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的身體清潔,是許多媽媽最糾結的問題
一方面,傳統觀念裡的「坐月子」,認為月子裡不能刷牙、洗頭、洗澡,甚至大夏天裡也得穿著厚衣服待在屋子裡,否則會留下月子後遺症。
另一方面,長時間不清潔,自己實在不舒服。
今天,就解開這個難題,講講產後清潔的重要性和正確方法。
產後清潔很重要:保持舒適、防止感染
有學者研究發現,產褥期衛生習慣不佳的產婦超過了 80%。
但事實上,產後清潔很重要。
生完孩子以後,你大量出汗,加上溢出的乳汁和下身的惡露,多種液體混在一起,難免會有些異味。尤其是在天氣熱的時候,如果房間裡瀰漫著酸臭味,怎麼住都不會舒服。
同時,由於分娩的時候出血多、體力消耗大,你的身體抵抗力大大減弱,這個時候,如果清潔不到位,很容易引起會陰部和乳房的感染,影響身體的恢復。
正確的產後清潔方法
那麼,需要怎么正確清潔呢?
下面是給你的一些建議,希望你能夠通過正確的衛生清潔方法,真正做到「洗洗更健康」。
1. 洗澡
首先,說說洗澡。你在順產後 2~5 天就可以洗澡,但是不能早於產後 24 小時。只要你有體力,心臟能耐受,過了 24 小時,什麼時候想洗都能洗。
如果你平時心臟功能不好,可以坐著洗。注意椅子必須是漏水的,不然會陰傷口長時間浸在水裡,會增加感染的機率。
比較推薦你淋浴,但建議淋浴的時候不要空腹,以免低血糖引起暈厥,而且洗澡時間不要太久,每次 5~10 分鐘就可以了。
淋浴的水溫可以控制在 36~40 ℃,具體的溫度根據你坐月子的季節來定,另外,保持室內溫度 24~26 ℃ 最合適。
此外,產後 6 周內不建議你洗盆浴,或在浴池、大眾澡堂進行洗浴,以免不乾淨的水進入生殖系統,引起感染。
如果你分娩過程不順利,出血過多,或認為自己平時「體質較差」,那就不要勉強自己過早地淋浴,可以改成溫水擦浴。
正確的擦浴方法是:用毛巾沾溼後扭幹,輕輕擦拭全身,注意腹部、皮膚皺褶以及流汗較多的地方,都要覆蓋到,比如肘窩,腋下、大腿根部等。夏天可以早、中、晚各擦一次,天氣涼爽的時候,中午擦洗一次就好,最後用幹毛巾把皮膚擦乾。
2. 會陰清潔
清潔會陰,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清潔順序。無論是擦洗、衝洗、排便後擦拭,都要注意,一定是從前往後。
因為女性的陰道、尿道和肛門相鄰,而且尿道又短又直,如果不按照從前往後的清潔順序,很容易引起泌尿系統感染。
關於正確清潔會陰部的方法,我在第 4 天「這樣緩解會陰傷口疼」的課程裡有詳細的講解。
3. 乳房清潔
乳房的清潔相對比較簡單,首先你需要準備一條專門用來擦洗乳房的毛巾。
然後,以順時針的方向擦洗乳房,從乳頭開始洗,再逐漸向根部擦洗;擦洗乳暈和乳頭的時候,注意動作輕柔一點,不要擦破乳頭上的皮膚;清洗完,在穿胸罩之前,最好讓乳房自然幹,這樣能防止乳房皸裂。
此外,每次哺乳前你都要先把手洗乾淨,預防感染。
4. 口腔清潔
除了洗澡沐浴之外,不要忘了堅持刷牙。
產後第 2 天就可以開始刷牙。你可以用軟毛牙刷,溫水刷牙,不僅能保持口腔衛生,增加食慾。要是遇到了不能刷牙的情況,你可以用棉球或者紗布擦拭牙齒。
在刷牙過程中,你可能會感覺牙齦腫脹或出血,這是由於孕期激素變化引起的,過一段時間就會恢復正常了。
很多媽媽擔心月子期間刷牙,會導致以後牙齒鬆動和出血。但實際上,月子期間如果不堅持每天 2 次刷牙,食物殘渣長期殘留在口腔裡,反而更容易導致牙齦炎、牙周炎等的發生。
月子期間你是怎麼做好產後清潔的,跟其他的媽媽一起分享你的經歷和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