爾康製藥上半年實現營收12億元 醫藥中間體業務有望加速

2020-12-23 新浪財經

來源:證券日報

本報記者 何文英

8月27日晚間,爾康製藥披露2020年半年報。受疫情及醫藥體制改革影響,公司上半年業績受到一定衝擊,但二季度迅速恢復,營收重回增長。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2.02億元,實現淨利潤6615.27萬元;其中,二季度營收為7.61億元,同比增長27.42%,淨利潤為4246萬元,基本與去年同期持平。

上半年,爾康製藥圍繞「原輔料+製劑」一體化商業生態,存量、增量兩手抓,進一步優化產業布局。一方面「調結構」,加大優勢品種的宣傳和推廣,推動海內外市場拓展;一方面「掘潛力」,通過收購及自建等方式,延伸醫藥中間體等領域,充分挖掘產業鏈資源優勢,培育新的業績增長點。

半年報顯示,公司產業鏈布局穩步擴張,包括在柬埔寨投資建設兩大中間體項目。項目總計劃投資2.75億元,截至報告期末,合計已完成投資超2億元,預計將於下半年陸續達產。憑藉自建中間體生產線,公司將豐富產品矩陣,進一步降低生產成本,並保障中間體的穩定供應。

受疫情影響,上下遊企業復工延遲,物流受阻,爾康製藥上半年藥用輔料實現銷售收入9.35億元,較去年同期微降。但公司在改性澱粉及澱粉囊系列產品上的宣傳推廣收效顯著,報告期內相關產品實現銷售收入2522萬元,同比增長超四成;同時,公司藥用溶劑中毛利率較高的產品銷售佔比有所提升,實現收入8629萬,同比增長14.21%。

目前,國外疫情仍在蔓延,隨著疫苗等抗疫領域需求增長及研發加速,預計高端原輔料產品的市場需求將進一步擴大。爾康製藥表示,將根據市場變化情況,及時調整原輔料產品結構,加強以疫苗為代表的生物製品高端原輔料的定製化開發工作,推動高端原輔料的應用。

在原料藥領域,爾康製藥維持了較好的增長態勢,上半年實現收入1.7億元,同比增長14.05%。今年5月,公司收購武陟維爾康100%股權,原料藥及成品藥品種得到充實;子公司湘易康新增對乙醯氨基酚、煙酸、桂利嗪等9種原料藥生產資質,為打造商業生態圈提供助力。

報告期內,爾康製藥加大力度推動成品藥業務轉型,並積極發展中成藥板塊。注射用磺苄西林鈉於2019年8月被調出2019年版國家醫保目錄,對此,公司積極應對,培育其他成品藥品種。除注射用磺苄西林鈉外,其他成品藥實現收入3242萬元,同比增長33.87%。

今年2月,公司收購光宇利民51%股權,為整合資源、拓展中醫藥業務邁出第一步。上半年,公司新增中成藥收入1067萬元。近期,國務院辦公廳發布文件,明確提出大力推廣中西醫結合醫療模式。中醫藥行業或迎來新的發展契機。爾康製藥表示,後續將加強對中藥材、中藥用輔料、藥品的研究,並將現代製藥技術和標準化管理引入中醫藥的生產,努力推動中醫藥文化傳承和產品創新。

此外,爾康製藥同日發布公告稱,擬以1億元轉讓全資子公司粵爾康95%股權。本次交易,旨在進一步落實產業布局,盤活低效資產,補充營運資金,更好地支持主營業務的發展布局。預計本次交易將增加公司2020年度淨利潤8600萬元,交易完成後,公司仍持有粵爾康5%股權,粵爾康不再納入並表範圍。

(編輯 張明富)

