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粉上了一位穿搭博主康爺爺。
83歲的他,已坐擁近百萬粉絲。
看到他,你會發現老年人的生活也可以乘風破浪。
2019年9月,一條短視頻走紅抖音平臺。
畫面中,一位在外打工作多年的遊子回到武漢老家。
見到了很久未見的爺爺。
令他沒想到的是,年過八旬的爺爺戴著墨鏡和漁夫帽,身著螢光綠T恤,端著一杯咖啡。
憑藉時尚的穿搭,精神矍鑠的康爺爺很快得到數百萬網友的點讚。
看到視頻深受歡迎,再加上爺爺熱衷穿搭。
康爺爺決定定時更新。
網絡上的視頻均由他的孫子康康拍攝,主要分享康爺爺的日常穿搭和生活趣事。
不管是三件套西服的「紳士風」、寬鬆隨性的「街頭風」、端莊大氣的「中國風」,還是年輕人喜愛的日韓系、oversize風格。
康爺爺都能hold住。
除了熱衷穿搭,康爺爺還是一位實打實的球鞋大戶,擁有各種各樣的聯名款球鞋。
除此之外,康爺爺還擁有最in的腰包,帽子仍然是必不可少的元素,每一張照片中勢必有帽子加持。
康爺爺說:
「四五十年代只能穿中山裝,改革開放後服飾種類漸漸多起來。
再到現在千花百樣的時裝潮牌,國家經濟發展越來越快,人們的思想也越來越開放了。」
閒暇之餘,康爺爺常和康康一起去擊劍、旅遊、打卡網紅店。
孫子拍攝、爺爺演繹,爺孫倆人遊走在武漢的大街小巷,樂此不疲地用快門定格潮流瞬間。
潮流達人有很多,但潮流大爺寥寥無幾。
在康爺爺看來,穿搭體現的不僅是對美的追求,更是對生活的愛與期許。
不僅是為了和年輕人拉近距離,也是想用年輕的心態感染更多老年人。
有些老年朋友退休後會有落差感,漸漸與社會脫軌,這樣很容易影響身體健康。
康爺爺認為:
老年人圍著小孩家庭轉,操心下一代,不能正確的面對自己的一生。
這一生還很長,也比較坎坷。
像我們這個年齡的,經歷了很多時代,到了我們這個晚年的時候應該安享晚年,享受晚年。
除了分享穿搭視頻,康爺爺也會在網絡上替粉絲分憂解難。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一位來自天津援鄂醫療隊的醫務工作者在視頻下方留言:
「太喜歡爺爺了,可惜明天就要離開武漢。」
康爺爺立馬通過私信聯繫上她,請她吃飯、喝咖啡。
雖然康爺爺退休多年,可依然想為這個社會傳達自己的正能量。
希望身體力行為社會發揮餘熱,通過視頻勸導年輕人健康飲食、規律作息,激勵老年人認真享受生活。
年齡對於康爺爺來說只是一個數字,不會對他想做的事帶來任何幹擾和阻力。
想要穿上喜歡的服裝跟年齡無關,緊跟潮流秀出自己跟年齡無關。
不自我設限,即便已是耄耋之年依然活出自我,豐富人生。
這樣的康爺爺太酷了。
2
日本有一部高分紀錄片《人生果實》。
講述了日本一對90歲的老夫妻,在一棟綠樹環繞的老木屋中安度晚年的故事。
奶奶叫英子,爺爺叫修一。
他們一起相伴了65年,走過了人生無數次風風雨雨。
實現了在嘈雜都市中人們夢寐以求的生活。
一屋、兩人、三餐、四季。
他們在綠茵密布的院子裡種了70種菜、50種果子。
每日在自己向陽的小庭院裡鋤地拔草、拾落葉挖土豆、摘柿子青梅、採核桃枇杷、做木工、熬果醬、烤蛋糕、釀酸奶……
春有櫻花、夏有櫻桃,每個季節有每個季節的風景,每個時令有每個時令的作物。
而且,他們種植作物全部親力親為,不用飼料,更不用農藥,全部營養都來自於最天然的樹木落葉。
修一爺爺和英子奶奶的生活,和自然界保持著一致的步伐,一切都顯得那麼有條不紊、不緊不慢。
此外,修一爺爺還會通過手寫書信的方式來和朋友們聯絡。
每天,修一爺爺都要騎著自行車出去給這些朋友們送信。
雖然已經年過九十,但修一爺爺生活的充實程度,精神的富足程度遠超許多年輕人。
而英子奶奶是個很傳統的日本女人,生活的重心都在修一爺爺身上。
爺爺在院子裡忙碌,她就在屋子裡自己鼓搗各種美食。
布丁蛋糕、桃子蜜餞、御手洗丸子、櫻桃酸奶……
院子裡的作物都是她的食材,在她的精心烹飪下,都成了讓人心動的美食。
每天所食分量不多,但是足夠精緻,花樣很多,只要修一爺爺說好吃,英子奶奶就覺得開心。
即便已經在一起了65年,兩個人卻依然十分甜蜜。
生活也非常精緻,不乏情調。
對於自身,英子奶奶很有主見的遵循著一些原則:
「女孩子不可以沒有笑容,除了睡覺,其它時間不可以躺著。」
也正因如此,年近九十歲的她依舊保持著對生活的熱情和活力,活的那麼充滿生機。
在修一爺爺和英子奶奶的生活中,你幾乎看不到他們使用手機,對什麼電器產生依賴。
從年齡上來說,這其實很平常。
不依賴於外物的他們也並沒有我們想像之中過的那麼乏味。
談到給後輩的禮物,修一爺爺和英子奶奶一致認為贈予財產沒有意義,並不能給他們帶來真正的快樂。
他們在這片土地上生活、耕種,勤勤懇懇的讓這片土地變得肥沃,而這就是他們留給後代最珍貴的禮物。
「風吹枯葉落,落葉生肥土,肥土豐香果,孜孜不倦,不緊不慢。」
世間萬物都在遵循它的運行規則,有來有去,萬事輪迴。
所有的答案都在自然之中,活得越久人生就會愈加美好。
你越認真生活,越重在過程與傳承,在這番輪迴中才會結出豐盛的果實。
