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歷來不是以美醜論品級的,標準在於形質和氣,主要是氣質

2021-01-13 藝素簡

近來由「雲岡杯」引發的一系列公案甚囂塵上,關於「美書」「醜書」的爭論也沒有定論。歷來書畫的評論關鍵點都在「神採」「氣韻」上,古人從沒有以字形的美醜為根據評判過書法。甚至還以流美的外形為習氣,被書畫家所不齒。

我們這個年代是以顏值論高低的,同一個濃妝豔抹的女人,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有人覺得美得不可方物,有人覺得醜得矯揉造作。這在大眾當中是沒有標準的,如果還按古時的審美標準來判斷,當然又與當今的實際不相符。

蘭亭序的書卷氣

書畫也是自古以來就有鑑賞標準的,南朝王僧虔提出「神採」兩個字之前,他的祖上王羲之以王羲之的老師們就已經用形象的比喻,來說明書法字的神採了。王羲之筆下那些「壯士佩劍」「婦女纖麗」「飛鳥空墜」「流水激石」,都是用來說明書法應有的「氣」的。

王僧虔甚至提出神採比形質更重要,神採才是書法的妙道。從藝術產生的「成教化,助人倫」的初衷,也可以看出,不管是書法還是繪畫,目的都是表達創作者的「意念」的,書法已經高於文字本身了。是被附加了一定意義的,因此更重視字面之外所傳達的思想。也是因此,書法才有「散懷抱」的說法。

石鼓文的廟堂氣

同樣是南齊的謝赫,也提出了類似的書畫評定的理論,「謝赫六法」的首條就是「氣韻生動」。此後「氣」之說。此後,至今作品所傳達的內容才是作品的核心。

清朝的朱履貞在《書學捷要》中有個「書法六要」,這六要的第一個就是「氣質」;第二是天資;第三是得法;第四是臨摹;第五是用功;第六是識鑑。

張芝的憑虛欲仙

所謂「氣質」,是人承天地稟賦,所特有的氣象。而氣質的多少優劣都是由貴賤不同體現出來的。我們今天也一樣,誇美女有氣質,會被人認可;只誇人家長得漂亮,有侮辱人之嫌。

書畫最看重的是廟堂氣、煙霞氣、山林氣和士氣。廟堂氣是王者之風,端莊、大度兼有文豪的氣質。金石氣其實就是廟堂氣的一種,人們不理解那些人為什麼寫「醜書」,其實他們並不是要寫得醜陋不堪。原本是想寫出廟堂氣的,結果寫偏了,成了不倫不類的「醜書」。

蔡邕的煙霞氣

煙霞氣,是指仙氣,它和山林氣所代表的野逸之氣,共同表達了神與仙的氣質,代表了佛與道的思想。所謂的有「禪意」,也大概指這一類的作品,一般變幻縹緲,自然質樸,今人嚮往。

士氣就是人們常說的書卷氣,代表了儒家的思想氣質。一般溫和靈秀,灑脫疏美,彬彬有禮,君子之風。

石門頌的山林氣

清代劉熙載的《藝概·書概》中也有對書法「氣」的論述,「凡論書氣,以士氣為上。若婦氣、兵氣、村氣、市氣、匠氣、腐氣、傖氣、徘氣、江湖氣、門客氣、酒肉氣、蔬筍氣,皆士之棄也。」這些都是傳統書畫中不該有的氣質。

我們常說繼承傳統要有選擇地繼承,在舊社會一貫的真理,放到今天可能就不太適用。齊白石被稱作「俗氣」正是源於他畫了很多文人士大夫所不取的瓜果蔬菜,而有了蔬筍氣和市氣。但是在當今的新時代下,這些並沒有影響到齊白石書畫的傳播和價格。

衛夫人的閨閣氣

還有一點,現在也已經完全不同,劉熙載所說的「婦氣」,也有人叫它「閨閣氣」,在舊時那些士大夫眼裡,是最不能有的。男權社會中,代表女子的都屬於被唾棄的,所以那些陰柔之美是不被認可的。以至於自古以來都崇尚陽剛,崇尚力量,動輒就是剛勁有力之詞。

在今天看來婀娜多姿的陰柔之美,也是一種實實在在的美。在唐以前,衛夫人的書法就被譽為「插花舞女」,這種美在今天是不是可以被讚揚了呢?

