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 李力加的思考
作者 / 李力加
正文共1100字15圖
預計閱讀時間8分鐘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申請授權請在文末留言
日前,《美術報》「美育版」主編黃俊嫻約稿,評析社會上利用網絡開設門店,進行兒童畫假行為,滿足一些家長功利心,等等違規現象。立刻在手中工作暫告一段落之時,寫出文章發黃俊嫻主編。
原約稿文本截圖
孩子原本的純真,被社會上的歪風帶入功利性的追求,某些成人操縱著孩子從小就學著如何去造假,這是多麼可怕的事情!!!
早在2006年,指導美術學本科學生章水美老師(現為金華第四中學美術教師)的畢業論文《兒童畫中教師「代筆」現象分析》,就引起廣泛社會反響。2014年,指導研究生伍翔南碩士畢業論文《由「兒童畫考級」的歷史變遷論我國當代的兒童美術教育》,2018年6月,在《中國美術報》發表《為何「兒童畫考級」橫行20年》(上下)連載。2020年6月,接受北京交通廣播「1039生活+」欄目主持人劉慧老師專訪,談及兒童畫造假案例,劉慧老師非常震驚!在兒童藝術啟蒙階段,竟然有這樣的現象發生。
2020年8月8日,最新一期《美術報》在「少兒美育讀本」專欄,用兩個整版篇幅,通欄標題「還孩子一個純真的童年——反思兒童藝術作品造假現象」。為《美術報》此舉點讚!
《美術報》網頁截圖
這一版的主要內容為針對此問題的主編與記者專訪,披露這一問題。
《美術報》網頁截圖
這一問題,是中國社會發展、兒童成長中的毒瘤,是必須進行全面治理,杜絕的。中國美術家協會少兒美術藝委會老主任何韻蘭先生,就在本專欄推出之前的8月5日,在整個「朋友圈」發出批駁這一社會問題的連結。
微信截屏
以下為8月8日《美術報》「少兒美育讀本」欄目網頁截圖
《美術報》「少兒美育讀本」截圖,全文刊載我的文章,此題目為黃主編另行命名
《美術報》「少兒美育讀本」截圖
本版的另一篇文章為華東師範大學的毛毅靜副教授文章《巧詐不如拙誠——也談兒童藝術作品造假》
如何還給孩子們一個純真的童年,如何真正將兒童時期的美術活動作為滋養身心的真正的美育養成,是需要全社會達成共識的。作為教師,作為家長,作為社會群體中的每個人,都要認真思考,作為成人,究竟應該給孩子什麼?
感謝在日本留學的汪夢瑤博士、伍翔南博士,發來「家之光」世界兒童畫評審官方網連結,以下,選擇第24-27屆「家之光」世界兒童畫評審中幾幅金獎作品刊發。
聖誕前夜,維泰爾 瓦爾加
男,10歲
塞爾維亞
葡萄的收穫
艾琳 法比揚,女,6歲
斯洛維尼亞
我的家人
葉卡捷琳娜 弗拉迪米羅娃 斯託雅諾娃,女,10歲
保加利亞
雞的遊樂場
比爾卡內羅萊塔,女,7歲
拉脫維亞
本作品作為第28屆世界兒童畫比賽的宣傳畫
世界兒童畫比賽金獎圖片選自:
https://www.ienohikari-koubo.com/zugacon/archive/archive-27/
(日本家之光協會世界兒童畫大賽網)
作者|李力加|
編輯|馮海超|
【全文完】
感謝您的耐心閱讀
請順手點個讚(文末「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