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當中有的已兩鬢斑白,有的正青春年少;他們當中既有歷經「非典」、「H7N9」考驗的老兵,也有剛入職三年多第一次面臨考驗的「新兵」。從「60後」到「90後」,在德陽新冠肺炎治療定點醫院,四代護理人正聯手戰鬥在抗擊新冠肺炎的一線。
「退役」護士長再上一線
已經基本退出「現役」的德陽市人民醫院感染科前護士長曾儀,在不少同事眼裡,仍然是醫院的一塊「寶」。幾十年的職業生涯中,她不僅經手了德陽第一例霍亂、第一例甲流,更經歷了2003年「非典」風波的前前後後……2020年新春,新冠肺炎疫情突襲,已經57歲的曾儀受命再一次站上了一線。
「我反正閒不住,這個時候需要我上我就上。」性格開朗直率的曾儀一向快人快語,「鍾南山84歲再出徵,我60歲都還不到,有啥子嘛」。從醫護人員的防護到病區通道的消毒,從護理過程中的操作到患者情緒的安撫穩定,從設備裝具的準備改造到醫療生活垃圾的處理,嘴「碎」的「曾媽」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放在心上、掛在嘴上。
「論體力我不如你們,論經驗你們不如我!」這是「曾媽」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長期的感染護理一線生涯,不僅讓她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也變得極為嚴苛。「這樣要不得」、「那樣沒有對」……病區裡不時能聽到她各種「碎碎念」,有時急了,也會立起眉毛、瞪大眼睛,扯起喉嚨吼。然而,但凡被她「罵」過的,卻無一不對她心存感激。用市醫院感染科現任護士長的劉建英的話來說,「我們都是曾媽一手一腳帶出來的」。
然而,即使身邊的同事也沒多少人知道,去年10月,「曾媽」剛做了腦動脈瘤手術。而幾乎就在她走上抗疫一線的同時,她年逾九旬的母親因嚴重的肺部疾病住進了ICU……
「70後」護士長果敢擔綱
「5床中藥吃完了沒有?」、「接病人的午飯了」……隔離病房外的醫護人員辦公室裡,劉建英一面盯著病區監控視頻,一面不時通過對講機呼喊著。隔離區外所有與治療和護理有關無關的指令,都是由她通過對講機,逐一下達給隔離病房的護士來一一完成。
「6床的病人情緒不太好,需要多注意一下;8床的患者年紀大,搬動的時候一定要小心……」劉建英反覆向即將進入隔離病房的護士交待著。作為德陽市人民醫院感染科的現任護士長,她不僅從「曾媽」手上接過了「護士長」的接力棒,也「繼承」了大事小事都要親自過問的習慣,以及一張隨時各種嘮叨的「碎嘴」……
「在疫情還沒波及到德陽的時候,我就估計到會有一場『硬仗』了。」未雨綢繆,在醫院相關部室的配合、指導下,早早開始了準備。短短半月時間,多個應急預案同時啟動,工作流程一次又一次的優化,趕在德陽地區出現第一例確診病例之前,劉建英帶著她的團隊已經做好了「應戰」的準備。
從收治第一例確診患者開始,劉建英就基本上沒再回過家。好心的閨蜜主動給她父母打去電話,說家裡有什麼需要幫忙的盡可以找她,不料卻讓好幾天沒有看見女兒的老父老母分外擔心。「老爸以為我被隔離了,趕緊打來電話問情況。我給老爸解釋了,可老媽不信老爸轉述的,又搶過電話非得再自己問問我……」劉建英仰起頭,忍著不讓眼淚掉下來……
「80後」成長為中流砥柱
在德陽新冠肺炎治療定點醫院的護理隊伍中,「80後」既是為數最多的一群,也是最為中堅的力量。30歲出頭的孫敏,就是其中一個。
作為護理責任組長,孫敏每天要在隔離病區裡待上六七個小時,護士長通過對講機下達的每一個指令,都需要她帶領著隔離病房的護士來一一完成。
年過30歲的女人,大多都很講究生活品質的,也倍受丈夫的寵愛。可在隔離病區裡,孫敏和同事們卻活得不那麼像女人。「病人把痰吐在地上了,我們馬上要打掃、清理、消毒;年紀大身體差的病人,要餵飯餵水端屎接尿……」
在隔離區裡,孫敏和同事除了護理病人,還必須「兼職」充當清潔工、物流工、修理工,甚至患者「家屬」,「在家裡都是老公幹的粗笨活路,現在全得我們自己上」。
「防護服都多大套,我們女的穿在身上,晃蕩得厲害。加上護目鏡裡全是霧氣,看不清腳底下,走起路來左擺右擺像只螃蟹一樣,點都不好看。」其實,孫敏和她的夥伴們還有著一個「難言之隱」。因為防護裝備穿戴麻煩,更為了避免汙染,他們進入隔離區時,貼身都只穿著一條紙尿褲。「簡直不習慣,廁所都上不出來。」孫敏不好意思的吐了吐舌頭。為此,大家只好儘量不喝或少喝水的乾熬著。
每天長時間的穿戴防護裝備,孫敏和同事們臉頰、額頭上都被壓出了很深的印痕,「身上到處都長了溼疹」。孫敏笑著說,「醜死了,老公看到了還不曉得得不得不要了」。
「90後」接棒讓薪火相傳
在隔離病區,還活躍著一幫面龐上多少帶著幾分稚氣的年輕人。雖然他們當中大多數人的入職年限尚不滿5年,但在這場特殊戰「疫」中,這群「90後」們一樣義無反顧的站在了最前沿。
入職不滿4年的蔣凡,是目前德陽市新冠肺炎治療定點醫院隔離病區唯一的一名男護士。得知德陽要抽調人手支援武漢的消息,他第一時間找到護士長報了名;德陽第一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人需要轉運,他又主動請纓。在他看來,「我沒結婚沒孩子,又是男生,自然該是第一個去」。
「剛開始心裡多少還是有些緊張,畢竟是德陽確診的第一例。」雖然已經過去了近半個月,蔣凡還是清晰記得當天的一幕幕。「但自己心裡也很清楚,不管擔心也好,緊張也好,我們都得上,因為我們就是幹這個的。」
當天的轉運還算順利,回到醫院後,患者立即被送進了隔離病房,蔣凡又忙著在病房裡忙著給患者出血、檢查、取樣……完成全部操作離開病房脫下防護服後才發現,穿在裡面的洗手衣和工作服都已經被汗水浸透。
「我喜歡讀書,曾在一本書中讀到人有三不能避,為民請命,為國赴難,臨危受難。」掩藏在蔣凡靦腆,甚至帶著幾分羞澀面容背後的,是一番好男兒豪邁的情懷。「我不迴避我也害怕,但是大家的期望,前輩的囑託,給了我勇氣和力量。我堅信,待到春暖花開時,我們定能共遊春江齊賞櫻花!」
來源:人民網-人民健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