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講評】你的照片在什麼情況下需要模糊柔化 第1336講?

2020-12-15 騰訊網

我們在拍風光片特別是大場景的時候一般要求都是要達到全景深,即照片從近到遠都要清晰,照片的銳度也是要求越高越好,甚至為了一點銳度的提升,去買一些高價格高規格的機身和鏡頭。

但是今天我這裡講的卻是要讓細節模糊柔化,有些朋友沒接觸過這方面的技巧,可能會在想,我出了那麼多的錢,買了那麼好的鏡頭,拍出來的照片那麼的銳,你現在確讓我來降低銳度,感覺不能理解。

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拍攝美女的時候,如果用好的相機並且用一個銳度很高的鏡頭去拍攝的話,一般是不敢給美女直接看原片的,因為皮膚上的各種瑕疵在高像素高銳度的相機鏡頭下會暴露無遺。但是,如果是用一些美顏手機拍攝的話,原片就已經非常好看,因為這些手機內置的程序會把美女的皮膚進行磨皮柔化。所以說,並不是所有的東西都是銳度越高越好。風光攝影也是這樣,有些內容我們需要用柔化這種技術來達到一些目的。

下面講一下模糊柔化這個技巧所適用的一些範圍:

這裡主要是對後期柔化的使用進行一些探討,前期的比如長曝光使水流,雲層柔化,追焦,大光圈虛化之類的技巧這裡先不討論。

風光片的後期柔化運用範圍

第一種是用在高光需要過曝處理的照片上。

我們在拍攝風光逆光片的時候,高光的處理往往是一個難點。如果後期壓的太多,高光處就會顯悶,如果讓高光位置簡單的過曝,又會出現比較難看的死白。這裡我們就可以用柔化高光部位的技巧來解決這樣的問題。

比如這一張,雖然是逆光片,但是由於太陽強度不大,所以整體片子顯得比較平,並沒有表現出逆光的感覺。所以在後期的時候,我在太陽的位置運用了過曝並且柔化的手段,讓整張片子呈現出逆光片應該有的感覺。

這裡的柔化是為了讓片子的高光呈現出逆光看太陽的炫目感,雖然過曝柔化的處理讓太陽周邊的教堂和一些樹葉的細節模糊了,但是這些細節並不是這張片子所要表現的東西,所以不影響我們的主題。

高光柔化的技術容易讓片子表現一種光線就是從那裡出來的感覺,就是我們所謂的光感,比如下面幾張都是運用了差不多的技術。

這些圖片都是針對高光進行了一些過曝並且柔化的處理,這種手法在現在的風光片裡經常會用到。

並不是說所有的逆光片都是需要進行這種過曝處理,我們在學任何一種技術的時候,一定要知道自己什麼時候需要這種效果,而不是簡單的去把這種技術在自己的照片上進行套用。比如有時候我們需要太陽周圍物體的細節的時候,這種過曝柔化的技術就不適用了。

模糊柔化的第二種用途是用來體現畫面的透視感

我們平時用眼睛看東西的時候,總是越靠近眼睛的越清晰,距離越遠的越模糊,即我們所說的大氣透視或者空氣透視。空氣透視是表現畫面空間深度感的重要手段,不管是西方的油畫還是中國的國畫,在這一點上都是相通的。

在拍大場景風光的時候,利用小光圈,超焦距等手段拍出來的照片會是從近到遠都是清晰的,這也是我們一開始學習攝影時反覆強調要掌握的基礎。在後期的時候,需要我們自己去把遠景進行一些適度的模糊柔化,營造片子的空間深度感。

