有機會去接觸到更大的發展層面。

·更大的圈子

我們都知道圈子的重要性,比如說你是做品牌的,都不知道有哪些媒體圈,那你怎麼做宣傳?這就像我要裝修,卻不知道有哪些裝修公司,那就很有可能要吃很大的虧。

分享自己也是一樣,在我們走向更大的平臺之後,接下來就有機會融入新的圈子。比如你喜歡寫作,在你的作品受到關注之後進入了寫作圈,在這裡大家都是文字熱愛者,也就有了一起交流的機會。畢竟,一群人一起進步比一個人單打獨鬥所發揮的力量要強大的多。

從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固步自封無法進步,把我們的所思所想分享出去,對別人有了幫助才能成就我們自己,從而讓我們走向更大的舞臺。分享,就是得到。

為什麼很多品牌每一年都在投放廣告?

可口可樂都已經100多年了,每一年都在拍視頻、做海報。與其說是在做廣告,倒不如說品牌是在不斷地和我們分享品牌的理念、價值追求、產品品質等等不同方面,希望獲得消費者的認可,從而產生後續的消費。

連大品牌都在做分享,那我們自己呢?面對分享和得到,在你的成長過程中,是怎麼看的?

關注我,每天分享職場知識,在職場乘風破浪。

相關焦點

  • 學會分享,助你成長
    每個人都渴望成長和進步,但單靠自己的經驗去摸索總結並要落地實施,也許這會經歷很長的一段時間,到那時候也許會錯失了很多的發展機遇,最終也許會成功,但付出的代價也不小。但有一種捷徑,也許會讓我們在個人的成長道路上走得更快。
  • 公益路上最大的收穫是成長自己
    原標題:公益路上最大的收穫是成長自己   山西晚報:堅持這麼多年做公益,您付出了很多,自己最大的收穫是什麼?  薛志鵬:我的收穫有很多。
  • 在工作中成長,在成長中收穫
    成長,是變得更加成熟,成長,是學會接受、適應變化,成長的過程就是破繭為蝶,掙扎著褪掉所有的青澀和醜陋,在陽光下抖動輕盈美麗的翅膀工作中,平凡崗位上的堅守,有苦,有累,有開心也有成長的真實感悟,一起來看一下大世人分享的心聲。2017年入職不知不覺已到大世工作兩年多,兩年時間在人生旅程中並不算很長,但這兩年的光陰卻讓我一個初出茅廬的大學生在不斷成長,遇到困難不再畏懼,直面挑戰敢於應對。
  • 成長記錄丨在這裡,每一天我都有進步和收穫
    在這裡,我每一天都感受得到自己的變化和成長。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我覺得這是我最大的感觸。從進場到現在,我接觸和學習到的都是之前從未嘗試的事情,也在這個過程裡學會了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比如配種、扎針......未來,我給自己定了一個小小的計劃,要在這裡學習更多的養豬專業知識,去嘗試更多的可能性,為這個大家庭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 人一生的成長,其實就是不斷學習、進步的過程
    這種心理上的麻煩如果不克服,可能會在很多重要的考試乃至以後人生的測試中帶給她不少的消極影響。」 薛佳冶很迅速地就抓住了學生的問題。這和上課不一樣,上課是一個老師對下面坐著的所有學生統一的知識灌輸,它決定學生能不能學會這個知識點,而能不能在考試中應用,還要看每個學生不同的理解力和運用能力。
  • 【學會分享】青託成長故事:阮善明——傳承臨證經驗,創新中醫發展
    為宣傳先進典型,激勵奮進力量,特將兩位優秀青年學者的成長故事作分享,以供學習、交流。今日分享:阮善明——傳承臨證經驗,創新中醫發展傳承臨證經驗,創新中醫發展阮善明對於一個求知中醫的人來說,不斷學習是成長過程中重要的環節。
  • 成長、進步的路上,姿態笨拙一點又何妨
    整個過程,我沒有再幫忙。爬上臺階後,她站直身體,扭過頭衝我嘿嘿直樂。那一瞬間,我突然有點感動。雖然她手腳並用的姿勢是那麼笨拙,但是,她卻從中體驗到快樂和滿足。她憑藉自己的力量攀爬成功,讓她感覺自己是有力量的,是強大的。
  • 個人成長:沒有「好奇心思維」,就無法帶來本質的進步
    這是智遠的第0103篇成長筆記的分享。這種情況下,他便成長的很快,「好奇心思維」也會不斷的進行PDCA式的循環,求知的本質其實就是「學會讓自己面對未知,理解未知,解決未知」。那麼在現實環境中,我們看到多數的成年人的焦慮來自於哪裡?
  • 十二月第四周,處女座:有舍有得,學會適可而止,才不會影響別人
    處女座:有舍有得,學會適可而止,才不會影響別人本周處女座戀愛運比較強,由於你們和伴侶、異性的良好溝通,讓他們對你們產生依賴感和信任感,另外,由於太陽和水星周初進入戀愛宮,也會加強你們的信任,單身的處女座也容易遇到心動的對象。
  • 什麼才是成長?劉同語錄中說得得真好,讓人對成長有了新的認知!