相關焦點

  • 第一個以現代美學觀點撰寫書法美學專論,鄧以蟄的《書法之欣賞》
    中國書法史上, 第一個以現代美學觀點撰寫書法美學專論的, 是著名的美學家和美術史論家鄧以蟄先生 (1892—— 1973) 。這位清代書法家鄧石如的五世孫, 與朱光潛、宗白華同為現代中國早期從事美學研究的安徽籍同鄉, 和宗白華並稱「南宗北鄧」的著名學者, 早在民國二十六年 (1937年) , 即擬撰寫一組總題為《書法之欣賞》的書法美學專題論文 。
  • 焦國強書法:氣韻飛動 豪放俊逸
    《藝概》的這一論斷可以看作是「真以點畫為形質,使轉為情性;草以點畫為情性,使轉為形質」的一種概括。國強先生的草書富有特色,大氣磅礴,一氣呵成,多做連綿寫法,有的牽絲筆勢大膽,出人意料地與下一個字接軌。草書貴在以勢為主。而這些連綿和映帶既與書寫內容一致又增加了美感,當然這個形式運用也要適可得當。莊子曰:「大知閒閒,小知間間,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 中國傳統文化,書法精神文化,意象的審美特徵
    什麼才是書法意象所要求的形質?書法的點畫、結體等必須具有怎樣的特點,才符合意象要求,才有審美效果、意義與價值?才符合書法藝術精神?我們民族是一個精神內涵深厚、情志多喜含蘊的民族,反映在藝術審美上,內涵的生命意蘊重於一般的外貌,(用王僧虔的話說:「神採為上,形質次之」;用張懷瓘的話說:「深識書者,唯觀神採,不見字形。」)
  • 嘴唇美醜的判斷標準是什麼?
    漂亮的唇型不論是男生還是女生都希望擁有,而且漂亮唇型能為你的外型魅力助力不小,作為五官之一,不能讓唇型破壞了你的整體氣質,那麼什麼樣的唇才算是美的唇呢。唇部位於面部的下1/3處,指的是上下唇及口裂周圍的面部組織,是面部活動範圍最大的兩個瓣狀軟組織結構。
  • 王羲之的書法原則:結字是基礎,筆勢是裝飾,用筆是技法
    王羲之樂毅論局部那麼說前人就下了什麼區分書法品級的方法了了嗎?當然有,不過不是直白說出,很多人就算看過書論,也不會發覺。王僧虔曾作《筆意贊》,說出了書法作為藝術的關鍵,「書之妙道,神採為上,兼之者方可紹於古人。」什麼樣的書法叫做好的書法?當然是神採和形質俱全的!那麼,這種神採和形質是怎麼來的呢?王僧虔也說了,「剡紙易墨,心圓管直,漿深色濃,萬毫齊力。先臨《告警》,次寫《黃庭》。骨豐肉潤,入妙通靈。」
  • 書法筆法論
    這就產生了書法評價或欣賞的最基本的藝術標準,筆法要正確,不能有筆病,這是書法及格不及格的門檻。筆法是最難以掌握的技術,又是最為重要的環節。系統、紮實而長期不間斷的筆法訓練是書法藝術的基本功,沒有捷徑,無法投機取巧。從歷史上評價書法作品時有「得筆」及「得執筆法」等評語來看,不是任何書法家都能有此褒獎的,有些很有名的書法家在用筆方面是被指有缺點的。
  • 神韻,書法虛境裡的「禪意」
    書法神韻,體現了一個時代的美學風貌,也體現了一件作品的藝術風格,更是創作者人格魅力的價值取向。除了給人帶來愉悅的心情和遐想,歷來也都成為書家們至聖的追求,和世人修身養性的法寶。就是這麼一個傳統的書法,自古以來,一直令無數人著迷、感動;也令無數人傾其一生,為之奔走。
  • 書法,即是寫心!
    書法是寫什麼?眾說紛紜,都是又都不是,很多都是外在的。如果要確立對書法一個最本質的了解, 恐怕最終還是要回歸到它的主體上,那就是——書法是寫人、寫心。書法就兩個東西,一個是形,一個是神。形是可見的,是外在形狀和形態;神是無形的,是作品煥發出的精神氣質與品性內涵,漢碑百品,形貌相殊而神採各異即為此證。形與神是相互依存的關係。王僧虔講:「神採為上,形質次之。」劉熙載講:「煉神為上,鍊氣次之,鍊形更次之。」
  • 壓箱底的功夫如何,從練書法開始,好處太多
    你也可以說不,那你拿出蒼頡一樣的創造力,再發明出一套書法字體看看,用醫院注射器射出來的字是不能算數的,那是另外一種不管不顧地探索。要創造出雅俗共賞共用的文字標準,不知要折騰多久。從小學到大學,我們還老實地寫同樣的文字,你就明白蒼頡創造文字時要考慮的事有多麻煩。
  • 底板、品級、級別
    淺談蟋蟀相選中的三個指標----底板、品級、級別     眾所周知,底板、品級和級別是蟋蟀相選的三個品質指標
  • 書法字帖 書法絕學:孫過庭《書譜》(高清全)
