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鄉村 美麗生活

2021-01-09 新華社客戶端

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指引下,各地大力挖掘特色資源,對基礎設施進行升級改造,美化村容村貌,改善居住環境,不斷提升鄉村教育、醫療、文化和政務服務水平,發展各類特色文旅、特色農業項目,美麗鄉村建設彰顯成色。青山綠水間,一首首農村改革新曲在各地譜寫,一幅幅山水畫卷徐徐展開,美麗鄉村的魅力不斷迸發,更多百姓過上了美麗生活。

小朋友們在貴州省畢節市七星關區柏楊林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內玩耍(8月3日攝)。柏楊林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是畢節市最大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安置點內的教育、醫療、就業扶貧車間、長幼日間託養照料中心等設施齊全。新華社記者 劉續 攝

鄉村醫生江鳳英(中)給廣西武宣縣東鄉鎮河馬村村民講解科學的洗手方法(6月20日攝)。新華社記者 曹禕銘 攝

這是新疆阿克陶縣易地扶貧搬遷點的阿克陶縣現代設施農業產業扶貧基地和阿克陶縣崑崙佳苑小區(3月22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丁磊 攝

廣西來賓市金秀瑤族自治縣六巷鄉的一處民宿(7月10日攝)。新華社記者 曹禕銘 攝

在江西省萍鄉市武功山風景名勝區以摔跤運動為特色的鄉村學校——麻田中心學校的操場上,校長朱志輝(右)指導學生練習「摔跤操」(11月10日攝)。新華社記者 胡晨歡 攝

在雲南省鎮雄縣大地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老人們在老年之家休閒娛樂(9月24日攝)。新華社記者 胡超 攝

湖南省寧鄉市溈山鄉九年制學校茶藝班的學生在學校附近的茶田裡練習採茶(7月9日攝,無人機照片)。為培養學生的文化底蘊和實踐能力,溈山鄉九年制學校自2012年起面向3至6年級的學生開辦茶藝班,學生可自願報名,每周上1節茶藝課。新華社記者 薛宇舸 攝

孩子們在廣西興業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小區「老鄉家園」內玩耍(5月2日攝)。新華社記者 曹禕銘 攝

西藏拉薩市當雄縣羊八井鎮彩渠塘村婦女主任宜西措姆(左一)與村致富帶頭人贊瓊(右一)一家交流(8月2日攝)。彩渠塘村的150戶683名村民2017年底開始陸續從那曲、阿里、昌都等地區極為艱苦的地帶搬遷而來。來到新村後,不僅衣食住行和醫療都有了保障,還靠羊八井地熱溫泉旅遊入股分紅,發展綿羊育肥、手工加工合作社等集體經濟和就近就便務工增加收入。新華社記者 張汝鋒 攝

陝西商洛市洛南縣靈口區域敬老院的老人們在唱靜板書(7月28日攝)。據了解,陝西洛南縣目前共有9所敬老院,設置床位760張,對全縣願意到敬老院的300多名農村特困人員實行集中供養政策。新華社記者 劉瀟 攝

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瀘水市大興地鎮維拉壩珠海社區一景,這裡安置了來自109個傈僳族寨子的700多戶群眾(11月5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胡超 攝

在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和龍市西城鎮金達萊民俗村,村民在村內的咖啡館前體驗親子遊樂項目(5月6日攝)。新華社記者 許暢 攝

在江西省撫州市崇仁縣石莊鄉官山村,村民進入村級衛生健康服務室準備做日常檢查(10月23日攝)。新華社記者 彭昭之 攝

學生在位於雲南省鎮雄縣大地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的高山九年一貫制學校上計算機課(9月24日攝)。新華社記者 胡超 攝

在貴州省從江縣加榜鄉加車村,脫貧攻堅指揮所網格員吳賢豔(左)與村裡的大一女生梁瓊英在直播推介加榜梯田風光(4月19日攝)。新華社記者 楊文斌 攝

在新疆鄯善縣闢展鎮樹柏溝村,一名村民抱著孩子在自家院前曬太陽(1月11日攝)。近年來,被當地人稱為「彩門村」的樹柏溝村村民,將彩繪農民畫運用到大門的裝飾上。這道獨具特色的風景,為村裡發展鄉村旅遊增色不少。新華社記者 王菲 攝

