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印良品達成中國200家門店目標 近兩月開店近20家

2021-01-08 贏商網

  時隔16年,無印良品終於鼓起勇氣,再次啟動全球擴張計劃。曾經,松井忠三讓無印良品起死回生的口號「執行95%,計劃5%」充滿謹慎慢行的勸誡。如今,被改成了頗有激進意味的「重視速度」,「70%主義」和「承擔風險」三原則。

  對此,無印良品的解釋是,如果海外擴張這件事做不好,或者停滯不前,無印良品就又會回到2000年的慘狀。「這是公司已經達成的共識」。就在幾天前,無印良品剛剛達成中國大陸200家門店目標,近兩個月無印良品密集開店近20家,有時甚至四店同開。

  

        趕進度:海外新增1200家門店

   2000年前後,無印良品因在歐美、香港、臺灣等地區的盲目擴張,從巔峰滑落谷底,門店停業,公司巨額虧損甚至瀕臨破產。而彼時,與無印良品同時期誕生的優衣庫(需求面積:1800-2000平方米),因包括在中國等市場的全球化戰略的成功,正創造業績三連翻的奇蹟。

  臨危受命的日本商界傳奇人物松井忠三,以回歸質樸的收縮戰略,用了足足七年時間才帶領無印良品重回巔峰。2015年,無印良品換上有多年海外工作經驗的松崎曉任社長(松井忠三變成了名譽會長),再次提出全球擴張計劃,要在海外建4倍於本土的門店數量。

  根據無印良品2016年財報,目前其本土海外門店數相當,均為400餘家。這意味著無印良品至少要在海外新增1200家門店。其中,中國大陸市場被寄予厚望,中期規劃為500家門店(這恰好是優衣庫目前在大陸的門店數),遠期規劃1000家門店(這也是優衣庫2020年的開店目標)。

  改氣質:藝術家跟商人取經

  先別鐵口直斷無印良品這次是成是敗。有個有趣的細節,能一窺無印良品與優衣庫的氣質差別。

  無印良品最被大陸消費者詬病的就是中日差價,儘管已經連續五次宣布價格下調,得到的評價依然是「還不夠」,部分商品的價差依然高達40%。對此,無印良品高管曾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委屈」。雖然無印良品的工廠很多在中國,但給大陸店鋪配貨,需要從工廠統一運到日本,再送回中國來。一去一來,增加關稅不說,運營成本也居高不下。

  2011年,無印良品在大陸僅有30家門店的時候,就設立了北京、上海、深圳、瀋陽四個物流中心,並且要求大陸門店導入和日本一樣的商品管理系統,由日本總部根據大陸門店的實際銷售數量訂貨配貨,全部商品經由物流中心配送到各店。但因為不了解大陸門店的倉儲能力(或是當時大陸門店在設計時漏了倉儲),總部安排的貨量門店無非接收,大批退回的貨物又讓物流中心出現混亂。

  直到今天,物流和信息系統依然是無印良品的運營「無底洞」,財報顯示,2014財年,無印良品狂砸138.1億元在物流建設上。從2014到2016財年,其在信息系統上的投資也是逐年遞增,從20億日元已經漲到近40億日元。

  看無印良品這個軸勁,你就能理解,他們真不是故意要對大陸消費者「價格歧視」。實在是產生了高昂的運營成本。在日本倡導「合理的便宜」,在大陸,他們其實也是一以貫之地在賺取「合理的利潤」。

  反觀優衣庫,剛進入中國市場那陣,他們也曾固守日本那套原則:不找旺鋪,少花錢在門店裝修上。但很快他們就意識到中國消費者不吃這套,於是改在商場開店,裝修也開始高端化。同樣是中國工廠,供應全球,優衣庫迅速理順了自己的供應鏈,在全球同價的基本原則下,其定價策略不是簡單的「成本+利潤率」,而是根據當地市場和營銷需求有靈活的調整。

  在日本,無印良品和優衣庫都是以產品的高性價比聞名。曾有日本網友總結,買優衣庫後悔的原因,其中一條即是「在優衣庫買了衣服後,發現無印良品有同款,而且更便宜」。可見,即使是在優衣庫專長的服裝領域,無印良品也並非沒有勝算。

  但公司氣質的不同——無印良品堅守原則的「藝術家氣質」和優衣庫適應力超強的「商人氣質」——決定了兩個品牌在離開本土後,走上截然不同的發展道路。

  

