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銀15年首次虧損 軟銀為什麼會出現巨虧?

2020-12-14 站長之家
首頁

 > 

問答

 > 

關鍵詞

 > 

軟銀最新資訊

 > 

正文

軟銀15年首次虧損 軟銀為什麼會出現巨虧?

4月13日晚,日本軟銀集團發布了2020年財年(2019年 4 月 1 日到2020年 3 月 31 日)的業績預測,聲明稱基於市場環境惡化的判斷,軟銀集團預計本財年經營虧損1. 35 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 880 億或124億美元),預計本財年淨虧損 7500 億日元。

根據軟銀髮布的聲明顯示,上一財年出現巨虧的主要原因是旗下願景基金2019 財年將出現1. 8 萬億日元的巨幅虧損,在惡劣的市場環境中,該基金所投資的公司價值出現了大幅下跌。其中包括對WeWork、Uber等多個公司的投資出現虧損。

軟銀願景基金是在2017年成立,該基金第一期規模大1000億美元,主要投資了ARM、Uber、滴滴出行、WeWork等公司。2019年8月,軟銀宣布成立願景基金二期,規模達同樣高1080 億美元,聚焦投資人工智慧。

在出現巨額虧損之後,今年3 月 23 日,軟銀集團宣布將出售至多4. 5 萬億日元(約合 410 億美元)的資產,為至多 2 萬億日元的股票回購提供資金,並減少債務。此次股票回購是本月早些時候宣布的 5000 億日元回購的補充。其中就包括軟銀持有的大約阿里巴巴集團2.8%的股份,計入約1. 2 萬億日元利潤,不過在此番交易之後,軟銀依然是阿里的最大股東。

同時軟銀還宣布未來一年將出售高達4. 5 萬億日元資產,用以回購股票和減少債務。作為軟銀創始人和CEO的孫正義表示:「這是我們有史以來最大的股票回購,也是至今最大的現金加額,這基於我們對業務堅定的信心。」而這次業績爆雷,或又將導致軟銀股價嚴重承壓,孫正義所質押的股份或將面臨追加保證金的困境。

