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的八個代表人物

2021-02-08 清叩玄門

道家代表人物——老子

老子,「道」是老子思想體系的核心,他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認為一切由道生出。關於「道」,《老子》有多種解釋。首先,「道」的特徵是「無狀之狀,無象之象」。《老子》第二十一章說:「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第十四章又說:「無狀之狀,無象之象,是謂惚恍。」其次,「道」是世界萬物的本原。第二十五章說:「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再次,「道」是無。打開百度極速版,看更多圖片

老子像

第四十章說:「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在這裡生於「無」即是生於「道」,「道」就是「無」。 老子否認人的認識來源於感覺經驗,「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知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名,不為而成」。他還宣揚「滌除玄覽」的直觀方法,教人們洗心內照。他站在統治者的立場上,反對啟迪民智,要人們做到「絕聖棄智」,「絕學無憂」。他認為,「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主張「常使民無知無欲」。



道家代表人物——張道陵


張道陵,道教創始人,本名張陵,東漢沛國豐邑(今江蘇豐縣)人。道書載: 為漢留侯子房八世孫。建武十年正月十五夜,生於吳之天目山,七歲讀老子道德二篇,即了其義。為太學書生,通曉天文、地理、諸子、五經、從學者千餘人。 永平二年(59年),以直言極諫科中,拜巴郡江州令(今重慶),時年二十六歲。因素志於黃老之道,見世風日下,不久遂棄官隱於北邙山(今河南洛陽北)。漢章帝、和帝詔徵皆不就。

後與弟子王長從淮入江西鄱陽,溯流至雲錦山(今龍虎山),煉九天神丹。三年丹成而龍虎見,山因以名。聞蜀中民風醇厚,易可教化,入蜀居鶴鳴山修道。 漢安元年,感太上老君授以正一盟威之道,或雲三天正法,正一科術要道法文,創立了道教。立二十四治,以祭酒分領,不喜施刑罰,廉恥治民,符水治病,百姓奉之為師。尊老子為教祖,奉《老子五千文》撰《老子想爾注》闡揚道教教義,稱「道」即是「一」,「一散形為氣,聚形為太上老君」。以「道」為最高信仰。


道家代表人物——葛玄

葛玄是三國時吳國丹陽人。出身宦族名門,生而秀穎,性識英明。自幼好學,經傳子史,無不博覽,尤性喜老、莊之說,年少即名震江左(江東),十多歲時,俱失怙恃,深感人生無常,乃發心學道。於是遁跡名山,參訪異人,服餌芝術,精勤苦修,遂得成仙,世稱「葛仙翁」,又稱「太極左仙公」。北宋徽宗封為「衝應真人」,南宋理宗封為「衝應孚佑真君」。

據《抱樸子》記載,葛玄曾從仙人左慈學道,受《太清九鼎金液丹經》、《三元真一妙經》、《九鼎丹經》、《金液仙丹經》等道法。後葛玄勤奉齋戒,感老君與太極真人,降於天台山,授葛玄《靈寶》等經三十六卷。久之,太上老君又與三真人,從官千萬,命侍經仙郎王思真,出《洞元》、《大洞》等經三十六卷,及上清齋二法,靈寶齋六法等。葛玄足跡歷遍靈嶽、赤城,羅浮等名山大川。

也曾於江西閣皂山修道,常辟穀修道。擅長符咒諸法,奇術甚多,能遨遊山海,分形變化,尤長於治病收劾鬼魅之術。《三國志·吳書》記載:孫權好道術,葛玄嘗與之遊,得權器重,特於方山立洞玄觀。弟子鄭隱得其法術。 葛玄在世間雖然遊戲無常,其實學道十分認真,道術十分高明。所以在仙界的地位很高。玉皇大帝座前常有張、葛、許、姚四大天師協助辦理文案,位居第二的葛天師,便是葛玄葛仙翁。