  調品類:雜貨主導,服飾退後

  雖然運營成本高企,但因為一直以來,無印良品在大陸市場奉行的「見兔撒鷹」策略(每家門店總部都會根據租金要求,估算銷售額與成本,達到標準才批准開店),保證了其門店的盈利能力:在這波瘋狂開店之前,所有無印良品大陸門店,平均只要15.9個月收回投資。

  根據戰略要求,為了快速開店,無印良品也不得不把標準降低,將回收期放寬到兩至三年。他們稱之為,「要更有耐心」。

  正在中國大陸遍地開花的商業地產項目,對無印良品、優衣庫這樣的超級品牌是奉為上賓的,他們根本無需自己去尋找租位,無數招商經理排著隊要給他們優惠政策。曾經高高在上的無印良品終於放下架子,這次她只有一個條件:有優衣庫的地方,就要有無印良品。

  但無印良品並無心在服裝品類上與優衣庫一較高下。相反,她在弱化服飾,強化生活雜貨(2016年上半年,生活雜貨已經超越服飾,成為無印良品中國區的銷售主力品類),要打造商業中心的「宜家」。

  為此,無印良品在追求門店數量的增長之外,還提出了一個店鋪改革計劃。要通過改進視覺營銷,重點改造營業面積超過300坪(約991平米)的大型門店,向顧客更清晰地傳達品牌理念。

  在無印良品上海旗艦店,我們能明顯的感覺到這種變化:類似宜家的場景化的陳列,書店、餐廳,甚至文化開放空間等新形態的引入,讓無印良品所描畫的「理想生活」更加豐富迷人。恰如很多人對無印良品門店的評價,「即使不買東西,也喜歡去逛,因為美的東西總會給人愉悅」。

  而要讓人們單獨評價無印良品的產品,依然應了山本耀司的話,「起初我覺得這牌子很了不起,但接觸之後,覺得跟其他的品牌也差不多」。

  這就是藝術的尷尬,它讓「懂」的人瘋狂,也讓「不懂」的人嗤之以鼻。

  在文青扎堆的北上廣深,再算上個成都,無印良品只要保持開店水準,跟優衣庫PK門店數,開多少都問題不大(至少引流效果在)。

  但後面要跟著優衣庫去三四線城市開店,無印良品的認知度就未必比得上優衣庫了。優衣庫的渠道下沉尚不被業界看好,無印良品的貿然下沉會不會又成了先烈。

  忽視電商,海外擴張政策在中國能成嗎?

  作為專業電商媒體,戲哥最後必須再吐槽一下無印良品的「死軸」。為什麼只想到跟著優衣庫開線下店,不跟國人學學線上銷售?砸那麼多錢開發的MUJI PASSPORT居然只有門店籤到和會員積分功能,在上面查詢商品只告訴你線下哪裡有賣,想要在線購買?對不起,請等待一分鐘,讓我為你跳轉到官方網站。這是什麼令人髮指的網購體驗?

  再看看現在風生水起的幾家精選電商,靠著供應鏈紅利,簡直就是對標要做電商界的「無印良品」,真正把產品做到國人認可的高性價比,何愁不高速增長?說到底,無印良品在中國,只守住了審美的逼格,卻丟了性價比的核心競爭力,而高性價比,才是無印良品的崛起之道啊!

  古人云:以色侍人者,色衰而愛馳。也就現在大家還吃「性冷淡風,高逼格」這一套,能夠忍受現時的價格,但市場留給無印良品的時間其實不多了。

本文轉載來自:調戲電商,不代表贏商網觀點,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贏商網,電話:020-37128209;郵箱:news@winshang.com