    說到這裡,如果大家對以上的回答和分析不是很滿意,也不知道什麼是成長,我們不妨一起來第一下劉同的一段語錄,這段語錄,就道出了什麼才是成長,讓人對成長有了新的認知,文字如下:成長有一瞬間給我的感覺就是,並不是學會了避開危險,而是學會了不怕疼痛。
  • 做人要積八德這是為人處世之道,提升自我影響別人才是真正的人生
    直話,可以轉個彎說;冷冰冰的話,可以加熱了說;批評人的話,一對一的說,要顧及別人的自尊和感受。自尊敬人,要想得到別人的尊重,一定要先學會尊重別人,自己做不到,不要去說別人的不是,學會換位思考,這是做人的基本。之二『掌德』任何人的成長都需要鼓勵和讚美,因為那樣可以給人以信心和鼓勵的勇氣。
  • 成長,意味著學會尊重,學會包容|《賤女孩》
    就象後面Cady說的那樣「嘲笑別人胖並不能使你變瘦,嘲笑別人笨並不能使你變聰明」,背後惡意中傷對方並不能使你獲得快樂,也不能解決人們之間存在的問題。直接說出來,即不會壓抑自己的憤怒,也給了對方個為自己辯解和改正的機會。
  • 成長,是學會享受孤獨的過程
    反正得等自己做完值日後一起回家才行,儘管兩個人的家還有一段距離,但總歸是順路,一個人回家總覺得有點奇怪。去食堂吃飯的話,一定要拉著室友一起去,如果是自己坐在那裡吃飯的話,那寧願自己點外賣。那種一發生什麼事就要發出去和別人分享的心情,好像漸漸地消退了,分享一些開心的事,別人不一定會替自己開心。不開心的事情發出去,別人會不會覺得自己不夠正能量呢,想了很久,還是把那條已經編輯好的消息給撤回了。算了吧,我一個人默默地消化掉就好了。
  • 這3個星座擁有奇怪的戀愛腦迴路,只有在失戀之後才會得到成長!
    愛情就是這樣,難以的得到,又難以割捨,強求不來。反而坦坦蕩蕩,容易收穫愛情。如果是真的愛對方,就好好珍惜,如果不愛,果斷些各自安好,畢竟,不是每個人一開始就懂得如何去愛,甚至有的人只有在失去之後才會成長,就如同這3個星座,戀愛腦迴路都比較清奇。
  • 《無限可能》:學會斷舍離,才能改變思維,成長更快
    如何投入最短的時間,獲得最豐厚的收穫呢?如何用最低的成本,獲得最大的成功呢?答案都在吉姆·奎克的這本《無限可能》中。 作者吉姆·奎克是大腦教練、記憶力提升、快速學習方面公認的專家,他因為童年大腦受傷,使學習面臨重重困難,然後通過獨創的3個方法,顯著提升了自己的腦力水平。
  • 兩性關係中,學會愛自己,就會愛別人嗎?這5個方法比雞湯有用
    專注分享認知行為學知識,情感心理,個人成長。「學會愛自己,才會愛別人」已經成為一碗熱得冒泡的雞湯。可詭異之處在於,往往喊得越大聲,就代表自己越做不到。愛一個人真的得先學愛自己嗎?到底怎麼用正確的方式去愛對的人?
  • 十個道理,學會積累,收穫成長的秘訣
    學會積累,才會擁有。積累的不是時間,而是時間給你帶來的一切收穫。(一)「黑瞎子掰棒子」的道理說明,不懂積累,最終將會一無所得。(二)「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明確,時間不但過得快、留不住,而且不能累積。(九)」學問是經驗的積累,才能是刻苦的忍耐」,能做到積累其實也是很不容易的,必須刻苦努力才行。(十)「天才在於積累,聰明在於學習」。哪有什麼天才,都是不斷學習,把聰明和成長積累多了,才有了天才。這些道理證明,時間雖然不能積累,但它產生的價值卻可以積累。
  • 當你學會斷舍離,你得到的永遠比你捨棄得更多
    人如果想要輕鬆地活著,又想要找到自己活著的意義,就必須學會捨棄,學會離開,比起擁有、得到和遇見,也許斷舍離才是更能讓人成長和發現自己的方法。斷舍離的過程其實也是得到的過程有些人心中難免會升起一些較為狹隘的想法,認為如果斷開了,捨棄了,離去了,就等於沒有了,多多少少是一種損失。
  • PESA情感課程 在自我認知中收穫肯定,在愛與堅定中收穫成長!
    讓我們走進北京市新府學外國語學校7年級的孩子們,看看他們的故事,聽聽他們的觀點,從不同的視角出發,收穫不同的理解。許久未見,卻感受到了孩子們的成長!疫情之下,平凡的小舉動也是力量陽光熱心的歆瑜,在媽媽的鼓勵支持下,堅持每天給疫情中值夜班的工作人員送愛心食品(雞蛋、牛奶)。在分享這個故事的時候,她有些羞澀,坦言自己剛開始情緒上有些小牴觸。
  • 筆記展評|「小展評,大收穫」從積澱中成長進步
    筆記展評 | 「小展評,大收穫」從積澱中成長進步一本本優秀教育筆記像一盤盤美食大餐,吸引著指戰員參觀學習、品評交流,每名指戰員都能從中汲取養分,感受深遠、收穫頗豐。近日,福建森林消防總隊廣東肇慶駐防隊伍救援三大隊筆記展評正在火熱開展中,讓我們一起來圍觀~活動前期,部分指戰員早已提前準備,查缺補漏,撰寫課後心得及收穫,他們都在為此次展評打著基礎,只為在展評上自己的筆記能得到更多同志的認同和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