道家代表人物——王玄覽

王玄覽是唐代高道,法名玄覽。王玄覽曾學道於茅山,後隱居成都至真觀,並遍研道、佛學說,常與學士道人談經論道,遠近知名。武則天神功元年奉召入京途中,行經洛陽,仙逝,號「洪元先生」。 王玄覽的思想淵源自道家,兼採佛家之學,表現出較為明顯的以道為主夾雜佛家學說的合流色彩。他以「道」為最高範疇,認為「道」是「可道」與「常道」的統一體。它們之間存在著互相依存互相轉化的關係:即「相因生」、「相因滅」。同時,兩者也不可分割,互為體現。沒有「常道」,則「可道」不能存在;沒有「可道」,則體現不出「常道」。「不是可道可,亦是常道可,不是常道常,亦是可道常。」(《玄珠錄·卷上》)

王玄覽主張以坐忘養神的方法作為修道者進入「常道」的途徑,可稱為「心證」,而滅知見。「一切眾生欲求道,當滅知見,知見滅盡,乃得道矣。」他的思想及理論極大地充實了道家的義理,對後世的道教有不小的影響。王玄覽的著作大部分佚失,今存其弟子輯錄的《玄珠錄》二卷,收入《正統道藏》太玄部。收錄道物、道體、道性、有無、真妄、動寂、心性等理論問題一百餘則。


道家代表人物——魏伯陽


魏伯陽,東漢著名煉丹家,號雲牙子,會稽上虞人,高門望族之子。世襲簪纓,唯有魏伯陽生性好道,不肯仕宦,閒居養性,時人莫知之。 魏伯陽修真潛默,養志虛無,博瞻文詞,精通緯候,恬淡守素,唯道是從。視軒冕,如秕糠。乃從陰長生得受金丹大道,後與弟子三人入山煉神丹。丹成,知弟子中有守道未篤者,乃以丹餵白犬,白犬暫死,自己也服丹暫死,以試弟子。獨有一虞姓弟子說:「吾師非凡人也,服丹而死,將無有意耶。」也服丹暫死。餘二弟子不肯服食而出山去。

二人去後,魏伯陽即起,將所服丹納死弟子及白犬口中,都活了過來了,一起仙去。因逢人入山伐木,乃作書與鄉裡,寄謝二弟子,二人方乃懊悔不已。 魏伯陽所作《周易參同契》,共三卷,其說似解周易,其實假借爻象,以論做丹之意。他兼及內丹和外丹,被後世奉為「丹經之祖」。魏伯陽的思想對道教的煉丹術影響極大。歷來對《周易參同契》的注釋不斷,由於該書主要談外丹,兼及內丹,故《周易參同契》的注釋分內、外丹兩大派。魏伯陽被世界公認為留有著作的最早的煉丹家。


道家代表人物——陶弘景


陶弘景是南朝齊、梁時期的著名高道、煉丹家、醫藥家、文學家、學者,字「通明」,自稱「華陽隱居」,諡「貞白先生」,丹陽秣陵人(今江蘇南京附近)。陶弘景出身於南朝士族,十歲就讀了《神仙傳》,十五歲就寫了《尋山志》,表現出濃厚的隱逸志向。二十歲時齊高帝引為諸王侍讀,後拜左衛殿中將軍。大約在三十歲左右,陶弘景拜東陽道士孫遊嶽為師,學習符圖、經法和誥訣,遂遊歷名山,收集仙藥道經。

陶弘景整理了楊羲、許謐等人傳教的史料,編成了《真誥》一書,系統闡述了上清經派的歷史。他在茅山開設道館,廣收門徒,開創了茅山派。 陶弘景精於醫道,著有《神農本草集注》、《陶隱居本草》、《藥總訣》等。他的《養性延命錄》至今仍是重要的養生經典。他的《神農本草集注》首創藥物分類方法一直沿用至今。 《效驗方》、《肘後百一方》是中醫學方面的著作,在歷史上都有相當的影響。陶弘景還有著作《華陽陶隱居集》、《集金丹黃白方》等多種。


道家代表人物——司馬承禎

司馬承禎法號道隱,今河南溫縣人,唐代著名道士,道教理論家。司馬承禎出生於官宦世家,自少篤學好道,無心仕官之途,而喜好外遊。曾師事嵩山道士潘師正,勤學苦讀,深得潘師正賞識,得受上清經法及導引,服餌諸術。後遍遊天下名山,隱居在天台山玉霄峰,自號天台白雲子。 司馬承禎善書篆、隸,自為一體,號「金剪刀書」。玄宗令他以三種字體書寫老子《道德經》,刊正文句,刻為石經。