比如這張《金色水鄉》,遠景的那一層模糊很好的營造了整張片子由近到遠的空間感以及遠處的朦朧意境。

這張《南長街風情》,遠景天際線那裡的建築給了一些模糊柔化,同樣能體現出一種空間感,這也是符合我們眼睛觀看時的規律。

第三種用途,柔化可以使片子表現出浪漫,和諧,柔和,唯美,朦朧等意境

比如我們可以用來處理一些拍攝花卉類的片子。

這張《山園小梅》用了一個全屏模糊柔化來表現出暗香浮動月黃昏的意境。

全屏柔化效果也可以讓片子顯的更乾淨一點,但是不建議在大場景的風光片上運用全屏柔化。

第四種就是現場環境比較亂的情況,我們可以用模糊來處理掉雜亂的東西,也可以使視線集中到我們所要表現的主體上。

比如這張,把上下通過模糊壓暗處理,讓視線可以停留在中間絲滑的流水上,並且有一種模擬移軸的效果。

第五種是可以通過各種模糊工具來讓圖片藝術抽像化

這個在拍一些樹,花,雲,水,草之類經常會用到。

比如類似這種的圖片,就是為了一種抽象畫的效果,如果更進一步的話,可以把整張圖片完全虛化,只靠會意去理解圖片。

除了上面列出來的五種用途,模糊柔化還有其它一些運用,比如模擬大光圈虛化,用來降噪等,這些不算常用的手法這裡就不一一介紹了。

柔化操作方式

上面簡單講解了一下柔化的幾種使用範圍,下面我來介紹一下幾種常用的柔化操作方式。

第一種是通過簡單的高斯模糊濾鏡配合蒙版和不透明度來給需要模糊柔化的地方進行模糊。

這種方法簡單,但是單一使用的效果必不是很好,後面還需要其它的步驟來強化效果。

第二種我們可以利用ACR的減清晰度操作並配合漸變濾鏡,徑向濾鏡或者畫筆工具等來給圖片加柔化。

這裡通過利用徑向濾鏡來提亮,柔化太陽以及周邊的部分,來營造一些光感。

這種操作方式是可以通過一個徑向濾鏡來控制多個參數來達到自己所要的效果,操作上簡單方便。

第三種我們可以通過NIK濾鏡裡的古典柔焦、魅力光暈、陽光等插件配合蒙版來進行柔化處理。

這幾個濾鏡的柔化效果有些細微的差別,可調的參數也有些區別,大家可以試用幾次來觀察它們的不同點,然後根據自己所要的效果來選擇運用。

利用這幾個濾鏡配合蒙版可以做出效果非常好的柔焦效果,一般建議用這種方式來做柔化。

第四種是直接用畫筆配合圖層模式來做柔化,這個對操作要求比較高,大家了解一下就可以了。

一般常用的幾種做柔化的手段就是這幾種,當然還有其它的方式,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來選擇運用。

一、相機背面

1、取景器目鏡:用於確定拍攝物體,在確定圖像的同時還可以顯示相機的各種參數。

2、信息按鈕:按下此鍵,屏幕上將顯示光圈、快門速度、AF區域、測光、色彩空間等拍攝信息、可以迅速的了解當前相機設定。

3、菜單按鈕:按菜單鍵可進入菜單,進行相機的各項基本設置。

4、光圈、曝光補償按鈕

5、數控按鈕:可直接和設定顯示在液晶監視器上的拍攝功能。

6、白平衡選擇按鈕:調節色溫等。

7、驅動模式選擇按鈕:連拍、單拍、定時自拍等設置。

8、液晶監視器/觸控螢幕

9、眼罩:在通過取景器進行觀察時可防止外界光線帶來的影響。

10、屈光度調節旋鈕:向左或者向右調節按鈕,使取景器自動對焦點最清楚。

11、實時顯示拍攝/短片拍攝按鈕:實時取景按鍵用於開啟和關閉相機顯示屏取景功能。

12、自動曝光鎖/閃光曝光按鈕索引/縮小按鈕:當按住曝光鎖定鍵時候,可以讓你鎖定已經測好的曝光值,即使光線變化,曝光值也不會改變。此功能同時還可以鎖定閃光燈曝光值。

