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時候學著羅大佑的樣子,甩著頭髮唱「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盼望長大的童年」,總以為長大的自己會更自由,實現想去哪就去哪的生活而不必受制於父母的約束,總以為長大的自己會更強大,實現想做什麼就能做成什麼的而不必同父母嘮叨的困窘。
時光如白駒過隙,眨眼而過,我們長大了,我們成長了,我們恍然間就接近了「四十不惑」的年齡。回頭才發現,長大的自己其實有更大的責任和壓力,原來童年的所謂煩惱不是真煩惱,童年的所謂夢想才是純夢想,童年,才是一段不沾染塵世的無憂無慮的時光。
你們還記得嗎?
01大自然的饋贈
現在的孩子玩具很多,可以說各種玩具琳琅滿目,品種豐富。但80後的那時的我生在農村,沒有漂亮的布娃娃,可是長在山野的孩子,卻並不缺玩具。
我們會找尋春天的柳枝,擰下來綴上野花做成花冠戴,也會擰一小段,中空了做成柳梢,吹得吱吱呀呀;
我們會尋夏天的蓮葉,滴上一滴水,看著晶瑩透亮的水珠在陽光下閃著光在荷葉上滾來滾去,卻不會打溼荷葉,也會暴雨傾盆之際,頂著荷葉當傘一路嬉笑著找地方躲雨;我們也會在麥垛場上嬉笑著,看誰家的麥垛高,就成了我們要徵服的「高山」,在麥垛上跳躍,將誰用麥垛埋起來,灑進歡樂。
我們會尋秋天的落葉,用針線串起來,做成華麗的樹葉長袍,或者用葉柄抽長短,或者用葉柄「槓來槓去」,看誰的葉柄能成為最後的王者;秋天是我們孩子們的節日,我們去尋可口的野果,去尋山野裡蹦跳的螞蚱或者蟋蟀,用草串的一串又一串,在後面會成為我們的美食,甚至會去尋瘋狂的大螞蟻,然後笑著嘗一嘗大螞蟻的「蟻酸」是不是像醋一樣的味道。
我們會尋冬天的雪,用雪可以堆雪人、打雪仗、也可以在潔白的雪地上用腳印作畫。呼呼的北風阻止不了孩子們的歡樂,我們在雪天也能玩的不亦說乎。
02我們自己製作玩具
我們會玩泥巴,用泥巴做小鴨子,做蹺蹺板,在太陽下曬乾,然後再用自然的顏料上色;最簡單的玩具泥巴就是「哇嗚」,將泥巴做成碗狀,然後向著一面牆用吃奶的力氣摔上去,看誰的「哇嗚」摔得響亮;
我們會自己製作跳繩,將梧桐樹的樹枝截成兩截一樣長的,然後用火鉤燒紅了從樹枝中間穿過,然後穿繩子在一頭打結,就成了一根跳繩;或者大家一起跳的時候,就去尋地瓜秧,粗粗的長長的地瓜秧,高高的掄起來那就是一根很好的跳繩。
我們也會將用過的作業本紙,折各種東西,折兔子,折小船,折飛機,折小狗,折衣服,折手槍,折各種我們喜歡的東西,最常用的就是折「摔牌」,比賽誰的「摔牌」能把另一個人的翻過來,那麼被翻得摔牌也歸勝利者所有了。
那時候的男生玩「彈玻璃彈珠」,自己在地上挖幾個小孔,就開始彈彈珠,誰贏了誰就擁有更多的彈珠了;
他們也玩滾鐵環,一個鉤子,一個鐵環,看看誰能將鐵環滾得更遠;每個男生都有一把小彈弓,經常拿著彈弓「練眼力」,打小鳥或者打鳴蟬。
我們女生更要豐富,或者是丟沙包,沙包是自己用媽媽或者奶奶做衣服剩下的碎布折成6個面,用歪歪扭扭的針腳縫的,裡面放上軟軟的谷糠,砸在身上也不疼;或者是玩「跳格子房」,在地上用石頭畫好方方正正的格子,講好規則,然後就夾著沙包開始跳,不失誤又能到達終點的勝利。或者拿一根繩子「跳高」,從腳踝處開始,逐漸以身體的部位作為增加的高度,最後有的時候碰到高手都能放到脖子上,看誰能跳過去。
最奢侈的莫過於有一根皮筋,然後我們一起跳皮筋,組隊比賽,還可與隊員互救,一邊跳一邊跟著節奏唱著「小皮球,香蕉梨,馬蘭開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
不想運動量大的時候,我們可以翻繩,隨便一根繩,在我們手裡能翻出擔架、飛機,翻出太陽、星星...