相關焦點

  • 爾康製藥:上萬次實驗攻下「三座大山」
    2013年8月,爾康製藥在柬埔寨成立湖南爾康(柬埔寨)投資有限公司,利用資金和技術開發柬埔寨豐富的木薯資源,進行木薯澱粉和改性澱粉的生產;同時,公司在柬埔寨積極向原料藥產業上遊進行延伸布局,已投料試運行多個項目。如今,楊海明和爾康製藥的數百名員工,正在為打造海外規模化生產的醫藥中間體產業園盡心工作。
  • 科技創新助推企業發展 爾康製藥打出產學研深度融合「組合拳」
    中國藥用輔料高新技術龍頭企業爾康製藥十分重視產學研合作,一直著眼於創新科研發展,打出深度融合「組合拳」。校企強強聯合,實現科研創新深度開發近年來,爾康製藥聯合國內多所高校協同創新,在原料藥和藥用輔料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 用友攜醫藥企業走進爾康製藥,共尋企業數智化轉型方向
    2020年11月17日,由湖南爾康製藥、湖南省植提協會、湖南大學EDP培訓中心、用友湖南分公司聯合主辦的企業數智化轉型培訓班在爾康製藥萬達總部召開。來自湖南省50餘位知名生物醫藥行業企業相關負責人齊聚一堂。共同探討如何布局企業數智化之路,幫助更多的企業實現數智化轉型。
  • 順豐控股上半年營收711億元 淨利潤37.6億元
    【TechWeb】8月26日消息,順豐控股發布的2020年半年度報告顯示,上半年順豐控股實現營收711.29億元,同比增長42.05%;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37.62億元,同比增長21.35%;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34.45億元,同比增長47.82%。
  • 一季度淨利下滑七成的吉華集團,僅染料及中間體即實現營收4.22億
    吉華集團早前披露的2019年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26.34億元,同比降低9.64%,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4.34億元,同比降低38.19%。報告期末公司資產總額54.51億元,比上年末增加8.03%;負債總額8.52億元,資產負債率為15.63%,比上年末增加了2.32個百分點;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股東權益總額為45.53億元,比上年末增加4.82%。
  • 瑞聯新材董事長劉曉春:努力成為醫藥CMO/CDMO及國際有機新材料的...
    此外,2019年—2023年,TFT-LCD面板的出貨面積預計將從2.23億平方米增至2.49億平方米,增幅12.2%。基於目前技術和產業化的情況,液晶和OLED面板在市場上處於或將長期處於共存狀況,液晶技術仍有望在較長時間內佔據顯示面板市場的主要份額,尤其是電視面板等大尺寸面板市場。OLED技術目前主要應用於智慧型手機、可穿戴電子設備等新領域。
  • 精華製藥2020年輕裝上陣 傳統優勢中成藥仍大有可為
    公司經營性現金流表現亮眼,達2.85億元,同比增長242.06%。2020年,公司第一季度總營收3.05億元,淨利潤0.54億元。公司表示,2019年淨利潤虧損主要是受應收帳款計提壞帳準備、子公司商譽減值等因素影響。2019年第三季度,精華製藥子公司東力企管計提商譽減值3.82億元。
  • 聯邦製藥各板塊業務分化:胰島素放量節奏超預期 抗生素製劑銷售下滑
    《科創板日報》(上海,記者 徐紅),近日,聯邦製藥(03933.HK)發布了2020年中期業績。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3.05億元,同比增長 5.2%,淨利潤2.03億元,同比下滑31.5%。分析認為,公司淨利潤下滑主要受可轉債影響(虧損2.24億元),扣除可換股債券及投資物業的公平值變動,期內核心業務的經營利潤則較去年同期有所增長,公司業績與業績預警時的預告基本一致。
  • 廣生堂剝離醫院業務背後:集採時代仿製藥企的轉型焦慮
    彼時,廣生堂雄心勃勃想打造高端婦兒醫療產業鏈,但醫院尚未建成,廣生堂的業務也未正式展開,就已經畫上句號。12月3日廣生堂報收37.5元/股,小幅上漲0.83%。財報數據顯示,廣生堂前三季度實現營收1.73億元,同比減19.33%,淨利潤1137.17萬元,同比微增0.32%。廣生堂抗B肝病毒藥物的毛利率更是從去年同期的84.42%下滑至58.07%。「以降價的方法追求規模效應,確實可以提高企業的市場佔有率,但並不一定提高市場競爭力。」
  • 立方製藥:製藥領域全產業鏈布局,盈利能力持續提升
