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年過六旬早年離異的李先生,遇見了年過半百同為離異的劉女士,經歷過人生重創的兩人一見如故,對於上了年紀的李先生來說,老來有伴,好好過日子是他最大的期望。李先生求一個安穩,但劉女士卻覺得這段婚姻沒有給她安穩踏實的感覺。在劉女士心裡,她和丈夫的地位嚴重不對等,丈夫根本就沒把他當妻子,把婚姻當回事,那麼最後這對老年夫妻該何去何從呢?
聽夫妻倆一開場的講述,這段婚姻給他們帶來了共同的感受就是不舒服,他們彼此互不滿意,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讓劉女士感到不妙的開始,其實就是再普通不過的再婚夫妻,都得面對的家庭經濟怎麼管理的問題。
劉女士告訴我們,家裡一直是自己在做飯,丈夫本來說一個月給自己一千塊錢用來做飯的,可是之後的一年多時間裡面,丈夫卻一分錢都沒有給過自己。但是李先生反駁說,錢沒少給劉女士,如果沒給自己也會自己去買菜的。
李先生說在錢的問題上,兩人的分歧非得找個源頭的話,那就是妻子看錢看得太重。曾經在他急需用錢的時候,妻子不但不幫還耍了他。
當時李先生的兒子要賣房子,說好了給兒子十萬塊錢,第一時間劉女士是同意的,可是到最後劉女士又反悔了,這讓劉先生心生不滿。劉女士說為什麼自己不願意把錢借給兒子,是因為丈夫老是把離婚分居掛在嘴邊,導致自己不相信他了。
劉女士的前後矛盾說到底,是因為丈夫平日裡的表現讓他沒有安全感。不僅如此,生活細節上他們也是毫無默契。不久前劉女士和鄰居發生糾紛,誰知那邊的矛盾沒有平息,這邊內院又起火了。
劉女士告訴我們,自己家養的小狗吵到了鄰居,對方和自己吵架還報警了,派出所因為這件事情就找了自己,就要賠錢,劉女士當時覺得自己沒有錯,不願意賠錢,可是丈夫卻讓自己趕緊賠錢,快點把事情了結了,自己希望得到丈夫的安慰,沒想到丈夫卻一走了之了。
鄰裡糾紛一事,劉女士怪丈夫不支持自己,堅持要論個對錯。但李先生的主張卻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夫妻倆的處世觀念可以說是截然不同,正因為觀念不合,李先生一次次地把離婚掛在嘴邊,讓身邊的劉女士患得患失。
這時觀察員文彥拿起了話筒,她認為女方太過於糾結對錯了,不注重人情世故。觀察員陳興東認為,夫妻雙方進入婚姻的期待值不同,並且在心態上存在問題,女方根本就沒有進入二婚的心態,還是有著小女孩的那種心態,做事做人確實有很多天真的成分。
經過調解員們的努力,夫妻雙方籤署了一份協議,李先生答應從每月的工資中交給劉女士1800元作為生活費,李女士承諾其將婚前房產出售款購買的兩套個人房產,收益用於家庭生活。雙方彼此尊重,相互承諾,體諒理解,友好處理日常瑣事。
希望以後夫妻雙方一個少一些較真,多一些豁達。一個放下大男人的架子,給予身邊的女人溫柔。在平平淡淡的晚年生活中添點驚喜和浪漫,只有將心比心,日子才能過得舒心,收穫安穩的幸福攜手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