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瑪說,好久未說了,
這裡的有香聞,有香看,有香聽、有香吃,還有香可以喝 。今天先從香食飲子開始說吧。
夏日暑熱,伏天已至,你還在喝那些各種化學添加劑混合起來的飲料解暑嗎?
五香飲、熟水、香飲子、玄飲、白飲、杜若漿、冷雲漿、香糖渴水、薔薇露——這些好聽的詞,是時候露一露臉了。以香代茶作為夏日的消暑飲料,這一碗飲盡,會不會肌膚生香、香汗淋漓。
熟水,是宋人常用的飲料,一般以香花、香草作原料煎泡,曾在宮廷及文人雅士間風靡。《事林廣記》之仁宗敕翰林定熟水「以紫蘇為上,沉香次之,麥門冬又次之。」
紫蘇飲,曾是八百年前杭州街市上的流行飲料。紫蘇加入不同香料增加不同的養生作用,比如,以3:1的比例放入紫蘇和陳皮,再加薑片兩片,冰糖一塊,入水同煮,待水沸後晾涼即可飲用。
以豆蔻熟水為飲,取香藥代茶乃祛暑良飲。暑熱時節人們偏愛冷飲,然而這個時節多飲性涼寒和冰冷的飲品,反令身體積累寒溼毒。白豆蔻性溫辛,有化溼行氣、暖胃消滯的作用,對於暑溼脾虛的人來說還是喝一碗清香的豆蔻飲吧。
將八九顆白豆蔻洗淨拍破殼投入沸水衝泡,蓋上蓋子悶幾分鐘即可飲用。一啖豆蔻熟水入喉,滿口松香、清香、草本辛香、木本暖香,室中即刻飄散縷縷馨香,一派閒靜氣氛。若趁熱飲,入胃片刻即生暖行氣,微微發汗,很是適合現在用空調過度的寒溼一族飲用。豆蔻熟水到了明代發展為複方,白豆蔻、甘草、石菖蒲三味同入更具風味與功效。
除豆蔻之外,沉香、麥門冬、龍腦薄荷、草決明、金銀花、丁香、竹葉皆可單獨用來烹泡熟水。也有許多複方的熟水:
餘甘湯:
滇橄欖去核切絲,加炒鹽及粉草,沸湯點服;
砂仁熟水:
砂仁5顆加甘草2錢碾碎泡服;
草果熟水:
烏梅3兩、草果1兩、幹葛1兩、白茯苓1兩、炙甘草1兩、乾薑1兩半、縮砂仁半兩。粗擂,每服半兩兩碗水煎作一碗。
飲子的起源很早,據說隋代宮廷開始把飲子作為日常飲料。在唐代飲子的飲用逐漸廣泛起來,除用於醫療、節日之外,也開始作為一種飲料進入一部分人的日常生活,但尚未象宋代那樣形成一種習俗普及。據《普濟方》、《雞峰》、《聖濟總錄》等記載來看,這些飲子更多的是有特定指向的功效,更像是中藥湯劑用來治療,在時疫流行的時候也可能會用於養生保健。
《大業拾遺記》載:「先有籌禪師,仁壽間常在內供養,造五色飲,以扶芳葉為青飲,楥禊根為赤飲,酪漿為白飲,烏梅漿為玄飲,江桂為黃飲。又作五香飲,第一沉香飲,次檀香飲,次澤蘭香飲,次耳松香飲,皆有別法,以香為主。
遙想那五色之飲會是什麼味道,寫到這裡忍不住拿出材料煮了「玄飲」:
炙烏梅15克、山楂15克、陳皮5克、炙甘草1片、洛神花2朵、冰糖40克、桂花少許。乾材洗淨浸泡1小時,砂鍋大火煮開後轉文火,煮至色赤紅,下冰糖,濾渣後撒上桂花,玄飲即成,花香、果香、煙燻松果香 、酸甜解暑,心生歡愉。
大概是雲南人對花香的情節,篇幅越寫越長的時候,我還是決定要上一道「茉莉湯」。明《遵生八箋•飲饌服食箋》介紹了「茉莉湯」的做法:「將蜜調塗在碗中心,抹勻不令洋流。每於凌晨採摘茉莉花二三十朵,將蜜碗蓋花,取其香氣燻之,午間去花、點湯甚香。」茉莉花消脹氣、理氣生津、祛風解表,香氣能安神養心、改善焦慮,一碗喝下去上透透頂下至小腹,解除胸中一切陳腐之氣,蜜香遇到茉莉花香,結合出一股淡淡的甜蜜與欣悅。
另有果飲,元代流行在楊梅汁中加入熟蜜、龍腦、麝香,想必宋元人的口味都是特別鍾愛腦麝,茶、墨條、香飲中都常見此二香。
以下四個香飲方屬自己玩樂之味,從口感上調整更象現代人所定義的飲料,可用於宴請佐餐:
[六味香飲]:
玫瑰花、藿香葉、陳皮、茯苓,研粗粒各4克,炙甘草1片、大棗兩枚,加冰糖少許煎水後,加香粉再煎2分鐘,裝杯裝飾。
[豆蔻牛奶飲]:
豆蔻5克、純牛奶125毫升、白糖、水少許。豆蔻拍開小火微 炒後再與少許水一起煮2分鐘,加奶、糖一起煮2-3分鐘,裝杯撒上少許豆蔻粉裝飾。
[肉桂牛奶飲]:
肉桂2克、純牛奶180毫升、白糖、水少許。肉桂切塊小火鍋焙出香後磨粉,牛奶加糖適當加熱後放入肉桂粉,攪拌均勻裝杯。
[果香飲]:
海南青金橘3個、黃檸檬半個、綠茶適量、百裡香適量、鮮薄荷少許、丁香少許、冰糖粉適量。百裡香、香茅草、丁香、青金橘、青檸檬與冰糖一起先泡水微熱煮汁;煮熱後再放入綠茶、薄荷一起泡3到5分鐘後,與蜂蜜一起攪拌均勻;放入青金橘片、黃檸檬片、薄荷葉、百裡香葉做裝飾即可。
安閒庭院一處,三五清友,盈盈翠竹,杯中鮮芳微芒,靜聽蟬聲陣陣,或品雨聲淋淋,只管安坐著,任那杯中香飲遊絲軟系,一樽清飲可破愁城,燥熱消盡,口潤心定。
你需要一段時光,
被情趣打理,
生活匆匆,你一直在努力幸福,
然而,我們高估了幸福的高度,
或許你我,離幸福,
只是一杯香飲熟水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