定著五千三百八十言為真本以奏上之飛。於王屋山飛升,飛升後,唐玄宗追贈銀青光祿大夫,諡稱「貞一先生」。司馬承禎與當時達官雅士陳子昂、李白、宋之問、孟浩然、賀知章等九人交往甚密,時人稱為「仙宗十友」。 司馬承禎著作很多,最主要者有《修真秘旨》十二篇,《修真秘旨事目歷》一卷,《坐忘論》一卷,《修身養氣訣》一卷,《服氣精義論》一卷,《採服松葉等法》一卷,《洞玄靈寶五嶽名山朝儀經》一卷,《上清天地宮府圖經》二卷,《天隱子》八篇,《太上升玄經注》,《太上升玄消災護命妙經頌》一卷,《上清侍帝晨桐柏真人真圖贊》一卷,《素琴傳》一卷,《茅山貞白先生碑陰記》等。其中《坐忘論》和《天隱子》,是其修道思想的代表著作。


道家代表人物——杜光庭

杜光庭,唐末五代著名道教人物。杜光庭學識淵博,嘗謂:「餘初學於上庫,書笈皆備,一月之內,分日而習,一日誦經書,二日覽子史,三日學為文,四日記故事,五日燕閒養志,一月率五日始,不五七年經籍備熟。」是唐末五代道教學術集大成者。時人盛讚其為「詞林萬葉,學海千尋,扶宗立教,天下第一」。 杜光庭主張「仙道合一」,不拘束於一途。

他精通儒道典籍,對於道教教義、經典、教史、法術等多有研究,歸納道教科範儀軌,對金、黃、玉等齋醮法以及設壇立儀等規則頗有建樹。杜光庭尤喜編撰神話故事,闡揚道教,存世的有《靈異記》、《神仙感遇記》、《墉城集仙記》等;對道教儀則、應驗方面的著錄有《道德真經廣聖義》、《道門科範大全集》、《廣成集》等。《宋史·藝文志》記載,杜光庭曾撰《髯客傳》。他的著作極豐,是唐末五代道教學術集大成者,對道教的建設、傳播與發展有多方面的貢獻。