相關焦點

  • 軟銀今年一季度巨虧1.4萬億日元 是獨角獸願景還是...
    軟銀集團董事長兼社長孫正義這樣給5月18日舉行的業績說明會做開頭。4月上旬,日本軟銀集團(SBG)發布2019年財年巨虧的業績預期後,引發了軒然大波,各種「軟銀滑鐵盧」的討論四起。5月18日,軟銀2019年財年(2019年4月到2020年3月)的成績單終於出爐,巨虧都發生在今年一季度(2020年1-3月份),軟銀集團淨虧損1.4381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956億元)。這一水平刷新了日本企業的季度業績記錄,超越了東京電力集團在東日本大地震時創下的季度(2011年1月-3月)虧損1.3872萬億日元記錄。
  • 軟銀集團公布全年業績預估,15年來現首虧
    當地時間4月13日,軟銀集團公布了全年業績預估,預計在截至今年3月底的2019財年,公司將出現1.35萬億日元(約合125億美元)的運營虧損。而此前,市場預期軟銀集團全年將實現經營利潤4665.6億日元。報導稱,這將是軟銀集團15年來首次出現虧損,也是有記錄以來的最大虧損。軟銀集團稱,預計2019財年淨虧損7500億日元。
  • "納斯達克鯨"戰績:軟銀押注科技股巨虧13億美元
    (原標題:「納斯達克鯨」揭開面紗:軟銀押注科技股巨虧13億美元)
  • 軟銀2019財年虧損或創公司記錄 願景基金虧167億美元
    據外媒報導,軟銀集團將於下周一發布2019財年年報。因為軟銀投資的WeWork、Uber和OYO等公司市值和估值的大幅縮水,軟銀2019財年的業績將會大幅轉虧。
  • 軟銀為何會虧這麼多錢?
    軟銀為何會虧這麼多錢?過度樂觀激發了太多的泡沫,軟銀集團就如同被泡沫託起的巨大貝殼。等到貝殼被打開時,人們才發現裡面既沒有維納斯,也沒有珍珠。軟銀集團預計,公司2019財年帳面虧損將達1.35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888億元,或125億美元),淨虧損75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493億元,或70億美元)。這將是該公司自1994年上市以來錄得的最大年度虧損,也是近15年來首次出現年度淨虧損。
  • 軟銀放棄ARM的原因,真的是缺錢那麼簡單?
    7月14日,據華爾街日報等外媒報導,軟銀已經聘請高盛評估關於Arm首次公開募股和出售相關事宜。據透露,軟銀一直在準備將Arm分拆上市,但最近在收到外部人士的興趣後,開始探索出售方案。換言之,軟銀集團正就ARM在摸索包含出售或者是IPO等多個選擇,主要是其想要摸清楚業界和金融市場對ARM的興趣,謀求最大利益的選擇。
  • 值得軟銀拋售800億美元資產?
    孫正義解釋道,之所以這麼做,他是遇見到了,未來可能出現像雷曼兄弟2008年倒閉那樣的事件,從而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從而引起大範圍崩盤。他說,「在這種情況下任何事都可能發生。新冠疫情改變了一切,當然,疫苗就要來了,可誰知道今後兩三個月會怎樣?」軟銀正在為經濟長期低迷及可能的機會做準備,「現金是我們的防禦手段」。
  • 軟銀不再「激進」
    定下300年規劃後,軟銀在投資上一路狂奔對於現在的軟銀而言,彌補願景基金投資失利帶來的損失是當務之急。而在彌補的過程中,我們也能夠看到,一貫激進的軟銀換了方向。猶記得在2010年,軟銀創始人孫正義拿出了一份133頁的PPT,其中囊括了他耗費6年時間研究的300年規劃。
  • 莫迪將再次發表全國講話;軟銀願景基金虧損165億美元
    (來源:The Indian Express)印尼決定將大規模社會限制擴大到西爪哇省4月12日,印尼決定將大規模社會限制的範圍擴大到西爪哇省,限制措施將於本周三(4月15日)或周四開始實施。西爪哇省和首都雅加達接壤,有近5000萬人,是印尼人口最多的省份。而印尼首都雅加達自4月10日起開始實施大模式限制。
  • 孫正義也要買TikTok,軟銀7年投百億,他為何鍾情印度市場
    2013年,軟銀首次「登陸」印度市場,投資了7500萬美元給電商平臺Snapdeal。一年後,加投6.27億美元。目前這家公司是印度三大電商平臺之一,其餘兩家則是由騰訊投資的Flipkart和亞馬遜。根據測算,軟銀已經對印度市場進行了43筆投資,涉及19家企業。
  • 馬雲將從軟銀董事會辭職 馬云為什麼從軟銀辭職
    首頁 > 問答 > 關鍵詞 > 馬雲最新資訊 > 正文 馬雲將從軟銀董事會辭職 馬云為什麼從軟銀辭職
  • 2年燒光6000億的軟銀,憑什麼逆轉?
    2000年,軟銀對成立僅一年阿里巴巴投資2000萬美元。近1.4億的人民幣,在20年前的中國,絕對是一筆巨款,實際上,孫正義本來想投5000萬美元的,被馬雲婉拒了(稚嫩的小馬當時胃口還不大,膽也小,怕萬一阿里模式不行,會連累孫老闆賠錢)。4年後,經過了市場檢驗,阿里業務水漲船高,隨阿里一同壯大的還有馬雲的野心與膽識。
  • 軟銀逆轉:不變的孫正義
    但很難說軟銀的逆轉多大程度歸功於孫正義的操作。資本市場看上去已經和現實經濟徹底脫節。根據預測,2020 年中國 GDP 只會上漲 2.1%,而代 A 股表現的滬深 300 指數已經上漲了 21.5%、創業板漲 53%。
  • 軟銀的困境,孫正義的倔強
    其中,願景基金運營虧損20.5億美元,拖了集團業績的後腿。更早之前,2019財年二季度(7-9月),軟銀因願景基金虧損89億美元,最終集團營業額虧損65億美元——這是孫正義執掌軟銀14年以來,首次遭遇公司季度虧損。根據Crunch Base的數據,軟銀投資的金額最大項目,前三位分別是WeWork、Uber、滴滴。
  • 軟銀孫正義有望在2021年再次迎來IPO大潮
    來源:新浪科技新浪科技訊 1月7日晚間消息,據報導,軟銀集團正準備在今年內讓其投資過的至少6家企業完成上市。在2020年的基礎上,軟銀希望將孫正義的財富推向更高點。有知情人士透露,即將在今年進行首次公開募股的企業包括韓國電子商務先驅Coupang、印尼線上商城運營商PT Tokopedia,以及中國打車巨頭滴滴出行。消息人士拒絕透露身份。
  • 軟銀出售旗下四足機器人研發商波士頓動力,現代汽車接盤
    報導稱,軟銀方面已經同意以1萬億韓元(60.12億人民幣)的價格,將旗下四足機器人研發商波士頓動力出售給韓國現代汽車。截至目前,從谷歌到軟銀,再到現代汽車,被稱作「網紅機器人公司」的波士頓動力已經歷經三次易手,身價也從谷歌2013年的收購價30億美元縮水三分之一。
  • 軟銀選擇的這種上市方式為何這麼火?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文丨BT財經年初還深陷巨虧的軟銀願景基金(SoftBank Vision Fund),因為股市V型反轉,現在不僅扭轉虧損,還計劃通過SPAC上市。而2020年是SPAC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火熱的一年,迅速成為企業偏好的上市方式。數據提供商Dealogic的數據顯示,今年到目前為止在美國上市的公司已經籌集了超過1090億美元的資金,SPAC幾乎佔了其中的一半,超過400億美元,而整個2019年SPAC總共籌資不過135億美元。SPAC成願景2期的資金新渠道說回願景基金的情況。
  • 375%的投資回報,貝殼幫助軟銀渡過WeWork困境
    來源:金融界網站 近日,一家中國房地產初創企業完成了一次轟動一時的首次公開募股(IPO)。而在其背後,正是試圖重建作為初創企業投資者聲譽的日本軟銀集團。屢遭失敗之後,軟銀似有抬頭之勢,最近的多個投資均獲得了成功。
  • 軟銀放棄「納斯達克鯨」!年內了結九成期權
    傳出虧損近40億美元的消息不到一個月,軟銀大手筆押注科技股的期權「納斯達克鯨」可能就要夭折。美東時間2日周三,媒體援引知情者消息稱,因為投資者一直強烈不滿,軟銀將悄然削減衍生品風險敞口,任由所持的期權合約到期,不再保持相關倉位的規模。因為這些期權合約都是短期的,約90%的合約都會在今年12月底以前了結。
  • 軟銀集團扭虧為盈 進軍二級市場前路幾何 每經記者對話Wedbush...
    而對於眾多企業而言,剛剛過去的二季度,可謂「幾家歡喜幾家愁」,有的因業績下滑而裁員、降薪,有的卻逆風「翻盤」、賺盡關注——比如,軟銀集團僅僅3個月,就實現了從巨虧到盈利,並宣布成立新的資管公司,進軍二級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