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業界,1911年從前的書本稱為古籍,1949年之前的稱為舊書。所謂古籍善本,指的是古代貴重的文獻資料,貴重、稀有、內容精善的古書刻本、寫本都可統稱為「善本」,還包括書本、雕版、信札、石碑、檔案等。據專家介紹,刻本年代性較顯著,可根據版式、字體加以區別,宋代刻書版式前期多白口,附近單邊;後期仍多白口,支配兩端、上下單邊,少數附近兩端。用紙多稱為白麻紙、黃麻紙和竹紙。如今商場上,宋版書都是按頁論價,由於貴重稀有,其商場報價天然還將進一步上升。而元代刻書承南宋遺風,元初的某些刻書特性特徵與舊書無大區別。每版中縫線的上下兩端為寬粗墨印的黑條,字體大多仿照趙孟,且多用俗體字或簡體字,不像宋版書那樣,皇帝的嫌名廟諱處處可見。
王世襄是我國當代負有盛名的大收藏家和著作等身的大鑑賞家,在2013年11月17日中國藝術品交易秋拍舉行的「錦灰集珍——王世襄先生舊藏」專場中,370部藏書首次向大家揭露了王世襄先生的藏書家身份。其中宋代李誡編修《李明仲營造法式》以189.7萬元成交,位列首位。
嘉德古籍善本部總經理拓曉堂說:「一覽世襄先生的藏書,沒有可以價值抵萬金的宋元秘本,如同先生的竹木爐壺之類收藏一樣,雖無鎮國重器,但都精到好玩。」
程甲本《紅樓夢》百二十回 紙本
尺寸:16.5×11.5cm
成交價:24,035,000人民幣
2017年12月20日中國嘉德2017秋季拍賣會古籍善本 金石碑帖 (Lot2147 )
2014年內地秋拍中,不少拍賣行推出了古籍善本拍賣。中國嘉德2014秋拍古籍善本板塊總成交額5827萬元。「印藪大觀——金山鑄齋藏中國集古及流派印譜」100%成交,總成交額2277萬元,其中來行學編《宣和集古印史》八冊,為明代來行學摹刻集古印譜,以109.25萬元成交,張魯庵輯《張氏魯庵印選》六冊,以70.15萬元成交。在「筆墨文章——之齋收藏 信札寫本」專場總成交額1971萬元,專場匯集了眾多民國名人的詩賦、手稿、書札,其中《陳寅恪致董作賓信札》以276萬元成交。胡適《記曹溪寶林傳的僧璨大師章裡的房琯碑文》以149.5萬元成交。張伯駒《行書自述》以101.2萬元成交。作品都具有重要的文獻和學術價值。「古籍善本」專場中,《陳簠齋先秦文字集拓》以71.3萬元成交。「霋嶽樓往事——馬宗霍與他的師友們」專場成交率96%,總成交額1080萬元。《章太炎撰量守廬記》手稿系太炎先生為弟子黃侃所作室記,以51.75萬元成交,創造了太炎先生手稿的新的成交記錄。
天祿琳琅著錄元版 孔叢子七卷
尺寸:長12.4cm;寬19.6cm
成交價:10,580,000 人民幣
古籍善本雖是一個小眾的收藏門類,但所含的知識量可不小,用「浩如煙海」來形容也不為奇。它具有稀缺性、學術價值高、可研究性強等特點,對於收藏者來說,收藏古籍善本的門檻也相對較高。中國藝術品交易秋拍的古籍善本專場仍然創下其歷屆古籍專場成交紀錄之:870件拍品共成交7639萬元,成交率高達70。其中《觀堂王國維致羅振玉書札十九通》(羅繼祖舊藏,民國五年至民國十四年寫本),是保利古籍部第三次徵集到有明確著錄的王國維書稿珍品。拍賣時從35萬元起拍,經過多輪加價,終以644萬元成交。值得注意的是,這個拍賣結果相當於市場行情高的2011年成交價格的一倍。
國家圖書館古籍館館員趙前告訴記者,中國的雕版印刷時間,一般初步界定在隋唐時期。而中國書籍見到比較早的刻本,現在能夠見到的大概是北宋時期。故而收藏界歷來有著「一頁宋版一兩金」的說法,這也是宋版書如此珍貴的願意所在。
熟知歷史的人都知道,五代十國以後,經歷了宋、元、明、清的朝代更迭,近千年的時間不知歷經多少變故。而每次改朝換代,對百姓而言都是驚天的災難。此時性命難保,更別提保護書籍了。事實上,古代有很多珍貴的書籍,都在戰亂中被毀掉了。因而,能夠流傳有序的書籍更是難等可貴。
古籍善本歷年拍賣成交價位:
【瓷器丨字畫丨玉器丨雜項】
國家級權威鑑定師把關、專業評估、國拍、港澳拍賣、新加坡拍賣公司與港澳臺知名藝術品拍賣公司,亞洲藝術基金會、港澳臺收藏 俱樂部、企業 家等頂尖機構和VIP客戶達成長久合作,匯聚中信、佳士得 蘇富比高端 私人收藏家。
(新加坡、香港拍賣會+官網在線展覽+雅昌藝術網24h全球預展)
2018年藝術品拍賣交易盛會,誠邀閣下蒞臨。
【全球公開徵集】
深圳、香港、澳門、新加坡、紐約、倫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