13、自動對焦點選擇/放大按鈕:此功能鍵是啟動自動對焦功能,按一次AF-ON按鈕,與半按快門按鈕等同效果。

14、數據處理指示燈

15、WIFI按鈕:用於連接手機設備

16、自動對焦操作選擇按鈕:用於切換單次對焦、人工智慧自動對焦,連續對焦功能。需要使用前撥輪繼進行選取。

17、照片風格選擇按鈕:人像、風景等模式選擇。

18、刪除按鈕

19、設置按鈕、方向鍵:可快速進行一些常用的設置更改。在放大查看照片時可以上下左右移動照片。

二、相機正面

1、減輕紅眼/自拍指示燈:減輕紅眼功能,在進行閃光燈攝影時會亮。自怕指示燈也會亮。

2、快門按鈕:半按快門自動對焦、完成對焦後全按下快門進行拍攝。

3、手柄:用於手持握相機。

4、反光鏡:取景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5、內置閃光燈:在需要的時候可彈出閃光燈進行補光。

6、鏡頭安裝標誌:安裝鏡頭時將鏡頭上的點對準鏡頭安裝標誌,即可將鏡頭旋入卡口。

7、閃光燈彈出按鈕:彈出內置閃光燈。

8、鏡頭釋放按鈕:按下按鈕的同時轉動鏡頭,可將鏡頭卸下。

9、鏡頭卡口:不同的品牌的單眼相機有不同的鏡頭卡口,不同的卡口間不能通用,需要用裝接環進行轉接。

三、相機頂部

1、對焦環:手動模式下轉動進行對焦。

2、變焦環:根據變焦鏡頭變換拍攝距離。

3、鏡頭對焦模式開關:AF自動對焦、MF手動對焦。

4、防抖功能開關:用於開啟或者關閉鏡頭防抖功能。

5、WI-FI指示燈:開啟WIFI功能後會閃亮。

6、背帶環

7、熱靴:用於連接外置閃光燈。

8、閃光燈同步觸點接點

9、自動對焦區域選擇按鈕

10、主撥盤:用於快門速度、光圈值、多種拍照參數調整。在回放照片跳轉。

11、ISO感光度設置按鈕:用於設置相機感光度。

12、顯示按鈕

13、電源開關

14、模式轉盤:程序自動模式、快門優先、光圈優先、手動曝光、景深優先。

四、相機側面

1、閃光燈控制按鈕

2、揚聲器

3、數碼端子:用於進行數據傳輸,對相機內的視頻進行輸出的最常用接口。

4、HDMI mini輸出端子:將相機直接與高內清電視或應對高清格式容的顯示器相連,執行相機播放,就可通過大屏幕觀賞相機以高清格式拍攝的高清晰度的影像或照片

5、遙控端子:連接快門遙控的接口。

6、外界麥克風輸入端子

7、儲存卡卡槽

五、相機顯示屏

1、拍攝模式

2、快門速度

3、光圈值

4、感光度值

5、曝光補償/自動包圍曝光

6、閃光燈曝光補償

7、WI-FI功能

8、照片風格

9、白平衡

10、白平衡矯正

11、白平衡包圍曝光

12、自動亮度優化

13、自定義控制按鈕

14、自動對焦操作

15、自動對焦區域選擇模式

16、驅動模式

17、測光模式

18、圖像記錄畫質

六、相機頂部

1、自動對焦模式:ONE SHOT 單次自動對焦、AI FOCUS 人工智慧對焦、AI SERVO人工智慧伺服自動對焦、M FOCUS 手動對焦

2、驅動模式:單拍、高速連拍、靜音單拍、自拍(10秒/遙控)、自拍(2秒/遙控)

3、ISO感光度

4、測光模式:評價測光、局部測光、點測光、中央重點平均測光

5、快門速度

6、光圈數值

7、可拍攝數值

8、WIFI功能

9、曝光量指示標尺

10、電池電量檢測

首先,問你一個問題,以下兩張海報哪一張更能打動你,並促使你購買?