位於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瀘溪縣武溪鎮的瀘溪縣第五中學學生在練習吹笛子(5月22日攝)。該校是一所農村普通完全中學,自2006年起免費開設各類藝術培訓課,培養農村學生的藝術興趣、專業特長。新華社記者 薛宇舸 攝

在重慶石柱土家族自治縣中益鄉坪壩村向家壩居民點,村民在整理自家庭院(4月8日攝)。新華社記者 劉潺 攝

在天津市薊州區尤古莊鎮大龍臥中心小學,天津音樂學院聲樂系研究生李源(左一)給小學生上音樂課(11月13日攝)。2018年以來,天津音樂學院聲樂系對地處偏僻的天津市薊州區尤古莊鎮大龍臥中心小學展開幫扶,捐贈資金幫助該小學建設音樂教室、購置教具,同時每周選派優秀學生和教師到該小學擔任音樂老師。新華社記者 馬平 攝

四川省涼山州布拖縣拉果鄉偉木村(6月24日攝,無人機照片)。近年來,四川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全域推進「美麗四川·宜居鄉村」建設。新華社記者 王曦 攝

在貴州省丹寨縣金泉街道千年傳蠟染製作坊,創辦人之一的王方周(右一)指導易地扶貧搬遷群眾創作蠟畫(12月1日攝)。新華社記者 楊楹 攝

編輯:張巖 魯鵬 趙婷婷 徐欽 吳蓉

相關焦點

  • 臨清市尚店鎮:美麗鄉村迎來「美麗生活」
    作為省級美麗鄉村建設項目,近年來,司窪村結合鄉村振興戰略,在建設好村內基礎設施的同時,重點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在村兩委成員和村內群眾的不懈努力下,一幅幅美麗鄉村畫卷正在徐徐展開。「原來出門路邊就是光禿禿的,現在都種滿了樹,讓人看上去就高興。」
  • 建設美麗鄉村 奔向美好生活
    近年來,我縣以提升農村群眾生活品質為目的,以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為突破口,大力開展美麗鄉村建設,農村人居環境水平不斷提升,群眾生態文明意識逐步增強。走進天宮廟鎮陳樓行政村,道路筆直,環境乾淨整潔。王永賓是陳樓行政村村民,自從前段時間他家的小院被評為美麗庭院後,他就更加用心地維護自家房前屋後的衛生。近年來,陳樓行政村人居衛生環境不斷提升,這不僅得益於村民認真落實門前三包製度,還得益於村內長效管理機制的確立與實施。「每個黨員包戶包片包街道,每戶也都掛了公示牌,每戶都自己維護自己門口的環境衛生。
  • 田園鄉村 美麗富民(美麗中國)
    專業規劃,房前屋後成為新風景「再過幾年,我們村要換個模樣——設施齊全、生活現代,不比城裡人差;風景優美、生態宜人,讓城裡人羨慕!」2017年,磨石塘村村主任楊友國在村民大會說這番話時,村民們更多的是懷疑。為啥不信?僅在3年前,這裡還是個灰頭土臉的偏遠鄉村。楊友國介紹,此地生產的石頭粗糙又堅固,制磨的歷史可追溯到300年前。
  • 養成綠色生活方式,留住美麗鄉村
    近年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和美麗鄉村建設加快推進,以綠色發展引領鄉村振興的成效不斷顯現,廣大農村地區的生態環境有了很大改善,很多地方成為了「網紅」,成了人們心嚮往之的旅遊休閒地。
  • 讓美麗鄉村博物館,添彩「一帶一路」美麗鄉村論壇
    美麗鄉村博物館布展策劃設計方案評審現場。  新甘肅客戶端蘭州訊(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施秀萍)10月14日下午,省文旅廳在蘭州召開2020「一帶一路」美麗鄉村論壇有關工作專題會議,重點評審研討了美麗鄉村博物館布展策劃設計方案。  會議邀請解俊傑、徐建新、閻巖、彭金山、張學忠、高亞芳等來自中國人民大學、蘭州大學、西北師範大學、蘭州文理學院等省內外高校專家學者參會。
  • 美麗鄉村再添「美麗畫廊」