什麼玩具也沒有的時候,我們還有自己的雙手,拍手歌,各種正拍反拍花樣拍,還要配上童謠一起唱「出了南門往正東,一園青菜成了精......」
03小時候的美味
印象最深刻的是地瓜糖,用一根短木棒纏上幾匝,就是一根美味,地瓜油焦香的味道就傳來了。
還有粘牙糖,五顏六色一條一條的,撕開一根放到嘴裡一嚼,上下牙立刻被粘起來,等口水化掉了才能張嘴。
那時候還有一種酸梅粉,小袋子裝著,還給你一個特小的小勺,每次挖一小勺放到嘴巴裡,那種酸酸甜甜的滋味;
喜歡買「大大卷」,比賽看誰的大大卷能吹出更大的泡泡;
現在有時候還能看到孩子們吃的有「果丹皮」和「無花果」條,真的是經久不衰啊。
要說最熱鬧的就是爆米花的爺爺穿村過巷來爆爆米花,孩子們爭先恐後的拿著家裡的瓢子,挖上玉米粒,拿好白糖,沒有白糖的用糖精,然後攥著幾毛錢,爭先恐後的將爺爺圍了起來,七嘴八舌的爭先恐後的讓爆米花爺爺先爆自己家的玉米。
我們其實是更大的興趣在爺爺的炮筒一樣的爆米花機上,看著他搖啊搖啊,搖的我們都迫不及待了,才嚷嚷:退後退後,然後,爆米花機口上套個袋子,砰的一聲巨響,香香脆脆的爆米花就進了袋子裡,也有很多因為威力巨大,散落在了四周,我們哄搶著一擁而上,爭相將甜美的爆米花塞到嘴裡。
04最喜歡聽街頭巷角的吆喝聲
早上還沒起,就有吆喝聲響起,「豆腐,熱豆腐」,最後那個尾音要拉的長長的,帶著一種韻味,有時候我就被母親從被窩裡揪起來,有時候是拿錢,極少的機會,大多數時候是拿家裡的黃豆換,用瓢頭挖好豆子去豆腐推車那,大娘將豆子稱好,換算出能換多少豆腐,然後割了豆腐再稱好給我放到碗裡端回家;
有時候也有那麥子去換油條的,「油條來,香噴噴的油條來」,吆喝聲勾著你的味蕾,香噴噴的油條稱上兩根,用多少麥子就給放多少,多餘的麥子再帶回去;
也有那下鄉磨菜刀的,修雨傘 的,還有打鍋子的,那吆喝也好聽「鏘剪子來磨菜刀...」「雨傘,修雨傘......」「打鍋子來,鋁鍋鐵鍋,打鍋子來......」
但是我最心癢的還是一個老爺爺,他就挑著一個扁擔,兩邊都是女孩子喜歡的小玩意,有奶奶需要的頂針,媽媽需要的針頭線腦,有小女孩喜歡的花頭繩,還有我們編手鐲用的五顏六色的各種好看粗細的塑料編繩。沒錢的時候,還可以用你日常梳頭髮時掉落的頭髮來換。這個爺爺一來,就被奶奶媽媽們和我們這些嘰嘰喳喳的小女孩們圍了個水洩不通,爭相挑揀自己的東西,那也是一個熱鬧。
05那時候的動畫片和流行歌
想起那個吃了菠菜就無所不能的《大力水手》,那句經典「我是大力水手,最愛吃菠菜」印象深刻至今,而且賦予了菠菜無上的榮光,簡直就是「大力丸」,所以菠菜吃的也多;
再就是三個中國風的《三個和尚》,小的瘦的胖的,聚在一起就是一臺戲
還有《聰明的一休》裡聰明的一休和善良的小葉子,還記得他們拍的「忍冬花」的牙膏廣告
還有機器貓、聖鬥士星矢、黑貓警長,還有賺足我們眼淚的「小龍人」
那時候流行的歌有很多很經典:
羅大佑的《童年》
周華健《真心英雄》
張雨生《我的未來不是夢》
06結語
80後,正是社會大變革大發展的時期,也是計劃生育後的一代人,現在已經從孩童成了父母,在新的時代背負起家庭和社會的責任,面臨著「上有老下有小」的經濟壓力,體驗著蝸居和候鳥式的生活方式。
我們不能忘記童年的快樂,因為那青澀的記憶裡有我們的曾經,不被時代的浪沙裹挾的美好。
懷念......
你們,還記得嗎?
我是玖柒柒,喜歡我就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