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縣域電商零售額前100名發布,山東5縣(市)上榜青島佔3席

2020-12-14 澎湃新聞

近日,農業農村部信息中心聯合

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研究院在京舉辦

《2020全國縣域數字農業農村

電子商務發展報告》線上發布會。

全國縣域電商縣域TOP100,

山東5縣(市),青島佔3席。

快來看看吧↓↓

《2020 全國縣域數字農業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報告》對全國農業農村生產現狀、縣域電商發展現狀、發展特點、面臨挑戰進行深入分析,預測未來縣域電商市場的發展趨勢,旨在加強政策引導,加快以創新驅動推動縣域電商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數字農業農村,縮小城鄉間數字鴻溝,推進數位技術與農業農村深度融合。

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再次強調發展農村電商,提出實施數字鄉村戰略,深入推進「網際網路+農業」,國家陸續發布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綱要》《數字農業農村發展規劃(2019—2025年)》等一系列促進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政策文件。

2019年,我國縣域電商零售額為30961.6億元,佔全國網絡零售額的29.12%,其中農產品網絡零售額為2693.1億元。從產品結構看,非實物類商品網絡零售額增速明顯,同比增長了66.4%。從區域分布看,縣域電商發展仍存在巨大差距,華東地區縣域電商發展水平持續引領全國,東北地區、西北地區發展滯後。從農產品網絡零售品類看,農產品上行以植物類加工食品、糧油調味、植物類生鮮為主。

2019年全國縣域網絡零售額同比增長23.5%,其中832個貧困縣網絡零售額達1076.1億元,同比增長31.2%;縣域農產品網絡零售額達2693.1億元,同比增長28.5%,其中832個貧困縣農產品網絡零售額為190.8億元,同比增長23.9%,需求側的數據、信息日益成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新動能,農業的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價值鏈正在加速重構,電子商務成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轉換器」。

目前,縣域電商公共服務體系明顯改善,電子商務扶貧工作深入推進,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湧現,農村居民消費升級明顯,農村產業數位化轉型加快。縣域電子商務蓬勃發展,但仍然面臨縣域電商發展不平衡、農產品電商上行供應鏈保障能力薄弱、農產品品牌影響力弱、農業農村數位化水平較低、縣域電商人才匱乏等方面挑戰。

未來,我國將繼續加快實施數字鄉村戰略,助力鄉村振興。大力發展數字農業,推動農業數位化產業轉型,提升農村電商產業鏈,加快推進農產品品牌建設,加強縣域電商人才培訓推動創業就業,推進縣域電商高質量發展。

全國縣域網絡零售額排名前五的品類

歐特歐監測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縣域網絡零售額排名前五的品類是家居家裝(6808.5億元),服裝服飾(6672.4億元),家用家電(3134.0億元),食品酒水(2683.3億元)以及母嬰產品(2108.6億元),佔比依次為 22.0%、21.6%、10.1%、8.7%和 6.8%;

從網絡銷售量看,家居家裝(451.6億件)、在線餐飲(209.8億份)、電腦辦公(111.4億件)、服裝服飾(102.7億件)、珠寶禮品(92.7億件)排名前五。

從網絡零售額增長情況看,交通旅遊、醫療健康和虛擬商品分列前三,較去年同比增長依次為 552.4%、252.1%和121.9%,呈井噴式增長態勢。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滲透,電子商務與縣域特色產業加速融合,交通旅遊、醫療健康等非實物類產品迎來高速發展時期。

2019 年一級品類的縣域網絡零售分布情況:

從區域分布看,我國縣域電商發展不平衡。歐特歐監測數據顯示,2019年,華東地區網絡零售額為18710.4億元,佔比60.4%,依託健全的電子商務基礎設施、完善的支撐服務體系、良好的營商環境,其縣域電商發展水平持續引領全國;華南地區緊隨其後,網絡零售額佔比約為18.6%;東北地區、西北地區發展滯後,網絡零售額合計佔比僅為1.8%。

從增長情況看,中西部地區縣域電商高速發展,西北和華北地區的網絡零售額增速最快,同比增長率為47.3%和45.6%;西南地區和西北地區的網絡零售量增速遠高於其他地區,同比增長了66.7%和 62.7%。

