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新文化運動帶來了思想的解放,體現在婚戀上,就是人們紛紛開始反抗傳統的包辦婚姻,追求釋放個性的自由戀愛。在新舊思想的碰撞下,出現了一個奇特的人物,他就是張競生。
1926年,張競生的《性史》一出版就轟動了全國,但也因此飽受爭議,很快就因為「有傷風化」被封禁,直到八十八年後才再次出版。
被外界稱為愛情專家,最早提出計劃生育的張競生,自己的婚姻卻很糟糕,三任妻子中兩個自殺,還有一個回到了前夫的懷抱。
因出了一本書紅極一時,也因此臭名昭著
1888年,張競生出生在廣東饒平,是民國第一批留學法國的博士,他原名叫張江流,因為讀了達爾文「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理論,就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張競生。從這個名字,可以看出張競生是想要有一番大作為,靠著自己的學問闖出一片天地的。
張競生似乎從小就是一個很叛逆的人,讀書的時候最愛看的是民報和革命讀物,還因為帶頭剪辮子罪被校方開除。
1919年,張競生獲得了法國裡昂大學博士學位,之後受北大校長蔡元培的邀請,擔任北大哲學系教授,專門負責心理和愛情問題的講座。本來事業一帆風順,卻因為他的理念太大膽,言行太前衛,不符合那個時代的節奏,最終被千夫所指。
1922年,張競生留學法國的同學、北大生物系主任譚熙鴻在妻子去世剛一個月,就和妻子的妹妹、北大的學生陳淑君結了婚,陳淑君的前任沈原培在報紙上斥責譚熙鴻人品不端、陳淑君不守婦道。
當時的人都對兩個人的結合大加指責,只有張競生站出來支持,還發表了《愛情的定則與陳淑君女士的研究》一文,提出了「愛情四定則」:一、愛情是有條件的;二、愛情是可比較的;三、愛情是可變遷的;四、夫妻為朋友的一種。
這是張競生第一次出名,1926年,張競生想效仿出版了六本性心理叢書的英國性心理學家藹理士,也出版一本著作,解放人們被禁錮的婚戀思想,就在報紙上徵集故事,用200多份來稿編輯成了《性史》一書,一出版就遭到搶購,被諷刺是:
「一班青年男女,弄得好像飲了狂藥一般」。
四個月後,這本書因為太大膽被封禁,張競生的名字也成了恥辱的代名詞,他的本意是想喚起人們對性自由的追求,卻沒想到因為大量的盜版和續集帶來了很大的負面影響,張競生因此聲名狼藉,被迫離開了北大。之後他又開了幾年的「美的書店」,因為被人投訴賣不良書籍而關門,心灰意冷之下,回到廣東的農村隱居。
張競生的思想觀念不能為當時的人所接受,曾經紅極一時,也臭名昭著,不為主流觀念所容造成了他個人一生不得志。
對於張競生的不合時宜,魯迅先生曾說:
「張競生的主張要實現,大約要到二十五世紀。」
以愛情專家聞名於世,自己的婚姻卻很悲劇
一生致力於情感研究的張競生,他自己的愛情和婚姻又是否幸福呢?答案是否定的,他既沒有逃脫那個時代的婚姻桎梏,自由戀愛得來的婚姻也沒能長久。
1910年,22歲的張競生在父親的操辦下,娶了15歲的第一任妻子朱八妹,因為父親要求他「先讀書,後去上海讀書」。張競生在國外留學,而朱八妹是個舊式女子,結婚後一直留在的老家廣東饒平,兩個人空有夫妻名分,卻連面都很難見到。
在遇到自己喜歡的朱嘉霞時,她提出了讓張競生先離婚才能結婚的要求,張競生毫不推辭,立即啟程回家,通知朱八妹,他要「離婚」,然而可憐的朱八妹還聽不懂丈夫的話,不知道「離婚」這個新詞語是什麼意思,張競生於是又換了個舊式的說法,他說要「休妻」,這下朱八妹聽明白了,她聽完就傻了。
朱八妹是一個沒讀過書,也沒見過世面的傳統女子,現在連名義上的婚姻也不能保留,她被丈夫休了,又不能厚著臉回娘家去,一下想不開就找了根繩子自縊身亡了。
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讓原配妻子因為被拋棄絕望自殺,張競生的婚姻從一開始就註定了是個悲劇。離了婚的張競生如願地和朱嘉霞走到了一起,然而朱嘉霞也並非一個規矩人,他跟張競生認識的時候,早就是有夫之婦,張競生是成功地挖到了牆腳,然而朱嘉霞和前夫的關係其實也一直都沒有斷過。