我想你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右圖吧,左右兩張海報的差距在哪?除了產品圖片其他都一模一樣。事實上它們的配圖也來源於同一張照片,區別在於左邊的是原圖,而右邊的是一張精修圖,從這裡我們就可以看出圖片精修的重要性。

那何為精修呢?外行與設計新手也許只能看出精修後的效果比精修前漂亮,卻不一定能看出設計師在原圖的基礎上動了哪些手腳,更不知道具體該怎麼操作。以至於想要精修一張圖片時不知從何下手,又或者即使精修後的效果依然不盡人意。所以,蔥爺覺得有必要寫一篇文章來幫助大家解決這些困擾。

圖片精修主要是從七個方面來對原圖片進行優化,即輪廓、純淨度、體積感、光照、清晰度、材質、以及顏色,下面我來一一解析它們具體指代什麼?以及如何進行優化操作。

優化輪廓

俗話說:美人在骨不在皮。說的就是輪廓對顏值的影響很大,其實輪廓對於物的美醜也起著關鍵作用,有時是物體本身的輪廓不夠好看,比如一個蘋果長得有點扭曲;有時是因為物體被拍攝的角度不好看,這些都會影響到圖片的美觀。所以在精修圖片時,第一步就是要優化主體的輪廓。比如我們想要精修下面這張洗衣機圖片,第一步就是要觀察它的輪廓是否還可以優化。

這張照片的拍攝角度有點俯視,所以有些上面大,下面小的感覺,拉上輔助線就可以很明顯地看出來。這種拍攝角度在展示產品時不是很美觀,所以我們通常會把它處理成上面與下面一樣寬,即豎向的三條邊要垂直於地面,這麼處理雖然不符合真實的透視,但在視覺上更美觀。

那用什麼方法調整呢?很簡單,就是變形工具,拖拽變形框使洗衣機的豎邊貼近參考線就可以了,如下圖:

當遇到有些圖片是由幾個物體組成,或者有些物體的結構比較複雜的情況時,如果將整體一起變形的話,很難同時使每一個部分都達到我們的要求,這就需要我們把每個產品或者每一個面都單獨摳出來,然後逐個變形扭曲到最終想要的效果。

優化純淨度

優化純淨度,其實就是去雜質。比如很多人臉上有青春痘或者痣,那在美化他們的照片時,通常需要把這些痘和痣都去掉。產品圖片同樣也存在這個問題,可能是產品本身有瑕疵、有輕微的磨損,或者是沒有擦拭乾淨,肉眼看可能不會注意這些細節,但在鏡頭下這些問題就都被放大了,如果不處理掉就會影響消費者對產品的感知。

例如下圖,把圖片放大的話可以看到蘋果口有一個比較大的黑色塊,蘋果上還有一些小的斑點,如右圖紅圈標出的幾個地方,這些都會影響圖片的美觀,所以需要處理乾淨。

去除雜質最常用的幾個工具為修復工具、仿製圖章工具、修補工具,去雜質對技術的要求不高,只要有耐心就好。不過蘋果口處的黑色塊處理起來會稍微複雜一點,除了需要用仿製圖章工具以外,還需用畫筆工具描繪、塗抹。

優化體積感

由於打光不到位的問題,很多物體原本的體積感會被弱化,比如球體的東西看起來沒有圓鼓鼓的感覺,人的面部看起來很扁平等等。沒有體積感的圖片會顯得沒有質感,一些結構比較複雜的物體,還會因此讓人無法看出它們的結構,所以優化物體的體積感也很關鍵。

三維的物體呈現在二維空間裡之所以還會有立體感,除了造型上有明顯的透視變化外,光照在物體上產生的「五大調子」也是主要原因,五大調子是由亮面(含高光)、灰面、明暗交界線、暗面、反光組成的。每一個可見的三維物體都會有這五大調子,只是由於光源太弱或太散的原因,會導致其並不明顯,所以很多產品的圖片看上去沒什麼體積感、結構不清晰。

因此,在精修圖片的時候,設計師需要把五大調子交代得更清晰、更明確一些。下面這個水杯的五大調子就不怎麼明顯,所以看起來不太像一個圓柱。

於是我用曲線和色階工具加強了杯子明暗面的對比、補上了高光與反光(用矩形選框填充白色塊,然後再執行高斯模糊濾鏡,最後把塗層的混合模式改成疊加以及調整一下透明度就可以了),並加重了明暗交接線等,如下圖:

加強了五大調子的關係後,這個水杯是不是比之前更有立體感了?

