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17年,歐、美、韓化妝品牌又一次集體降價了。
Dior降,雅詩蘭黛集團大規模降價,包括「網紅」 Tom Ford、祖瑪瓏等等。
韓國化妝品公司忙不迭跟上,愛茉莉太平洋旗下三百多個單品降價,蘭芝、悅詩風吟、雪花秀都在列。
降價幅度最大達到30%。
隨著外國化妝品牌集體降價,中國化妝品公司上海家化的股價元旦後一路下跌、下跌。
雖然可能有自身原因,但中國化妝品牌這個群體的日子——真的更難過了。
集體降價是因為中國政府去年10月降低化妝品的相關稅收了,彩妝香水降幅比較大。
所以這次投入集體降價熱潮的各品牌,主要降的是彩妝。
中國化妝品公司中本來做彩妝的就少。現在外資品牌彩妝大降價,變得好用又便宜,以前沒做彩妝的中國公司,最好也不要輕易進入這個領域了……
其實2015年就有一輪集體降價,當時是化妝品關稅降了,只降3%,就立刻引起了外資化妝品公司的行動擁護。
也是文章開頭的那些外資公司最積極,她們在中國生意做得很大。
多年來她們有機會就跟中國政府抱怨稅收、價差、代購的問題,現在降稅了,當然要有所表示。
雅詩蘭黛最高調,不僅最先宣布降價,還詳細公布了降幅;
歐萊雅遮遮掩掩,承認降價,但從不公布具體降多少;
Dior直接降,但因為比較貴,顧客群小一點,沒有被人追問降幅;
最有趣的是愛茉莉太平洋,每次都比雅詩蘭黛晚幾天,同樣高調地宣布詳細的降價方案
——可能她們還要拿到雅詩蘭黛的數據,才能計算出自己的方案。
除了要保持矜貴的少數品牌,降價的事,要大聲,讓政府知道,也要讓消費者知道,快來買啊。
代購日子不好過了,中國國內化妝品的價格不會再比國外貴那麼多了。
不過,很多中國「海淘黨」、「剁手黨」已經養成了在國外買東西的習慣,即使國內價格降下來,她們一時也想不起來回頭……
降稅仿佛推倒了第一塊多米諾骨牌,引起的是連鎖反應。
如果說雅詩蘭黛降價降得合情合理,韓國公司就有點被綁架的意思了。
我曾寫過一篇文章,首發在《好奇心日報》上,請參考《》。為什麼要降價?韓國化妝品可能是被迫的
韓國化妝品比歐美便宜,在中國的走紅靠韓國明星,也靠價格優勢。歐美化妝品降價,韓系要是不降價,優勢就沒了。
特別的、特別的,大家都知道今年韓劇、韓國明星在中國沒那麼活躍了,韓系化妝品的明星效應減弱了,所以也是動力不足,壓力很大。
今天,化妝品這個市場,趨勢已經很清晰了。
中國政府似乎已經意識到中國人在海外血拼是個問題,正在不斷降稅,減少化妝品在中國和海外的價格差。
這個行業的領袖,高端的那些歐美化妝品牌,原本就想拉平價差,有了降稅這個契機,她們做得比政府期望得更多。
最勤奮、最活躍的韓國化妝品公司,雅詩蘭黛一降,他們就跟。
那麼現在,大家想到沒有,
價格水平處在比較低層級的中國化妝品公司,該怎麼辦?比較便宜的韓系也降價了,中國化妝品牌還有沒有活路了?
中國化妝品牌起步晚、價格低、剛出來打天下,商場的好專櫃已經被外國公司佔滿了,連時尚大刊也不給她們好廣告位。
最慘的是,有些厲害的、做化妝品原料的化工公司,不肯賣好原料給中國化妝品公司。
再看幾次化妝品行業減稅。
中國化妝品公司都在中國生產,關稅對中國公司沒有影響。
也就是說,2015年那次減關稅沒有幫中國化妝品公司節省成本,但外資品牌的價格卻降下來了。
最新一輪的降稅,降的是消費稅,對中國化妝品公司是有一點幫助的。不過因為重點是彩妝、香水等等,中國公司也是受益比較少。
外資品牌集體降價,環境如此惡劣,中國化妝品公司還有什麼生存空間?
從過去到將來,中國化妝品公司或許還有以下幾條路可以走:走別人不走的路,在別人不去的空間,活著。
做外國人不做,或者不會做的產品。比如佰草集主打中草藥、漢方等概念,美素研發人參精華產品,這些領域外國人不熟悉。不過現在歐萊雅旗下的羽西已經開始模仿了,韓國品牌對人參鑽得更深。在三四五線城市挖掘,趁歐美韓品牌還沒鋪進來。原上海家化總經理王茁創立的磐締資本投資的中國品牌「植物醫生」,已經有2500家店鋪,側重於二三四線城市,與當地消費者的關係比外國品牌更密切。在某個更偏門、更細分的行業裡成為一個明星。比如蜂花洗髮水護髮素、阿芙精油……
選擇在中國做自己品牌的化妝品,實在是一件很勇敢的事。這個市場快速成為一個完全競爭的市場,外資品牌不僅有上百年的技術積累、營銷經驗,還迅速佔領了中國市場上最優勢的資源,特別是專櫃渠道。
中國公司似乎只能劍走偏鋒,正面進攻幾乎是無望的。
過去還有高關稅、高價差,對中國品牌有一點保護,這樣的優勢越來越小了,好像,也沒有什麼理由,呼籲國家給些什麼特別支持。
時裝、皮具、珠寶、腕錶……如果你在這些行業創業,做自己的品牌,那就抓緊吧,說不定哪一天,這些行業的稅也降下來,中國品牌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出頭。
今日頭條、界面新聞、知乎專欄、新浪微博、搜狐時尚、喜馬拉雅 FM
@盧曦採訪手記 同步更新
發送 真實姓名+自我介紹+個人微信號 到 luxi_sh@163.com,加入讀者群
推薦閱讀,點擊以下標題,就能看到這篇文章了
一個奢侈品店員的十年
我們發現了中國代工廠
亨得利,亨達利與亨吉利
歷峰老闆魯伯特:只愛藍血貴族?
中國廣州有一家代工廠,名叫世門
I.T
我陪閨蜜選婚紗,為什麼沒去?
一種叫原單的奢侈品灰色市場
厭倦的中國富人
保時捷的陰謀
Furla
MCM
全球產業鏈底層的中國皮革
年收入億歐元,是怎麼賣本子的?
Michael Kors
淮海路太平洋,一個臺灣百貨的衰退樣本
CHANEL
7
微信比天貓更適合賣奢侈品?看和的選擇
江南布衣背後的「中國Prada夫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