相關焦點

  • 八卦是什麼意思,代表的八種東西是怎麼來的
    中國人一般的觀念,講到{易經}就想到了八卦,想到八卦就聯想到算卦的和那些穿著道袍的道士,好象學了易經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成了諸葛亮、劉伯溫一樣的人物,其實能不能學懂,都是很大的問題。今天讀易經已和往日不同,每一次拿起書讀都有新的領悟,只是遺憾天資不夠,無法有聖賢一般的領會,但亦受益匪淺多了很多的淡定與從容。
  • 哪吒:三教合一的代表人物,三頭六臂、風火輪、乾坤圈說明了什麼
    自唐代以來,不僅老百姓喜歡哪吒,儒釋道也都非常尊崇哪吒,哪吒成為儒釋道共同傳播、敬奉的人物,成為「三教合一」的代表人物。 哪吒源自古代波斯和印度宗教傳說人物,經過不斷的本土化以後,哪吒形象集儒釋道的思想觀念於一身,比如說哪吒故事體現了道家、儒家、佛家的孝道等思想觀念。
  • 《莊子》10句名言,感受道家智慧!
    莊子,是道家學說的二號人物,是繼老子之後,戰國時期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也是道家學派的主要創立者之一。 《莊子》又名《南華真經》,篇幅很長,原本有十萬餘字,今天流傳下來的33篇,也有六萬五千字,裡面有很多寓言和名句。
  • 道家必備的八卦臺,明道宮的最厲害!
    從小到大,但凡我們看到的影視作品裡,涉及到道家,或者道家門派的都少不了這樣一個東西:八卦臺。影視劇裡的道家高人們,無論做法還是修行都離不開八卦臺,道家之太極八卦太極圖,俗稱陰陽魚,是道教的標誌性圖案。黑白二色,代表陰陽兩方、天地兩部;黑白兩方的界限就是處於天地陰陽之間的人部。白中黑點表示陽中有陰,黑方白點表示陰中有陽,體現了道教「相反相成」、「和諧共生」的思想。「太」為至的意思,「極」即極限。「太極」既包括了至極之理,也包括了至大至小的時空極限。所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就是「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陰陽化合而生萬物」。宇宙有無限大,又是有形的。
  • 他們的代表人物都有誰?
    他們主要代表人物都有誰?儒家:孔子、孟子、荀子作為延續數千年的的學說,儒家的學術理念和禮儀觀念一直源遠流長。但儒家在當時並未受到統治者的重用,後世為了加強皇權儒家逐漸在中國佔主導地位。墨家:墨子、禽滑釐墨家發源地位於現在的山東省滕州市,主張兼愛、非攻、節用、節葬等。
  • 金庸小說第一猛人,實力遠超張三丰,死後還成就八位絕世高手!
    武俠時代當中奇人高手甚多,自古以來江湖武學幾乎都離不開兩大體系,一個是佛門、另一個便是道家,佛門武學不少,比如少林寺的七十二絕技,再如達摩祖師所創的《易筋經》神功等,相對於佛門武學,道家武學則比較飄渺,比如逍遙派的「小無相功」、「北冥神功」等絕學,今日小編就專門來給大家講一講金庸筆下一位武功絕頂的道家武學代表人物的故事,很多朋友可能都忽視他了。
  • 當代武林人物傳第二十五回:崆峒山道家元聖地,陳兆坤傳承武醫術
    這廣成子乃是傳說中上古黃帝時之道家人物,《莊子·在宥》云:黃帝立為天子,十九年,令行天下,聞廣成子在於空同之上,故往見之,曰:「我聞吾子達於至道,敢問至道之精。吾欲取天地之精,以佐五穀,以養民人。吾又欲官陰陽以遂群生,為之奈何?」
  • 道家哲學和基本觀點
    道家哲學和基本觀點古代道家是一種思想流派,最早追溯到上古時代,道家用「道」來探究自然、社會、人生之間的關係。道家提倡道法自然,無為而治,與自然和諧相處;道家思想是無所不能、永恆不滅,有辯證法因素和無神論傾向。春秋時期,老子集古聖先賢之大智慧,總結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華,形成了道家完整的系統理論,標誌著道家思想已經正式成型。
  • 中華道家氣功 | 道教龍門派性命雙修養生功【第七、八、九步】
    道家為之大定得矣,釋家謂之禪定,古謂之氣歸無海壽無窮即此。八祖伍衝虛《天仙正理》曰:「若凡夫外道,不知無者為何,單以呼吸歸於中,而妄曰入定胎息,其息不能定住於胎所。雖忍氣,而氣無所容,乃曰氣急殺人,而終不能強忍口鼻之氣。更呼吸浩浩,皆由悖劫,世尊所謂無生法,忍者之所為也。世之假道人、假禪人皆如此。此亦後學聖真之所當辨而自防危險者也。
  • 道家混元派內丹功法介紹