相關焦點

  • 年收入近260億的無印良品,未來難以想像?
    2019-07-23 15:13:52 來源:億歐網   全球超過900家門店,年收入近260億的無印良品,未來難以想像?
  • 盤點:MUJI 2016年內地開店41家 中國門店超200家
    快時尚品牌MUJI(需求面積:500-800平方米)(無印良品),這是一個後發奮進的品牌,和優衣庫一樣來自日本,不過,其拓展速度跟優衣庫卻有著完全不一樣的邏輯。據贏商網統計,MUJI 2016年在中國內地新開門店41家,截止2016年12月31日,中國內地門店總量達202家。
  • 年收入近260億,卻敗北中國市場,無印良品還能逆襲嗎?
    文/劉睿奇 億歐智庫分析師 無印良品全球超過900家門店,年收入近260億元無印良品(MUJI)最初於1980年推出,並在20世紀90年代日本經濟泡沫破裂後迅速發展壯大,截至2019年2月底,無印良品在全球擁有917家各類型門店,覆蓋全球32個國家和地區,年收入規模達到4,088.4億日元(人民幣259.5
  • 2016年底無印良品中國大陸地區店鋪總數達200家
    12月12日,無印良品中國大陸第200家門店在濱江寶龍城市廣場盛大開業。誕生於日本的無印良品,全球門店數量超過了700家,商品總類遍及服裝、生活雜貨、食品乃至家居領域,商品總數超過了7000種,長期以來廣受大眾喜愛。
  • 無印良品的中國速度:2013年在內地開出35家
    產品風格頗為清心寡欲的無印良品在中國內地的發展就像一輛在高速公路上飛馳的汽車。2008年時,它在內地僅有5家門店,卻在五年後拓展到了100家。2013年,無印良品在內地破天荒地開出了35家門店,單在同年的12月,它一口氣就開出了12家—要知道,在海外門店第二多的臺灣,一年的新店數目最多也不過三四家。
  • 中國大陸第200家店正式開業 無印良品在中國未來如何?
    12 月12 日,無印良品挑了這個漂亮的數字,宣布中國大陸地區第 200 家店正式開業。   2016 年,無印良品在中國大陸,也走過了 10 年。   第200 家店開業,無印良品在中國的裡程碑   2000 年前後,無印良品因在歐美、香港、臺灣等地區盲目擴張導致公司巨額虧損,在那之後,無印良品對於擴張發展變得十分謹慎。   2005 年,無印良品進入中國大陸市場,在上海南京西路開設了第一家店鋪。
  • 疫情持續,無印良品已逐步恢復近百家門店
    記者 | 樓婍沁編輯 | 周卓然1界面時尚從無印良品中國總部處獲悉,無印良品正逐步恢復部分因此次新冠病毒疫情而暫閉的門店的運營。截至2月26日,無印良品在華佔閉門店數為66家。而據日經新聞報導,截至2月25日,這一數字為70家。此前,無印良品根據國家、各地區以及各商場防疫防控工作策略,關閉了部分中國大陸區門店。在2月9日時,相關數字達到近期峰值,為152家。
  • 無印良品的中國實驗
    儘管在鈦媒體的入住體驗中,MUJI HOTEL 的房間出現了淋浴時水溫忽冷忽熱、下水堵塞、窗戶無法關閉等諸多問題,但對於 MUJI 品牌粉絲來說,從一踏進酒店開始,隨處可見的原木裝潢;淺棕、乳白、菸灰的配色組合;以及和全球其他887家 MUJI 門店相同的音樂與香氛,無一不在提醒著來到其中的人們:這是無印良品的酒店。為什麼是中國?
  • 對標Zara和無印良品 海瀾之家優選生活館成敗交由市場
    公開資料顯示,2017年9月份,海瀾之家推出海瀾優選生活館,提供一站式家居產品集合店。品牌主打高性價比,加價倍率平均2.5倍,產品價格點約為Zara Home以及無印良品產品的2/3。該品牌以近2000種商品品類覆蓋服裝、生活雜類和時尚家居三大領域,線下渠道主要定位在二三線城市的購物中心,線上端官方商城和天貓旗艦店均同期上線。
  • 無印良品中國模式:直覺一樣的轉折點 快速而生的粗糙
    產品風格頗為清心寡欲的無印良品在中國內地的發展就像一輛在高速公路上飛馳的汽車。2008年時,它在內地僅有5家門店,卻在五年後拓展到了100家。2013年,無印良品在內地破天荒地開出了35家門店,單在同年的12月,它一口氣就開出了12家—要知道,在海外門店第二多的臺灣,一年的新店數目最多也不過三四家。
  • 無印良品破產保護 無印良品申請破產保護是為何