優化光照

如果是專業攝影師在攝影棚裡拍攝出來的照片,那麼打光問題一般不會太大,但很多資金不足的小品牌只能自己拍攝,由於缺乏打光的設備,所以容易造成光太暗、太亮、太散、光源不足等問題,這些都需要設計師通過後期來解決。

如果只是光稍亮或稍暗,通過曲線和色階工具就可以輕鬆解決,而如果是光太亮或太暗呢?根本沒法直接通過這兩個工具調回來的那種,很簡單,重新拍吧,這樣的圖不值得修。當然,如果只是圖片的局部有曝光或者太暗現象,那還有得救。

下面這張香水圖片其實也是屬於不值得修的那一種,因為除了整體的光比較暗之外,質感也非常差,甚至香水瓶底的結構都已經看不清了,不過由於沒找到合適的圖片,蔥爺還是打算用它來說明如何優化光照的問題。

針對整體光線暗的問題,我們可以使用色階工具提高香水瓶亮面的亮度,為了強調其反光的質感,還需要單獨提亮高光區域。而針對瓶底太暗這個問題,也有一個很好用的方法,即使用 PS 菜單欄圖像 – 調整 – 陰影/高光工具。

優化光照後的效果大致如下,雖然該圖片還存在很多不足,但是在光照方面已經改善了不少。

優化清晰度

清晰度不夠一般是因為相機的配置不夠高,或者是沒有對好焦造成的。清晰度不夠的圖片感覺像被蒙了一層薄薄的霧一般,會降低產品的品質感。那麼如何優化圖片的清晰度呢?

首先我們要搞清楚是什麼決定了圖片的清晰度,一是結構,二是紋理。比如下圖的鑽戒,雖然大體的結構還算清晰,但一些細節處的結構不清晰。

想要把結構重新刻畫得更清晰一些需要花點耐心,通常的做法是把它的每一個面都勾選出來(如下圖),然後對它們單獨進行明暗調整,加強面與面之間的對比,才能使結構變得清晰起來。

結構雖然相比之前清晰了一點,但是整個圖片給我們的感覺還是比較模糊,這是為什麼呢?拋開圖片太小這一原因,還有一個主要原因是戒指中間突出來的灰色區域以及鑽石太模糊,這其實是屬於紋理不夠清晰。對於這樣的問題有一種簡單的解決辦法,就是使用智能銳化濾鏡。

但針對下圖這種已經看不清紋理的情況,此方法是行不通的,最好的方式是重新製作紋理或去網上找一個紋理素材。例如鑽石的素材網上就比較多,所以我重新去找了一張角度相似的鑽石圖片,至於灰色塊的紋理其實是類似於在不鏽鋼拉絲紋上加了一點雜色,這個自己製作就好了。

我把上面準備好的紋理元素替換了原圖戒指上的紋理,於是整個戒指圖片就變得清晰了很多。

再教你們一個銳化圖片的小妙招,將圖片複製一層執行高反差保留濾鏡,參數設置為3-5,然後把該塗層的混合模式改為柔光,這麼做也可以起到不錯的銳化作用。

優化材質

材質跟材料差不多,每一種物體都有材質,比如水材質、木材質、土材質、玻璃材質、石材質、金屬材質、棉布材質、絲綢材質、塑料材質等等。加強物體的材質屬性,使消費者一眼就能看出圖片中的物體是什麼材質,也是精修圖片非常重要的工作。

