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時節,室外雖然寒風蕭瑟,但在位於北什軸鄉卡臺基村的土默特左旗阿勒坦設施果蔬基地溫室大棚內卻是滿眼春意,綠意盎然,一顆顆鮮紅欲滴的紅顏草莓掛在綠色的莖上,散發出一股甜絲絲的香味。
工人們帶著手套熟練地把剛採摘的草莓挑選、過稱、包裝,運送到土左旗消費扶貧集中採購展銷中心,為群眾冬日的餐桌增添一份新鮮美味。
「基地目前種植紅顏草莓27棟大約50畝,每畝收益預計2萬元。目前已有部分草莓上市,預計到12月中旬,日產草莓大約2000斤,待草莓全部成熟後,畝產量預計能達到4000斤左右,草莓主要在土左旗消費扶貧集中採購展銷中心、五彩土默特淘寶店、呼市水果超市等地銷售。」土左旗阿勒坦農牧業發展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俊介紹。
記者看到,在溫室大棚裡種植的不僅有草莓,還種植著6棟約12畝的生菜、有機菜花、西蘭花、芹菜、香菜、菠菜等,各類蔬菜生機勃勃,長勢喜人,記者了解到,這些蔬菜將在春節期間陸續上市。
據了解,阿勒坦設施果蔬基地項目也是2017年自治區財政優勢特色綠色農畜產品發展資金蔬菜產業項目,該項目總投資2919萬元,佔地面積320畝,新建可移動式保溫膜結構日光溫室48棟,建築面積107.27畝,目前33棟溫室大棚已建成並投入使用。溫室大棚不僅透光性好、光照充足,有利於作物生長,而且實現了信息化、智能化遠程管理,通過電腦或手機APP就可實時了解整個園區的生產情況、環境信息,包括空氣溫溼度,土壤水分溫度,二氧化碳濃度,光照強度等,為廣大群眾提供更多高質量的綠色蔬菜,確保「舌尖上的安全」。
據王俊介紹,在基地打工的40多人都是周邊的村民,村民們不僅有每畝每年400元的土地流轉費收入,同時,為了幫助村民早日致富奔小康,基地技術員還對村民進行蔬菜種植技術培訓,讓村民在基地裡不僅僅打工幹活,還學到了蔬菜的種植技術,以後可通過種植蔬菜發家致富。
「我不用外出打工,在家門口就可以就業,每個月2800元的工資足夠補貼家用了。」北什軸鄉圪什貴村村民張愛萍一邊打理著草莓一邊笑著說。
「下一步我們要做好草莓的銷售工作,同時瞄準群眾高端化、多元化消費需求,穩步擴大蔬菜、水果種植面積,推動果蔬規模化、標準化、特色化、精品化、品牌化發展,積極探索高端精品農業路線,大力發展都市精品農業和休閒採摘農業,打造精品果蔬產業基地,打造阿勒坦精品果蔬品牌,增加果蔬的附加值。基地發展成熟後,我們會將基地的先進種植理念和技術擴大到土左旗各個鄉鎮,帶領群眾共同發展精品化農業種植,同時我們將產生收益的大棚優先承包給在享建檔立卡貧困戶進行種植、經營和管理,提升他們的收入,走出一條『公司+基地+農戶』的精品農業發展之路。」王俊表示。
後記:
為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現代農業可持續發展,土左旗在傳統農業轉型升級、農民增收等方面大膽嘗試,逐步做精科技農業、做實綠色農業、做大品牌農業、做強質量農業,以打造草原都市精品農業產業集群為戰略方向,以「五彩土默特」區域公用品牌為依託,實現質量興農、品牌強農,推進鄉村振興項目與脫貧攻堅廣泛對接。
(融媒體記者:李丹 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