    美麗屋場綻新顏 陳新輝攝村民們盈盈的笑臉,來往遊客的大聲讚嘆……所見所聞無不告訴你,美麗白箬鋪,鄉村振興之花正處處綻放。連片,繪就8公裡美麗新景穿越時空,一脈相承。2008年,光明村被確立為湖南省社會主義新農村示範村,白箬鋪的美麗鄉村建設拉開序幕。後得益於高標準的整體規劃,連片建設,美麗鄉村猶如燎原之勢,在這個鎮迅速蔓延。光明、黃泥鋪、金峙、大塘、勝和,形成一個覆蓋32平方公裡的光明大觀園,猶如一座「美麗磁場」,吸引著世界各地的人到這裡打卡遊玩。
  • 福建福州市:美麗鄉村走向美好生活
    截至今年10月底,全市農村無害化戶用廁所普及率達99.32%,農村垃圾治理率達100%,農村生活汙水治理管控率達91.42%;累計實施1792個美麗鄉村建設,實現可實施行政村全覆蓋。走進永泰縣梧桐鎮白杜村,記者目光所及之處,青山隱隱、流水潺潺,道路兩旁的房屋乾淨整潔。
  • ...第二屆「廣東十大美麗鄉村」、「廣東美麗鄉村精品線路...
    12月19日晚,第二屆「廣東十大美麗鄉村」、「廣東美麗鄉村精品線路」、「廣東特色名村」系列活動在廣東省佛山市三水區舉行。作為本次發布會的「重頭戲」,第二屆「廣東十大美麗鄉村」、「廣東美麗鄉村精品線路」、「廣東特色名村」獲獎名單正式公布。
  • 為美麗鄉村「駐顏」
    「十三五」期間,農村廁所革命取得明顯進展,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全面推進,農村生活汙水治理有序推進。目前,全國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超過60%;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已覆蓋全國90%以上的行政村,96.6%的非正規垃圾堆放點已完成整治;全國近30%農戶生活汙水得到有效管控,農村生活汙水治理水平在逐步提高。
  • 【「一帶一路」美麗鄉村論壇】解密甘肅文旅賦能美麗鄉村的奧秘
    甘肅文旅賦能美麗鄉村的密碼是什麼?找到這個答案,美麗鄉村可以永續發展,持續促進鄉村旅遊開發,讓美麗戰勝貧困有可複製的樣本。相對全國多地提出的生產、生活、生態的「三生」理念,甘肅的「四生」理念又加入了生意,旨在幫扶鄉村旅遊區的群眾找到掙錢的門口,實現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相統一。幾年來的鄉村旅遊發展,甘肅省眾多鄉村化繭成蝶、醜小鴨變天鵝,在綠水青山中找到了致富門口就是成功實踐之一。
  • 【「一帶一路」美麗鄉村論壇】「P-M-C-D」模式:推進隴南美麗鄉村...
    ,2020「一帶一路」美麗鄉村論壇開發鄉村價值建設美麗鄉村分論壇在隴南舉行。甘肅省副省長、隴南市委書記孫雪濤出席論壇並介紹隴南在美麗鄉村建設方面的基本情況。  孫雪濤介紹,隴南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堅持「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一體推進,讓2000多個貧困山村變身美麗鄉村。隴南美麗鄉村建設的做法可總結為「P-M-C-D」(也就是「一保二修三建四拆」)。
  • 常州安基美麗鄉村開園揭牌 開啟美麗鄉村夜時代
    安基美麗鄉村是常州市第二批美麗鄉村建設示範點,位於鐘樓區鄒區鎮,總面積990畝,涉及5個村村民小組,147戶600多名村民。自項目啟動以來,安基美麗鄉村緊緊抓住自身地理優勢、環境優勢和人文優勢,圍繞「燈」文化和「運河」文化兩大主題,定位「城市郊野,運河慢村」主基調,打造「特色鮮明、水田交融、果蔬滿園、村富人淳」的常州近郊都市後花園,並著重凸顯鄒區「燈光」特色,激活夜經濟,秀出新「夜」態,全新開啟美麗鄉村夜時代。
  • 美麗無錫我的家丨"以點帶面"打造美麗鄉村
    小公園、小景點、景觀帶,自然和諧,景致各異,完美展現了美麗鄉村建設的成果。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開展以來,陽山鎮把人居環境整治作為淨化美化鄉村、改變環境「髒亂差」的「易容術」,以美麗鄉村、村莊清潔、汙水治理、道路美化等為抓手,全員出動、抓實抓細,不斷提昇陽山的「顏值」和形象。