例如下圖是一塊兒童手錶,雖然勉強能看出不同配件的材質,但是其特徵並不明顯,需要通過後期加以強化。

首先我們要搞清楚這些不同的基本特徵,透明亞克力比較硬,幾乎完全透明,且反光很強;塑料也是比較硬但反光強度一般;塑膠比較柔軟,反光比較弱;不鏽鋼很硬,反光很強,但不透明。根據這些特性,我給透明亞克力錶盤加了幾道反光,也加強了不繡鋼的高光以及塑料的明暗對比等。

調整後的圖片各個零部件的材質都變得更加鮮明,整體的質感也得到了提升。

優化色彩

每件物品都有固有色,即它原本的色彩,但是被拍成影像作品後,由於受光照、拍攝設備,以及環境色的影響,可能照片中的物體顏色與原本的顏色會有比較大的差別,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色差。色差比較大時,我們就需要把圖片的顏色調回原來的樣子,讓受眾能夠看到其真實的色彩。比如在下圖中,由於環境色是藍色,所以圖片中的茶壺也融進了很多藍色,使其偏離了原本的色彩。

而事實上這個茶壺的顏色應該跟下圖的茶壺差不多,所以,我們可以把下圖茶壺的顏色作為參考來調整上圖茶壺的顏色。

操作方法並不難,只要用色彩平衡和可選顏色這兩個工具,減去茶壺中的藍色,增加黃色與紅色,然後再加強圖片的飽和度就可以了。

當然設計師遇到更多的調色情況是把圖片顏色調得比原圖更好看,比如說食品海報上的食物顏色,一般都會比實物本身的顏色要漂亮很多,像文章開頭的那兩張蛋糕海報一樣。我們也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在電商平臺上看到一件衣服顏色很漂亮,買回來後卻發現衣服的顏色比圖片差遠了,這其實是一種欺騙行為,所以我建議設計師要謹慎為之。

還有一種需要調色的情況是想通過調色來增加圖片的質感,比如很多電影海報裡的人物色彩飽和度很低,飽和度低可以掩蓋人臉上的某些缺點,所以可以適當提升原圖片的質感,比如下圖。