縣域網絡零售額全國排名,

山東第八

從省市情況看,浙江省、廣東省、江蘇省的縣域網絡零售額排名前三,分別為9300.7億元、5638.6億元、4193.7億元,合計佔縣域網絡零售總額的61.8%,「頭部」地位較難撼動;由於產業結構、交通物流等因素的制約,海南省、寧夏回族自治區和青海省的電商產業發展較落後,其網絡零售總額佔比僅為0.13%。

2019年各省縣域網絡零售額(億元)情況:

全國縣域電商縣域TOP100,

山東5縣(市),青島佔3席

歐特歐監測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縣域電商前 100 名的網絡零售總額達到17026.46億元,佔全國縣域電商市場的55.0%。從區域分布看,依然是華東地區表現突出,TOP100中有74個縣級地區集中在華東地區,網絡零售額佔比達到46.02%;12個縣分布在華南地區,網絡零售額佔比為 5.60%;9個縣分布在華北地區,網絡零售額佔比為2.25%;4個縣分布在西南地區,網絡零售額佔比為 0.79%;1 個縣在華中地區,網絡零售額佔比為0.34%;東北與西北地區沒有縣域上榜。

從排名看,排名前十的縣均分布在東部沿海地區,網絡零售額合計佔比達 22.94%;其中,網絡零售額排名前三的是浙江金華義烏市、浙江杭州蕭山區、上海奉賢區,網絡零售額佔比分別為 4.15%、3.17%和 3.05%。可以看出,具備完善的電商產業鏈條與服務支撐體系是帶動縣域電商高速發展的核心動能。

全國縣域電商縣域TOP100,山東5縣(市):

2019年縣域網絡零售TOP100:

全國縣域農產品網絡零售額,

山東第5

歐特歐監測數據顯示,2019 年,全國縣域農產品網絡零售額達2693.1 億元,同比增長 28.5%,農產品電商市場進一步激活。其中,植物類農產品的網絡零售額為2142.9 億元,佔比 79.6%;動物類農產品的網絡零售為433.3 億元,佔比16.1%;農資類產品的網絡零售額為116.9 億元,佔比4.3%。

從品類看,重點農產品網絡零售總額約為 2028.1億元,佔縣域農產品網絡零售總額的 75.3%;其中,植物類加工食品、 糧油調味、植物類生鮮排名前三,網絡零售額佔比分別為17.5%、11.7%和 8.4%,網絡零售量佔比分別為19.6%、10.2%和7.9%。

從農產品品牌發展看,「頭部」品牌電商市場佔比較大,「尾部」農產品品牌呈現「種類多、流量少」特點。歐特歐監測數據顯示,2019年,休閒食品中的「三隻松鼠」全網銷售第一,網絡零售額佔比為14.3%,消費者粘度較大;「百草味」「良品鋪子」分列二、三位,全網零售額佔比分別為6.9%和6.2%。在糧油調味中,「金龍魚」「福臨門」「魯花」排名前三,老品牌仍然具有一定優勢;在生鮮食品中,京東生鮮自有品牌——「京覓」市場份額最大,網絡零售額佔比為2.3%,「日日鮮」網絡零售量佔比最大,為4.5%。

從省市情況看,縣域農產品電商市場梯隊層次明顯,出現「長尾」分布。廣東省、北京市、浙江省排名前三,農產品網絡零售額分別為592.1億元、361.6億元和331.4億元,佔比依次為22%、13.4%和12.3%,合計佔縣域農產品網絡零售總額的47.7%。發達省市的電商產業鏈完善、網商聚集程度高、農產品銷售能力強,能更好地組織對接原產地,其農產品網絡零售市場佔比較大,與電商基礎設施薄弱、「尾部」梯隊的省份逐漸拉開距離。相較於廣東、北京、浙江等電商實力雄厚的地區,擁有豐厚特色農產品資源的新疆、寧夏等省份農產品電商市場佔有率較小,如何提升這些省市的電商產業環境,打通農產品上行通道,完善農產品供應鏈體系是拉動當地特色農產品電商發展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2019 年各省縣域農產品網絡零售額(億元)情況:

全國縣域農產品網絡零售額TOP100,

山東12縣(市)

歐特歐監測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縣域農產品網絡零售前 100 名的零售總額為 948.80 億元,佔縣域總額的 35.23%。