    12月15日,合肥立方製藥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簡稱:立方製藥,股票代碼:003020)正式交易,公司有望借募投項目進入高速發展期。立方製藥此次IPO公開發行不超過2,316.00萬股的人民幣普通股(A股),預計募資4.77億元,實際募資5.36億元。公司本次IPO資金主要用於「滲透泵製劑車間建設項目」、「藥物研發中心建設項目」、「原料藥生產項目一期」。
  • 主要產品價格下降 新和成營收與淨利雙降
    原標題:主要產品價格下降 新和成營收與淨利雙降   2月27日,新和成發布2019年業績快報,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收76.07億元,同比減少12.40%
  • 東亞藥業:成為原料藥、醫藥中間體行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
    東亞藥業經過多年發展,依託其研發優勢、商業渠道、先進的合成技術、完整的生產體系和較強的生產能力,不斷提升公司現有原料藥及醫藥中間體的核心競爭力和市場佔有率。公司同時加強對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新藥的研發,加快向高端原料藥及製劑領域發展的步伐,以技術創新驅動公司業務的快速發展,最終致力於成為原料藥、醫藥中間體行業領域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
  • 有機矽產品價格有望加速上漲 六大股迎機遇
    上半年公司業績彈性和盈利顯著,公司建築領域用膠佔比大,一季度受到疫情開工延遲的影響,盈利下降27%,二季度隨著建築需求釋放公司盈利同比倍增,整個上半年業績增速超預期。下半年隨著基建地產訂單釋放,預計公司業績會持續高增速。裝配式建築是全年看點,新型領域工業用膠加速滲透公司建築領域上半年營收4.14億元(+31.63%),佔比達到76%。
  • 疫情下的醫藥企業:今年上半年哪些最賺錢?哪些成為黑馬?
    那麼,醫藥企業這上半年經營成果究竟如何?Choice數據顯示,截至8月19日,醫藥生物行業有157家上市公司發布2020年中報業績預告。其中,超72家企業業績同向上升。在業績預告中,邁瑞醫療、新和成、英科醫療為盈利榜單上的前三名,最低盈利預期分別為32.69億元、21.96億元、19億元。
  • 有的勁增1200% 有的下滑80% 農藥類公司上半年業績冰火兩重天
    據上海證券報記者統計,13家公司中,有7家公司上半年淨利潤實現正增長,最高增幅達1200%以上;6家公司上半年業績負增長或虧損,最大降幅超80%。  7家公司報喜  8月14日晚間,華邦健康(002004)公布的2020年半年報顯示,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51.78億元,同比增長3.12%;歸母淨利潤3.17億元,同比增長7.21%。
  • 左手騰籠右手逮鳥 金城醫藥賣的什麼藥?
    根據資產併購的業績承諾,金城泰爾要在2015-2018年實現淨利潤不低於1.56億元、7100萬元1.87億元和2.25億元的承諾。   儘管金城泰爾在頭三年「踩線」實現業績承諾,2015-2017年度分別完成100.65%、105.54%、100.68%,但在2018年卻僅完成,1.08億元淨利潤,不到當初承諾業績的一半。
  • 2020醫藥公司上半年財報紛紛發布 阿斯利康等十大跨國藥企交卷
    :2020年上半年,強生全球營收為2729億元,和去年同期相比下降3.8%,超出預期。其中,製藥業務營收為1531億元,同比增長5.4%;消費者健康業務營收為484億元,同比增長0.9%;醫療器械業務成績欠佳,營收715億元,同比下降21.1%,也是強生近幾年下滑最嚴重的一次。2020年上半年,強生在醫療器械業務(-21.1%)乏力的情況下,製藥業務(+5.4%)依舊保證正增長,營收1531億元。
  • 醫藥公司精選層申報獲受理 6家去年營收均超2億元
    新三板掛牌從業績上看,這6家企業2019年營業收入均超過了2億元,其中生物谷的營收規模最大,為5.58億元。淨利潤方面,6家企業2019年淨利潤都超過3000萬元,其中森萱醫藥去年實現歸屬於掛牌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06億元,同比增長125.32%。6家企業中除了永順生物去年業績出現下滑以外,剩下5家企業業績都實現了增長。
  • 拳頭產品降價三成進醫保後 華東醫藥擬斥資參設產業基金 轉型醫美...
    結合華東醫藥近年的境遇,公司設立醫藥產業基金的必要性呼之欲出。   2015年到2019年間,公司營收規模一路猛增,實現了從突破200億元到突破300億元的跨越;非淨利潤分別10.65億元、14.11億元、17.4億元、22.36億元、25.74億元,雖然增幅在收窄,但仍保持高速增長。   然而,到了2020年,公司的營收、扣非淨利潤雙雙出現負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