文中所列舉的例子,都只是針對單一的問題進行了優化,並不是最終精修的效果,在實際工作中我們需要綜合起來加以運用。

相關焦點

  • 【攝影講評】攝影棚打燈須知 第1260講?
    反光傘控燈法 如果你是4.5.6年級的人,回想一下以前到照相館拍證件照時,師傅是用什麼燈?當時最常用的就是一支臂架,用鉚釘釘在天花板上,2節活動臂架鎖著一顆棚閃,上面插著一支雨傘(反光傘)。然後用棚閃反打的方式,讓反光傘的繞射光,產生較柔調的光質,這種光調比無影罩的光稍硬一些。而今數位攝影時代,已很少人使用反光傘控燈法了。
  • 【攝影講評】柔光少女人像攝影了解一下 第1276講?
    在很多情況下,  照片並不見得是越清晰越好。  區域對焦,一般是在一個相機選定的區域內,讓相機決定應該對焦在什麼位置上。這種方式主要是給攝影入門者和初學者使用,畢竟大家不一定每次都知道應該對焦在什麼物體上合適,所以讓機器幫助用戶來選擇合適的對焦物體。
  • 【攝影講評】雪景人像怎麼拍 第1331講?
    ,如又模糊,及時調整快門速度。如果您仍在使用自動模式,則可能需要從此模式開始了解光圈和快門速度如何影響照片。 快門優先(Tv / S) 在此模式下,您可以手動選擇快門速度。如果您希望較長的曝光時間顯示運動模糊或較短的曝光時間以定格動作,您將選擇較慢或較快的快門速度。您的相機將自動設置光圈以獲得傳感器上正確的光線量(曝光)。
  • 攝影中避免照片模糊的10種方法!
    優先使用單點自動對焦 ,對於每張照片,將對焦點移至拍攝中的主要對象。例如,在肖像攝影中聚焦在人像眼睛上輕易就可以成功拍出高質量人像照。2.將跟蹤模式僅用於移動對象AF-C追蹤模式非常適合捕捉運動對象,例如騎自行車穿過街道的行人,相機會不斷調整自動對焦,直到按下按鈕。
  • 【攝影講評】膠片攝影帶給我的經驗教訓 第1365講?
    有的時候也會拍失敗,失敗了也不要緊,拍模糊了拍的曝光不足或者曝光過度的刪掉就行了,再拍一張就是了,或者就乾脆直接咔嚓咔嚓的按個四五張然後再挑自己喜歡的就好了。 這樣讓更多的人都能夠接觸到攝影,不再認為攝影是一門複雜的技術,但是負面影響就是帶來了過多無意義的隨手拍。
  • 【攝影講評】如何用攝影描述心理 第1380講?
    有的時候,你以為你抓到了它,大部分的時候,對於當時腦海裡閃過的畫面,你往往後知後覺。  這麼說可能有些模糊,法國文學家羅蘭·巴特早在他的著作《明室》裡就對於這個「感受」進行了闡述,並賦予它一個經常被後人所提及的名字:刺點(Punctum)。  Punctum 指的是照片中與整體格格不入或是突出的部分,可以引起強烈的情感變化,就好像刺到觀看者的心裡去,也就是「刺點」。「刺點」具有刺激觀看者展開更深層次的思考。
  • 【攝影講評】拍攝時快門參數怎麼調 第1184講?
    慢快門稍稍抖動一下照片就會模糊了。 五、運動人像或者低運動題材,1/500秒 - 1/1000秒 運動場景相對於飛機和鳥類要更慢一些,但也屬於高速快門。要想不模糊就得用1/500~1/1000的速度才能拍攝出清晰的照片。
  • 【攝影講評】零基礎如何一步步學攝影 第1200講?
    今天,剛剛學了光圈、快門和ISO的知識,明天,又去學了多重曝光和慢門攝影。如果這樣不成體系的學習,我們的知識很難吸收,很難鞏固。知識銜接不起來,在實際的拍攝操作中,有些操作我們就搞不明白了。因此,要學習攝影,你必須要有一個系統的學習計劃,這樣你學的知識將會被牢牢記住,才能真正學到手,掌握它。
  • 學會讓照片講故事,才是最好的攝影技巧
    一幅照片是什麼因素使你停下來思考?我想應該是這幅照片中所包含的故事性,讓觀賞者若有所思!要用照片講故事首先要了解什麼是故事攝影,以及如何掌握視覺故事元素來創建引人注目的照片。攝影中的講故事是什麼?講故事的攝影是捕捉情緒,靈感和情感的時刻的圖像。
  • 【攝影講評】雨期裡,怎麼拍出好看的照片 第1188講?
    那我可要告訴你,如果不帶上相機出門,你永遠不知道會錯過多少有意思的照片~ 下雨天我首推的拍照地點,就是公園了,長椅、草坪、小樹林...不止有可以拍攝的場景,還能呼吸新鮮空氣
  • 如何在Photoshop中快速柔化面部皮膚教程