從區域分布看,TOP100中有60個縣級地區集中在華東地區,農產品網絡零售額佔比達到 25.39%;12 個縣分布在西南地區,農產品網絡零售額佔比為 3.34%;8 個在華中地區,農產品網絡零售額佔比為 1.77%;8 個在華南地區,農產品網絡零售額佔比為 1.69%;6 個在華北地區,農產品網絡零售額佔比為 1.98%;4 個在東北地區,農產品網絡零售額佔比為0.74%;2個在西北地區,農產品網絡零售額佔比為0.32%。

從排名看,前十名中只有和林格爾縣屬於華北地區,其餘 9 個縣都集中在華東地區,可見,華東地區的農產品電商發展具有絕對領先優勢;其中,杭州市蕭山區、泉州市安溪區、宿遷市沐陽區排名前三,農產品網絡零售額佔縣域農產品網絡零售總額的4.71%、1.50%和 1.44%。

全國縣域農產品網絡零售額TOP100,山東12縣(市):

2019年縣域農產品網絡零售TOP100:

社交電商成為縣域經濟發展新抓手

2019年是直播電商發展元年,直播帶貨、微商、社區團購、拼購等電子商務新模式、新業態在縣域地區蓬勃興起,手機變成了「新農具」,流量變成了「新農資」,直播變成了「新農活」,縣域電商逐漸從傳統電商向社交電商等模式轉變,帶動縣域經濟快速發展。

《2019 快手內容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初,快手日活躍用戶數量(DAU)已突破3億,2019年共有2.5億人在快手發布作品,App上有近200億條視頻。直播電商通過「網紅直播」「田間地頭直播」等模式,將農村原生態產品資源更直接的呈現給消費者,對消費者進行有效引流,拓寬農產品上行渠道,拉動縣域實體經濟發展。

歐特歐監測數據顯示,2019年,「網紅」薇婭通過直播方式,帶動農產品網絡零售額達到4.9億元,同比增長364倍;李子柒通過內容直播引流,李子柒旗艦店的網絡零售額為2.2億元,同比增長了429.8%。