朱嘉霞原是北大哲學系的一名學生,在上大學之前父母早已把他嫁給了一個年輕的官僚,她在聽張競生上課後,被這個三十幾歲的教授吸引。張競生因為關於陳淑君女士的那篇愛情大討論,早已成了知名的愛情專家,朱嘉霞就專門前來向他討論愛情問題。
「我今天是來向老師請教愛情問題的。雖然老師講愛情是可以比較的,可是,那些結婚了的人呢?還可以比較嗎?」
「我寓所裡有剛從法國寄來的這方面的論文,你可以拿去看看。西方先進國家讀這個問題的看法值得研究。」
在朱嘉霞去張競生的寓所借論文時,對愛情理念的討論,就這樣變成了愛情實踐。朱嘉霞的丈夫聽說了他們的風言風語後,在學校大吵大鬧,然而意志堅定的兩個人為了守護偉大的愛情,絲毫不為所動。
朱嘉霞是一個讀了書的新派女子,張競生編輯《性史》時,就說服了她用自己的經歷寫了第一篇敘述。不過,這種打著愛情旗號濫情的故事,最終都不會有什麼圓滿的結局。
朱嘉霞的丈夫不甘心失敗,愈挫愈勇,沉下心來認真研究張競生的大作,總結失敗的經驗,然後重新去追求自己的妻子,最終朱嘉霞三次回到前夫的懷抱,三次和張競生決裂,直到最後完全拋棄了張競生。
張競生的第三任妻子,是朋友給他介紹的,中山大學的女學生黃冠南。黃冠南是出生名門的大家閨秀,兩個人第一次相親見面,就互生好感,一見鍾情。事業遭受打擊的張競生心生退意,帶著黃冠南回到了廣東饒平縣的老家,過起了避居世外的生活,一共生育了五個孩子,朋友嘲笑他:
「你早年提倡節育,自己不也沒做到嗎?」
黃冠南本來是一個從小就沒吃過什麼苦的人,剛開始回老家,家裡還有傭人,張競生被帶到廣州改造後,家裡不敢請、也沒有錢請傭人了。黃冠南獨自帶著兒女們生活,就靠著每個月和張競生的通信繼續苦苦地支撐,但是後來信被扣押,又傳來張競生已經遭遇不幸的謠言,從小養尊處優的黃冠南在不停地打擊中開始消沉。
這天,和村裡的女人們出去幹活,累了一天的黃冠南回到家,對大兒子張超說:
「缸裡還有一點米,你給煮幾碗粥吧,你們吃了就睡。媽實在太累,再讓媽坐會兒吧!」
夜深人靜,等孩子們都睡著了,她插上門栓,套上繩索,在家中自縊身亡,留下了一堆可憐的孩子,最大的十三歲,最小的才兩歲。
兒子張超怕父親難過,模仿母親的筆記繼續給張競生寫信,直到一年後,張競生才從友人那裡得知了黃冠南去世的的消息。
張競生悲痛欲絕,為什麼妻子就這樣狠心地拋棄了他?留他一個人孤獨地在這個世界上生活。但為了孩子,他不得不繼續振作起來工作,每天買菜、煮飯,別人嘲笑他「哲學博士」成了個「家庭博士」。
1970年,張競生被疏放到了饒平牛棚旁的一間草屋內,再次因為早年寫的那本書被調查:
「張競生,你說你是怎麼宣傳黃色東西的?又為什麼要寫那叫什麼來的黃書?」
「那並不是一本黃書,而是一本關於性的史料。」
張競生小聲地辯駁,然而他自己似乎都沒有信心了。
已經82歲高齡的張競生,本來就疾病纏身,又備受打擊,在一個深夜孤獨地走了,第二天附近的人發現張競生一直沒從草屋裡出來,打開門看到了這樣一幅場景:
八十二歲高齡的張競生斜靠在床屏上,半坐半臥,手裡還捧著那本沒有寫完的筆記,仿佛還在耕耘,可是他的身體已經冰冷了。
曾經有人問張競生:
「既然張先生這麼懂愛情,那麼你的愛情肯定美滿無疑了,可否撰文披露以供我們分享?」
然而諷刺的是,對愛情研究頗深、以情感專家聞名於世的張競生,自己的感情和婚姻卻是如此地悲劇。結髮妻子張八妹就是他所反對的傳統婚姻的陪葬品,他也是那個推波助瀾的人,和朱嘉霞的感情看起來是一場轟轟烈烈的戀愛,結果卻是一場盡人皆知的滑稽鬧劇,和黃冠南本想白頭偕老,卻終究逃不過命運的捉弄。
研究了一輩子如何追求愛情、如何獲得婚姻幸福的愛情專家張競生,最終也沒有獲得圓滿的婚姻生活,後半生都在孤獨中度過,最終一個人孤獨地離開了這個世界,是是非非只留給後人評說。2014年後張競生的書籍再次出版,他本人也得到了全新的高度評價:
「張競生博士倡導性的美學,僅此一點,就足以使他的聲名永垂青史。」