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8日訊12月7日,德州市技術改造投資分析會在慶雲召開。
分析會通報了1至10月全市製造業技改投資完成情況,各縣市區匯報了1至10月各轄區的製造業技改投資完成情況、存在問題以及到年底的具體措施,推動全市製造業技改再上新臺階。德州市副市長馬俊昀,德州市工信局局長孫洪昌,慶雲縣委副書記、代縣長呂德山,慶雲縣政府黨組成員、慶雲經濟開發區黨工委書記黃向陽等出席活動,並於會前參觀了勝港紙製品產業園、小森精工、海螺集團等代表企業。
慶雲工業基礎薄弱,為何全市技改現場分析會在此召開?
據市統計局反饋數據顯示,今年前九個月,慶雲製造業技改投資同比增長82.3%,位居全市首位,實現了技改投資由去年的負增長向正增長的轉變。正是慶雲技改工作的有聲有色,吸引了全市技改部門的目光。「傳統產業是經濟發展的壓艙石,又是新舊動能轉換的難點。針對個別產業產品層次不高、經濟效益下降等問題,我們加大技改投入,在服務水平、惠企政策、人才支撐上下功夫,力促實現『老樹發新芽』,催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慶雲縣委副書記、代縣長呂德山說。
今年以來,慶雲將傳統產業改造提升作為推動工業振興的重要舉措,實施技術改造三年行動,加快推進「技改提質」工程,一大批工業技改項目順利推進,傳統產業實現「從有到優」,煥發出新的生機。
為做好技改工作,慶雲多次召集專題會議分析研判技改情況,走進鄉鎮、開發區和各企業調研摸底,做到對企業情況瞭然於心。積極引導企業開展零增地技改、智能化改造。通過盤活閒置土地、以租代買等手段,保障技改項目用地。
開展「百人幫百企」活動,篩選百餘個重點企業重點項目,逐一明確分解到縣級領導和責任部門單位,實現上下聯動,責任明晰。縣領導定期到幫扶企業現場調研技改工作,幫助企業解決生產經營中的困難和問題,並分類建立企業技改問題臺帳和工作情況臺帳,實行企業技改問題銷號制度,動態調整幫扶單位和幫扶企業名單。如今,慶雲有60個項目列入市1000個縣級重點項目,7個項目列入了市100個重點工業項目。
服務企業實打實,惠企政策也毫不含糊。慶雲編制《支持企業發展政策手冊》,手冊將各類減稅降費、技改創新獎勵和投融資政策等詳細分為4大類37個小類,組成5個政策服務專班,深入100多家重點企業重點項目,幫助企業對照手冊把握技改政策,引導和鼓勵企業對研發設計、生產製造、企業管理、售後服務等環節進行改造提升,並積極落實省、市技術改造獎補資金政策,明確新一輪高水平技術改造、「四新」企業、中小企業創新創業平臺、高新技術企業等11類技改創新政策的獎補條件和獎補金額,以「真金白銀」助推企業技術改造。對省級製造業單項冠軍示範企業和培育企業,縣財政分別一次性獎勵50萬元、30萬元;對新認定的瞪羚企業,縣財政一次性獎勵30萬元;對新認定的省中小企業隱形冠軍、準獨角獸企業,縣財政分別一次性獎勵30萬元、50萬元;對獲得省長質量獎和市長質量獎的企業,縣財政分別獎勵20萬元、10萬元等。
人才是第一生產力,技術改造、科技創新都離不開人才的支撐。
慶雲引導企業主動對接高校、科研院所,加強產學研融合力度,建設「百名專家人才庫」,實施「5151」人才政策,協助企業引進高層次人才。同時,高標準規劃建設人才公寓,實現縣鄉村人才公寓全覆蓋,改善人才工作生活環境。「十三五」期間,慶雲縣累計柔性對接引進高層次人才243名,其中兩院院士4人、國家萬人計劃11人、泰山學者15人,入選國家、省重點人才項目12人,為支撐企業技改注入了源源不斷的人才「活水」。
今年以來,華芯電子、鵬耀能源熵旋艙等7個項目列入市重點工業技改項目,總投資14.2億元。截至今年10月,7個市級重點項目已完成投資6.01億元,完成全年計劃投資的87.6%;60個縣級重點工業項目已完成投資33.32億元,完成全年計劃投資的89.6%。
編輯 範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