    道家內丹養生最早始於5000年聖祖黃帝、老子,是最直接調節身體健康、促進自我精神與宇宙連接體悟的方法。吳雲青老人他常引用一首古丹詩講內丹:天有三寶日月星,地有三寶水火風,人有三寶精氣神,善用三寶可長生,三寶圓滿天地通。
  • 揭秘道家房中術
    目前從史籍中看到的是,它最早出現於漢代,而且和道家關係極為密切。長期以來,房中術被人們塗上一層神秘、玄虛的色彩,但實際上它在很大程度上代表著中國古代的性學理論。目前所見的關於房中術專著的可靠記載,最早可追溯到西漢初年。淳于意對漢文帝自述師承時,談到其師陽慶傳給他的書中有「接陰陽禁書」,這無疑和房中術有關。
  • 武庚紀:神族八大神力代表人物,修羅界神力的十刑只能墊底
    眾所周知神族共有八種神力,這八種神力乃是神族人與生俱來所擁有的,但並不是父母擁有什麼神力就決定下一代是什麼神力,而是要經過「天啟」靠自己覺醒其中某一種或多種神力。
  • 道家的人生哲學
    我們把它概括為道家所追求的處世態度、養生之道、自然觀和精神境界等幾個方面,談談我們膚淺的認識。「重生」「貴生」與「養生」,是道家整個哲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充分體現了道家對生命和現實人生的高度關注,就這方面而言,道教與道家達到了其他宗教、其他古典哲學所難以企及的高度。
  • 不同雪茄品牌的代表人物
    雪茄代表人物不同雪茄品牌的代表人物以前寫過一篇文章,提到如果選擇一個雪茄代言人的話,我的選擇不是邱吉爾、不是卡斯楚、不是甘迺迪,而是海明威——這頭老獅子。海明威算是富恩特雪茄的代表人物,富恩特有個系列就叫做海明威,那種兩頭尖尖的雙尖魚雷雪茄也是為了讓海明威在海上能非常便捷的點燃雪茄而發明的。如果說海明威是富恩特的代表人物還有點爭議的話,高希霸的代表人物是菲德爾卡斯楚就毫無爭議了。高希霸這個品牌就因卡斯楚而來。
  • 揭示古代道家的11大養生秘訣
    道家是以老子、莊子為代表的中國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思想學派之一。傳承至今己有二千多年的歷史。
  • 道家飲食養生-----修煉與服食
    《遵生八箋》說:「蔬食菜羹,歡然一飽,可以延年 一粥一菜,惜所從來,可以延年。」《筆麈》說:「每三日一齋素,可以養生,可以養心。」孫思邈講:「廚膳勿使脯肉豐盈,常令儉約為佳。」就連陸放翁也曾作詩說:「世人個個學長年,不悟長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將食粥致神仙。」可見,道家除了講究素齋,也重視粥的飲用。科學證明,素食可以促進新陳代謝。
  • 古代道家養生十一大秘訣
    道家是以老子、莊子為代表的中國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思想學派之一。傳承至今己有二千多年的歷史。至元代祖師創立道教龍門派,經十二代傳到牛 金寶。道家養生功以收心求靜為基礎,這叫做修性;以養精固本為歸宿,這叫做養命。修性必須落實到養命之上,故此功稱為性命雙修養生功。道家養生主要在於以 下11個方面。
  • 道家「子午訣」
    這樣兩手拇指在虎口形成「太極圖」形狀(大指相互在另手的手心,就是太極圖的兩個眼睛,用來接通自身陰陽二氣),其餘四指代表「八卦」,兩手一陰一陽,故此稱為「太極陰陽八卦連環訣」。如是陽手護陰手,陰手抱陽手,即是《道德經》「負陰抱陽」之義。
  • 山神——屬於道家,還是佛家?
    山神是典型的傳統神話人物,掌管五嶽山川,守護一方平安。山神屬於道家範疇,與佛教沒有絲毫關係。山神的歷史淵源可追溯到春秋戰國,而佛教直到漢明帝時才從古印度傳入中國。可見,山神是地地道道的中國本土神仙。道家主張修煉成仙,而佛家主張立地成佛。道家信神造仙,而佛家確是無神論者,只崇拜佛陀菩薩。佛教塑造了上至如來,菩薩,下至羅漢,護法……寺,院,庵,堂,各謀其位,各安其身,普度眾生。佛教傳入中國後,經過地域文化的滲透逐漸融合了許多道家理念。但佛家始終不參與造神運動,就是《西遊記》裡佛道也涇渭分明。
  • 歸藏易與道家文化
    而道家貴柔尊陰,崇尚自然無為,與尊崇乾健君尊,以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己任,孜孜於實現自己政治理念,奔走列國,遊說諸侯的儒家思想大相逕庭。‍道家的核心思想道家的核心思想是什麼呢?就是「道」!道是天地萬物的生育者,又是天地萬物存在的依據。所以老子說:「道衝,而用之又弗盈也。淵兮!似萬物之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