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說起這個話題,是因為看到網上有一篇PK,我原本以為,這樣的問題不會有多少爭議,沒想到,評論裡很多人相持不下,正方多半是說「貴的護膚品成分好、技術好、安全可靠」,反方多半認為「貴的護膚品很大程度上是溢價作用」。
首先說明,不要偷換題目變成「貴的大牌護膚品好不好「,並不是說大牌護膚品一定都好、也不是說大牌護膚品哪裡不好,只是我發現,這種問題無論站哪一邊,都會有海陸空各種角度的攻擊。
我們先拋開產品成分和技術的問題,因為大部分普通人並不是成分控,也不懂技術,看不懂這些理科生的東西,非要問有沒有用,其實自己也不知道,因為一直在用,沒有一半臉抹了一半臉不抹,怎麼知道效果在哪裡,我們有的人買貴的大牌很多時候是買的一種自信、一種自我認同感,因為相信大牌肯定是好的。但這裡面涉及到價值消費觀,還涉及到個人財務問題,至於值不值得,各人情況不一樣。插一句:如果只是把很貴的產品當作炫耀資本,那就結束話題,開心就好,不用看後面。
首先,我覺得要糾正一個觀點,護膚只是輔助作用,有很多由於我們身體內部問題造成的皮膚問題的反應,不要誤認為是護膚品的事。如果你用著最貴的眼霜,熬著最晚的夜,那就對不起花的錢。我們身體內部有八大循環系統,皮膚不屬於任何一個系統,但是皮膚跟這些循環系統有關係。比如,皮膚中的神經屬於神經系統,精神緊張壓力過大、情緒總是不好、恐懼等等神經系統出問題,就會在皮膚上有所反應;再比如,皮膚中汗腺屬於內分泌系統,汗腺跟毛孔是同一個出口,如果你的內分泌失調,或者女性經期激素分泌紊亂,也容易在臉上皮膚有反應。在清楚這個問題後,我們再接著談護膚品的事。
有的人,由於不知道怎樣判斷某個品牌好不好用、是否可以滿足需求,往往就只能靠「相信品牌廣告宣傳」這些因素去判斷。
還有的人,因為被坑過、花過冤枉錢,所以什麼都不敢相信,以後只認大牌,只有多花錢,買最貴的,才放心。
還有的人,其實並沒有太多想法,只是覺得還好吧、習慣了、懶得再挑了......
我的思考是,
我們買回來的東西,是希望對皮膚有改善效果,我們用的是它的核心價值,而不是它的價格。
價格跟實際價值,其實沒有必然關係,如果是喜歡貴的護膚品帶來的心理滿足感,這個價值角度,是另一說。何為價值?舉個慄子:比如有兩款胺基酸潔面液,它們的清潔活性成分都是胺基酸裡是最優質的原料,除此之外,其他附加成分不相上下,那麼如果在一個國際大牌這裡,它的價格就是好幾百塊錢,如果在一個還不太知名的國產品牌裡,價格也許就99塊錢,這就是價值相同,價格卻相距甚遠。在這種情況下,當然就不要買很貴的那個了。
那貴的那個有沒有優點?好不好用?
有的!大牌產品相對來說,有更高品質的原料供應,更先進的加工設備,更靠譜的專利技術,更大量的客戶群體,更穩定的銷售渠道等等,但品牌對於產品的價格來說,也確實起了很大的溢價作用,我們應該透過它的價格,去認識它的價值。要問好不好用,不能一概而論,歸根結底主要還是要看成分和膚感設計適不適合自己,其次再看看其他附屬因素,如果是適合自己的,它就是有價值的,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經濟無壓力,就可以買,但肯定不是越貴越好的邏輯,只要大廠出品、且適合你使用的就可以了。當然你的判斷還有個前提,就是你需要有一定的信息對稱,否則還是會影響主觀判斷。
如果你完全丟掉理科生的思維,不去想想為什麼要用這個東西,為什麼要用在這個步驟上,作用原理是什麼,能解決什麼問題......這些問題不去追究的話,就很容易造成每年要交好幾萬的智商稅。
我們在判斷、或對比某產品貴與不貴、該不該買的時候,不是拿著99元的價格去比較,可能有很多人是這麼做的,這是不對的,買護膚品最忌諱的是不知道自己要什麼,甲之蜜糖,乙之砒霜,如果不符合自己皮膚需求,買再貴也白費。
另外,DIY護膚品、或小作坊小廠製作的,就別買別用了,因為護膚品是化工產物,要考慮成分、工藝、原理和安全性,任何未經工業提取、和人工測試的所謂天然物質,都不要直接上臉,很有可能會導致你的肌膚非常嚴重的過敏。
總結一下,護膚這個事,要從基因、生活習慣、身體狀態、護膚產品多方面結合,買護膚品只是其中一小塊,而護膚品的價值在於「護」,就是保養皮膚,所以要不要買很貴的護膚品,得看個體情況而言,要結合多種因素而論,不能一邊倒,而且完全沒必要爭論攻擊對方立場,建立自己正確的消費觀才是正經事。
感謝陪伴~關注~鼓勵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