莎士比亞說:
「人生苦短,若虛度年華,則短暫的人生就太長了。」
這句話不是感嘆生活太苦,而是當你回味半生,你發現你錯過太多美好的事物,浪費太多短暫的光陰。
我們常會從一些老人的口中聽到這句話,也正是那個年代的人才能體會到其中的意義。
但是英子奶奶和修一爺爺選擇去看淡這個紛擾的物質世界,努力追求內在的真性本真。
他們營造的不只是一種生活,更是另一種活法,另一種老年人的活法。
3
今天早上刷到一條數據:
全日本百歲以上老人共有8萬450名,且連續50年刷新人數記錄。
截至去年10月,日本65歲以上老人達到了3515.2萬人。
也就是說,平均100個老人中就有2.2名是百歲老人。
日本最高齡老人叫田中力子,今年117歲。
她也在去年被吉尼斯認定為「全球在世最長壽老人」。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百歲老人快速增長,但目前我國並不是世界上百歲老人最多的國家。
與日本、美國等經濟發達國家百歲老人的數量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每年世衛組織都要發布《世界衛生統計》,統計來自於183個主權國家。
在各國預期平均壽命排名中,日本蟬聯第一,達到84.2歲。
瑞士,緊隨其後。
中國人口預期壽命約76.4歲,排名第52位。
除了日本高品質的醫療技術和完善的福利條件外,日本老人的生活習慣也值得考究。
比如在日本的衝繩縣:
據統計,衝繩島每年10萬居民中就有68位百歲老人。
這樣的數據是美國同等人口中百歲老人數量的3倍多。
即使與日本國內數據相較,衝繩縣老人活到100歲的機率也高於其它地區40%。
而且也是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及癌症發病率較低的地區之一。
曾有科學家專門針對「衝繩百歲老人」進行研究,發現衝繩人的健康長壽是多種因素的幸運組合。
衝繩人的飲食特點與當前提倡的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的飲食方式完全相反。
他們喜愛紅薯,主食以紅薯為主。
在他們的飲食習慣中,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的比例是10:1。
這個比例被稱作「衝繩比例」。
同時衝繩人還會吃大量的綠色和黃色蔬菜,苦瓜和各種豆製品。
相比之下,豬肉、魚類和其他肉類只佔他們日常飲食總體的一小部分。
日本飲食文化以「少而精」聞名,人們不會過度關注飲食,不會強調吃飽,更注重營養均衡。
這種飲食模式可以以最佳的飲食平衡來實現健康功效。
日本人日均攝入熱量為2719卡,而西班牙2013年的數字為3183卡。
雖然表面看起來差距不大,但日積月累就會讓兩種生活方式出現較大差異。
日本的肥胖率是全世界最低。
據預測,在2030年西班牙將會有80%的男性和55%的女性過度肥胖或體重超重。
健康的飲食,使許多常見的老齡化疾病的影響在他們身上推遲了。
衝繩的百歲長壽老人,並沒有在死亡前長期經歷疾病折磨。
他們中近三分之二的人在97歲前仍然可以獨立生活。
而且,生活習慣相對健康。
和其他地區人口相比,衝繩人吸菸的概率很低。
而且老人保持著經常運動、規律睡眠的好習慣。
科學家對衝繩老人的生活方式進行了研究,發現他們長壽的秘訣在於:
飲食、鍛鍊、擁有生活的目標和良好的社會人際關係。
同時,他們能夠妥善安排自己的時間,減少壓力,攝取較少的肉類和加工食品,並且飲酒適度。
最重要的是,生活在衝繩的百歲老人幸福感很強,心態樂觀,對生活知足又充滿希望。
4
我國在世紀之交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0歲以上進入了長壽時代。
但並未進入健康長壽時代。
據衛健委統計:
當前我國60周歲以上老年人口已達2.54億,其中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接近1.8億;
失能和部分失能的老年人超過4000萬。
除了慢性病之外,老年人隨著年事漸長,免疫力下降,受傳染性疾病感染的風險也會有所增加。
今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也對老年人的健康有著重大威脅。
在日本長壽的人多,主要原因是日本對定期體檢非常重視,可以說動員「全民體檢」。
體檢單上有根據性別、年齡不同,詳細標註推薦的檢查項目。
因此,日本民眾也有很高的健康意識,大部分人每年至少體檢一次。
發現病症,也能及時治療。
日本全國各類癌症患者5年生存率平均為66.1%。
在中國,這個數據僅有31%。
這和「主動體檢」與「自身健康意識」有很大關係。
所以,保持長壽的秘訣很簡單,斷絕與疾病的聯繫,定期體檢,保持身體在已知情況下有一個最佳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