來源:山東發布公眾號

原標題:《全國縣域電商零售額前100名發布,山東5縣(市)上榜青島佔3席》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2020中國縣域人口流入百強榜」發布,青島5個區市上榜
    日前,《求是》主管主辦的《小康》雜誌社公布了「2020中國縣域人口流入百強榜」榜單。在「2020中國縣域人口流入百強榜」十佳榜中,東部省域佔據七席,分別是廣東佔3席,浙江佔3席,江蘇佔1席;其餘三佳則分別在西部地區的陝西和四川,以及中部地區的河南。
  • 2020全國「百強縣」名單出爐!晉江排名第5,福建佔7席
    本次全國縣域經濟綜合競爭力100強榜單是根據經濟規模、地方公共財政收入、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和區域競爭地位等因素在全國近二千個縣域經濟單元中遴選出400強樣本縣(市),作為分析研究比較的基礎。報告構建了縣域經濟競爭力和投資潛力指標體系,對2020年400個縣(市)的經濟競爭力和投資潛力指數進行了實證研究。
  • 2020中國工業百強縣(市)榜單發布 江蘇佔據23席 江陰再列榜首
    江蘇23個縣(市)入選中國工業百強縣(市)榜單,江陰再次位列榜首,實現「四連冠」。此次發布的工業百強縣(市)分布於17個省(區、市),江蘇、浙江、山東合計佔據56席。位列中國工業百強縣(市)榜單前十名的城市依次是:江陰市、崑山市、張家港市、晉江市、常熟市、慈谿市、神木市、宜興市、太倉市和長沙縣,江蘇省佔據六席,其中,江蘇省的江陰市、崑山市、張家港市、常熟市連續五年位列前十強。
  • 中國百強縣出爐:33個縣GDP破千億,前十江蘇佔一半
    前十江蘇佔一半報告顯示,百強縣以佔全國不到2%的土地、7%的人口,創造了全國十分之一的GDP;以佔全部縣域不到3%的土地、11%的人口,創造了縣域約四分之一的GDP。從區域分布看,百強縣整體上呈現東多西少的趨勢,其中東部地區佔68席,約七成;中部地區佔21席,約兩成;西部地區穩中有進,佔據8個席位;東北地區保持平穩,保持3個席位。與2019年相比,東部地區席位減少3位,中部地區增加2席,西部地區增加1席位。
  • @河南人,全國縣市百強發布,快看有你家鄉嗎?
    近日,2020年中國縣域經濟百強榜在人民日報社發布。中國百強縣(市)全稱為中國縣域經濟與縣域競爭力百強縣(市),是對中國縣級行政區域以縣份、縣級市與旗為主,包括部分市轄區的經濟綜合實力評價。這是縣域經濟研究最為權威的排行榜之一,常常成為衡量區域經濟的重要參考。
  • 貴州三地上榜!2020中國縣域經濟發展報告發布
    > 近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與《華夏時報》共同發布《中國縣域經濟發展報告(2020)》,貴州三地上榜。
  • 再添新榮耀,這個榜單光明縣域治理水平全國排名第一
    市)區中,縣域治理水平最好的是哪一個?  中國縣域社會治理指數的評估對象為內地27個省、自治區(不含4個直轄市)的2759個縣(市)區。課題組研判分析了全國現有的38個縣域指數榜單,從全國2759個縣(市)區中篩選出1375個上榜單位,確定為初選樣本。
  • 最新全國縣市排行榜出爐!「長瀏寧醴湘」厲害了……
    近日中郡研究所發布了《第十九屆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評價報告》《第十九屆縣域經濟與縣域綜合發展評價報告》在兩個報告的前100名縣市排行中,湖南有4個和5個縣市分別上榜在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前100名中>「長瀏寧」全部挺進三十強醴陵縣位列70在全國縣域經濟與縣域綜合發展前100名中「長瀏寧」位列前二十強醴陵縣位列46,湘潭縣上榜長沙縣繼續領跑中西部近年來,面對經濟下行壓力,該縣緊緊圍繞「強園富縣、優二進三、轉型升級、融合發展」的總體要求,在產業轉型升級、生態環境保護和民生福祉改善上,超前謀劃、先行先試、整體推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邁出了新的步伐
  • 縣域工業哪家強?來看看最新發布的《中國縣域工業競爭力地圖》
    11月13日,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主辦的中國縣域工業經濟發展論壇發布了《中國縣域工業競爭力地圖》,並揭曉了2020年「中國工業百強縣」「中國創新百強縣」「中國工業百強區」榜單。《中國縣域工業競爭力地圖》從分布看,2020年中國工業百強縣分布於17個省(區、市),江蘇、浙江、山東合計佔據56席,多數百強縣(市)依託中心城市輻射,一定程度上實現了資源、產業和人口的協同發展。
  • 山東十大最強區市GDP排名,青島佔去一半,濟南僅有一區上榜