    在這個Photoshop教程中,我們將學習一種簡單的方法來柔化照片中人像的皮膚,而不會模糊重要的圖像細節,例如人的眼睛和嘴巴,下面將展現如何實現的教程方法。這是我們教程中使用的原始照片在Photoshop中快速柔化面部皮膚教程第1步:複製背景圖層在Photoshop中新打開的圖像,複製一個背景圖片。第2步:將「複製背景圖」的混合模式更改為「疊加」在「圖層」調板中選擇「圖層1」(當前選定的圖層以藍色突出顯示)時,請轉到「圖層」調板左上角的圖層混合模式選項。
  • 【攝影講評】紀實組照拍攝技巧 第1223講?
    圍繞主題選擇鏡頭 組照是用照片寫文章,表述你對一事物的認識、評論。每張照片是這個文章的語言,語言應當緊扣主題,游離主題之外的則是廢話。要選擇能展現主題,渲染主題,烘託主題的內容去拍攝。攝影者自己首先要搞清楚拍什麼,為什麼要拍,怎樣去拍(即編輯意識)理出一個大概的框架結構,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紅線」。
  • 【攝影講評】5招教你提高照片的畫質 第1381講?
    1、及時清潔你的器材有時候我們會發現即使快門足夠快,照片也會輕微模糊,其實有時候我們的參數並沒有設置錯,而是有時候我們剛按下快門,就把相機放下了,這樣是不對的,正確的方法是聽到咔嚓聲以後延緩0.5秒以後,再放下相機。
  • 【攝影講評】建築攝影拍攝注意事項 第1384講?
    也可以按室內亮度與室外亮度分別拍攝兩張獨立的數碼照片,然後在計算機上將正常的窗外景色摳出,移到室內影調正常照片的窗戶上即可。 多次曝光也可用於夜間建築物的攝影,在黃昏時對建築物進行第一次曝光,到燈光燦爛時再對燈光進行第二次曝光,這樣可以得到一張建築物和燈光都十分清晰的照片。
  • 好照片需要攝影技巧 那麼攝影技巧包含了什麼?
    當我們遇到這樣一個場景時,你記錄得越好,看到你的照片的人也就會有更接近你當時被觸動的感覺。所以攝影就是一個載體,讓看到你照片的人和你感同身受。那麼想記錄好,就是靠我們通常說的攝影技巧掌握的好。怎麼記錄好,就是《攝影筆記》將要告訴您的。
  • 【攝影講評】六個小技巧,拍出最美自拍照 第1382講?
    1、大家都知道想要拍好照片,光線很重要。所以自拍時需要找到光線好的地方,但是切記陽光直射,因為光線太硬,且容易造成陰影,也很難擺出好的表情。   一、提高審美   我自己認為在攝影裡面,審美還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好的攝影師應該有較高的審美和一定的藝術修養。作為攝影師,除了學習、掌握基本的攝影技術之外,還需要多看看別的攝影師的照片,去尋求一些你喜歡的風格的攝影作品,分析他們的構圖、用光、色調等等。
  • photoshop銳化濾鏡,不傷照片顏色的情況下,讓照片變得更清楚
    前面文章中我們講過,模糊濾鏡的使用方法,模糊和銳化看起來好像是相互矛盾的一組,這篇文章講解一下銳化濾鏡的使用方法,模糊濾鏡我們在前面文章中已經給大家講到,相比模糊濾鏡,銳化要比模糊更複雜一些,大家都知道模糊非常容易,而想要實現銳化的目的你要控制好顏色,不要讓溢色、色斑的效果出現,因為濾鏡中的銳化都是通過把顏色提純達到的銳化目的
  • 【攝影講評】告別欠曝和過曝 第1355講?
    最近有很多朋友在問我,為什麼自己拍出來的照片要麼就是太亮要麼太暗,怎麼都不太好看。其實這是跟曝光有關係,太亮是過曝,太暗是欠曝,那怎麼來準確做到正確曝光呢?這裡就來跟大家說說。影響曝光的要素有三點:光圈、快門和ISO。三者之間具有錯綜複雜的關係,任一參數的改變都將影響曝光和拍攝畫面的最終結果。
  • 【攝影講評】拍人像,參數應該怎樣設定 第1351講?
    室外人像攝影設定 室外人像攝影一般情況下使用中長焦距加大光圈的拍攝手法。就是使用中長焦距的鏡頭,比如85mm定焦,在拍攝的時候把光圈開大,比如使用f1.8的大光圈進行拍攝。
  • 【攝影講評】黑白攝影獨特藝術語言和創作概念 第1303講?
    數字圖像處理技術對傳統黑白滷化銀照片可以做出有意義的補充,但在相當長時間內取而代之還做不到,無可否認,目前數字輸出黑白照片已可做到外行人看熱鬧的地步,但要達到內行人看門道的精深黑白程度,尚有一段距離。誠如美國「地理攝影精技」知名攝影器材專家和攝影家彼得K.布理恩(Peter 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