    之書法經典!!!真以點畫為形質,使轉為情性;草以點畫為情性,使轉為形質。」認為學習楷、草也應從其它各體中吸取營養,以致「旁通二篆,俯貫八分,包括篇章,涵泳飛白」。其次,以「執、使、轉、用」四字概述了書法技巧原理上的核心問題:「今撰執、使、轉、用之由,以祛未悟。
  • 書法藝術的最大魅力,在於它蘊含的「中國精神」
    群學書院 群學書院△沈曾植書包世臣論書兩首某種意義上說,中國的一切藝術都是書法的延展。漢字是中國人的符號和記憶,全球各地,有華人的地方,就有書法。宣紙上的橫豎撇捺,最能在異國他鄉激發中國人的親切感與鄉愁。
  • 「清」為雅,「濁」為俗:論書法中的「清氣」與「濁氣」
    而在書法中,包含有清雅、高妙、風骨與輕靈等含義的清氣如果是一幅作品的主流之氣,則這幅書法作品就會具有高雅的藝術氣質、就能體現出書者不俗的審美境界和藝術品味。既然我們知道了書法中清氣所包涵的意義,那我們就可以界定書法中濁氣的含義。在書法中,濁氣所指的範圍比較寬泛,我們可以把書法中一切不良的習氣都稱之為濁氣。
  • 書法之氣
    生命是由「氣」決定的,世界萬物皆由一團元氣構成,這種思想,對書法的發展影響至深。書法以表現宇宙大化的活潑流行為根本,書法家以溼筆濡染,去摹仿天地混沌、迷離朦朧的根源之氣,並不是要刻畫出某一個固定的形象,而是著重表現出虛空流蕩的節奏和氤氳氣化的境界,而對於鑑賞者而言,撲面而來就是一個「氣」字。魏晉時期,剛剛獲得審美自覺的書法,接受了氣化的自然觀和宇宙觀。人在這時發現了自我,發現了自然、主體和藝術的溝通。書法中所引起的人們對自然物象的審美,也超過了以往任何一個時代。
  • 書法評論家汪太銀講:好作品有六方面含義
    書法是傳承中華文明的重要載體,書法美體現在筆法、字法、章法上互相依存,用筆方圓藏露,用墨有乾濕濃淡,行筆有提按徐疾,剛柔相濟,形神兼備。書法美表現在形態、韻律、氣勢、結字、章法、自然。(一),書法形態: 人的形態美是五官長相,體型,行為舉止,氣質等。字的形態美是線條的長短、粗細、彎曲、大小和向背穿插一起,濃淡對比,構成了形態美。書法形態美,美在有圖畫的絢爛,音樂的和諧,引人欣賞,百看不厭,心暢舒暢。
  • 初學書法必須掌據的筆法!
    中國書畫主要都以線條表現,所用工具都是尖鋒毛筆,要使書畫的線條點畫富有變化,必先講究執筆,在運筆時掌握輕重、快慢、偏正、曲直等方法,稱為「筆法」。唐張懷瓘道《玉堂禁經·用筆祛》云:大凡筆法,點畫八體,備於「永」字。故元趙孟頫於《蘭亭跋》中云:「蓋結字因時相傳,用筆千古不易。」書法線條的骨力「骨」,作名詞時指骨骼。
  • 于右任1944年出版的字帖,《標準草書》節選鑑賞,草書書法的精髓
    于右任 于右任的書法奧秘在於以意御筆,神遊太虛。用筆唯簡,筆隨意書。于右任的書法也貴在用線,用線十分有力,雄渾灑脫,開一代書風。從書法發展史來看就可以體會到于右任書法的美感了。明清以降,書法更講究文人的個人意趣,樸拙澀開始佔主流。但現在卻矯枉過正一條道走到黑,出現了為藝術而藝術的醜書,這就背離了書法的本質。他的字易識、易寫、準確、美麗,道盡書法真諦。可惜今人多不識大道至簡的道理,把一些畫蛇添足、不守規矩的怪書、醜書當成最高境界,可笑至極矣!
  • 書法精神文化,意象是書法形象的基本特徵
    它不是現實任何形象和其形、質的直觀反映,卻又是現實萬殊,各種形體姿質、意趣、道理積澱於心的孕化。書家沒有這種感受、體會、領悟,不能創造美的書法形象;欣賞者沒有這種感受、體會、領悟,也不能欣賞書法形象的美。書法形象如不具備這一品性,便不能成為藝術。
  • 蘇東坡「論書法」十首詩:值得反覆揣摩
    是大詩人,他有功底用詩的形式來論書法。 是大書法家,他有卓越的書法實踐為「書論」提供支撐。 蘇軾論書法的詩,無論是在詩詞領域還是書法領域,都是非常寶貴的文化遺產。 尤其對書法和詩詞都愛好的後人來說,研讀蘇軾論書法的詩作,是一門必修課。
  • 把有沒有個性當作國展評獎標準,書協副主席劉洪彪這話沒錯
    對於中國書協劉洪彪副主席的這段講話,有人提出異意,說這種書法評獎標準彈性空間太大,不適合作為標準。這樣的標準,不公平啊!「不要特別像」這樣的詞被懷疑不具體,沒有辦法界定,不應該作為評選的標準。這是劉洪彪副主席接受採訪時的記錄,「不要特別像」也屬於口頭語言。就算不考慮這些因素,「不要特別像」也足以表達清晰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