    山東不僅農業發達,是全國人民的「米袋子」和「菜籃子」,在工業和服務業上也是不遑多讓,山東有全國最豐富的工業門類,在春節期間山東就積極的保障了蔬菜和口罩等物資的供應。2019年山東省過千億的GDP市區出爐,全省一共13個區市超過1000億,我們選擇了排行榜前十名,其中青島市就佔到了五個,濟南僅僅有一個市區上榜,來看看有你的家鄉嗎?
  • 縣域經濟與縣域綜合發展百強榜單出爐 長沙縣穩居全國前四
    縣域經濟與縣域綜合發展百強榜單出爐,瀏陽市寧鄉市分別升至第九位、第十六位 長沙縣穩居全國前四 長沙晚報通訊員 王深虎 攝 長沙晚報12月16日訊(全媒體記者 顏家文 顏開雲 張禹)16日,全國縣域經濟專業研究諮詢機構和社會智庫——中郡研究所發布《第二十屆縣域經濟與縣域發展監測評價報告》,揭曉縣域經濟與縣域綜合發展前100名縣市等監測評價結果,長沙三地上榜,長沙縣、瀏陽市、寧鄉市分列第4、第9、第16位。
  • 兩個榜單最新出爐,青島這四個區強勢登榜!
    冬季旅遊休閒的發展是我國消費結構升級的重要體現,也是我國經濟發展水平進步的重要表現,近日,由《小康》雜誌社獨家發布的「2020中國冬季休閒百佳縣市」榜單出爐。四川省峨眉山市、河北省張家口市崇禮區、雲南省香格裡拉市奪得前三甲。
  • 全國工業百強縣:包郵區有多猛?東西差距有多大?
    那麼,具體到工業經濟,全國上千縣域孰強孰弱?未來發展趨勢如何?近日,中國信息通信院發布《中國工業百強縣(市)、百強區發展報告(2020年)》(下稱《報告》),繪製出一份可供參考的縣域經濟最新圖譜。截至2018年末,全國縣域生產總值達33.21萬億元,約佔全國生產總值1/3;縣域戶籍人口8.23億人,佔全國總人口59%。其中,頭部強縣實力尤其突出。賽迪顧問《2020中國縣域經濟百強研究》顯示,2019年,經濟百強縣以佔全國不到2%的土地、7%的人口,創造全國約十分之一的GDP;以佔全部縣域不到3%的土地、11%的人口,創造縣域約四分之一的GDP。
  • 淘寶全國百強縣名單發布!嘉興這些地方上榜
    9月14日,阿里研究院發布《淘寶村百強縣名單》。這些「淘寶縣」主要分布在11個省級行政區,重點是浙江、廣東、江蘇、山東、福建等有較好產業帶基礎的東部沿海地區。淘寶村模式正催生出集中連片的淘寶縣,這讓中國形成了全新的數字產業帶,也讓中國縣域經濟的格局被重構。
  • 「千億縣俱樂部」榜單來了!江蘇佔一半,東北全部落榜?你家鄉呢
    畢竟,誰都想看一看,自己的家鄉有沒有上榜?又會排在第幾位?這不,近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發布了最新的2020《中國縣域經濟發展報告》暨全國百強縣報告,從中,我們能看出中國的「最強縣」都在哪。一直以來,縣域經濟的活躍度都被當作是國民經濟的重要風向標,為此,國家統計局也會根據發展水平、發展活力和發展潛力三個方面,對我國縣域的社會經濟綜合發展進行測算評比。在今年7月份的時候,已經有研究中心編制發布了一份《2020中國縣域經濟百強研究》,當時崑山市再次登上榜首。
  • 權威發布丨「十三五」山東工業大省地位持續鞏固 今年14個縣(市)11...
    2019年,全省完成全部工業增加值2.3萬億元,佔GDP比重的32.3%,總量佔全國的7.2%;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8.45萬億元,佔全國總量的8%,其中,營業收入佔全國比重10%以上的大類行業有10個,5%以上的有29個。今年,山東有14個縣(市)、11個區,入圍中國工業百強縣(市)和百強區。
  • 百強縣A股公司排行榜出爐!合計市值抵得上特斯拉+美團+京東+網易+...
    報告顯示,百強縣以佔全國不到2%的土地、7%的人口、創造了全國約十分之一的GDP,以佔全部縣域不到3%的土地、11%的人口,創造了縣域約四分之一的GDP。百強縣中GDP突破千億級別的縣域達到33個,較上年增加3個。其中,崑山市和江陰市GDP突破4000億大關,超過蘭州、呼和浩特等省會(首府)城市,與太原、貴陽等省會城市相當。
  • 這個江西強縣, 擁有全國最大縣域內湖, 也是全省交通樞紐
    從整個中西部地區來看,經濟強縣其實並不多,每年各類全國經濟百強縣排行榜中,中部六省所佔位置均不到兩位數。具體到省份來看,也沒有哪一個絕對的強勢,千億縣也就湖南省首出,但只有三個,也算是中部縣域最強省了。
  • 青島六個區躋身「中國百強區」榜!西海岸新區位列五強
    從排名來看,深圳南山區、廣州天河區、深圳福田區、深圳龍崗區、青島西海岸新區、佛山順德區、杭州餘杭區、深圳寶安區、廣州黃埔區、寧波鄞州區位列前10名。需要說明的是,由於直轄市的區等同於地級市,如果拿來和地級市的區來比,可比性不大。
  • 喜報丨普寧上榜全國淘寶百強縣,位列全國第12位,廣東第2位
    9月14日阿里研究院發布了最新的淘寶村百強縣名單,普寧市進入全國前20,位列第12名,全省第2名,成績喜人!其中,來自浙江的百強縣數量最多,佔到29%;來自廣東、江蘇、山東、福建的百強縣規模處於第二梯隊,佔比在12%-16%之間;中部省份河南、湖北各出現2個、1個百強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