    7月10日,據路透社報導,日本零售巨頭無印良品(MUJI)母公司株式會社良品計畫(yohin Keikaku Co)周五表示,由於新冠病毒大流行造成的影響,無印良品美國子公司已經根據破產法第11章申請破產保護,負債6400萬美元(約合67億日元)。不過,無印良品強調,在美申請破產不影響全球其它市場的正常運營。
  • 無印良品,涼了?
    日本品牌無印良品,其本意是「沒有商標與優質」,也是這種極簡主義受到了人們的喜愛。2005年,無印良品入駐上海,但業績一直不理想,2015年,無印良品對中國市場進行了降價策略,當時回暖了一些,但是近幾年在中國的銷售額一直在下滑,它為什麼涼了?產品質量問題質量是企業的生命是企業的靈魂,每一個長久不衰的知名企業,其產品或服務,都離不開過硬的質量。
  • 無印良品MUJI:急進、危機與重生
    開設大型新店,往郊區購物中心發展,品牌影響力和議價能力提升,以較低的成本拿更大面積商鋪開大店的另一個原因是,公司2000年上市後,銷售戰略目標定在1100億日元,如果開1000平以下小店,需要開設100家店能實現,如果開3000平門店,則可縮小1/3數量,如果能達到相同坪效,提前實現目標;加之,願意跟無印良品合作的門店資源逐步增加,最多時同時有50個門店等待合作,造成無印良品的選址標準有所放鬆
  • 無印良品拒絕工商部門抽檢門店是哪一家?「拒檢門」最新消息
    無印良品拒絕工商部門抽檢門店是哪一家?「拒檢門」最新消息­  近日有媒體報導,無印良品北京巴溝華聯店在北京工商局海澱分局日常抽樣檢測時不配合,且多款銷售產品未登記,甚至有清除後臺記錄的行為。距檢測已經過去將近一周,涉事門店依舊正常開門營業。
  • 「水土不服」無印良品,難過中國市場生死劫
    便利店、地鐵小店甚至在部分自動販賣機中,都可以見到其商品,而在中國,無印良品的店鋪通常遠離超市賣場,選擇在一線城市高端商場之中。因其在中國市場高定價的戰略定位,無印良品一度被視為國內的「中產標配」。同一品類商品,在中國市場未實行降價策略之前,與日本本土的差價可高達2倍甚至更多。在中國,無印良品的一個小筆記本售價25元,其日本的零售價為315日元(約合人民幣20元)。
  • 無印良品破產保護是什麼意思 無印良品申請破產保護原因
    7月10日,據路透社報導,日本零售巨頭無印良品(MUJI)母公司株式會社良品計畫(yohin Keikaku Co)周五表示,由於新冠病毒大流行造成的影響,無印良品美國子公司已經根據破產法第11章申請破產保護,負債6400萬美元(約合67億日元)。不過,無印良品強調,在美申請破產不影響全球其它市場的正常運營。
  • 難以突圍的海瀾優選 模仿無印良品虧損近億
    網易嚴選、NOME、JNBY home紛紛踏上無印良品走過的路。  2017年初秋,次品風波和「抄襲門」給網易嚴選帶來的衝擊尚未褪去,NOME在廣州開出第一家門店,京東的「京造」尚在孕育之中;舶來品ZARA HOME不溫不火,而H&M HOME關閉所有大陸門店已近兩年。一時間,賽道上風起雲湧。
  • 難兄難弟 無印良品母公司被指漏稅 優衣庫100多家店臨時停業
    日本平價服飾優衣庫和輕時尚雜貨品牌無印良品,可以說年輕消費者喜愛的品牌,但近段時間,兩大品牌同樣受到疫情衝擊,遭遇巨大的壓力。不僅如此,運營無印良品的日本公司良品計劃還正在遭遇著漏稅門,更為疫情衝擊之下的無印良品蒙上了一層陰影。
  • 那家遠看優衣庫,近看無印良品的十元店要上市了-虎嗅網
    但實際上這一增長几乎全部來自前兩個季度,由於疫情影響,導致公司開店速度在20Q1與Q2驟停,6個月內較去年年底僅淨增加了11家門店,顯然被極大地影響了公司的擴張節奏。 名創優品覆蓋80個國家與地區,1689家的海外門店是一個非常驚人的數據——與海外營收數字類似,在國內的線下零售業,同樣很難找到數字與之相近的企業。
  • 那家遠看優衣庫,近看無印良品的十元店要上市了
    同時,公司還是一家中國市場客流量超四億,海外門店近1700家,業務覆蓋80個國家和地區,消費者群體高度年輕化,SKU超過8000的零售品牌。當然,這家公司也很有爭議。老生常談的山寨問題暫且放在一邊,公司的加盟模式也有些問題——有分析認為名創優品的加盟商相當於借總部的高利貸。同時,公司在上市前還砍掉了所有網際網路金融業務,似有些著急處置不良資產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