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個相對沉悶的人,一般從來不主動與別人打招呼,除了工作關係以外,也很少結識陌生人。
與H是在去年辭職之後認識的。
他的生活並沒有太多改變,依舊是除了上課就是兼職,這些年來他也習慣了。
室友窩在宿舍打遊戲的時候,他在實驗室裡做實驗,和各種器官接觸著;同學忙著談戀愛的時候,他正在送餐的路上;別人在酒吧、KTV裡縱情歡樂的時候,他在圖書館看書直至關門;其他人正在悠然自得地逛商場逛超市的時候,他正在某個天橋擺著地攤……這就是他的全部生活。
五年的努力,終於讓他在離開校園的時候還完了所有的貸款。大學畢業以後,他跑到海南一家醫院做了一名外科實習生,工資不高,除了房租及日常開銷,所剩無幾。
這點讓我很想不明白,按理說,他那所學校雖然不出名,但是畢業後在他老家小縣城最好的醫院裡找份工作還是沒問題的。
醫生這份職業,絕對可以讓他在那裡的生活過得相對優越了——工作個幾年,貸款買套房子,他也不需要像以前那麼辛苦了,還可以把他辛勞一輩子的父母接過來一起住。
他看到我的疑問後,反問我:「你以前那份工作不錯,你為什麼辭職?」
好吧,雖然我們所處的環境不一樣,但我們都還沒有最終被生活打敗,即使經歷過很多的困難,還是希望能給自己的人生帶來多一點不一樣的東西。
他說,他害怕自己陷入那種安逸的生活之後不想再去奮鬥,才會跑這麼遠到這邊工作,他需要讓自己保持那種生活給予他的疼痛感。
更加令我想不明白的是,一年實習期結束之後,醫院打算正式聘用他,待遇比實習時候至少要高一倍,可是他卻拒絕了,然後離開那家醫院選擇了北漂,在一家醫療器械公司做起了銷售。
我實在理解不了他在玩什麼花樣,總之他總有自己的理由。
他有紮實專業的知識,又願意吃苦,做起醫療器械銷售來倒也得心應手。沒用幾個月,他的業績就超過了公司的大部分同事,收入也跨入了五位數的行列。可他還是不知足,幹了兩年之後,他又一次辭去了這份讓我看著都眼紅的工作,和一個朋友到一個二線城市開了一家心理診所——原來他是用這兩年的時間拿到了心理諮詢師證書。
和他認識的時候,他的心理診所剛剛成立不久。
聽完他的這番話,我不禁又納悶了,首先我加的那個群是中文專業的考研群,其次他的心理診所剛剛成立,哪有時間考研啊?
他嘿嘿一笑說,文學一直以來都是他的一個夢想,原以為當老闆就有自己的自由時間參加考研了,誰知道診所剛成立,各種瑣事太多,根本脫不了身。
前不久,他給我發信息,說他的心理診所獲得了政府20萬元的資助,他一邊對診所的前景信心滿滿,一邊仍在全力進行著考研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