  • 浙北鄉村的「蝶變」之路:美麗資源變身「美麗經濟」
    景在村中、村融景中,這樣的鄉村在浙江並不少見。浙江美麗鄉村建設一直走在中國前列,從2003年決定實施「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起,一場造福廣袤農村、億萬農民的戰略開始在浙江加速推進。經過十多年努力,浙江農民生活條件大為改善,公共服務基本實現城鄉均等,江南鄉村魅力再現。
  • 【「一帶一路」美麗鄉村論壇】文旅康養賦能美麗鄉村論壇在隴南舉辦
    ·米尼克通過視頻分享了各自國家美麗鄉村建設經驗。弗朗西斯科·曼努埃爾·麥斯特·阿科斯塔認為,美麗鄉村就是財富,而且保護好還可以一代代傳承。西班牙重視美麗鄉村開發與保護,人們生活在美麗鄉村,更感謝美麗鄉村的給予。克裡斯蒂娜·米尼克說,立陶宛將農業發展和美麗鄉村建設相結合,通過幾十年的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期待可以和中國合作夥伴一起在這一領域合作,共同促進美麗鄉村發展。
  • 冶溪金盆:美麗鄉村建設讓家鄉更美麗
    古橋旁邊的村莊裡住著70多戶人家,劉純第與村裡人,一起見證了這裡的歷史變遷以及近些年來美麗鄉村建設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2017年初,我們這裡圍繞卷蓬古橋,實施美麗鄉村民生工程建設,隨後開展了人居環境整治、廁所革命、道路硬化拓寬和村莊美化綠化亮化等,還藉助『四帶一自』產業扶貧東風發展了200多畝的瓜蔞產業基地。我帶頭把自家的4畝多農田流轉給瓜蔞合作社種植瓜蔞。」
  • 牽手「一帶一路」 共建美麗鄉村
    劉煥鑫:推動美麗鄉村高質量發展  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劉煥鑫致辭中指出:推動美麗鄉村更高層次、更高水平、更高質量發展,在思路上,要突出「三個共」,建設「五個鄉村」。  「三個共」:一是共享美麗資源。發展基於良好生態條件的鄉村產業,應以生態本底為產業背書,使消費者願意付出更高價格,把生態價值內化於產業之中;二是共商美麗合作。
  • 牽手「一帶一路」共建美麗鄉村
    新甘肅·甘肅經濟日報記者 莊俊康 祁玉潔 實習生 吳風穎12月22日,以「牽手『一帶一路』·共建美麗鄉村」為主題的2020「一帶一路」美麗鄉村論壇在隴南康縣長壩鎮開幕。論壇邀請國內外專家學者和嘉賓聚焦鄉村、共話美麗,齊心勾畫美麗鄉村的未來圖景,協力開啟合作建設的嶄新徵程。
  • 昭山示範區:為美麗鄉村注入美麗靈魂
    人民網長沙12月2日電 「紅旗村地理環境獨特,自然環境優美,交通區位優越,要因地制宜,發揮優勢,以省級美麗鄉村示範創建村和全市2020年美麗鄉村『十百千萬』創建工作為抓手,強產業、美村貌、樹新風,打造宜居、宜業、宜遊美麗鄉村。」
  • 繪就中原鄉村美麗底色
    推動生產、生活、生態協調發展,紮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三年整治行動,加強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和農村汙染防治,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總書記心系「三農」和鄉村振興工作,對我省堅持綠色發展、推動鄉村生態振興寄予厚望,激勵鼓舞著億萬中原兒女。如果說鄉村振興是一場「大會戰」,那麼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建設,就是第一場「攻堅戰」。只爭朝夕,不負韶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